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军校文职教员信仰教育浅探
2023-09-01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凌金珍张云云
文/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凌金珍 张云云
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四铁精神”,是新形势下革命军人的精神坐标,也是新时期革命军人抵制诱惑、战胜困难的精神武器。信仰、信念是一个人在精神生活领域“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信仰、信念的支撑,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无根之木、无基之塔。一个人确立了信仰,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而产生追求信仰的巨大精神力量,保证在成功和顺境时不自满、不骄傲;在挫折和逆境时不气馁、不动摇。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首要的就是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并且要求把它作为固本培元、凝神聚气的战略工程来抓。
文职教员是军校文职人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从事我军的人才培养工作,是推动学员提高军事素质的奠基者,更是学员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处于青春期的军校大学生理性因子较低,他们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往往把教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模仿的对象。作为学员在军旅生涯的“第一引路人”,教员的言传身教,使学员认识到是非曲直,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这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文职教员在军校中的比例越来越多,加强军校文职教员信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责任。
一、信仰与信仰教育
在当今互联网、地球村时代,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随着各国利益的深度交融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不仅仅是“硬实力”,还有看不见的“软实力”,其中,信仰的力量不容小觑。正如汤因比所说,综观人类文明的发轫,主要通过精神的建构活动在无目的的世界中构建价值体系,确立自我在历史中生存的价值。可见,信仰给人注入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
什么是信仰?弗洛姆说:“信仰是一个人的基本态度,是渗透在他全部体验中的性格特征,信仰能使人毫无幻想地面对现实,并依靠信仰而生活。”简言之,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主义、学说与理论的信服和尊崇,蕴含着信仰者坚定不移的信念,全身心的投入、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满腔笃诚的热情。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遵循。坚定的信念就是信仰,信仰是对信念的进一步升华。
信仰可以获得,可以被塑造,也可以被抛弃。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教育—践行—再教育—再践行”的不断内化生成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教育与实践养成,信仰才能内化为精神力量,外化为自觉行动,从而转化为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物质力量。信仰教育是人类的教育活动中一个特殊而又特定的教育,是指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准则,是建立在“教育人的生命的延续和人类文化的发展”这一哲学基础上的。信仰教育的形成是因为人们相信教育有用,是对教育功能的承认,真正的教育不仅关注现实,更关注终极,而终极关怀只能由信仰来承载。信仰教育相当重要,可以使一个人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觉察出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使一个人完成和实现他的社会化过程,完成“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并能超越现实存在,彰显人的主体价值。
二、加强军校文职教员信仰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军队机制体制改革和不断完善,社会招聘和转改的文职人员越来越多进入军营,成为军校教学、科研岗位的重要力量,在院校建设中发挥着日益深远的影响。但是,当前部分文职教员存在对单位的教育管理“水土不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不了解部队实际,对部队生活感到迷茫和不适;不适应军校高强度的管理模式而产生抵触心理;军事素质不过关,工作缺乏信心,任务完成不够好;职业提升的动力不足、目标不明、方向不定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入伍动机多样,主流信仰不够坚定。当前,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军校处在一个复杂、多变、开放的环境中,面临着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冲击。加之军队院校编制调整和转型,部分军校教员特别是文职教员易被世俗的利益所蒙蔽、吸引,信仰处于迷茫状态。就入伍动机来看,文职教员来军校工作的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他们选择工作关注的目标序列是:薪金报酬(70/120)、职业吸引力(60/120)、生活稳定(60/120)、地域因素(35/120)。由此可见,部分文职教员选择来军校就职不是基于军人职业和教师职业的荣誉感,而是带有明显的功利思想,就业导向明显。这就难以真正做到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苦练内功,也难以培养“堪当强军重任的一流人才”,更难成为“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二)个性特征突出,信仰内生动力不强。作为社会中学历、文化修养相对高的人群,军校文职教员个性化特征明显,他们普遍具有鲜明的平等思想、强烈的创新意识与突出的主体意识,注重快乐取向与价值取向。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一部分文职教员(68/120)认为,军校的管理制度过于严格。较大部分文职教员(70/120)认为,军校的行政管理不够务实,他们不应该参与出操、学院会议等活动,这些活动是对主责主业的干扰。大部分文职教员(92/120)认为,对文职教员的管理应该对标地方高校,多一些宽松和自由。这些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与军校的管理模式产生了碰撞和冲突。因为,军校以纪律严明、服从管理作为重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基于军校的管治规则,很多文职教员不可避免地产生思想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难以坚定献身国防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这既不利于军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信仰的内在生成。
(三)教育培训不够系统,教育信仰认识模糊。军校文职教员普遍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专业素养,但大部分接受的是非师范专业教育,往往存在着教育理论匮乏、教学经验欠缺、教学技巧薄弱等问题。另外,部分文职教员对我军的发展历史与现代化建设缺乏系统的了解,对国防军事教育的特殊性与必要性缺乏深刻的认知。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文职教员(92/120)认为,开展与军事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存在一定困难,半数以上的文职教员(85/120)表达了了解部队和武器装备的意愿。这就需要加强对文职教员进行系统教育培训。通过系统教育培训,坚定其教育信仰,使其清晰定位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淡化教育的经济色彩和功利色彩,更加重视教育活动的本真价值,自觉向“姓军为战”“为战教战”的“实战化”教学聚焦靠拢,向“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对标看齐,这是培养一流军事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防教育事业良性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三、加强军校文职教员信仰教育的方法路径
