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胶东面磕子文创设计研究

2023-09-01张迪张扬

设计 2023年15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设计民俗文化

张迪 张扬

摘要:从设计符号学的视角出发解析胶东面磕子,建立胶东面磕子文化元素库与知识库并运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丰富胶东民俗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强胶东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通过设计符号学的语义、语构、语用和语境四个维度对胶东面磕子进行分析,包括分析其艺术表现方式、文化底蕴、地域特色、认知习惯等,根据问卷调研等方式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运用形状文法等设计手段进行衍生与文创设计。通过设计符号学对胶东面磕子的分析与整理,为设计师开发民俗文创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胶东面磕子这一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

关键词:文化元素库 设计符号学 民俗文化 胶东面磕子 文创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5-0014-04

Abstract:To analyze Jiaodong pasta mol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semiotics,establish a library and knowledge base of Jiaodong noodle culture elements,apply elements to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enrich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Jiaodong folk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and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Jiaodong folk culture. Disse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pasta mold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emantics,language structure,pragmatics and context of design semiotics,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their artistic expression,cultural heritage,regional characteristics,cognitive habits,etc.,and selecte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s. elements,and use design methods such as shape grammar for derivative and cultural design. The analysis and arrangement of pasta molds through design semiotic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designers to develop folk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s,and at the same time let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of pasta molds.

Keywords:Design semiotics Folk culture Pasta mould in Jiaodo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引言

胶东指山东沿海五市,分别是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日照,该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孕育了非常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其中用模具做成花样面食和糕点是最鲜明的地方民俗表现形式,在胶东城乡从古至今都共同遵循并喜爱着这一风俗约定,其鲜明的农耕特点,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他民俗活动所不能替代和涵盖的。胶东面磕子作为传统手工艺,蕴含着中国文化丰富的视觉基因和审美意境,文章以该民俗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资料收集分析,运用设计符号学的理论对其进行语义、语构、 语用、语境4个层次的解析,获取胶东面磕子的外在纹样特点和内在文化含义等内容,并将提取后的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这对于探讨旅游文创产品的内涵设计,促进胶东面磕子的文化传播与保护等都具有现实性意义。

一、 研究现状

民俗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一种风俗习惯[1]。胶东面磕子以独特的形式语言与使用方式表达出丰富的民族性、艺术性、实用性等特点,是胶东地区民俗艺术的核心与灵魂。目前胶东面磕子样式非常丰富,包括有单眼面磕子、双眼面磕子、三眼面磕子、多眼面磕子等,不同的面磕子样式对木材的挑选与花纹的选择均存在差异性。在我国对于民间面磕子艺术的收藏者和研究者颇多,自2017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整体研究范围与深度不断扩大:2015年赵江源《胶东面磕子图案纹饰研究》中对胶东面磕子纹饰图案进行整理及分析,包括构图、花纹、表现形式等,总结胶东面磕子图案纹饰的主要审美特征[2];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姜凤《胶东民间面磕子艺术的研究与创新 ——以即墨市葛村为例》介绍了即墨葛村面磕子历史发展、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并探究了面磕子艺术在创新中面临的问题及对应解决对策[3]。2020年郝陈晓《生命态度—胶东花饽饽手作匠心的视觉传播》中借助当代视觉符号融入胶东非遗手工花馍,探索仪式、符號、民俗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系列视觉设计胶东花馍的现代化传播提供新的设计路径[4]。符号承载着人们对载体内在含义的认知,而内在含义也需要用符号才能传达,胶东面磕子作为有文化含义的物化符号,设计师利用符号学的理论开展胶东面磕子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造具有可行性,有利于设计师充分探究文创产品所蕴含的各种因素,以留存其特有的民俗文化个性,从而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优势资源在创意产品的开发中体现[5]。

二、 研究思路

利用民俗文化进行文创设计时,设计师可借用符号学提炼元素,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符号学相碰撞的设计形式,可以使民俗文创产品既满足人们对现代功能的需求,又具有民俗文化形式与民俗文化内涵。文章在调研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设计符号学对胶东面磕子进行合理分析,总结归纳素材进行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研究。

(一)结合线上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搜集目标民俗文化符号,包括该民俗文化的历史发展、造型花紋、文化含义等大量内容。

(二)从符号学内容维度出发,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对目标民俗进行解析,并将解析成果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为后续的民俗文创设计实践做准备。

(三)通过调研形式收集用户的评价对符号元素进行挑选与转变,运用形态创造学与性状文法对所选设计符号进行现代设计演变,根据其语用语境符号确定产品功能。最后通过评价调研验证此套设计流程和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用户对于设计实践的审美评价和未来展望。

