APP下载

幼儿园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热点和发展历程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3-09-01单翠萍郑杏怡尹张一枚

教育观察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发文中华幼儿园

单翠萍,郑杏怡,尹张一枚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一、引言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文化传统。《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童年是一个人精神的奠基时期,树立文化自信要从小抓起,在幼儿教育阶段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2]因此,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以艺术教育的形式融入幼儿园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对国内2002—2022年有关幼儿园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热点和发展历程,以期为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后继研究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时间范围为200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鉴于地域性的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和乡土文化等内容,因而将其一同作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幼儿园艺术教育主要包含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方面[3],因而也将其一并作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删除重复文献、会议信息、新闻报道等无效文献后,得到有效文献389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6.1.R6绘制知识图谱,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时间分区设置为2002—2022年,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其他参数均采用默认值;其次,依次选择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分别从年发文量、核心作者、核心机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综合数据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历程。

三、文献的时空分布

(一)年发文量

研究现状可以通过年发文量的变化趋势呈现,而年发文量是衡量研究热度与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1所示,2002—2022年该领域的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中间有波动起伏,并且出现了三次峰值:2002—2009年的年发文量为1—2篇,2010年出现第一个峰值,年发文量为10篇,说明研究者在这一时间段内较少关注该领域;2010—2013年的年发文量有较明显起伏,且在2012年出现了第二个发文峰值,年发文量达到17篇,说明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该领域;2013—2020年的年发文量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年发文量快速上升,到2020年出现第三个峰值,年发文量达到62篇,说明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图1 年发文量趋势图

(二)核心作者

由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图(图2)可知,目前形成了以谢阳茂、方娟为代表的核心作者,发文量均为3篇。同时,部分作者的研究方向重叠,并就一定的研究方向展开了合作,较为明显的合作关系共有20处。例如,同为甘肃省天祝县幼儿园的谢阳茂和谢玉梅有两次合作,旨在探究培养幼儿对藏族文化(语言、音乐和舞蹈)兴趣、情感方面的意义和策略。但研究者尚未形成一个核心团体,且仅有的合作关系也普遍存在于同地区或同单位的内部合作,尚未形成跨学校、跨地区的广泛合作关系,即合作关系单一化。此外,还有很多作者呈点状分布在四周,合作网络十分稀疏,说明多数作者处于分散的状态,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图2 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图

(三)核心机构

由核心机构共现图(图3)可知,该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院系:山东师范大学占据的节点最大,说明发文量最多,高达14篇;其次是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发文量在6—7篇。进一步分析发现,山东师范大学王冰、宋文翠等教师与硕士生形成了合作团体,其研究从民族手工艺、京剧课程构建、民族音乐、民间美术欣赏等方面着手,主要致力于应用研究。图3中的连线数量共10条,说明该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十分有限,跨区域合作的机构较少;现有的合作通常发生在同地域机构之间,且合作频率较低,未形成稳定、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

图3 核心机构共现网络图

四、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对研究热点进行相关分析,可以清晰了解该领域研究方向的大致发展趋势。图4为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表1为排名前20的关键词词频及中心性统计表。图4中的网络节点数量共有278个,节点之间的连线数量为336条,网络密度为0.0087,再结合表1中关键词的词频和中心性分析,本研究将幼儿园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热点归纳为价值研究、内容研究、策略研究三个方面。

表1 关键词词频及中心性统计表

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一)价值研究

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让幼儿从小就在心灵中根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奠基幼儿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精神家园。[4]

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提供了内容和来源。研究发现,地方性民间艺术大多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直接接触到的活资源,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且地方性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民歌、戏曲、舞蹈、绘画、童谣等,能够有效丰富艺术教育内容。[5]

另一方面,在幼儿园利用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和教师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形成健全人格,激发幼儿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6]而在幼儿园推广当地的民间艺术,也有利于幼儿良好品质和积极情感的形成。[7]有研究发现,以艺术教育的手段进行本土化文化传承,不仅能促使幼儿萌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有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8]幼儿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核心,在对当地本土文化的搜集选择和适当创编的过程中,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提升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9-10]

(二)内容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在内容上主要集中于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族舞蹈三个方面。

民间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幼儿的审美、创作与表达等能力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张霞指出,民间美术作品和幼儿创意美术作品的创作有很多相似性,都善于用夸张、抽象、稚拙的线条,饱满艳丽的色彩,独特新奇富有创意的构思诠释内心的一切。[11]夏常菁在开展幼儿园大班的美术教育活动时,在欣赏活动、绘画活动、手工活动及环境创设上应用了布依族蜡染的相关内容。[12]

