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图书编辑的责任与担当

2023-09-01刘莉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图书编辑选题策划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要求,对照图书编辑的工作,立足于笔者的出版实践,运用归纳总结法,从图书编辑的出版情怀、公益精神、政治站位、市场敏锐度、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理论梳理、分析和总结。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社会效益优先,图书编辑要以传播真理和传承文化为己任,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使命;二是肩负社会担当,图书编辑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做好主题出版;三是提高政治站位,时刻牢记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编辑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宣传方针政策、记录时代进步、书写辉煌成就,发挥出版立德树人、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四是保持市场敏锐度,挖掘市场的空白点,不断提高策划营销能力;五是提升业务能力,坚持学习,热爱阅读,勤写勤思,必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对这一事业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六是提高创新能力,图书编辑要迅速适应身份的转变,实现从普通编辑到产品经理的这一转变,需要具备以内容为核心的全媒体营销能力。文章的研究旨在为图书编辑提供重要指引,呼吁图书编辑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始终保持对编辑出版的情怀,提高政治站位,敏锐把握市场动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出版高质量的作品,传播优秀文化。

关键词:图书编辑;文化自信;出版强国;选题策划;融合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211-04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2021年底,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描绘了出版业发展蓝图和工作方向。规划提出,出版业“十四五”时期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需求为根本目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推动出版业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为建成出版强国奠定坚实基础[1]。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图书编辑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当前局势,为建设出版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4。这是图书出版选题策划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要将编辑出版工作与大局大势相结合,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把握市场热点,更好地找到出版实践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图书编辑要有出版情怀,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图书编辑要以传播真理和传承文化为己任,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使命,必须情系编辑出版事业,对这一事业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以民为本,人民至上。”出版业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光荣职责[3],图书编辑更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心忧天下,热爱党和人民,肩负起为党和国家发声的使命,崇尚科学文化,保持对编辑职业的自豪感,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不断践行工匠精神,为人民提供好知识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所以,在当今传统纸质图书出版日渐式微的形势下,少儿类图书却一直是图书市场的“香饽饽”,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4]。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那些对青少年读者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夸大其词、泯灭良知、有商业诈骗之嫌的图书,无论能创造多大的生产码洋,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图书编辑都应该坚定立场予以抵制,必须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二、图书编辑要具备公益精神,肩负社会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5]。这是图书编辑的社会担当。一直以来,无数优秀的出版大家为推动中华民族文明进步奉献了辛勤的劳动,如邹韬奋、章锡琛、张元济、钟叔河等。他们打造了一部部优秀作品,这是编辑个人的骄傲,也是其社会价值的体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南大学出版社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一时间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众防护与心理疏导》(中文、英文、日文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训练指导》(中文、英文版)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100问》等抗疫主题图书。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众防护与心理疏导》复合出版物入选了第十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出版战“疫”数字内容精品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训练指导》(英文版)完成版权输出,向全世界分享抗疫经验,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一特殊时期,各行各业都在和时间赛跑,一批又一批抗疫相关的纸质图书及融媒体图书的及时和顺利出版,是图书编辑夜以继日地工作换来的,充分体现了疫情下图书编辑的责任和担当。

回顾往昔,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击退了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6]。当前,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图书编辑有责任推出一批记录和反映这些伟大事件、伟大人物的优秀作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做好主题出版,是时代赋予出版界的崇高使命,是每一个图书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具体体现。

三、图书编辑要有正确的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把关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意识形態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5]。当前,我们必须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支撑。出版工作承担着坚定文化自信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而出版工作的关键在于编辑,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源头和核心,决定了出版工作的质量[7]。图书编辑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定政治信念,坚持正确导向,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方能在工作中走上正轨,不迷失方向。

政治把关是编辑工作的第一要务。在选题策划、“三审三校”、封面设计等方面,都要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把握书稿的政治性、政策性,确保不出问题。严格把好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关,需要做重大选题备案的就认真做重大选题备案,需要送外申请专家审读的就严格送外审。编辑要对所有的流程了然于心,并且严格按照出版流程开展相应工作。

(一)要具备很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

在图书编辑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做编辑出版必须时刻绷紧两根弦:一是意识形态,二是编校质量[8]。其中意识形态这根弦,始终需要放在首位。当前,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图书编辑如果没有对意识形态的掌控力和辨别力,就不能分辨各种言论,可能会对暗含错误政治导向问题的内容判断失误,这将是编辑生涯的严重失职。

