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民歌中的民间星座调查*

2023-08-31刘宗迪孙媛媛

民间文化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瓶牛郎织女天河

张 超 刘宗迪 孙媛媛 徐 刚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科学,在人类社会早期,先民们为了确定季节、判断方向,仰望星空,观察日月运行、斗转星移,原始天文学就产生了。古往今来,无论哪个民族、文明、国家,都对星空无限神往。原始社会的农耕种植依赖自然节气和天象变化,对于星空的观察和体会,更是历史悠久。在长期的观察实践中,人们渐渐发现,星星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它们的分布和出现有一定规律可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人们根据其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历法制度的不同,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星座概念。中国古代的天文观察者为了便于对星象的辨认、观察,很早就把漫天群星划分成不同的单元,并想象为不同的图像,为它们命名不同的名称,即所谓星官。我国的恒星命名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甲骨文中即记载了数个沿用至今的恒星名称,《易经》《诗经》《左传》《国语》等西周、东周文献中记载了大量星辰的名字,战国时代出现了对全天恒星进行组织和命名的甘、石《星经》,司马迁根据战国星经编纂《史记·天官书》,中国传统的恒星命名系统基本定型。西方的星座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000 年的巴比伦人,到公元2 世纪时,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大体上已把北天区域的星座确定了下来,而南天区域的星座确定则是在17世纪大航海运动之后。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了统一繁杂的星座划分,以西方传统星座为基础,用精确的边界把天空分为88 个区域,使天空每一颗恒星都属于某一特定星座。

本文所述的“民间星座”,是相对于西方“88 星座”和我国古代官方天文学的正规星座系统而言的,后两者由于得到官方天文机构或学术共同体承认而具有体系化、学术化和规范化的特点。“民间星座”是指世界各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基于其日常生活需要而观察、确定、命名的星座。不同时代、民族和地区的人们往往会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生产、物产以及本民族的习俗传说等情况,来命名星座名字,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从而使民间星座知识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具有文化内涵,成为民间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正如所有古老科学的源头都源于民间知识,正规星座体系中的相当一部分,尤其是那些为各民族共同关注的重要星座,其确定和命名最初都是来源于民间星座知识。因此,调查研究民间星座,不仅是民俗学、地方性知识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天文学史、科学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民间星座的研究作为天文学史与民俗学的交叉学科,在一些国家早就出现了,近些年来,随着天文学普及和天文爱好者的增多,各国开始重视对本民族天文学的保护挖掘和整理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了对各国民间星座的研究。在国际上,日本的民间星座起步较早,整理也较为系统。1936 年,日本业余天文学家野尻抱影的著作《日本の星》出版,标志着日本民间星座的体系基本建立。1949 年后,我国也进行过部分民间星座的田野调查收集整理工作,其中较为系统的是刘南威、李竞、李启斌编写的《中国古代航海天文》①刘南威主编:《中国古代航海天文》,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9 年。对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星座的调查。该次调查主要以沿海渔民为主,获得了大量的民间星座资料。然而,此后国内鲜有如此规模的调查研究。2015 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几位学者联合各地的天文爱好者发起了“中国民间星座调查”活动,作为试点,首先对山东地区的民间星座知识进行了初步调查。山东民间星座调查活动让参与者认识到,民间文学是民间星座知识的一个重要宝库,很多现在当地民众已经不再了解的星座名称,却依然流传在民间歌谣、民间故事之中,因此,在山东民间星座调查之后,我们将目光集中于民歌中的民间星座调查。

一、广为流传的星星歌

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多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民间文学传统,对于星象的认知、命名也不同,有鉴于此,我们此次民间歌谣中的星座调查主要以河北地区的民歌为主。我们的调查首先从已经出版的几种河北民歌集和曲艺集着手,包括《中国歌谣集成·河北卷》和几种内部出版的县卷资料本,如《承德市歌谣分卷》《正定县歌谣谚语卷》《王尊三曲艺选》《梨花大鼓曲目》等。我们发现在河北地区流传着一首《说星斗》《星星歌》的民歌,其内容、形式大同小异,都是以歌谣形式列举十几个星星名称,并穿插以牛郎织女隔天河的故事,如《中国歌谣集成·河北卷》收录的采自平乡县的《星星歌》:

北斗七星兄弟们多,南斗六星少一个。

东斗五星安天下,西斗四星织绫罗。

扫帚星拉着尾巴走,金毛星出来光哆嗦。

瓶儿星站在天河岸,勺儿星出来紧挖着。

八角琉璃井星七个,王母娘娘来打水。

一脚蹬下去星一个。

织女星拉着孩子走娘家,牛郎星后面紧跟着。

跟得织女红了面,织布梭往他身上戳。

女打男来打不准,男打女来差不多。

牛扣梭落在织女怀里,织布梭落在东北角。

王母娘娘拉不住,手把金簪划天河。

划了一道没划显,再划一道划成河。

一道天河把路挡,二人之间隔道河。

七月七日见一面,还得百鸟来填河。①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河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歌谣集成·河北卷》,中国ISBN 中心,2004 年,第305 页。

又如《正定县歌谣谚语卷》中的《说星斗》:

日头出来照西坡,我把天上星斗说一说。

辰辰星出来摆着溜,九女星出来颤哆嗦,

勺星出来分四角,还有三个星星后跟着。

水平星出来分上下,一个高来一个矬。

南斗北斗坐天下,东斗西斗子孙多,

扫帚星出来抱一撮,牛郎织女出来靠天河,

紫微星出来把北口,四处星星紧围着。

天上星多表不尽, 咱单把牛郎织女说一说。

织女要到娘家去,牛郎舍不了后跟着。

跟得织女没好气,回头打他一织布梭。

牛郎一见心好恼,打了织女一牛扣索。

女打男来打不准, 男打女来差不多。

他二人打得天昏地又暗,来了王母娘娘来说合。

王母娘娘把闺女向,拔下金簪划天河。

牛郎界在河东岸,织女界在河西坡。

夫妻何时得相会,七月七百鸟擦天河。②苏平修、王京瑞主编:《正定县歌谣谚语卷》第一卷,石家庄市正定县三套集成编辑委员会印,1989 年,第184 页。

前者提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东斗五星、西斗四星、扫帚星、金毛星、瓶儿星、勺儿星、八角琉璃井星、织女星、牛郎星、牛扣梭、织布梭等13 个星名,后者提到辰辰星、九女星、勺星、三个星星、水平星、南斗、北斗、东斗、西斗、扫帚星、牛郎、织女、紫微星、织布梭、牛扣索等15 个星名,其中至少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东斗五星、西斗四星、扫帚星、瓶儿星(水平星)、勺儿星、织女星、牛郎星、牛扣梭、织布梭等11 个星名是相同的,这种雷同性也存在于其他一些类似的民歌中,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这种以说星星为主题、并侧重讲述牛郎织女故事的知识性民歌,广泛流传于河北各地。各地流传的异文,其内容、形式大同小异,显然是同一类型民歌的不同变体,因此,可以将此类民歌作为一个特定的文类进行研究。

这一以列举星星名称和形状为主的民歌类型,显然跟民歌中常见的知识歌一样,旨在以朗朗上口、流畅易记的歌谣讲述、传播民间天文知识,教听众尤其是小孩子认识星星。这些星星歌提到的星名尽管各有差别、多少不一,但几乎无一例外都会着重提到牛郎星、织女星,并会讲述牛郎织女会天河的故事,这自然是与牛郎织女传说的脍炙人口、妇孺皆知有关。由于这些歌都对牛郎织女的传说津津乐道,因此,在有些地方的民歌集、曲艺集中,类似的民歌被题为《牛郎织女歌》《天河配》等,如《正定县歌谣谚语卷》所收《牛郎织女歌》:

北斗七星弟兄多,南斗六郎缺一个。

东斗三星安天下,西斗二星跑山坡。

紫微出来把北口,二十八宿保佑着。

水平星出来分上下,参儿星出来有三个。

井星出来井池样,金英星好像凤凰窝。

织女星要把娘家住,牛郎星后边紧跟着。

跟得织女生了气,回头打了一布梭。

牛郎一见事不好,手拿牛杠向上截。

二人打得天昏地又暗,王母娘娘划道河。

牛郎撇在河东岸,织女撇在河西坡。

牛郎河东望断肠,织女河西泪道多。

夫妻二人重相见,除非七月七拿柳毛挡住天河。①苏平修、王京瑞主编:《正定县歌谣谚语卷》第一卷,石家庄市正定县三套集成编辑委员会印,1989 年,第121 页。

与前述同见于《正定县歌谣谚语卷》的《说星斗》,内容实无多大区别。《牛郎织女歌》中共提到北斗、南斗、东斗、西斗、紫微、水平星、参儿星、井星、金英星、织女星、牛郎星、布梭、牛杠13 个星名(不计二十八宿、柳毛、天河等非单个星象或具体星座的星象名,柳毛的含义详见下文),与《说星斗》相比,只有井星、金英星为前者所未见。其实,《牛郎织女歌》中的金英星即《说星斗》中的九女星,两者均指昴星团(详见下文)。如此说来,《牛郎织女歌》所言十三个星座,只有井星未见于《说星斗》。可见,两者的星象知识高度重合。实际上,歌谣在民间口耳流传,与书面写定的歌词不同,原本既无固定的文字,也无明确的标题,标题是书写的产物,歌谣在民间传唱时本无标题,只是在被记录、书写下来时,为便于编纂出版,或者被专业歌手演唱时,为了便于师徒传授、观众点歌,才不得不起一个固定的题目,而不同的记录者或演唱者所起标题自然会有所不同。

本次调查尽管以河北民歌为主,但为了便于对比,并且获得对此类歌谣流传性的认识,我们也搜集了河北省外的数首此类歌谣,这些歌谣主要是北方的,也有个别南方的,共计25 首,河北省平乡县《星星歌》、河北省正定县《说星斗》、河北省承德县《北方秧歌十二角》、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说星》、河北省正定县《牛郎织女歌》、河北省威县梨花大鼓曲目《天河配》、河北省乐亭县《牛郎织女童谣》、河北省唐县《天河配》、辽宁省开源县《牛郎观星》、辽宁省铁岭县《秧歌词》、辽宁省丹东市《点星斗》、辽宁省丹东市《李翠莲盘道》、辽宁省丹东市《点星斗》、辽宁省《亡魂圈》、河南平顶山市《张天师下凡度翠莲》、河南河洛大鼓《发兵救母》、河南省内黄县《星》、河南省《三度林英》、吉林省通化县《盘道歌》、山东省青州市《牛郎织女》、甘肃省永昌县《花亭相会》、安徽省黄梅戏《韩湘子化斋》(1995 年)、安徽省黄梅戏《韩湘子化斋》(1958 年)、湖南省龙山县《踩财门》、贵州省思南县《湘子度妻》。如果将根据上下文可以断定为同一星座的同音异字或意思相近的星名视作同一个星名,那么,在这些民歌中出现的民间星座名称共有35 个,即北斗、南斗、东斗、西斗、三星(参星、参儿星、室门三星、参门星)、辰辰星(辰星、辰儿星)、勺儿星(勺子星)、攒抱星(蚕毛星、纂冒星)、扫帚星、拳头星、姑娘星(七姊妹星、姑儿星)、九女星、金毛星、金星、金英星、太阳星、紫微星、水平星、水瓶星(水平星、瓶儿星)、八角琉璃井星(井星)、织女星、牛郎星、梭星(织布梭、勾梭星)、牛扣锁星(牛扣梭、牛头梭、牛杠、黄牛梭、牛鞅子)、喜鹊星(百鸟星、燕子星、老鸹星)、过天星、贼星、亮星、棒槌星、慌忙星、老君星、黄牛星、子酉星、天河、柳毛等。

二、民间星星歌中的昴星团

在这些民间星星歌中,昴星团被提到的频率最高,且异名最多,我们结合上述歌谣,对昴星团的民间命名分析如下。

图一 昴星团(西名:Pleiades)

