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亮丙瑞林对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体积、月经量及血清糖类抗原125的影响

2023-08-31张小霞林娟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弥漫型亮丙瑞林腺肌症

张小霞,林娟娟

作者单位: 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康复医院妇科

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间质细胞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其中弥漫性病变较常见[1]。该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与性激素水平升高、宫腔操作等相关,出现月经量、痛经、子宫体积增大等情况,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积极治疗。保守治疗为弥漫型子宫腺肌症主要治疗方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多用于特发性月经量过多的治疗,可缩小子宫体积,改善月经不调症状,降低性激素水平,以改善子宫腺肌症症状,但单一治疗效果有限。亮丙瑞林(leuprorelin)为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多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研究表示,子宫腺肌症患者应用亮丙瑞林可改善子宫状态,促进子宫功能恢复[2]。本研究分析亮丙瑞林对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体积、月经量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荆门市康复医院收治的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年龄26~49(37.01±2.17)岁;体质指数(BMI)18~36(26.01±2.30)kg/m2;妊娠史0~5(1.05±0.28)次;分娩史0~5(1.25±0.29)次;人工流产史0~8(2.26±0.30)次。对照组年龄25~48(36.67±2.34)岁;BMI 18~35(25.63±2.18)kg/m2;妊娠史0~4(1.02±0.26)次;分娩史0~4(1.20±0.31)次;人工流产史0~6(2.21±0.53)次。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3]中弥漫型子宫腺肌症诊断标准,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MRI、病理等诊断确诊;(2)近期无孕育需求;(3)年龄≥18岁;(4)精神状态正常,可配合完成治疗;(5)有子宫保留意愿;(6)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近6个月内接受相关激素类药物治疗者;(2)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3)对治疗药物过敏者;(4)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者;(5)合并其他妇科疾病患者;(6)恶性肿瘤患者;(7)研究期间失访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LNG-IUS(Bayer Schering Pharma Oy生产,规格:左炔诺孕酮52 mg)治疗,于患者月经来潮第5天,经阴道置入LNG-IUS,进入宫腔后释放。经妇科彩超检查,确认LNG-IUS放置位置。观察组患者采取LNG-IUS治疗+亮丙瑞林治疗: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月经来潮第1天,腹部皮下注射3.75 mg,每4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6次;第3次注射完成后,月经来潮第5天宫内置入LNG-IUS系统,经妇科彩超检查,确认LNG-IUS放置位置。2组均于治疗6个月时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比较2组治疗前后子宫情况,包括子宫体积、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均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美国GE,E8)检查诊断;子宫体积计算方法:横径×前后径×长径×0.52。(2)治疗前后月经情况,包括痛经程度、月经量;痛经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表示,指导患者在0~10 cm直线上划线,数值大表示疼痛感受强烈;月经量由患者月经失血图(PBAC)评估,包含血染面积、血块大小评估维度;血染面积评估中,血染面积<整张卫生巾1/3为轻度(1分),血染面积占整张卫生巾1/3~3/5为中度(5分),血染面积基本为整张卫生巾为重度(20分);血块大小评估中,血块<1元硬币计1分,>1元硬币计5分;评估每张卫生巾情况,最终评分>100分为月经量过多,评分<25分为月经量过少,25~100分为月经量正常。(3)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A125、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分离血清,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检验。(4)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包括乳房胀痛、疲乏、阴道不规则出血、更年期症状。

1.5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5]标准判定治疗效果:(1)显效:子宫相关指标恢复正常,痛经、月经量异常等症状消失;(2)有效:子宫相关指标改善,痛经、月经量异常等症状较治疗前改善;(3)无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7,P=0.028),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子宫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子宫体积、PSV、ED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子宫体积、PSV、EDV较治疗前减小,RI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子宫体积、PSV、EDV小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子宫情况比较

2.3 月经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痛经VAS评分、月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痛经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月经量正常占比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痛经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月经量正常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月经情况比较例(%)]