基于上述分析,胶东面磕子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设计实践之初,以笔者自身对家乡的文化自觉性并结合胶东面磕子的造型特征与装饰纹样制作“最具胶东面磕子民俗艺术辨识度的纹样”的问卷以线上和线下的形式进行调研,其样本编号名称分别为:A.寿桃纹样、B.鲤鱼纹样、C.莲蓬纹样、D.金鱼纹样、E.寿桃纹样,F.果子纹样。问卷共收集117份,其中有效答卷有113份,根据分析调研结果发现编码。B. 鲤鱼面磕子与编码。C.莲蓬面磕子最具有胶东面磕子的艺术特色,获得潜在消费者喜爱的可能性更高。

三、胶东面磕子的设计符号学解析

美国学者皮尔斯在结合逻辑学给出了符号的三种基本要素,分别包括媒介物、指涉的对象、解释三部分:符号作为一种具象形象,对表达某一事物起到了媒介沟通的作用;指涉的对象可以理解为符号所代表事物的客观性;解释与思想有关,是人们内心对某一符号的理解和说明,三元素之间互相联系,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号学是一种综合性、交叉性的艺术文化表现形式,是由具体的物质材料构成的相对稳定、多义以及抽象的符号[6]。随着符号学与设计学的出色发展,设计符号学也正日益兴盛,具体内容包括语义分析、语构分析、语用分析、语境分析4种基本分支,由内到外地反映设计的样式、颜色、材料、内在的功能结构等,也可以解读设计内藏的文化内涵、故事情境、社会认知等。因此将设计符号学与传统设计学的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将会对设计符号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面磕子设计语义分析

胶东面磕子木材常选取梨木、枣木等,人们将和好的面团填入雕刻有不同图案的“磕子”中,再将面团磕出,蒸熟后用食用色进行点染,种类与花纹非常丰富,常用于春节、乞巧节、婚庆等使用场景,花纹常见有动物纹、植物纹、吉祥文字纹样等,有较强的意象性,造型概括、简练、夸张的图案形态。隐形语义以面磕子的内在文化寓意为主,作品表现的文化寓意大多展示了人们寄予了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1.显性语义:通过以上对胶东地方面磕子文化符号的形象解析可以发现,在视觉表达方面,面磕子的图形大多取自于动物图形、花卉图画、吉祥文字图形、人物图画、花纹排列组合等,图案题材来源广泛, 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紧密相连,图案大多具有较强的意象性,造型概括、简练、夸张的图案形态,见图1。

(1)动物图案:动物图案使用主要有鱼、狮子、鸡、蝉、蝙蝠等动物形象,动物形态生动,细节刻画栩栩如生。

(2)植物图案:面磕子的植物图案有葫芦、莲蓬、寿桃、白菜、蘑菇、人参、松柏、花朵等形象,均取材于生活常见植物,手工艺人们取其代表形状轮廓并加以美化。

(3)吉祥文字图案:面磕子的文字常采用有美好寓意的文字如福禄寿喜,常见形式为单字或多字组合,搭配生动的纹样呈现在面磕子中。

(4)花纹组合图案:有一部分面磕子在花纹制作时会采用各类曲线纹样点线面有规则地排列在材质表边上,大量细节增添了面磕子的视觉观赏性。

(5)时事相关图案:随着时代的发展,面磕子的花纹也会结合社会实时热点,如“抗美援朝”“忠”字旗帜纹样等,此类磕子图案也具有深厚的历史参考价值。

2.隐性语义:面磕子图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大众化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形式,透过面形图来寄寓祈吉呈祥、福善嘉庆之心愿与理念,以实现图必有意、意必吉利的艺术目的。例如面模中的“犀角”,心有灵犀一点通;“艾叶”有仙有灵;“蝙蝠”是好运、美满、吉利的标志;“双鱼”代表夫妻婚姻美满,恩爱同心;“二龙戏珠”代表和平,也预示着年年好运如意;“太极图形”,代表自强生生不息;“石榴”,榴开代表多子多福;“葫芦”充满灵气,辟邪祈福的寓意,也代表“福禄”的美好寓意,见图2。

(二)面磕子设计语构分析

1.形态分析:胶东面磕子以装饰为主,还带有象征意义,其制作过程虽充满创造性但却也有些许规律可循,见图3。造型纹样是胶东面磕子装饰的核心元素,设计师在制作磕子时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形式美法则——对称均衡式构图,常见的花纹均是左右对称,这符合我国传统的设计美学。此外,工艺师傅在刻画动物类图案时,会强调动物的动态表现,如著名的鲤鱼面磕子,身体有明显的摆动节奏感,活灵活现。本节对于胶东面磕子选取部分图样转化成矢量图,并对其造型样式、视觉中心、构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整理,以求更好地总结胶东面磕子的语构内容,部分成果见表3。