(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

图书编辑平时要关注国内外局势,不断总结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提高政治站位。要积极申报国家出版基金、中宣部和教育部的主题宣传项目等,使出版物体现国家意志,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9]。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应该贵在坚持,重在理解,用在实践,日积月累出成效。

(三)坚持出版为人民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10]。图书编辑一定要坚持为人民编好书的理念,出版能够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能够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2]11。正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升华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编书,这是所有图书编辑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也是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

四、图书编辑要保持市场敏锐度,不断提高策划营销能力

优秀的图书编辑应该努力听到读者的心声,引导读者的需求,挖掘市场的空白点,占领图书市场的制高点。在某种程度上,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将会直接影响公众的心理塑形和行为选择。编辑以出版精品图书为目标,践行工匠精神,在选题策划上深耕细作,要“谋定后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扎实调研

图书编辑要深入图书市场调研,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了解出版行情,只有敏锐地捕捉到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策划,才能适应和把握市场。同时,还应就编辑策划方案与作者多次沟通商榷,反复讨论修改,争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方案。这种顺势而为,能为后续项目推进赢得先机。

(二)审时度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图书编辑要在新事物刚出现时就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并时刻观察和预测其走势[11]。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机会也稍纵即逝,尤其是图书出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好的选题方向,当有一个想法萌芽的时候,就应该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否则可能被其他优秀的同行占领了先机。

(三)寻机助力

在图书策划方案确定后,图书编辑应适时利用申报国家奖项加速项目的推进,如中宣部和教育部的主题出版项目、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优秀图书外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以及地方省委宣传部的图书重点资助项目等等。应该熟悉这些项目申报的完整流程,严格根据具体要求准备好材料,一旦成功入选,不仅可以取得国家财政资金资助,使资源得到充分整合,还可以由此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

(四)借力推动

图书出版面世后,编辑除了与营销发行部门沟通,进行日常线上、线下营销推广外,还应实施一些富有创新性的营销战术及手段,关注同行、各市场平台的营销推广活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另外,民营资本的实力不容小觑,图书编辑可以结合图书的自身特色、亮点,和一些有特色、有实力的文化公司进行发行合作,通过借力助推,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开展精准而有深度的营销推广活动,不断拓宽图书的市场渠道。

五、图书编辑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提高业务能力,首先要坚持学习,热爱阅读,勤思勤写。纵观历史上的出版大家,无不是饱读诗书之士,在工作和学习中成就自己。如岳麓書社的唐浩明总编辑,在整理出版了《曾国藩全集》后,自己又创作了《曾国藩》小说三部曲,但其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止,接着又推出了“评点曾国藩系列”作品,掀起了曾国藩文化热,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12]。作为图书编辑,唐浩明是将编辑工作做到极致的典范,是年轻编辑学习的榜样。图书编辑在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应该多多抽出时间去阅读经典,勤于思考总结,坚持写读书心得,在锻炼自己思维方式的同时提升文笔,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

(一)勤练基本功,不断提高编校水平

编辑应该坚持每天学习编校知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得心应手地编辑加工书稿,与作者拥有共同语言,进行有深度的沟通与交流,编辑的文化素养至关重要,这不能仅靠一朝一夕,必须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实现。

(二)提高美学修养,注重图书的整体设计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文化产品的品位也越来越高。当前,图书除了具有知识属性外,其审美属性也愈发突出,比如其封面的装帧设计就好比人的衣服,会给读者留下第一印象,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的购买欲和阅读欲,所以图书编辑应该提高美学品位,提升艺术修养。

(三)积极参加行业培训,多向同行前辈学习

出版行业培训一般是主管部门邀请本行业著名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图书编辑要多多珍惜这种学习和交流的好机会。这不仅可以让编辑了解行业前沿知识,了解出版行业动态,大大开阔视野,还能结识一些前辈。要积极向优秀的前辈学习,多沟通和交流,有问题时虚心向他们请教。

(四)不断学习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图书编辑应该熟悉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在出版实践中严格遵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等。从图书选题策划到下厂付印,图书编辑要认真对待出版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文件精神,熟悉出版条文,内化于心[13] 。

