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析
2023-08-31宋雨欣程丽云
宋雨欣 程丽云
【摘 要】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提升围绕核心素养设计课堂导入的能力,注重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历史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9-68-04
宋雨欣 /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研究;程丽云 /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从事学科教学(历史)、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佳木斯 154000);*通信作者,E-mail:631239562@qq.com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出课堂导入的作用,课堂导入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充分发挥此环节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达到以史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导入的关系
(一)课堂导入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都要关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可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应受到重视。
如果教师从上课开始就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终呈现出的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出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首先,生动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在上课伊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为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做铺垫;其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向往,乐于去发掘历史的奥秘;再次,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最后,可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由此可见,课堂导入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而且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发挥着积极作用。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在有限的课堂导入环节就能够完全达成的,但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某一具体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时间轴导入,可以使学生在长时段下观察和思考历史,避免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产生认识的碎片化与孤立化,拓展学生历史认识的广度;通过展示文献、考古发现或历史遗址等进行导入,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不同类型史料的同时,透过史料来认识和理解历史,学会分析与辨别史料,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树立多源互证的意识,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课堂导入提出新要求
国内学术界对于课堂导入概念的核心阐述大体一致。王彦才、郭翠菊在《现代教师教学技能》中将课堂导入定义为:“导课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又叫导入、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1]朱汉国、郑林在《新编历史教学论》中将课堂导入定义为:“导入技能是讲解新课题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2]于友西、赵亚夫在《中学历史教学法》中将课堂导入界定为:“教学导入又称为导入新课、导课,它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行为。”[3]具体来说,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讲解新课题或开展新的教学活动之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活动环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新理念: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4]朱汉国认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将有效地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5]。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更新了历史教学理论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而且在历史教学实践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单一的课堂导入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创新是有必要的。
课堂导入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导入所选用的素材、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境、呈现的方式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等都应该紧紧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来说,历史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设计过程中要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组织教学活动。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原则
课堂导入的类型、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课堂导入环节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课堂导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才能保证该环节的有效性。导入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以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的教学重点内容为依据。朱汉国、郑林指出:“设计导入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征与教学目标的需求,要以课堂教学目標为依据。”[6]如果没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不管多么精彩的课堂导入也难以发挥其作用。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此外,要紧紧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要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维度,在开展课堂导入时要体现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在有限的课堂导入时间内无法涵盖全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一节课的导入可以只体现出一个核心素养,也可以包含多个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进行导入:建隆元年(960年),“春正月辛丑朔,镇、定二州言契丹入侵,北汉兵自土门东下,与契丹合。周帝命太祖领宿卫诸将御之。太祖自殿前都虞侯再迁都点检,掌军政凡六年,士卒服其恩威,数从世宗征伐,洊立大功,人望固已归之。于是,主少国疑,中外始有推戴之议”[7]。960年,后周禁軍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这样的导入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到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纷乱,军事政变屡见不鲜,将北宋的建立置于五代十国的时代背景下;另一方面通过带领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解读,使学生了解到“陈桥兵变”的始末,培养学生透过纷杂的历史现象看历史本质的历史解释能力。
(二)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有的答案。启发的关键在于合理地制造疑问和设置问题。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或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此外,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导入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因此教师在上课开始就要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时,李惠军老师出示了一些图片,包括南宋画家夏圭的《溪山清远图》,陆秀夫与小皇帝投海自尽的雕像图,再让学生诵读王安石的《出塞》和陆游的《示儿》,引导学生识图译诗。从宋人的视角出发,北方民族的南下,使得北宋北面无屏障,南宋半壁无中原,但是如果抛开“华夷”偏见,这段历史又是一段民族融合的历史,引发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感受。[8]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文艺作品的观察和解读体会当时的时代情绪,感受当时人们内心的苍凉、绝望和悲切,进而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视角出发,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三)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行为和倾向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尽其所能的寻找认识这种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那么就会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导入应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所选素材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越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越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时,安徽省马鞍山二中高级教师刘和洪展示了安徽省马鞍山市的旅游景点“采石矶”,再结合《明太祖实录》中的史料(“取金陵,必自采石始”),引用明太祖朱元璋的话指出“采石”的战略价值。攻占采石后不久,朱元璋占领金陵并称帝。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当地旅游景点进行课堂导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家乡的历史;另一方面学生对家乡的旅游景点比较熟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要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自身精力有限及教学内容多但课时少等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知识的讲授,在开展课堂导入时往往用几句话简单带过,随后便迅速进入新课知识的教学当中,甚至有的教师直接跳过导入环节。这些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出课堂导入在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课堂导入,明确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认识到课堂导入的价值与作用,避免将课堂导入流于形式。此外,教师要深刻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只有真正地把握其内涵,才能更好地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提升围绕核心素养设计课堂导入的能力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保证自身专业的持续性发展,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材的变化。首先,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课程标准要求,整合教材内容,这是设计好一节课的前提。其次,教师要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课堂导入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是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对于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避免在之后的课堂导入中出现类似问题。
提高教师围绕核心素养设计课堂导入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以进行集体备课,组织同一年级中各个班级的授课教师,集体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共同制订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案;还可以进行教学观摩,开展集体听评课,了解和获取更多的课堂导入方法与内容;也可以进行自学,在网络上观看优质课堂导入教学视频,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此外,学校可以搭建课堂导入环节的展示平台,组织教师开展课堂导入技能大赛,推动优质的课堂导入教学资源共享,加强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促进教师积累和丰富课堂导入内容、优化和创新课堂导入方法,进而提升围绕核心素养设计课堂导入的能力。
(三)注重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要了解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做到大胆创新。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且方法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对于如何设计出新颖有效的课堂导入,针对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选择哪种导入方法最合适,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设计课堂导入时,首先要考虑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新颖有效的导入最终要作用于学生,所以要符合学情,同时还要考虑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其次要考虑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课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同,不同的课型也有不同的特点,要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堂导入方法。例如在新授课中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经验导入、直观导入,在复习课中可以采用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对比导入,在活动课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导入、辩论导入等形式。
总之,课堂导入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课堂导入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实现课堂导入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彦才,郭翠菊.现代教师教学技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2.
[2]朱汉国,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6.
[3]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26.
[4]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25.
[5]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3):5.
[6]同[2]99.
[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1.
[8]张宝奇,李惠军.历史新课程单元教学探微与实践(七):以大单元破解“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课的历史玄机[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