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戊酸雌二醇不同剂量与给药频次用于中度宫腔粘连腹腔镜术后治疗的效果比较

2023-08-31刘佳伍丹丹余黎吉邱小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戊酸宫腔宫腔镜

刘佳,伍丹丹,余黎吉,邱小梅

作者单位: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妇产科

宫腔粘连是由妊娠或其他因素使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从而引起宫腔部分或全部粘连。该病不仅会造成患者下腹疼痛、月经异常等,甚者还会发生妊娠异常或不孕,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1]。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方式,腹腔镜直视下可准确判断粘连部位、程度及范围,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2]。虽腹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可恢复宫颈正常状态,但对子宫内膜已损伤部位需较长时间来修复,且愈合期极易形成瘢痕,增加宫腔粘连复发的风险[3]。术后予以雌激素进行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机体雌激素水平,降低复发率[3-4]。目前临床对于宫腔粘连术后予以雌激素辅助治疗有不同用药方案,但对不同给药频次的研究较为鲜见[5]。基于此,本研究比较戊酸雌二醇不同剂量与给药频次用于中度宫腔粘连腹腔镜术后治疗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中度宫腔粘连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低频次组和高频次组,各40例。低频次组年龄25~38(30.16±3.62)岁;病程1~5(2.03±0.68)年;临床表现:月经减少者32例,无月经者8例;手术史:人工流产史者28例,不全流产清宫手术史8例,剖宫产后清宫手术史4例。高频次组年龄26~39(31.22±4.02)岁;病程1~5(2.10±0.59)年;临床表现:月经减少者30例,无月经者10例;手术史:人工流产史者29例,不全流产清宫手术史7例,剖宫产后清宫手术史4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手术史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度宫腔粘连,诊断符合March提出的分类标准[6];(2)符合手术适应证,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3)伴随反复自然流产、月经量少、下腹疼痛等临床表现;患者内分泌正常、生殖激素水平无异常。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妇科疾病;(2)合并子宫纵隔、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生殖器发育异常或生殖系统疾病;(3)凝血功能异常;(4)子宫附件、乳腺、甲状腺及输尿管膀胱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异常;(5)伴严重感染性疾病;(6)合并恶性肿瘤;(7)有雌激素类药物用药禁忌证;(8)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低频次组予戊酸雌二醇片(DELPHARM Lille S.A.S.生产)3 mg口服,每天2次;高频次组同予戊酸雌二醇片2 mg口服,每天3次,2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前1周、用药1周后及用药3周后雌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治疗结束后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患者比例、经期时间,随访6个月后患者妊娠以及复发情况。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3~5 ml,离心获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雌激素水平;采用经阴道彩色三维超声检查测量各时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

1.5 疗效判定标准[7]显效:患者宫腔形态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腹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月经量恢复正常,宫腔镜可见双侧输卵管;有效:患者宫腔形态明显改善,腹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月经量有所改善,宫腔镜下单侧输卵管或双侧均不可见;无效:宫腔形态及粘连无明显改善,月经量无明显增加。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低频次组与高频次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745),见表1。

表1 低频次组与高频次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雌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术前1周,2组雌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周、3周后,2组雌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术前1周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低频次组与高频次组各时点雌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2.3 月经恢复情况比较 低频次组与高频次组月经量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412);低频次组与高频次组经期时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653,P=0.516),见表3。

表3 低频次组与高频次组月经恢复情况比较

2.4 随访情况比较 低频次组与高频次组妊娠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低频次组与高频次组随访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宫腔粘连是由宫腔手术或其他因素所致的子宫内膜基底损伤,并导致肉芽组织生长、子宫内渗出纤维蛋白原,最终形成子宫壁粘连[8]。宫腔粘连不仅危害女性的生殖健康,也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生育功能。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是临床诊疗该病的常用方法,通过宫腔镜的直视能够分离粘连组织,实现分离的可选择性,避免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的损伤;同时,分离粘连组织后能够有效调节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加快子宫内膜形态的恢复[9]。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腹腔镜,在其监视下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术能够及时判断子宫穿孔等先兆表现,从而优化手术过程,并且能够处理盆腔异常等情况。但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宫腔粘连患者术后由于留置导尿管、宫形环的置入、透明质酸钠的注入等人为操作手段,会使子宫内膜受到一定损伤,从而对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宫腔粘连术后复发风险[10]。宫腔内组织的修复及创口愈合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创面修复时的细胞增殖、炎性渗出及胶原沉淀等因素均会导致宫腔粘连再次复发[11]。临床为预防术后粘连复发,考虑从促进子宫内膜创伤部位的生长等方面入手,运用外源性雌激素是临床公认的有效措施,适量雌激素作为辅助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预防术后粘连复发[12]。既往临床关于雌激素用法用量的文献报道较为多见,但多数为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等的探讨,而关于不同频次雌激素给药的文献报告较为鲜见。基于此,本研究比较戊酸雌二醇不同剂量与给药频次用于中度宫腔粘连腹腔镜术后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低频次组与高频次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给药方案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疗效相似。

临床研究证实,雌激素在女性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体内正常的雌激素水平,与女性月经周期、生育能力、生殖健康等息息相关[13]。子宫内膜包括基底层与功能层,雌激素水平变化虽然不会对基底层造成影响,但可引起功能层发生变化,子宫内膜的正常恢复可促进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14]。本研究中,用药1周、3周后,2组雌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术前1周明显增加,但2组同期雌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并不明显,提示雌激素不同用药频次均可提高中度宫腔粘连患者腹腔镜术后雌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且效果无明显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两种用药频次均改善了雌激素水平,并通过作用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激活转录后促进细胞内核物质及蛋变质的形成,加快了子宫内膜的增殖,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的恢复[15]。

月经恢复状况与月经周期是反映宫腔粘连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的重要指标,月经及时恢复,且月经周期正常表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本研究结果显示,低频次组与高频次组月经量恢复正常率与经期持续时间未见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两种雌激素用药方案均促进了子宫内膜的有丝分裂,加快创面的修复,促进子宫壁功能性分离,从而有效改善月经情况,降低粘连复发的风险[16]。同时,低频次组与高频次组妊娠率与复发率亦未出现明显差异,表明腹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两种雌激素给药频次均可提高妊娠率,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戊酸雌二醇不同剂量与给药频次用于中度宫腔粘连腹腔镜术后治疗的效果相近,均能够有效促进子宫内膜的增殖生长及月经恢复,并可改善妊娠结局,预防宫腔粘连复发,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戊酸宫腔宫腔镜
柴胡桂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基础医学
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预防宫腔粘连1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