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卡斯模式指导下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
——以C幼儿园大班为例

2023-09-01黄丹丹

教育观察 2023年18期
关键词:卢卡斯垃圾分类

黄丹丹,李 丽,郭 云

(武昌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1]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垃圾分类成了热门话题。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但长期以来,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片面,不利于将垃圾分类意识内化为幼儿的行为准则。为此,本研究探索卢卡斯模式指导下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并以C幼儿园大班为例,开展实践探究。

二、卢卡斯模式及其教育应用价值

亚瑟·卢卡斯在《环境与环境教育》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环境教育模式——卢卡斯模式。卢卡斯模式的环境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偏重技能的培养,主要是指向学生传授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基本知识,如气候、土壤、各种生物及相互关系等,以及培养学生有关的专门技能,如学习能力、交际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为了环境的教育”偏重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培养,主要是以关心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有意识关注,发展学生个人的环境伦理,并促使学生能够为了环境利益而自觉行动;“在环境中的教育”偏重实践能力培养,是将环境本身作为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获取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理解力,同时培养学生调查、交流、协作等技能,并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2]这一清晰简单的模式,帮助英国环境教育取得了成功,至今也是许多国家环境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

如图1所示,卢卡斯模式的三个部分与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的三维教学目标相对应。“关于环境的教育”旨在引发幼儿对垃圾分类及其问题的关注,发展幼儿有关人与垃圾分类相互关系的意识和理解,并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对应知识与技能类教学目标;“在环境中的教育”旨在通过具体的垃圾分类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而培养其垃圾分类意识、发展其问题解决的能力,具有强烈的经验倾向,对应过程与方法类教学目标;“为了环境的教育”旨在发展幼儿的环境责任感,并激发幼儿参与垃圾分类的动机,从而促进幼儿垃圾分类态度和行为的形成,对应态度与价值观类教学目标。[3]

图1 卢卡斯模式与三维教学目标关系图

三、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确定

卢卡斯模式将环境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对幼儿知识、行为技能、情感与态度等综合环境素养的培养,并且重视每一个维度目标的实现。[4]因此,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目标的确定要注重三维目标的共同实现。

知识与技能目标围绕“关于环境的教育”来确定,以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目标。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初步认识乱扔垃圾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初步了解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能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认识人类生活与垃圾分类之间的紧密联系;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了解减少垃圾产生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围绕“在环境中的教育”来确定,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相关问题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教师应引导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调查生活垃圾分类现状、探索垃圾分类方法,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和积极思考的习惯。通过一系列的生活探索和实践活动,幼儿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工作,例如,使用环保袋、珍惜粮食、进行垃圾分类和废旧物利用等。通过交流讨论和实践操作,幼儿观察、记录、分析、交流表达和动手操作等方面能力得到一定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围绕“为了环境的教育”来确定,主要培养幼儿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教师应培养幼儿乐于并自觉垃圾分类的习惯,使幼儿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形成对垃圾分类的感性体验,产生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利用、减少垃圾制造的强烈欲望,初步形成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

在卢卡斯模式的指导下,对应“在环境中的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本研究以垃圾分类为主线,分别设计了“垃圾处理我调查”“垃圾分类我知道”和“垃圾分类我做起”三个活动主题。

“垃圾处理我调查”注重的是幼儿在真实环境中的调查,“垃圾分类我知道”注重的是幼儿垃圾分类基础知识的学习,“垃圾分类我做起”注重的是幼儿垃圾分类的能力和意识的提升。在这三个活动主题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八个贴近生活、游戏化和经验化的具体活动,如图2所示。

图2 卢卡斯模式指导下的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四、活动实施

本研究在C幼儿园大班开展了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该主题活动注重让幼儿在情境中激发活动兴趣,在游戏中巩固活动知识,在行动中提升活动能力。

