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2023-08-31李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头孢哌酮性反应血气

李梨

作者单位: 524200 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作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生机制与呼吸道、血液循环侵入/医源性途径感染引起病毒、细菌进入呼吸系统有关,使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及发绀等症状,加上新生儿的免疫能力较差,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较狭窄,极易加速病情发展,提升呼吸窘迫、全身感染、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的几率,直接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2]。临床多选择抗菌药物治疗,例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较多见,其抗菌效果明显,但无法促进痰液排出,进而影响肺功能,不利于病情的快速恢复[3]。随着临床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在此基础上采取乙酰半胱氨酸的效果更好,经雾化吸入方式可有效减低痰液的黏稠度,使痰液快速排出,改善肺功能,同时促进血气指标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痛苦[4-5]。但有学者对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观察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日龄3~15(8.59±1.25)d;体质量3~5(4.13±0.26)kg。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日龄2~14(8.78±1.10)d;体质量3~5(4.40±0.33)kg。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儿家长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中相关诊断标准,经肺部X片确诊;(2)均为单胎活产。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性疾病、精神类疾病、呼吸道先天畸形及遗传代谢疾病者;(2)存在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史者;(3)试验前服用过抗菌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接受止咳、吸痰、氧气支持以及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60 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ZAMBON S.p.A.生产)3 ml雾化吸入,每天2次。2组均持续用药1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肺部啰音、咳嗽、发热、气喘)消失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呼气流量峰值(PEF%)]、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皮疹、腹泻、恶心呕吐)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气指标,采用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谱。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肺部啰音、咳嗽、发热、气喘)消失,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咳嗽、发热、气喘等症状有所减轻,肺部闻及少量啰音,X线胸片示点片状影好转;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胸片结果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χ2=4.500,P=0.034),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咳嗽、发热、气喘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IFN-γ、IL-6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患儿IFN-γ、IL-6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2.4 血气指标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PaO2、PaCO2、VT、PEF%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患儿PaO2、VT、PEF%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降低,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与肺功能比较

2.5 心肌酶谱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患儿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比较

2.6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 vs. 8.00%,χ2=0.758,P=0.384),见表6。

表6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感染性肺炎为新生儿科常见病,因新生儿的支气管与气管较成年人更狭窄,黏膜血管丰富且娇嫩,加上气管壁的支撑能力较差,一旦黏液分泌不足,纤毛运动障碍,气道清除外界细菌病毒的功能较差,则极易导致感染,若未能尽早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疾病持续加重,患儿极易并发肺出血、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7-9]。

感染性肺炎患儿临床多选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其作为广谱抗菌药物,可有效杀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虽可减轻患儿机体感染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但因无法快速改善患儿肺功能、血气指标,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能延长治疗周期,对患儿家庭造成经济负担[10-1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采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用药效果更好,可促进患儿症状快速消失,并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天数[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肺部啰音、咳嗽、发热、气喘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儿IFN-γ、IL-6、CRP、PaCO2及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aO2、VT、P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亦无明显差异。说明观察组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患儿住院时间更短,更能消除炎性反应,提升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与心肌酶谱,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高。分析原因,乙酰半胱氨酸作为祛痰剂,可有效溶解患儿呼吸道内痰液,降低痰液黏稠度,并消除炎性反应,避免肺损伤,同时可分裂断解痰液内黏蛋白二硫键,促进黏蛋白分解,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痰液被稀释后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表现。此外,该药还存在一定抗氧化功效,可有效避免自由基受损,并控制炎性递质产生,避免中性粒细胞堆积,预防痰液分泌过多[13-14]。另外雾化吸入的给药途径可促进药物弥散悬浮于空气中,有效提升药物表面积,加上雾化吸入的颗粒直径较小,可最大程度地作用于患儿肺泡,进一步提升疗效[15]。IFN-γ、IL-6属促炎因子,在机体炎性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水平升高不仅提示炎性反应加重,还可导致机体受损;而CRP在健康者中含量极低,一旦机体受到感染后其水平快速升高,故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后观察组IFN-γ、IL-6、CRP较对照组更低,说明联合用药能减轻炎性反应。PaO2、PaCO2属临床常见的血气分析指标,当机体出现缺氧状况时,PaO2水平降低,PaCO2明显增加,提示机体呼吸能力降低[16]。而血气异常、炎性反应均可影响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极易造成肺不张,使肺泡出现通气障碍,直接降低VT、PEF%水平,对患儿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17]。

综上所述,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与住院时间,改善炎性反应,增强肺功能,血气指标及心肌酶谱亦得到改善,且兼具良好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头孢哌酮性反应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33例疗效观察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