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尼可地尔治疗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临床效果

2023-08-31黄思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尼可地尔库巴白介素

黄思兵

作者单位: 516100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微循环障碍是微动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形成的循环系统血流受阻,常发生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是较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之一。微循环障碍属血液理化性质改变,管腔变窄,血液流速下降,或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1]。微循环障碍是多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高危因素,危害较大,需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根本目的是改善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同时需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改善炎性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治疗微循环障碍的药物很多,常用的包括尼可地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等,单独用药可发挥一定治疗效果,但整体效果有限,且易复发。尼可地尔的适应证为心绞痛,是血管扩张药物,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两种药物合用对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可促进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少[2-3]。因此,本研究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循环障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术后均出现微循环障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56~76(66.45±5.4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56~77(67.45±5.0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微循环障碍;(2)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患者;(2)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4)血压<100/60 mmHg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对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同时给予尼可地尔片(天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 mg口服,每天3次。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0 mg口服,每天2次。2组均连续用药2个月。2组均对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给予及时处理。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心功能: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常规检查,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2)血管内皮功能:抽取患者静脉血3~5 ml,离心10 min(转速3 000 r/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内皮素-1、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Ⅱ,仪器使用ELX800型多功能酶标仪(美国伯腾公司生产),使用配套试剂盒;(3)血清炎性因子:采用ELISA法测定白介素-1、白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4)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及肾功能损害等。

2 结 果

2.1 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心率、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心率较治疗前降低,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试验组低于/高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2.2 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内皮素-1、一氧化氮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内皮素-1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低于/高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3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白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白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2% vs. 4.88%,χ2=0.213,P=0.644),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试验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是中老年常见心血管疾病,危害较大,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改善症状,抢救患者生命[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首选方案,治疗效果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操作造成血栓脱落后可堵塞微血管,再次疏通时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发展为微循环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可影响介入手术预后,对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造成持续损害。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临床较常见,患者心功能损伤严重,临床常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取得理想效果[5]。尼可地尔治疗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较好改善心功能和血清学指标,促进症状缓解[6]。刘宣宣[7]研究中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患者采用西洋参茎叶总皂苷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田佳芝[8]研究中使用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对改善微循环有积极作用。燕学波等[9]研究中指出,冠心病微循环障碍采用尼可地尔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比较,患者的血清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证明尼可地尔治疗微循环障碍相关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健康人群的微循环流量适应于人体组织及器官代谢水平,以此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人体毛细血管非常细,且狭长,血液在其中的流动速度非常慢,毛细血管流动的血液中存在一些杂质,例如药物残渣、胆固醇等,可能会积聚在血管管腔内,造成血管管壁增厚,形成血管堵塞,影响血液正常流动,发生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如果发生在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中,就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引发患者心律不齐、心绞痛等症状,心率、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均发生病理性改变。使用药物治疗后,微循环障碍程度得以减轻,对人体心血管系统造成的影响被控制,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脏不适症状。血管内皮功能包括确保血管内外的液体、大分子物质、气体选择性透过,调整血管内皮收缩功能,调节血管通过性。同时健康的内皮细胞可直接感受血流对血管壁形成的压力,并通过各种调节物质的释放维持血管正常功能。内皮素-1参与心血管功能调整过程,对血管张力、心血管系统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其合成受到一氧化氮与肝素等影响。低浓度的血液一氧化氮可舒张肺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白介素-1为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局部低浓度可进行免疫调节,协同刺激APC,并促进T细胞活化,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该物质在微循环障碍下会大量产生,形成内分泌效应,对肝脏急性蛋白合成有诱导作用,可引起发热、恶病质等。白介素-6在B细胞分化、抗体产生中起到诱导作用,使得T细胞增殖、分化,与机体免疫应答有直接关系,属炎性反应促发剂[10]。C反应蛋白是人体重要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在人体发生感染或组织损伤后急剧升高,以此激活补体,并增强吞噬细胞吞噬作用,清除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微循环障碍患者由于血液流通不畅,局部血管堵塞,增加对血管的损伤,从而引起炎性反应,造成C反应蛋白上升。

本研究中,微循环障碍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与尼可地尔单药治疗比较,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得以恢复,同时患者炎性反应减轻。分析原因,联合用药可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并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炎性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11]。尼可地尔的药理作用包括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冠状动脉血管痉挛等,正常灌流压下,可扩张较细冠状动脉。冠脉血流量增加、持续对药物剂量有依赖性[12]。且该药物可提高钾离子通透性,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使心脏负荷变小,有助于一氧化氮合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3-15]。而诺欣妥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两种有效成分组成,分别抑制脑啡肽酶与血管紧张素受体,使醛固酮释放减少,改善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但该药物代谢可产生一定的肾脏作用,需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2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为两种药物的药性均较平和,一般不会对患者造成直接的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微不适,休息后可缓解,停药后就会消失,且不会长期存在,对患者生活影响不大[16]。由此可见,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循环障碍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减轻炎性反应并促使人体血管内皮功能恢复,整体疗效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均改善,且试验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同时2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提示说明药物联用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在因介入治疗导致的并发症微循环障碍临床治疗中具有可行性、经济效益高。

综上所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因介入治疗引起微循环障碍后,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尼可地尔库巴白介素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应用于老年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
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