民间音乐从一方水土的文明中孕育而生,具有其他音乐形式无法比拟的独特审美价值,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张晓燕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幼儿园多以流行音乐、西洋乐器、经典声乐曲为音乐学科授课内容,较少涉及民间音乐知识。[13]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正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对民间音乐的行动研究刻不容缓。邹文佳以不同类型的长沙童谣为教学内容,组织了各种音乐活动,丰富了大班幼儿接触长沙童谣的形式,让幼儿对长沙童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探索中发现长沙童谣之美。[14]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与自身生活习俗相符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舞蹈。这些民族舞蹈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力,让幼儿在反复练习中塑造形体、增强体质,还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15]黄芳通过情境设计、游戏挑战环节等让幼儿体验傣族舞蹈,在幼儿稚嫩的心灵中埋下了民族文化的种子。[16]张俊春则运用行动研究,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创作“心中云南”少数民族舞蹈。[17]

(三)策略研究

关于该领域的策略研究,研究者主要是从主体视角进行阐述的,可分为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四个方面。

一种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可以将当地文化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融合情况纳入幼儿园等级评优考核,以此来提高幼儿园对此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将一些融合情况较为理想的幼儿园作为试点单位,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18]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本地民间艺术文化的宣传,鼓励与扶持区域内典型幼儿园开发与利用民间艺术资源。[19]

幼儿园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幼儿园可以和幼儿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协作,商讨研究适合本园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方案,并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同时还可以邀请本地民间艺术传承者参与课程研讨。[20]袁萍提出,每个幼儿园都要有自己的课题研究小组,借助集体智慧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21]

幼儿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核心,关乎整个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幼儿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筛选出真正适宜的本土文化资源。[22]巴桑卓玛以藏族本土文化为例,提出幼儿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创新,可以将两个不同类型的本土文化资源进行结合。[23]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幼儿内心是否根植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其想象力、创造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否得到了发展,而不是以幼儿在活动中的技能掌握情况或作品成果的好坏为评价标准。[24]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陈琳建议,家长不仅能够通过直接教育,如带幼儿体验民间文化环境,还能以哼唱民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教育。[25]蒋烨等人则提出,家长只有正确认识幼儿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的价值目的,以培养幼儿的艺术情操和良好个性品质为目的,才能让幼儿在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中良性发展。[26]

五、研究发展历程

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反映了研究主题的演变历程。幼儿园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图5),共有278个网络节点,517条连接线,密度为0.0134。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在不同时期侧重的主题有所差异,且一直处于延续和更新的状态。结合年发文量趋势图的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年发文量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初步探索阶段、持续发展阶段和深化研究阶段三个阶段。

图5 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一)初步探索阶段(2002—2009年)

分析图5可知,2002—2009年共现的高频关键词有“民间艺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幼儿教育”等,但发文量较少,且文献主题分布零散,说明这一时期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7]这也促使研究者开始关注民间艺术文化对幼儿教育影响的研究。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28]国家政策方针是教育研究的导向所在,随着相关政策的发布,研究者也逐渐意识到将民间艺术文化资源融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二)持续发展阶段(2010—2013年)

分析图5可知,2010—2013年共现的高频关键词有“民族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美术”,从最初广义的民间艺术研究逐渐细化到具体的民间艺术研究。因此,这一时期处于持续发展阶段。2010年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再一次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性,也促使更多研究者探讨分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2012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成就”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进展,并强调我国要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29]幼儿园教育是民族文化嵌入式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如何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逐渐成为热门研究方向。例如,崔璨等人对当地民族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基于理论和实践,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研究。[30-31]

(三)深化研究阶段(2014—2022年)

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2]结合年发文量趋势图可知,幼儿园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文献数量自2014年开始快速增长。分析图5可知,2014—2022年共现的高频关键词主要有“行动研究”“应用”“策略”,也出现了“创新融合”“创作思维”这一类关键词。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研究更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且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具体来看,研究者大多选择开展行动研究,旨在通过实践与反思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融入路径。例如,赵淑芳在进行了行动研究后提出,消化与融合是实现民间工艺教育价值的有效路径。[33]吴湘玲通过多次行动反思提出,拓展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形式、扩展当地儿歌资源的运用范围是较好地融入策略。[34]为了探究如何将苗族刺绣有效应用于幼儿园美术活动,廖丹通过不断调整活动方案,形成了包含欣赏阶段、绘画阶段、刺绣阶段和创意表现阶段的“四阶段”模式。[35]

六、结语

2002—2022年以来,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良好。自2014年以来,相关研究的数量不断增加,表明该研究领域正处于深化研究阶段。但该领域的文献总体数量偏少,说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研究方法来看,研究者多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探究如何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体来看,幼儿园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了深入研究幼儿园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研究不应局限于教育学视角,而应尝试开展跨学科的整合与分析。例如,可以从社会学、生态学、民族学等学科视角开展研究。同时,研究内容不应局限于音乐、美术和舞蹈,还应包含建筑、雕刻、书法等其他艺术形式。

猜你喜欢

发文中华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欢乐的幼儿园
校园拾趣
爱“上”幼儿园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