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班幼儿数学学习中多元表征能力提升的策略
2023-09-01常林华
常林华
摘要: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对大班幼儿开展多元表征能力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让幼儿及时在反思中找到自己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数学实际水平,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水平。同时,通过数学多元化表征能力训练,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创造性,也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对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数学学习;区域游戏;数学表征;实践操作
多元表征是指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以两类或者以上本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具体包括动作、语言、符号、文字、图片、具体物等形式存在的表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中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使其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通过操作获得直接经验,在反思总结中获得数学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教师要借助对幼儿的数学教育,给幼儿提供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幼儿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数学知识,丰富自身内涵。
表征能力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某个概念或者对象进行描述和定义的能力。幼儿数学思维具有外显化特征。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有所提升,可以用表征将内心的想法表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征,来判断其数学核心经验的发展状况。但是通过平时的观察,教师发现一个问题,大班幼儿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数学学习中多元表征能力偏弱,导致教师无法准确判断幼儿思维发展的水平。那么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可以怎样进行多元表征,通过怎样的策略可以提升自身的多元表征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1 借助幼儿数学表征,读懂幼儿数学行为
教师创设多元表征学习环境,有助于提升幼儿通过运用多元表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和演示、解释数学现象的能力,进一步激活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和提升幼儿的数学综合素养。
1.1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大班幼儿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仅仅认识数字,而是通过实践操作懂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对于数学内容的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促进其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形等方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大班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提出:“能用数字、图画、图标或其他符号记录”的要求。因此,表征记录对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数学学习中细致观察、提供支架、加以引导,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多元表征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提升。
1.2借助多元表征读懂幼儿行为
幼儿的数学学习有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大班幼儿借助数学学习进行多元表征,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某一方面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解读幼儿的数学行为。教师要帮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多元表征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表达,使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同时促使幼儿数学学习过程的外显,让幼儿复杂的心理活动呈现出来,使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1.3有效促进幼儿的数学深度学习
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幼儿的表征偏向于记录活动结果单一的表征记录,并不能彰显其思维过程,起不到推动幼儿深度学习的作用。通过对大班幼儿数学学习中多元表征能力的培养,将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幼儿数学学习中多元表征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幼儿的多元表征,做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做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者。
2 开展趣味数学活动,提升幼儿的数学表征能力
幼儿的数学学习内容是浅显的,其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探索精神,教师要围绕数学领域的各核心经验能力,包括集合、数感、数数、数运算、模式、测量、数据分析、空间关系、图形等方面。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创设多样化的数学学习环境,给予幼儿学习数学表征的机会,让教师进一步读懂幼儿的学习行为,以便采取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促进幼儿数学水平的提高。
2.1围绕幼儿数学核心经验,为幼儿动手操作创造条件
