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可视化分析

2023-09-01郭冰洁

教育观察 2023年18期
关键词:聚类政策文献

何 婧,郭冰洁

(合肥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儿童照顾政策是政府在儿童照看和教育方面的举措,一般可分为服务政策、时间政策、经济支持政策三种类型。[1]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处于极低生育率水平。[2]相关研究表明,育儿成本攀升、照顾负担过重是当前中国家庭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影响家庭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3]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儿童照顾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干预。例如,将子女教育和婴幼儿照护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大力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等。国内研究者亦对儿童照顾政策展开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相对缺乏对儿童照顾政策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借助CiteSpace软件构建我国儿童照顾政策研究的知识图谱,实现对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从而了解其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趋势,拓宽儿童照顾政策研究的顺延。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平台,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9月17日,检索条件为“主题=(儿童照顾/托育/婴幼儿照护/家庭照顾/学前儿童/早期教育)*政策”,并使用同义词扩展。在剔除新闻报道、征稿启事、政策文件等非研究型文献,以及与儿童照顾政策相关性较低的文献后,最终获得样本文献193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 6.1.R2软件分析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CiteSpace软件是文献计量分析领域的常用工具,可通过绘制知识图谱的方式,直观展现特定主题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4]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现状

1.年度发文量分析

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如图1所示。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的第一篇文献发表于2003年,且相当一段时间内其年度发文量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的颁布,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儿童照顾政策的研究,该领域的年度发文量也逐渐增长。

图1 年度发文量

根据年度发文量情况,我国儿童照顾政策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期(2003—2011年),年度发文量均不足4篇,说明这一阶段学术界对该领域的关注度有待提升;第二阶段为缓慢发展期(2012—2016年),年度发文量相较于研究初期出现了小幅增长,但增长仍不稳定,尤其是2013年后的年度发文量出现两次小幅下降情况;第三阶段为快速增长期(2017年至今),年度发文量显著增加,说明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作者及研究机构分布

对样本文献的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包含197个作者、83条连线的作者合作网络分布图,再将阈值调整为1,K值设置为10,筛选出合作密切程度排名前10的作者,如图2所示。庞丽娟、胡福贞、李敏谊等作者分别与其他作者存在合作关系。以上作者在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影响,但作者合作网络密度总体偏低(Density=0.0043),说明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分散,研究者大多进行自主研究,研究团体较少、规模偏小。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分布图

研究机构分布如图3所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字体和节点半径较大,说明其是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的代表性机构。图谱的连线数(E=57)和网络密度(Density=0.005)表明,各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

图3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3.高被引文献分析

表1是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相关信息。例如,《中国儿童照顾政策体系:回顾、反思与重构》一文被引频次为169次,居于首位。该文详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照顾政策的变迁过程,并提出要重构新时代中国特色儿童照顾政策体系的建议。[5]高被引文献涉及的主题较为广泛,包含儿童照顾政策的价值、理念与模式分析,国内外儿童照顾政策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教育政策、家庭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政策实践研究等。

表1 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前10篇高被引文献信息表

4.关键词分析

(1)研究历程

图4为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图,显示出11个聚类及聚类关键词的时间跨度,反映了某些聚类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结合对样本文献的阅读,本研究将该领域的研究历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4 关键词时间线图

第一阶段为2003—2011年。这一时期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处于萌芽阶段,相关的文献数量较少,主要集中于对学前教育、儿童福利等主题的探讨,强调政府职责,重视学前教育公平和普及。在具体内容上,这一时期的文献比较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并对国外儿童照顾政策的价值理念与实践经验进行剖析,强调儿童早期照顾投资的高回报率。

第二阶段为2012—2016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儿童照顾研究主题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儿童照顾政策的研究也开始受到作者关注,发文量出现小幅度增长。研究主题延续了上一阶段的弱势儿童早期教育和儿童福利政策,新增了对家庭政策的关注。研究目的倾向于儿童救济和社会问题解决。

第三阶段为2017年至今。随着全面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婴幼儿照护与儿童养育支持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幼有所育”。为了大力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减轻家庭养育负担,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法律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因此,对儿童照顾政策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相关发文量也显著增加。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分析儿童照顾政策的内涵、变迁及发展现状;强调社会公共责任,重视性别平等与家庭友好政策的实施;注重在整合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照顾政策。研究对象逐渐聚焦于0—3岁婴幼儿的托育政策。研究主题包含低生育、性别歧视、家庭养育压力、政策执行偏差等。

(2)研究热点

运用CiteSpace对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节点数203、连线数278、网络密度0.0136的聚类图谱,如图5所示。图谱显示了11个聚类,集中反映了近二十年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的热点主题。详细的聚类内容如表2所示。综合图5和表2,本研究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划分为三个方面。

表2 聚类明细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一是儿童照顾政策的价值、理念与模式分析。这一维度包含“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两个核心聚类。其中,社会政策包括家庭政策、家庭、儿童等关键词;公共政策包括儿童照顾、性别友好、育儿责任等关键词。我国儿童照顾政策凸显了“以人为本”“儿童本位”的政策理念,强调将儿童和家庭的需要放在政治话语的首位,使儿童回归到自身所具有的本体价值。[6-7]