昴星团是肉眼可见的著名疏散星团之一,主要由6 到7 颗年轻的大质量蓝色恒星组成,其余为成员星。在望远镜照相观测的数据中心,可以发现其存在蓝色的反射星云,但这些星云暗弱,纯凭肉眼无法观察到。从秋冬季到春季,昴星团在夜空中非常显著,肉眼观看为一丛毛茸茸的星群,这是因为有大量暗弱恒星无法被肉眼分辨。在西方的星座体系中,昴星团没有单独划出,属于金牛座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的星官体系中,昴星团被称为昴,系西方七宿之一,因为该星团在秋冬季节高悬夜空,故被视为秋冬季节的标志,因此在各地与牛郎、织女相关的民歌、戏曲中,昴星团是经常被提及的星座之一,由于昴星团多颗星星丛簇的特点,因此在民歌中常被关于“一堆”“一撮”“一拖罗”“众多”“啰里啰嗦”等形态描写,并被赋予攒抱星、蚕毛星、攒把儿星、攒毛星、拳头星等名字,例如:

攒抱星出来一大拖罗。(河北承德《北方秧歌十二角》)

蚕毛星出来弟兄多。(河南平顶山《张天师下凡度翠莲》)

纂冒星上来一撮撮。(甘肃永昌《花亭相会》)

攒把儿星星一骨朵。(河南三弦书《三度林英》)

攒毛星出来一摞驮。(河北唐县《天河配》)

拳头星出来一托箩。(河北青龙《说星》)

昴星团的组合图案很像民间扫地用的笤帚,因此,在一些地方又被称为扫帚星、扫把星,扫帚星的名字很容易跟彗星(民间也称为扫帚星)相混淆,但根据歌词上下文,不难看出它们说的不是彗星,而是昴星团:

扫帚星出来啰里啰嗦。(辽宁开原《牛郎观星》)

扫帚星出来花一朵。(河南河洛大鼓《发兵救母》)

扫帚星出来一大拖罗。(辽宁丹东《点星斗》)

扫帚星出来一拖罗。(吉林通化《盘道歌》)

扫帚星出来抱一撮。(河北正定《说星斗》)

扫把星出来一大窝。(河北威县《天河配》)

彗星是天空偶然出现的星体,根据观测经验,肉眼可见的大彗星大约20 年才会出现一次,每次出现一两个月的时间,并且,扫帚星形态特殊,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不祥的预兆,而这些民歌提到的扫帚星,并无预兆的意味,大多用“啰嗦”“一撮”等说法对之进行形容,并不符合彗星的形态,与表示昴星团的攒抱星和姑儿星、七姊妹星的描述基本相同,因此可以断定,这些民歌中关于扫帚星的说法并非彗星,而是昴星团。

由于昴星团最亮的有七颗星,因此,在一些地方的民歌和戏曲中,昴星团被想象为七姊妹星,实际上,七仙女的故事可能就是源于古人对于昴星团的认知。

七姊七妹星最多。(湖南湘西《踩财门》)

姑娘星一出姊妹多。(安徽黄梅戏《韩湘子化斋》)

七姊妹来姊妹多。(贵州思南《湘子度妻》)

姑儿星君姊妹多。(安徽黄梅戏《韩湘子化斋》)

九女星出来颤哆嗦。(河北正定《说星斗》)

值得注意的是,将昴星团称为七姊妹、七姑娘,主要见于南方地区的民歌,实际上,七仙女故事最初见于记载,即《搜神记》中的豫章新喻男子娶毛衣女故事,发生地正是在南方。这一现象的背后有何种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由于昴星团数颗星相映生辉,星光明亮,故又被称为金星、金毛星:

金星出来密如梭。(辽宁铁岭《秧歌词》)

金毛星出来光哆嗦。(河北平乡《星星歌》)

金英星好像凤凰窝。(河北正定《牛郎织女歌》)

金星很容易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名为金星或太白星的太阳系第二行星,但各种说它“密如梭”“光哆嗦”“像凤凰窝”,显然不可能指作为行星的金星,而只能是昴星团。