2.颜色分析:因为胶东面磕子与胶东面食文化密不可分,所以文章在分析色彩时除了考虑面磕子本身的材质颜色,也会融入胶东花样面点的色彩搭配,为后续的设计实践铺垫基础。在节庆祝寿等特殊节日中,人们除了喜欢手工制作一些精美的面食造型,也会在面食上呈现漂亮的色彩图一个好彩头,表达质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在调研中不难发现胶东花样面点色彩鲜艳,人们喜欢用蔬菜如菠菜、南瓜、红曲米、蝶豆花、紫薯等蔬菜调制各式各样的色彩,總的来说以呈现红色系、黄色系等色系为主,见图4。

(三)面磕子设计语用分析

胶东面磕子艺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面食历史发展为基础,经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至民国时期逐渐发展到鼎盛,成为胶东地区家喻户晓的传统面食制作模具,广泛出现在我国传统的节日、祝寿、婚庆等重要的日子之时。语用分析主要指文化符号学在民俗文化上的使用现状,包含对使用者的文化背景,使用者的思维模式,故事内涵等方面的研究。面磕子文化创意产品也同样遵循产品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7]。以下根据面磕子的使用场景进行归类:

1.传统婚礼仪式 :在我国老百姓十分注重婚礼,并把其当作人生中最大的一件大事。在胶东地区,漂亮的花样面食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广泛地出现在订婚与结婚习俗中,新人双方的家里要做带有喜字花样面食互相赠予对方,亲朋好友也会送来一些各式各样的喜饼来传递内心的庆祝与祝福。

2.传统节日庆祝:面磕子运用最多传统节日包括春节、中秋节、七夕节等,其中在春节胶东城市与乡村的家家户户都要用面磕子制作一些带有“金元宝”“鲤鱼”“福”字等图案的花样面食蒸熟备用。不同的节日面磕子所承载的意义不同,如中秋花样面食承载着家人团聚的喜悦之情、春节花样面食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清明时节花样面食承载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之情。

3.为长辈祝寿:在山东讲究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自古以来都十分看重“孝”道,每当家中有老者过大寿的时候家人晚辈都要给办寿宴。最常见的是用寿桃花纹的面磕子或带寿字的面磕子制作面食,这种既喜庆又实用的祝寿形式在我国胶东民间备受追捧。

4.贺喜:民间面磕子艺术还广泛地被用于贺喜,包括新生儿诞生和满月贺喜、新家乔迁之喜、考生升学之喜等。在贺喜后主人们会把部分花样面食和糕点分装给客人,以表达沾喜气送祝福的心愿,传递内心的喜悦之情。

5. 接待亲朋:民间面磕子艺术中有些图案比较精致小巧的面食会被用于接待客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面磕子制作的花样糕点不仅造型美观,还可以让人们产生对家乡的文化归属感,增强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络。

(四)面磕子设计语境分析

胶东面磕子的语境层面的解析主要从胶东地区的历史发展、地域文化、民俗习惯等开展。在社会观念中,胶东所处的文化为齐鲁文化中的齐文化[8]。而胶东的消费观念如山东儒家文化一样淳朴,消费观念领域比较简约,非常看重产品的实用性与特定场景的氛围,因此在胶东面磕子民俗文创设计时应注意文创产品与当地历史文化与百姓习惯相融合。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设计师应联系设计与传统节日使消费者产生共情,因此在后续设计产品时,需搭建场景构造用户的一些体验需求,增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快乐与美好愉快的感受。总的来说,从胶东地域文化和居民习惯的分析来看,胶东人在消费时注重产品的实用性、注重设计的色彩表达与简约耐人寻味的设计特点。

四、符号学视角下胶东面磕子的文化衍生品设计流程

由于胶东面磕子贴近人们生活,与大众家居生活密切联系,且常常用在庆祝传统节日或走亲访友,深受各年龄阶层消费者的喜欢,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会重点考虑家居用品、装饰用品、烘焙餐具、儿童玩具、艺术纺织品等产品为主;在设计过程中结合产品造型、功能将胶东面磕子经典花纹装饰进行重塑,使产品既有实用功能,又能美观地体现民俗文化的造型特点和文化底蕴。

(一)形态演变

结合上述内容了解到,鲤鱼面磕子象征年年有余;莲蓬与莲花均具有圣洁的意义,与佛教造像中所追求的古典和庄严相吻合,此外,莲蓬厚重和质朴的气质也与山东齐鲁文化相得益彰。在理解所选纹样的设计元素之后,结合语构分析,运用形状文法的基本法则如剪切、置换、增加等法则以及形态创造学对设计元素进行形态的演变,演变过程见图 5,纹样色彩为红色、黄色为主,红色代表热情与祝福,与胶东面磕子这一民俗活动的喜庆兴盛氛围相符,既还原了胶东花样面食的色彩,也体现了胶东人民积极乐观的心态及表现胶东面磕子代表平安、健康、吉祥等美好的文化寓意内涵。