二是国外儿童照顾政策理论与实践经验研究。这一维度涵盖“教育政策”“早期教育”“政策”“德国”四个核心聚类。研究早期主要是对国外政策理念及实践经验的介绍和分析,研究主题包括学前教育公平、早期干预、补偿教育、儿童福利等。例如,印度学前教育公平政策不仅保障儿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还重视学前教育质量的公平,即关注教育起点与结果的双重公平。[8]宋占美等人分析了美国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政策,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普及率低、入园难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9]石丽娜等人通过回顾美国残障儿童早期干预政策的发展历程,提出我国应重视早期干预的科学研究、加强政府投入、以全纳教育理念阻断代际贫困、重视社会公平等建议。[10]总体来看,早期的研究整合国际经验,借鉴创新理念,可以有效弥补国内研究不足,推动我国政策研究的发展。

为了实现“幼有所育”,我国不仅大力发展儿童照顾事业,而且开始重视基于国际经验的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体现了较强的问题导向和政策趋向意识。张宁珊通过整合分析英国近二十年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提出多措并举深化学前教育质量、促进托幼一体化发展等建议。[11]为实现我国家庭托育点的规范管理,王兴华等人综合国际儿童照顾管理与政策工具使用的经验,提出合理运用政策权威工具、建立全方位安全监管体系等建议。[12]杨爽以家庭主义为视角对日本的育儿支援政策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儿童福利及儿童照顾政策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13]目前,我国正处于儿童照顾体系的建设与转型期,需要明晰国家与家庭在儿童照顾上的责任划分,从而降低家庭养育成本,促进三孩政策更好的落地。

三是国内儿童照顾政策变迁与发展现状研究。这一维度涵盖“教育政策”“政策工具”“台湾地区”“社会支持”等核心聚类。为构建符合本国国情的儿童照顾政策体系,研究者分析了我国儿童照顾政策的变迁历程、价值取向、发展路径、现状等。具体来看,我国儿童照顾政策目标由解放妇女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转变为未来人才投资[1];政策价值取向从儿童工具价值转向儿童本体价值[7];政策理念从忽视儿童转向发现儿童,从集体主义转向个人主义,且这一政策理念在新时代儿童照顾政策上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体现[6];儿童照顾体系在“建构—解构—部分重构”中变迁[5],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家庭基础、社会支持”的儿童照顾新格局[14]。为促进儿童照顾政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儿童照顾政策的执行效度,研究者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国内外政策文本与政策实践进行研究发现,我国政策工具存在结构失衡、使用差异大、要素契合度不高等问题,建议提高政策工具的适配度。[15-16]除对大陆地区儿童照顾政策历史与现状的探讨和思考外,研究者还专门研究了台湾地区儿童照顾政策的改革与实践,以期从中获取体系管理、教育扶助等方面的经验启示。

(二)研究趋势

为反映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的趋势,本研究借助CiteSpace突现功能对2012—2022年的样本文献关键词进行突发性检测,结果如图6所示。样本文献共检测出17个突现词,各突现词的强度不高,生命周期较短。结合突现词数量及突现词主题分布发现,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缺乏统一的问题概念与框架体系,存在研究主题繁杂、研究热点易变化的碎片化研究倾向。这种情形虽有助于对儿童照顾政策开展具体详细的分类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有违政策研究的初衷,不利于政策研究的聚合与协调发展。

图6 关键词突现图谱

2019年以来,突现词“0—3岁”“政策文本”“价值取向”开始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目前仍处于突现成长期。其中,突现词“0—3岁”与《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发布密切相关;突现词“政策文本”“价值取向”的出现,也表明了研究者对婴幼儿相关照顾政策的密切关注。2019—2022年,儿童照顾政策的研究内容转为对政策文本设计、政策执行实践、政策应用机制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视角逐渐从政策事实分析、规范分析转向价值分析。[7]

三、结论与展望

儿童照顾政策包含儿童照护与教育两方面内容,其完善和实施是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事关人民幸福、社会发展与国家未来。在20世纪初,西方国家已出现儿童照顾政策的研究,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相继建立了儿童照顾政策体系。[17]相比而言,我国儿童照顾直到2010年前后才受到国家重视,这间接导致了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合作网络密度低、合作团体规模小、研究碎片化等问题。今后,研究者应加大合作力度,完善合作机制,构建系统合作网络体系,从而丰富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的研究成果。

此外,国内儿童照顾政策研究存在系统性不强、缺乏统一规划的问题。研究者在未来研究中应综合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基于政策动态监测和问题分析,构建儿童照顾政策系统化研究体系。在具体内容与方法上,研究者应注重夯实理论基础、丰富研究方法和工具,从本土实际出发,对儿童照顾的复杂需求、国家与家庭的责任划分、政策工具的选择应用、政策执行的监督管理、组织内部的风险评估等要素展开探索,从而为完善国内儿童照顾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猜你喜欢

聚类政策文献
政策
政策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助企政策
政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