三、民间星星歌反映的民众对银河的认知

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位于银河系,银河系在星系分类上属于棒旋星系,拥有一千亿到两千亿颗恒星。棒旋星系在哈勃分类中属于带有旋臂的星系类群之一,其特点为中心部分有核球结构,周围是盘状结构,在盘上分布有旋臂。我们夜晚看到的银河,其实是银河系盘结构在天球上的投影,较为明亮的区域是天蝎座—人马座方向,也就是朝向银河系中心的方向。较为暗淡的区域是金牛座—猎户座方向,也就是背向银河系中心的方向。与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天河,主要是从天鹅座到天蝎座、人马座一段的明亮区域,这段区域恰好在每年夏末入夜后升到合适观测的位置,若遇天气晴朗,必然会引人注目。因此银河这个元素在这个神话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存最早的上古农事历《夏小正》载:“七月,汉案户。……初昏,织女正东向。”反映的就是夏季银河横贯夜空、正对门户的景象。

在西方天文学中,银河的细节观测要追溯到赫歇尔时代,赫歇尔利用望远镜的分区域观测将银河系结构大致勾画了出来。古代民间的天文观测不可能达到如此精度,但利用目视对银河进行整体形态观察,同样可以得到一些发现。现将对银河形态的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划了一道没划显,再划一道划成河。(河北平乡《星星歌》)

一道天河挡不住,两道天河弯弯着。(河北威县《天河配》)

二人要想重相见,除非是七月七来喜鹊托河。(河北承德《北方秧歌十二角》)

二人一年七月七见一面,燕子搭桥死在河。(辽宁开原《牛郎观星》)

斗够星来星够斗,喜鹊搭桥来撮合。(辽宁丹东《点星斗》)

七月七日夫妻重相见,喜鹊在天河上搭桥一座。(吉林通化《盘道歌》)

夫妻二人重相见,除非七月七拿柳毛挡住天河。(河北正定《牛郎织女歌》)

斗勾星来星勾斗,喜鹊搭桥来撮合。(辽宁丹东《点星斗》)

你要问小两口何时能见,得等到七月七百鸟来搭河。(河北威县《天河配》)

他夫妻要得重相见,除非是七月七百鸟填满河。(河南内黄《星》)

要得夫妻重相会,除非是七月七百鸟来填河。(河南三弦书《三度林英》)

七月七日会一面,喜鹊搭桥渡银河。(安徽黄梅戏《韩湘子化斋》)

夫妻要得重相见,除非是七月七喜鹊来揸河。(河北唐县《天河配》)

从以上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天河的形态在某些歌词中透露出一些细节,如“一道天河挡不住,两道天河弯弯着”。这说明民间已经观察到这个方向的银河并不是一道,而是两道。在对银河的照相观测中已经发现,从天鹅座向人马座方向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尘埃带,也被称为“天鹅座大裂隙”。正因此之故,银河在这个位置上看是两道,这说明天鹅大裂隙这个尘埃结构,很早就被民间注意到了。另外类似的还有“划了一道没划显,再划一道划成河”“夫妻二人重相见,除非七月七拿柳毛挡住天河”,也是在说明这个尘埃带结构的存在,而且把这个尘埃带比喻成“柳毛”,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澳大利亚的民间星座中也有相似的内容,当地把天上的一个区域称为“鸸鹋星座”,但这个星座并无一颗星,而是银河南部的一片暗尘埃云的形状,颇似一只鸸鹋,也就是澳洲鸵鸟。①Fuller, Robert S.,“The Emu Sky Knowledge of the Kamilaroi and Euahlayi Peoples”, Journal of Astronomical History and Heritage, 17(2), pp171-179 (2014).鸸鹋星座是罕见的没有星的星座,而河北地区的“柳毛星座”,也是同样罕见的该类型民间星座。

关于牛郎织女相见的故事,民间最流行的说法是喜鹊搭桥,但从上述民歌中可以发现,民间对于搭桥的鸟类,除了喜鹊之外,还有燕子、老鸹(乌鸦)、百鸟等。鹊桥即银河中位于织女星和牵牛星之间的一组亮星,西方称之为天鹅座,中国古代天文学则称之为天津,即天上的渡口之意。

总之,民歌所反映的民间关于银河的知识,说明民众对于与织女、牵牛相关的一段银河的形态特征观察十分细致,除了认识银河中的几颗亮星之外,还认识到银河在这里分为明、暗两支,银河中存在一条显著的暗尘埃云。民众对于夏季银河如此细致的观察,自然与七夕节观星风俗、与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会天河故事密不可分,正是由于年复一年地仰望星空,期待一年一度的牛女鹊桥会,人们才对头顶的这片灿烂星河如此熟稔。