(二)设计结果

在演变结果的基础上,针对产品的功能需求与审美需求,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产品展开进一步设计,并为该系列设计取名为“造福”,设计包括视觉平面设计、灯具设计、儿童玩具设计等,具体展示分析如下:

1.“造福”系列视觉平面设计:如今许多办公室工作者正面对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激烈的社会背景中,在这样的现代生活下,人们会增加对精神与情感上放松解压的需求,能体现家乡民俗特点的办公用品可以为用户提供舒适愉悦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9]。本套设计方案在此背景调研下设计了一套办公用品与包装设计,办公用品设计将红色作为主色,黄色作为辅色,红色与黄色既体现胶东面食的代表色彩,也是我国传统色彩,具有极强的民俗色彩特色,图6。本次设计的办公室用品主要运用到了胶东面磕子民俗文化的标志、标准色、标准字体以及纹样的重复组合应用。

2.“造福”系列灯具设计:灯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必需品,当代的社会发展中,灯具已不再是单纯解决照明的需要,还需要满足美化室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丰富的新型材料、工艺技术等被设计师广泛运用于现代灯具设计中。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纹样极具艺术美感,是千百年的历史中人们筛选保留后的优秀纹样,有利于华夏儿女表达对于美的理解与对文化的寄托,这一部分纹样也是灯具设计中很好的挑选元素[10],本课题灯具设计包括壁挂式置物灯与卧室小吊灯,用户可根据室内面积与需求自行选择,灯具采用胶东面磕子花纹进行转化与演变,搭配面磕子常见的条纹围绕灯体,用户可通过触碰开关调节灯光亮度,如图7。左侧壁挂置物灯,可以通过放置小的杂物开启灯光,下部分配有挂钩可以悬挂小的物品如钥匙等,既增加了产品趣味性也增加了产品的实用功能。本系列灯具针对产品的客观需求,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产品简洁美观地呈现于大众视野,是一组新颖且符合大众审美的胶东面磕子民俗文创产品设计。

3.“造福”系列七巧板DIY面食玩具设计:这套玩具以我国传统积木玩具七巧板为设计灵感,在此基础上对胶东面磕子代表设计纹样进行多样化设计转化,在视觉上选用彩色亚克力与木头材质进行拼接,帮助儿童趣味性地认识传统民俗纹样及DIY多种面食样式等,搭配节日礼盒包装,表达吉祥寓意,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符合胶东面磕子的语义层与语用层,非常适合长辈将其作为礼物在节日庆祝时送给儿童,见图8。

总结

将设计符号学的理论引入到民俗文创产品设计中,以胶东面磕子民俗为例,从语义学、语用学、语构学、语境学四大板块充分分析该民俗设计符号及特点,为开发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与知识,也有利于设计师更好地感受胶东面磕子装饰与内在文化含义。运用现代的设计理论设计一系列文创设计,将胶东面磕子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相结合,使得胶东面磕子文化内涵以新的艺术形式传递。将传统与现代进行碰撞交融的设计思路,不仅是对优秀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扬,也提高了民俗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呼吁更多的优秀设计师参与到民俗文创设计、在视觉传达领域、产品设计领域、交互設计领域等开展研究与实践,不断与时俱进,结合社会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为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1YJC760110)。

参考文献

[1]邓莲英.民俗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92-93.

[2]赵江源.胶东面磕子图案纹饰研究[J].装饰,2015(03):138-139.

[3]姜凤.胶东民间面磕子艺术的研究与创新-——以即墨市葛村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17.

[4]郝陈晓.生命态度—胶东花饽饽手作匠心的视觉传播[D].华中师范大学,2020-04-01.

[5]朱上上,罗仕鉴.产品设计中基于设计符号学的文物元素再造[J].浙江大学学报,2013(11):2065-2072.

[6]吴佳醍.基于设计符号学视角的传统图形探讨[J].设计,2020,33(20):126-128

[7]周心悦.基于设计符号学的玉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J].工业设计,2021(03):57-58.

[8]常会营.齐鲁孔孟之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理论学习,2016.04(10):23-28.

[9]刘敬铧,赵寅.情感化办公用品的设计研究[J].戏剧之家,2018(35):115-117.

[10]万倩玉.传统纹样在灯具设计中的融合应用[J].大观,2021(06):70-71.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设计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哈尼族图形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手绘插画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及营销探究
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多感官体验视角下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
景德镇创意陶瓷产业发展与“一带一路”旅游业文创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