六、图书编辑要提高创新能力,在数字出版、增强出版等方面勤钻研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要顺应时代潮流,在知识传播阵地的图书编辑更应该如此。“为作者作嫁衣裳”,是外界对编辑职业的别样解读,认为图书编辑的工作只是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规范、润色等后期处理,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认识已过时。新媒体时代,编辑工作早已不是简单的来稿加工,而是渗透了编辑个人无穷智慧的创造性劳动。每一本图书背后都有默默为之付出的编辑,当一部部优秀作品问世时,当读者反馈好评如潮时,当作者对作品赞不绝口时,编辑的职业自豪感和满足感无以言表。

在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出版领域得到应用的背景下,图书编辑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新技术,积极关注出版领域的融合,时刻关注读者日益个性化、场景化、便捷化的知识需求,在数字出版、增强出版等方面勤于钻研,要力争做复合型出版人才,除了传统的来料加工技能外,还要不断学习现代技术,以更好地提供精准的出版服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已成为编辑的一项基本功[14]。成功源于创新,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图书编辑,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拥有不怕被否定的精神、勇于打破固定枷锁的开创精神。

在当前数字出版、增强出版的新形态下,除去传统出版工作外,编辑还要负责策划选题,全方位把关数字内容,增强对出版全过程的把控力,满足读者利用多媒体获取知识的需求,满足读者全方位的阅读需求。编辑可以通过技术和融媒体平台,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读者的反馈意见,同时还可以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编辑出版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图书编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出版流程、思維能力、技术创新等方面,向产品经理、作者的知识合伙者及知识经纪人的身份转变。

新媒体时代,图书编辑要迅速适应身份的转变,实现从普通编辑到产品经理这一转变。编辑转型为产品经理需要培养产品思维,找到自己内容的亮点,在“内容营销”的路径上针对用户的精准需求,结合不同渠道的特点找到核心主题输出点,围绕核心主题,还需要进行内容的姿态变换、载体变换,洞察用户痛点,引发读者共鸣,并以此为传播赋能,最终取得理想的营销效果[15]。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数字出版、增强出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这对图书编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编辑应加强内外修炼,接受挑战,以崭新的姿态拥抱这个新时代。

七、结语

如今,党和国家的事业站在了新起点,踏上了新征程,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图书编辑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要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以作为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目标队伍的一员为荣,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严把意识形态关,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策划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将编辑出版工作作为奋斗终生的事业。实践工作中,要始终牢记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做一颗螺丝钉,在平凡而高尚的编辑岗位上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 史竞男.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1-12/30/ content_5665670.htm,2021-12-30.

[2] 乔还田,杨建华.锻造高素质编辑队伍的思考[J].中国编辑,2022(11):9-15.

[3] 张允,石若瑜.把握编辑工作发展新趋势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J].中国编辑,2023(Z1):54-58.

[4] 陈洁,徐云燕.出版强国建设背景下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进路[J].出版广角,2022(21):67-70,85.

[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 content_5721685.htm,2022-10-25.

[6] 邓绍根,游丹怡.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J].新闻界,2023(3):4-14.

[7] 王江波.新时代图书编辑的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J].文化产业,2022(35):16-18.

[8] 万安伦,刘浩冰,庞明慧.编辑出版人才培养40年:阶段历程、培养机制及问题挑战[J].中国编辑,2019(1):38-43.

[9] 杨莉.当前人文社科类图书内容质量把关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今媒体,2022(5):75-78.

[10] 占晓钟.提升图书编辑能力的路径分析[J].采写编,2022(12):121-133.

[11] 卢俊,张永美.编辑的本质:从手工业到智能时代编辑能力的迭代[J].编辑之友,2019(11):80-87.

[12] 刘灵志.数字阅读背景下精品传统文化有声读物的出版:以《听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为例[J].中国编辑,2022(7):76-80.

[13] 黄先蓉,陈文锦.试论出版政策法规对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引导[J].中国编辑,2022(7):56-61.

[14] 谢俊波.出版融合发展视角下的科普出版[J].出版广角,2022(21):6-11.

[15] 龚蕾.传统品牌期刊出版融合发展的三重维度:以《青年文摘》现代纸书项目为例[J].中国编辑,2022(11):72-76,91.

作者简介 刘莉,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图书编辑选题策划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浅谈科技类丛书的策划
浅谈民生新闻报道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