四、民间星座“水平(瓶)星”的考证

在北方与牛郎织女相关的歌谣中,水平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河北承德 “水平星出来分上下”,河北正定“水平星出来分上下,一个高来一个矬”,辽宁开原“水平星出来侧楞着”,甘肃“水平星上来河口里站”,从这些描述中可知,水平星应该位于银河附近(河口),由两颗星组成,一高一低,一明一暗的特点。在以往的考证中,水平星多被指出是半人马座的南门二和马腹一,也就是半人马座的α和β两颗星。②刘南威主编:《中国古代航海天文》,第26—109 页。从形态特征来看,南门符合位于银河附近、一高一低一明一暗的特点,根据刘南威、李竞、李启斌的调查工作:“水平星:华南沿海渔民普遍使用水平星一名,据北海市杨永积船长认证,水平星即半人马座α 和β,亦即海南岛渔民所称的‘南门’,是华南沿海渔民对半人马座a 和β 的另一俗称。因其在南中时呈水平状态,故沿海称其为水平星,实与南门双星是同星异名。”在《郑和航海图》中,“过洋牵星图”的图注文中载“西南水平星,而在图的说明中载西南边水平星,表示同为水平星‘西南’只是方位名称。”③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 周年筹备委员会中国航海史研究会编:《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1 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年,第269 页。

然而,在华南地区的“水平星”和北方民歌中流传的“水平星”是否是同一对星,尚存在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北方中高纬度的区域,全年是看不到半人马座α 和β 星的。在对民歌的调查中,根据现有资料统计,提到“水平星”的有七处,分别是河北5 处、甘肃1 处、辽宁1 处,其中大多分布在河北地区,有记载的地区最南端最有可能看到南部星空的,即为纬度最低的地区为河北邢台威县。以威县的坐标为例,进行计算,用星图模拟软件,将半人马座α 的时角坐标设为0 小时,也就是其过上中天时,我们不难得到公元前1000 年到公元2000 年,半人马座α 和β 星上中天的变化。

表一 水平星歌谣流传地分布坐标

表二 威县所见半人马座α 和β 星上中天地平高度表

不难看出只有在公元元年之前,以河北威县为观察点,南门星上中天的地平高度才大于0,此时南门星在地平线以上,威县的观测者才能勉强看到上中天附近的半人马座α 和β 星。然而,如今所流传的民间歌谣形成的时间不会早于明清时期,肯定不会是两千多年前一直流传下来的,因此,北方民歌中的水平星不可能指南门星。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是,北方歌谣中的“水平星”与南方渔民所说的南门星,当同名异实,并非指同一组星。

北方谚语中经常提到由“大瓶”“小瓶”组成的一组星,民谚常用它作为预报下雨或干旱的参照,如下列谚语所示:

大瓶高,水滔滔,小瓶高,干煞蒿。

大瓶兼小瓶,大雨小雨不停。

大瓶灌小瓶,多半都是晴,小瓶灌大瓶,灌的没处盛。

小瓶灌大瓶,近日大旱临。

大瓶高,水滔滔,小瓶高,干煞蒿。

小瓶高,旱死万年蒿。①农业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农谚》(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年,第335 页。

这些谚语都关注于大瓶星与小瓶星的相对位置,大瓶、小瓶一个高一个低,大瓶比小瓶高,大瓶的水灌进小瓶,就意味着会下雨,小瓶比大瓶高,小瓶的水灌进大瓶,就会干旱。有些地方的谚语,大瓶、小瓶就直接简称为大、小,或者称为大星、小星:

小灌大,装不下;大灌小,装不了。

大星高,小星低,不在今天在夜里。①农业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农谚》(下册),第335 页。

而在另外一些地方谚语的出版资料中,类似预报水旱的谚语中的两星,则称为大平、小平,大平、小平合称为水平星:

大平高小平,主涝,小平高大平,主旱。②杨亮才、董森主编:《谚海》第2 卷,兰州: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年,第230 页。(河南省)