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的发展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具体包括集合与分类、量的比较、数运算、空间方位、测量等。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是在实际操作体验中积累的,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刷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认知,增长见识。比如,在数学活动“有趣的糖果”中,幼儿先按照糖果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之后再合起来,幼儿在分类游戏中感知到了多与少、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初步了解了集合的意义。在“分糖果”的游戏中,“糖果”是幼儿平时喜爱的东西,分糖果给了幼儿亲自操作的机会,幼儿学会了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标记分类。在进行表征时,幼儿有的用绘画形式,将“分糖果”的游戏记录下来,有的用语言讲述的形式,将自己对数学学习的看法表达出来,師生的一对一倾听,让教师对幼儿数学自主活动的情况有所了解,也通过数学表征拉近了师生的关系,增进了师生情感,激发了幼儿的数学学习热情。
2.2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数学表征能力是随着数学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的,教师可以开展多种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幼儿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在头脑中形成重要的表象资料,以便幼儿进行数学表征。
比如,在“找袜子”数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投放了多种颜色的袜子,让他们找一找一样的袜子在哪里,进行一一配对的游戏。袜子应该是一双一双的,每双袜子的大小、颜色应该是相对应的。教师通过这一活动向幼儿渗透“一双”“一对”的含义,启发幼儿想象生活中除了袜子是成双成对的,还有什么是成双成对的?幼儿联想到了“筷子”“手套”“鞋子”等,教师又投放了相应的“手套”,让幼儿将手套整理好。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调动了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表征时,幼儿不仅能用语言讲述自己参与的数学游戏,而且能用画面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他们用符号、线条形象地进行表征。
2.3重视区域游戏,加强对个别幼儿的数学指导
幼儿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性,在数学表征能力方面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数学区域游戏的观察与指导,对于表征能力不强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重在让幼儿保持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学表征。
比如,班上有个叫西西的孩子,他喜欢与人交谈,但是不善于记录、绘画,动手能力有待提高。对于西西,教师加强了个别指导。一次,教师发现西西在数学游戏区玩“掷骰子”的游戏,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西西每次都能将骰子上面出现的点数正确记录下来,并能用相应的数字表示。西西掷骰子越来越熟练,他开始想出新的玩法,他两手各拿起一只骰子,一起掷,这样一来,骰子上面出现的点数不同了,西西用简单的点数说出总数,把两只骰子上的点数都记录下来,然后玩两只骰子之间比大小的游戏。就这样,小小的骰子带给西西游戏的快乐。在这个案例中,虽然西西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人在玩掷骰子的游戏,但是教师从观察中发现了西西的创造性玩法,那就是两个骰子一起掷,比大小。
3 鼓励幼儿进行多元表征,提升探究能力
在大班幼儿数学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使用多元表征进行表现,开阔幼儿的眼界,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3.1绘画与汉字的结合,培养大班幼儿前书写能力
大班幼儿已经开始有“画汉字”的学习冲动,对于前书写能力,教师要给幼儿创设机会,而数学表征中的符号、文字方面的记录正好能满足幼儿的这项需求。在数学学习中,有许多有趣的游戏,如在“玩转盘”游戏中,幼儿用大大的圆形加上画上的汉字表示自己刚刚进行的数学游戏活动。又如在“补方块”游戏中,幼儿结合简单的画汉字方式讲述了自己玩“补方块”游戏的快乐心情。汉字本来就由直观的象形文字演化而来,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学游戏的过程,游戏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是怎么解决的,有的幼儿还用连环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说明,幼儿的表征能力随着幼儿画画水平与前书写能力的提升得到发展。
3.2绘画与表格的结合,提升大班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表格是最常见的记录方法,利用横线与竖线搭建起简单的表格线,结合绘画形式,幼儿能快速表达自己在数学游戏中的猜想、实际操作结果,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数学游戏“数玉米粒”中,幼儿先是猜想一个玉米棒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个玉米粒,然后再实际操作,在真实的玉米棒中,每行的玉米粒总数是不一样的。这样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等方法,幼儿用表格结合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数学游戏的操作过程,便于幼儿厘清思路,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开展数学游戏。
3.3绘画与符号的结合,让幼儿清楚地讲述游戏进程
符号能准确地表现幼儿数学探索的过程,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状态,因此,幼儿数学表征时使用绘画与符号结合,不仅能提高幼儿的书面表达水平,帮助幼儿厘清思路,而且能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让教师读懂幼儿的数学行为。因此,教师需要根据现有的数学教学内容,创设优良的数学学习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鼓励幼儿的创造性与个性化表现,提升大班幼儿多元表征能力,从而激活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和提升幼儿的数学综合素养。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大班幼儿开展多元化数学表征能力的培养,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数学活动,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利用好数学游戏的各项材料,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表征,积极用符号、文字、图案、语言、动作等进行多元化表征,引发幼儿对于数学强烈的探究欲望,提升幼儿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迎新.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行为促进大班幼儿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11):71.
[2]高俊.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行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1(8):125.
[3]方咪.幼儿园数学区角环境创设研究[D].长沙:湖北师范大学,2019(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