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2023-08-31孙晓珍张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防御机制分值医护人员

孙晓珍,张兰

作者单位: 224003 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双重发育的关键阶段,大部分家长只是单纯地重视青少年生理方面的生长发育,而忽略了青少年群体心智方面的健康成长[1]。部分患儿由于父母对自己心理层面的漠不关心、父母离异或死亡等家庭原因导致内心产生严重的抑郁情绪;也有部分患儿由于在校期间学业压力较重、遭受校园暴力及人际关系等原因最终导致抑郁症的产生[2]。处于情绪敏感期的青少年,内心产生严重的抑郁情绪后,如果未能及时得到父母、老师或医护人员的良性干预、引导,心理上易产生病理性改变,最终形成抑郁症[3]。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儿数量逐渐增多,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4]。青少年多受遗传、生活、学习环境的影响,且自杀风险较高,需要接受专业科学的治疗干预措施;目前临床上的主要对症治疗措施为药物疗法,舍曲林是一种常用药物,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单一的药物疗法对症状较重的患者疗效欠佳,有明显局限性,部分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明显,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5-7]。基于此,本研究观察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儿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6.29±0.81)岁;病程(1.07±0.51)年。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6.31±0.83)岁;病程(1.05±0.52)年。2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5~18岁;(2)患儿及家长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患儿;(2)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患儿;(3)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者;(4)依从性差,情绪起伏大,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患儿;(5)同时参加可能影响本研究的其他试验患儿;(6)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盐酸舍曲林片(辉瑞有限公司生产)起始剂量50 mg口服,每天1次,之后根据患儿的症状酌情调整用药剂量,剂量调整间隔时间≥1周,每次用药增加剂量为50 mg,单日最大剂量可增加至200 mg/d。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认知行为干预措施:(1)心理层面干预:入院第1周,医护人员耐心倾听患儿诉求,针对性疏导缓解负面情绪,减轻精神压力,提升患儿治疗疾病的信心。(2)抑郁症干预:入院第2周,召集患儿及家长参与抑郁症相关健康知识的专题科普讲座,让患儿认知自身疾病产生的原因、症状、疗法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结合自身的症状,咨询医护人员,以提高治疗效果。(3)认知干预:入院第3周,医护人员引导患儿思考自身抑郁症产生的诱因、不良情绪产生的来源及以往面对困难时的消极处理方法,重建患儿的认知,并促使患儿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4)康复干预:入院第4~12周,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制定适合的康复方案,可指导患儿画自画像,促使患儿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纳,以便于调整情绪;若患儿不愿与他人交流或性格孤僻,医护人员可对患儿进行社交技巧的指导,帮助患儿重新进行自我定位,使其勇敢面对现实和走向社会;若患儿对人、事、物等存在错误认知,医护人员需对其进行修正。此外,医护人员还需指导患儿进行放松训练,每次30 min,每天1次,帮助患儿寻找自身的价值感。2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心理状态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2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分值越低患儿心理状况越佳。(2)认知功能: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定2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包括总应答数、分类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完成第1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及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3)临床疗效总评量表(GI)评分:分为病情严重程度(SI,可分为无病、基本无病、极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和极重,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4分、5分、6分和7分)、疗效总评(GI,可分为未评、显著进步、进步、稍进步、无变化、稍恶化、恶化和严重恶化,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4分、5分、6分和7分)、疗效指数(OEI,疗效分为显效、有效、稍有效、无变化或恶化,副反应可分为无、轻、中和重)。(4)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分:包括躯体疲倦、头痛、睡眠障碍、头晕、直立性虚脱、心悸、震颤、出汗、口干、便秘、排尿障碍、嗜睡、性功能障碍和其他症状共14项内容,每项内容的评分为0~3分,分值越低患儿状况越好。(5)防御方式(DSQ)评分:共包括成熟防御机制(包括3个条目)、中间型防御机制(包括13个条目)、不成熟防御机制(包括8个条目)和掩饰度4个分量表,每个条目可分为1~9级,分别记为1~9分,并根据各分量表各条目分值的总分与条目数的比值计算分量表的分值,前3个分量表评分越高则说明该机制的频度越大,第4个分量表评分越高则说明掩饰度越小。(6)不良反应: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和认知行为干预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口干、失眠、嗜睡等。

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治疗后,HAMA和HAMD减分率>80%;有效:患儿治疗后,HAMA和HAMD减分率50%~80%;无效:患儿治疗后,HAMA和HAMD减分率<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HAMA与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HAMA与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HAMA与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HAMA与HAMD评分比较分)

2.3 WCST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WC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WCST评分中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较治疗前降低,分类数、正确应答数、完成第1个分类所需应答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WCST评分比较分)

2.4 CGI与SER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CGI与SE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CGI与SER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CGI与SERS评分比较分)

2.5 DSQ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DS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DSQ评分中成熟型防御机制、掩饰度分值较治疗前升高,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DSQ评分比较分)

2.6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见表6。

表6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对青少年群体来说,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学业上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巨大压力,还有部分患儿因家庭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发病初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精力减退、疲倦乏力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8]。青少年抑郁症患儿的发病受遗传、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生理及心理层面的创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数患儿家长只关注身体的生长发育,未能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进行干预,部分青少年患儿逐步出现考试成绩断崖式下降、失眠、食欲欠佳或食量异常增加等现象,更有甚者出现自残及自杀行为,新闻中关于青少年自杀、自残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给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家庭带来严重影响[9-10]。临床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常用药,通过抑制患儿体内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机体内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含量,有效抑制患儿失衡的神经递质,从而发挥抗抑郁效果[11]。单一的药物疗法只能对早期患者有明显效果,且服药后不良反应较多,因此患者的抑郁症易反复发作,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认知行为干预可纠正青少年抑郁症患儿的不良认知,改善患儿负面情绪及不良行为,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且安全性较高,获得了患儿及家属的一致好评[12]。

本研究中,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可有效纠正患儿的不良认知,缓解其负面情绪,通过耐心倾听患儿诉求,减轻其精神压力,因此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AMA与HAMD评分较低。通过实施自我反思及康复干预,让患儿意识到自身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医护人员结合患儿的症状制定适合患儿的干预方案,提升了患儿的认知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儿WCST评分中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较治疗前降低,分类数、正确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通过对患儿及家长开展针对青少年抑郁症的专题科普讲座,提升了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告知患儿治疗期间的注意与禁忌事项,患儿对医护人员治疗工作的配合度及依从性较高,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GI与SERS评分低于对照组。认知行为干预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提升青少年对多种压力的适应能力,使其对于各类问题可以积极面对、解决,因此本研中2组患儿DSQ评分中成熟型防御机制、掩饰度分值较治疗前升高,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舍曲林与认知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案,既可以抑制青少年患儿机体内部失衡的神经递质,发挥抗抑郁效果,还可提升自身的认知功能,增强患儿内心的防御能力,改善CGI和SERS评分,因此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单纯的药物疗法相比,联合治疗方案患儿不良反应减少,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改善其认知及自我防御能力,且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防御机制分值医护人员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藏族和汉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