2.4 血液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VEGF、CA125、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VEGF、CA125、FSH、LH、E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更年期症状2例、疲乏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33%(4/75);对照组仅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7%(2/7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4,P=0.405)。

3 讨 论

弥漫型子宫腺肌症表现为子宫内膜中不均匀存在结节组织,影响子宫收缩能力,出现子宫体积均匀增大、月经量异常等症状,部分患者子宫后壁与直肠粘连,进一步影响子宫收缩状态,增加患者痛经感受,且痛经感受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患者一般难以耐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保守治疗是该病主要治疗方案,目的为通过抑制患者性激素水平,以阻止疾病进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LNG-IUS中,局部高浓度左炔诺孕酮可直接影响子宫内膜腺体、间质细胞,促进内膜萎缩以改善临床症状;可影响其子宫内膜性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使内膜中循环雌激素反应下降,以抑制内膜增殖,控制患者痛经症状;同时局部高浓度左炔诺孕酮会促使内膜血管退行性病变,抑制VEGF表达,促进子宫腺肌症病灶缺血、凋亡,以满足治疗需求[7-8]。但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病变范围较大,单纯应用LNG-IUS治疗,受部分病灶位置较偏、左炔诺孕酮浓度低等因素影响,效果有限。

亮丙瑞林为促性腺素释放素(GnRH)类药物,给药后可有效抑制垂体—性腺系统功能,对垂体GnRH受体、蛋白分解酶抵抗能力较强,用药治疗早期,会出现FSH、LH等性激素水平短暂升高情况,但持续用药下垂体反应性相对降低,FSH、LH、E2分泌过程受到抑制,从而对抗性激素依赖性疾病[9-10]。治疗优势: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可通过增加全身用药浓度,抑制性激素对子宫内膜病灶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PSV、EDV小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在弥漫性病灶影响下,病灶结节血液需求量增加,会出现病灶内血管新生、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情况,月经周期子宫内膜脱落时,受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细胞脱落过程异常影响,会出现月经量增加、痛经、子宫体积增大等症状[6];接受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通过LNG-IUS局部长时间药物控制、亮丙瑞林全身用药,可增强对病灶性激素的抑制,缩小病灶体积,减少病灶对患者痛经、月经量异常影响;同时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可增强性激素对抗能力,减少病灶内新生血管,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而降低PSV、EDV,提升RI[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痛经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月经量正常占比高于对照组,且VEGF、CA125、FSH、LH、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两种药物联合可显著降低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月经异常情况,分析原因为,两种药物联合,通过LNG-IUS作用于子宫内膜、亮丙瑞林作用于垂体性腺轴,以发挥局部及全身雌激素抑制作用,提升患者性激素对抗能力,以抑制卵巢对性激素分泌能力,减轻性激素对患者子宫内膜影响,抑制病灶内新生血管,促进病灶细胞凋亡,减轻病灶对患者月经期间子宫收缩、子宫内膜细胞脱落过程影响,缓解患者痛经感受,并改善其月经量,提升治疗效果[13-14]。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提示联合治疗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2例,观察组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经随访检查发现,不规则出血发生原因与LNG-IUS治疗期间节育器刺激性有关,但主要为点滴出血,出血量较少,对治疗过程无影响;观察组出现更年期症状2例、疲乏1例,考虑原因可能与治疗期间性激素水平较低有关,但整体不良反应轻微,未经特殊处理。

综上所述,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患者在应用LNG-IUS基础上加用亮丙瑞林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小子宫体积,改善子宫血流状态,减少月经量,降低CA125、VEGF及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弥漫型亮丙瑞林腺肌症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弥漫型胃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弥漫型胃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亮丙瑞林预处理辅助腹腔镜病灶剔除术对OEM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及自然妊娠率的影响
宫—腹腔镜术后辅以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124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亮丙瑞林、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对照研究
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作用
体部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