(一)在情境中激发活动兴趣

卢卡斯模式指导下的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实施应顺应幼儿的学习天性,注重垃圾分类活动情境的创设,以生活化、真实性的垃圾分类活动情境激发幼儿的垃圾分类兴趣和欲望,从而促进幼儿环保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以生活活动“幼儿园里的垃圾”为例,教师应着重组织幼儿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现状开展实地调查。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分别对班级、幼儿园厨房等产生垃圾较多的地方进行参观调查,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哪些地方有什么垃圾,了解到幼儿园里很多地方都会产生不同的垃圾。活动结束后,幼儿分别展示了“班里的垃圾”和“幼儿园厨房里的垃圾”的调查结果,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中每天有大量的垃圾产生。此次实地调查活动激发幼儿对垃圾分类活动的兴趣,具体的活动实施记录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生活活动“幼儿园里的垃圾”实施记录分析表

“在环境中的教育”强调将环境本身作为学习资源,在真实情境问题中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思维和实践能力。在生活活动“幼儿园里的垃圾”的调查活动环节,教师把幼儿的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引导幼儿从真实的生活出发,探究垃圾分类的现状,激发幼儿对垃圾分类的探索兴趣,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夯实基础。

(二)在游戏中巩固活动知识

卢卡斯模式“关于环境的教育”旨在让幼儿掌握环境教育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5]为了更好地开展“关于环境的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垃圾分类”的延伸环节组织了“垃圾分类我最行”的表演游戏。

以“垃圾分类我最行”表演游戏活动为例,幼儿在之前的学习活动中已初步了解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但对垃圾分类基础知识的掌握仍处于机械记忆阶段。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垃圾分类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幼儿乐于垃圾分类的习惯,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表演游戏。具体的活动实施记录分析如表2所示。

“关于环境的教育”注重培养幼儿掌握有关评判环境问题的知识。游戏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形式,与传统的知识教授模式相比,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更高效地达到这一目标。“垃圾分类我最行”表演游戏活动涉及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等领域。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全程参与、积极表现、情绪愉悦,不仅有助于巩固幼儿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还有助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三)在行动中提升活动能力

卢卡斯模式强调幼儿在环境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与能动作用,强调动手操作、体验锻炼、思考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通过之前的学习,幼儿已经了解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回收利用垃圾资源和减少垃圾污染。为提高幼儿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组织了手工活动“分类垃圾桶制作”、区域活动“变废为宝”和社会实践活动“绘制环保袋,低碳生活”。以区域活动“变废为宝”和社会实践活动“绘制环保袋,低碳生活”为例,分析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变废为宝”的区域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提前收集家庭中的废弃材料,再带领幼儿将废弃材料分类投放到区域中。在动手操作环节,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造,引导幼儿通过剪、贴、画、粘、折等方式参与作品制作。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能力,还体验了变废为宝的乐趣。具体的活动实施记录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区域活动“变废为宝”实施记录分析表

在“绘制环保袋,低碳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通力合作和整体协调,在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重要作用。在活动准备环节,C幼儿园和所在社区共同商讨了此次实践活动的方案和流程。在活动开展环节,以亲子为小组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问答和绘制环保袋的活动。家、园、社“三位一体”的方式有效促进了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幼儿的环保和节约意识,使幼儿树立了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具体的活动实施记录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社会实践活动“绘制环保袋,低碳生活”实施记录分析表

提高幼儿环境保护能力是实现“为了环境的教育”的关键。环境保护能力是幼儿环保知识、环保技能、行为方式等在环保实践中的综合表现,需要在具体的行动中提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6]幼儿在区域活动“变废为宝”,利用废旧物品组合创造出各种物体,发展了想象力和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垃圾回收利用的能力,感受了垃圾资源再利用的乐趣和价值。在社会实践活动“绘制环保袋,低碳生活”中,幼儿园不仅让家长参与其中,还将社区资源引入活动,有效加强了园内外合作,形成了“三位一体”教育合力,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思维和环境保护的实践能力。

五、结语

本研究以卢卡斯模式为指导,以C幼儿园大班为例,对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展开了设计与实施。教师采用了实地调查、游戏互动、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了家、园、社“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不仅在幼儿园内营造了浓厚的环境保护氛围,还让幼儿深入地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提升了其环境保护知识水平和意识。但是,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如活动的时间安排、教师的引导方式、家长的参与度等。

猜你喜欢

卢卡斯垃圾分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特·卢卡斯新解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创意“入侵”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