新时期,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地区热点与国际热点不断,军事冲突与纷争不断,这就对军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强军校文职教员的信仰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锻造文职教员这一重要育人主体的军人品格,是应对新军事形势挑战的重要举措。
(一)提升信仰教育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清人龚自珍有诗曰:“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都强调了信仰力量的伟大。这就需要及时正位与加强对文职教员的信仰教育,铸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其投身军营、献身国防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潜心教书育人,助力强军伟业。1.运用科学手段培固主流信仰。在我国,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主流信仰。军校教育管理者要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宣传手段,结合各种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文职教员进行信仰教育。积极宣扬践行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用正面典型消除负面偏见,以清风正气压倒歪风邪气,让文职教员始终对主流信仰充满信心。2.坚持兼容并包加强主流信仰。对主流信仰不断进行革故鼎新,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以鲜明朴素、平实易懂的案例与道理深入其内心世界,赢得文职教员的理解和认同,并以此贴合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指导自己的人生更加丰盈、充实。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引导、鼓舞、温暖、滋润文职教员精神层面上的信仰,真正使之变成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精神动力。3.实施教育关怀加快信仰确立。引导文职教员自觉抵制“功利本质”,实行人本化管理,卸载制度包袱,让文职教员轻装上阵,为其教育理想投入更多心力,将人文关怀放在优先地位或基础地位,关心文职教员的生活情感,了解文职教员的需要感受,对现实问题给予解答。从感情入手,用心用情,逐步积累,感化与教化相结合,加快其信仰确立的进程。
(二)加强信仰能力生成。当前,部分文职教员存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困惑和矛盾,不知道该信仰什么,究竟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是正确的、科学的,在物欲与外加因素的干扰下,部分文职教员显得心态浮躁而脆弱,缺乏自信,也缺乏奋斗目标,突出表现为“无所谓”的精神疲软现象。1.运用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塑信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信仰教育。对军校文职教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过度化,也不能形式化、外在化、程式化,更不能当成简单的政治任务。要充分挖掘军校特有的文化资源,采取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让信仰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化境”。要努力创设积极振奋、健康向上、朝气蓬勃、励志共勉的精神环境,比如,设置英雄事迹长廊、榜样宣传橱窗,组织红色文化参观见学活动,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等等。着力以文化为载体,对文职教员开展思想政治、科研学术、艺术、体育等教育,增强信仰教育的效果。2.利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手段激励信仰。贺麟认为,信仰的生成,很少出于理智的推论,主要依赖于具体生活、行为、经验和阅历。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网络等设施,改进教育方式、手段,使教育更具活力与效果。比如,可以借助军事职业教育平台与“学习强军APP”,鼓励文职教员进行红色文化研学,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强调“新”与“深”的结合,强调知识性与愉悦性结合,确保教育深受文职教员欢迎。此外,通过组织阅兵、升旗、入党入伍宣誓、授装授军旗、表彰庆功以及纪念仪式等活动,切实增强文职教员的纪律意识、使命感和荣誉感,从而推动优良传统和价值理念的再生产。
(三)回归教育信仰本质。何谓教育信仰?教育信仰就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之人及对教育在人和社会发展中应然价值的极度信服和尊崇,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对自身的信仰和对教育的信仰的统一。教育信仰指向的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对人生命的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注重心灵沟通。尊重文职教员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接纳文职教员的现状及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并给予充分关注;理解文职教员的内心世界,换位思考,把握文职教员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认真倾听文职教员的心声,以心换心真实表达对文职教员的期许。在情感的双向流动中,让文职教员确认教育的价值,重建教育信仰。2.鼓励读书充电。哲学家贺麟认为,盲目的信仰依于愚昧的知识。知识空洞者,其信仰必渺茫;知识系统,则信仰必集中;知识高尚,则信仰亦必随之高尚。可见,信仰与读书之间存有“正相关”关系。读书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增加技能,但是可以开拓胸襟和眼界,可以增加间接经验和人生阅历。通过读书,促使文职教员加深对教育价值和人性的理解,培养对教育的兴趣,激发对教学工作的饱满热情,坚定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从而建立对教师职业的信心。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与经常性工作之外,鼓励文职教员积极读书充电,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甚至可以通过创造在职学习、教育机会,开设特别讲座和特别课程,加强院校与部队之间、军地高校联动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文职教员主动深度学习,以达到教学升华的效果。3.搭建发展平台。军校的“三尺讲台”连着课堂和战场,今天的军校学员就是明天的战场指挥员。而文职教员普遍缺乏部队任职经历,不了解部队真正的现状和需求,严重制约着教学科研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应积极搭建锻炼平台,通过政策激励文职教员积极去基层部队锻炼或挂职,以便为“知战练战、研战教战”提供更好的实践依据,在砥砺自身中提高为战育人实效,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领导和机关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真心实意解难帮困,妥善解决好文职教员工作与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难心事,让大家安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形成教员人人尽展其才、大先生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通过组织温暖的“炉火”,从本质上完善文职教员的教育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