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国史内容教学研究

2023-09-01曾忆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高中历史

曾忆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带领学生学习的是世界史,教材的重点内容为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世界史,但浏览课本可以发现,其中包含很多中国史内容,展现了世界史视角下对中国史的观察与思考。对于下册所涉及的大部分中国史内容,学生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已学习过。那么,当学生再次遇到这些内容时,历史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处理呢?首先,文章将《中外历史纲要(下)》所涉及的中国史内容分为“联系交织”“专门设立一个子目”“教学辅助栏目”“探究与拓展”四类,然后提出对《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国史内容教学的几点建议。教师应重视中外历史横向和纵向的联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中外比较,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观念。其次,在适当的时机可以引导学生回归上册进行复习,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避免主次颠倒。最后,可以结合中外比较、联系的综合性考题,实现以题促教。

关键词:《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国历史;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高中历史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分为上、下两册,下册教材的中国史内容有其自身独特的叙述方式与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做好联系与比较,同时分清主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先对《中外历史纲要(下)》中涉及的中国史内容做分类梳理,然后提出对《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国史内容教学的四点建议。

1   《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国史内容分类梳理

1.1“联系交织”类

“联系交织”类在下册的课本正文中最为常见,在重点介绍外国史的行文中穿插与中国史相关的内容,或者仅有三两字的一笔带过,或者用一段文字作简要分析介绍,虽简短,但很好地做到了中外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现将相关内容罗列如下:

第1课中有中国培育出的水稻和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是最初的文明出现地之一;第2课第三子目最后一段介绍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古丝绸之路进行经贸和文化交流;第4课涉及的内容有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日本和新罗模仿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6世纪末的中朝抗日战争;第7课第二子目中介绍了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情况;第12课中涉及葡萄牙在中国澳门建立商站、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3课亚洲的觉醒介绍中国辛亥革命;第16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共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第17课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开辟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第18课中国成为国际社會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第22课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联系交织”类中国史内容分布在全书23课中的11课,9个单元中的7个单元。可见,虽然笔墨不多,但分布很广,且这部分内容是不可少的,有其自身存在的意义。

1.2“专设一个子目”类

《中外历史纲要(下)》重在介绍中国之外的世界史,所以在下册课本中专门设立一个子目来介绍中国史相关内容的数量极少,仅有第20课第三子目: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第23课的第三子目: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主要内容分别为简笔勾勒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发展概况和当代中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

1.3“教学辅助栏目”类

课文正文之外用橙色底纹装饰的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史料阅读三个栏目是教学过程中良有助益的辅助栏目,对相应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扩展,很好地弥补了正文不能大量展示史料与设问的不足。《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三个辅助栏目涉及中国史内容的共计7课,涉及4个单元。从总体来看,内容并不多,且都为展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联系的内容。

1.4“探究与拓展”类

每课最后的“探究与拓展”栏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巩固与拓展的作用,分为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两项,主要通过材料分析探究问题和布置学生亲自动手查找资料延伸拓展两种方式呈现。此栏目的作用往往被历史教师所忽视,而用大量课后练习题代替。下册的“探究与拓展”有一些内容涉及中国史内容。

2   《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国史内容教学策略

2.1重视纵横联系,进行中外比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必修模块的学业要求明确指出: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建立多方联系,以此解释历史。凸显了中外史的联系、比较的重要性。

通过上述对《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国史内容的分类梳理可以看出,下册作为两册教材中介绍世界史的一册,其重点绝不在中国史。但中国作为世界的组成部分,在学习世界史时也绝不可因上册详细介绍过而直接省略,这样容易给知识体系尚不完善的高中学生以中国与世界分裂之感。《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本采取渗透的方式呈现中国史。

学生对本国历史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更易于以中国人的思维来看待历史问题,再加上上册已经详细学习过中国史,有较为牢固的知识基础。教师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能适时补充联系与中国史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分析世界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外国历史,而且在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联系比较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借机回归上册,提升学习效果

在学习下册中国史相关内容时,历史教师不妨引导学生翻开上册课本和学生自己的课堂笔记,快速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通过教师提纲挈领、重点突出的讲授,回归上册,让学生复习本课涉及的中国史内容。在学习新课的同时也对上册内容进行了复习,虽然不一定十分深入有效,但也可以减轻高二没有选择历史将要参加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学生的复习压力,对于选择历史的考生,则更是有助于加强其记忆与理解。但同时,要注意把握好度,并不是每当看到出现与中国相关的内容时都要采取此种方法,那样反而会打乱课堂结构,影响教学效率。并非重点的内容教师就可以简单处理,而那些占了一段甚至更多篇幅的内容就可以采取此种方式。

参考文献:

[1]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6):16-21,36.

[2]武文,林平.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指导与实施建议[J].辽宁教育,2020(9):60-68.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