水平星平天气好,水平星不平天要雨。③杭彤主编:《吉林省志·气象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477 页。(吉林省)

水平星平,天气晴,水平星歪,大雨来。④固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固安县志》,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年,第717 页。(河北省)

夜观天高水平星,南风有云雨就到。⑤王志军、田永翔编著:《中国蔚州民俗文化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年,第147 页。(河北省县)

水平倾斜,要雨不缺。⑥朱组德编:《长治市谚语集成》,长治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印,1988 年,第174 页。(山西省)

水平星,眨眨眼,大雨来临两三天。⑦潞城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潞城风情》,潞城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印,2001 年,第104 页。(山西省)

显然,大平就是大瓶,小平就是小瓶,而水平星就是水瓶星,根据“大瓶灌小瓶”的说法,这两颗星原本当称为“水瓶星”,由于“水瓶”与“水平”声音相通,故记录者误将“水瓶”写成了“水平”。

北方谚语用大瓶、小瓶的相对位置预报降雨或干旱,意味着这两颗星应该是在夏季或雨季引人注目的星,两星或大瓶灌小瓶(大星比小星高),或小瓶灌大瓶(小星比大星高),意味着这两颗星一大一小,相距甚近,一高一低,且其相对水平位置相差甚小,不易辨别,另外,甘肃歌谣说“水平星上来河口里站”,意味着这两颗星在银河中,综合以上特征,可以推断,大瓶小瓶两颗星很可能指尾宿的最末两颗星,即尾宿八和尾宿九,亦即西方天蝎座λ、υ 二星。尾宿靠近心宿(大火星),它与心宿共同构成西方星座的天蝎座。尾宿是东方苍龙星象的最后一个星宿,在古代,苍龙形象在春天黄昏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到春末夏初的黄昏,苍龙星象的最后一个星宿尾宿也从地平线上升起,此时,正是中原地区雨季的开始,故古人在此时举行求雨仪式,《左传·桓公五年》云:“龙见而雩。”杜预注云:“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建巳之月即夏历四月,该月苍龙星象全体在黄昏之际升起于东方,“雩”为求雨仪式。“龙见而雩”即谓在夏历四月苍龙星象全体升起的春夏之际举行求雨仪式。尾宿八、九二星相去甚近,两者边缘相互重叠,谚语里说两星相互灌注,大概就是说的两星光华互摄的状态。

图二 尾宿

五、北方民歌中的其他星座

北方民歌中提到的一些民间星座名称,呈现出较明显的稳定性,在不同地区的变化较小,诸如织女星、牛郎星、紫微星、天河、北斗、南斗、东斗、西斗等,这些名称在各地民歌中几乎没有变化,其对应的星座也较为明确。其中,织女星对应天琴座织女一,牛郎星对应天鹰座河鼓二,紫微星对应小星座勾陈一,即北极星,天河对应银河。北斗和南斗是中国民间星座中流传非常广泛的两个,北斗指大熊座主体的七颗星,南斗则指人马座主体的六颗星,道经中有“南斗主生,北斗主死”的说法。

民歌中除北斗和南斗之外,还提到东斗和西斗,这两者究竟是哪两组星,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说法。在民间流传的民歌和民谚中,东斗有七星、五星、三星的说法,而西斗也有七星、三星、四星、二星的说法。按照王玉民的解释,民间有五斗的说法,包括东斗、西斗、南斗、北斗、中斗,是道家文化的产物,不见于传统天文学的星官体系。①王玉民:《诗意星河》,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9 年,第163—164 页。后来古人附会,将猎户三星也就是参宿三星称为东斗,将天蝎座三星也就是心宿三星称为西斗,有诗云“参商两曜斗西东”。这个解释从方位形状和辨识度来看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民间星座概念中,东斗和西斗可能存在其他说法,比如一则儿歌中提到“东斗像个鸡,西斗像个梨”②孙正国:《中国民间歌谣经典》,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第25—27 页。,显然无法与参宿三星和心宿三星对应,民间的东、西斗可能还另有所指。

民间星星歌中偶尔提到辰辰星,但不常见,传统上,辰星指五大行星中的水星,但在民间星座中,辰辰星更有可能指与猎户座参宿三星相对应的天蝎座心宿二,也就是“七月流火”中提到的大火星。民谚中有“参不见辰,辰不见参”的说法。而河北的民歌《说星斗》中提到“辰辰星出来摆着溜,”更是对应了天蝎座的形态——从心宿一、心宿二、心宿三,再到尾宿,是形成一条弯曲的钩状亮星星群,在夜空中非常引人注目。由此也可以推测,民间星座中的“辰辰星”可能并不止于心宿二一颗星,而是心宿一、心宿二、心宿三一组星。

民歌中常提到牛扣梭星和织布梭子星。河北平乡的《星星歌》称牛郎织女两人斗气,牛郎用牛扣梭抛打织女,织女用织布梭抛打牛郎,“牛扣梭落在织女怀里,织布梭落在东北角”,显然,牛扣梭和织布梭分别指的是织女星旁边和牵牛星旁边的两组星。织女星旁边有四颗小星,天官图中标识为渐台四星,连起来呈四边形,形似乡下耕地老牛脖子上套的牛梭头,当即民间所谓牛扣梭星;牵牛星附近、海豚座中有四颗星,连起来呈菱形,形似织布机上的梭子,民众将它想象为织女抛打牛郎的梭子,即织布梭星。

北方民间星星歌中经常提到一个八角琉璃井星,河北平乡《星星歌》说:“八角琉璃井星七个,王母娘娘来打水,一脚蹬下去星一个。”河南省唱本《三度林英》说:“琉璃井星八个角。”或简称井星,河北正定《牛郎织女歌》说:“井星出来井池样。”八角琉璃井星或井星并非二十八宿中的井宿,因为井宿的典型构图像“井”字,四个角而非八个角。星图中靠近织女星,有一组叫贯索星,相当于西方星座的北冕座,由九颗星组成,但较亮的星有七颗。这几颗星连接起来大致呈八角形,当即所谓八角琉璃井星。

图三 北方民歌中出现的部分夏季星座

图四 北方民歌中出现的部分冬季星座

结 语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日知录》卷三十)并引《诗经》《左传》中的歌谣、童谣为例。谈起星象知识之密集,莫过于《诗经·小雅·大东》篇,这篇诗歌的末尾一段说:“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一口气提到织女、牵牛、毕、箕、北斗好几个著名的星宿,还提到银河和金星(启明、长庚),这段诗歌很可能就是当时流传民间的“星星歌”,被《大东》的作者顺手拈来表达对西周统治者巧取豪夺、不劳而食的不满。

星星的升降出没与季节循环、时辰流转息息相关,因此自古以来就被人们作为判断季节、了解时间的主要参照物,此类星象知识也因此流传不衰,而歌谣因为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易于流传而成为传播、传承此类知识的有力手段,并成为口传时代的民众辨认星象、了解天文的主要手段。到了现代,随着成文历法(历书)的普及,民众不需要仰观天象就可以方便地了解季节和时间,因此对于头顶的星空反倒不如古人熟稔,对古人耳熟能详的星象反倒越来越陌生了。尤其是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文学成为专业知识,星座名称标准化,那些世代口耳相传的民间星座名称不可避免地遭到遮蔽和遗忘,那些曾经妇孺皆知、人人耳熟能详的星星歌虽然依然还在民间流传,但出现于其中的那些星座名称却因为无人知晓而遭到误解,这些星座名称的具体所指乃至它们的写法和含义都鲜为人知了。

本文对当地北方“星星歌”的初步调查,足以表明始于“三代以上”的天文星象歌谣,至今犹在民间流传,其中保存了弥足珍贵的民间传统天文知识,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天文知识和天人思想的重要资料。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肯定还有大量此类天文星象歌谣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者对民间星象歌谣和民间天文学的搜集和研究兴趣。

猜你喜欢

小瓶牛郎织女天河
《牛郎织女》续编
哪个瓶里的油多
基于IYPT的高考试题研究
——2021年山东高考物理卷第2题赏析
叶子小瓶
湖南省潇水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牛郎织女
一条天河走运来
天河CBD:集聚创新,遇见城市未来
妙用假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