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Z 26003BA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08-31邵长艳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300140
邵长艳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天津 300140)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医院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接受STORZ 26003BA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n=32)与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对照组(n=32)。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时间、胸液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差别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出现,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食管癌属于病情较为严重的一种恶性肿瘤类型,是食管鳞状上皮或者是腺上皮异常增生形成的恶性病变,大多数患者发病后均会出现食欲不振、吞咽困难等相关症状[1]。对于食管癌患者而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而以往所实施的传统开胸手术切口与手术创伤均相对较大,虽然可以实现疾病治疗与症状改善,但总体来说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需要找到一种微创手术方法[2]。基于此,本研究将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医院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在为食管癌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STORZ 26003BA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所获得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将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医院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43~69岁,平均(59.68±3.46)岁,患者病程9个月~6年,平均(3.46±0.51)年,患者发病位置为胸上段的患者有9例,胸中段的患者有11例,胸下段的患者有1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患者年龄44~69岁,平均(60.25±3.58)岁,患者病程9个月~5年,平均(3.21±0.46)年,患者发病位置为胸上段的患者有8例,胸中段的患者有11例,胸下段的患者有13例,统计学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有关于食管癌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具有手术指征且无手术禁忌;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治疗依从性、配合度较高;④患者与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且在知情、自愿状态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较为严重心脏、肝脏以及肾脏功能异常或者是障碍的患者;②入组前检查发现外侵与远处转移情况的患者;③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④因为各种原因退出本研究以及无法随访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所运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德国卡尔史托斯STORZ 30˚腹腔镜26003BA(品牌:德国史托斯,型号:26003BA,产地:德国,代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龙东大道3000号5号楼701A室,注册证号:国械注进20193061645)微创手术:所选择的麻醉方式为全麻,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要协助患者选择比较舒适的左侧卧位,并在常规铺巾消毒处理且麻醉起效之后于患者的胸部位置做手术切口,第一个手术切口位于患者7肋间,将其作为观察口,长度控制在1cm左右,第二切口位于右腋前线5肋间,第三切口位于右腋前线和后线,将其作为辅助控,第二与第三切口长度控制在1.5cm左右,随后将相关胸腔镜器械放置入患者的胸腔之中,并实施胸腔内部情况的进一步观察。确定患者基本情况后沿着食管方向行纵隔胸膜剖开,确定肿瘤是否存在外侵情况,并实现食管、奇静脉游离与淋巴结的清扫。之后协助患者选择平卧位,并于上腹部正中做长度为1.5cm的操作孔,在充分游离胃部的情况下实现淋巴结清扫,并于左颈部相对应的位置做长度为5mm左右的切口,将管状胃经食管拉至颈部,使其与食管胃相吻合,确定无异常后放置引流管并实施切口缝合。
对照组患者所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传统开胸手术:所选择的麻醉方式为全麻,从患者的第五根肋间作为入口进入到胸腔之中,实现相关淋巴结以及食管的游离工作。手术切口所处的位置为剑突到脐部,长度为15cm,行腹部手术治疗。同时,也要在患者的颈部胸骨上方约两横指的位置沿着胸锁乳突肌前缘做一个长度为5cm的切口,行颈部吻合术以及淋巴结清除术。术后实施营养管、胃肠减压管等安置工作并做好手术切口缝合,术后需要适当抬高床头,角度为30˚,并密切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吸氧。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评价指标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治疗效果:患者病灶消失且并没有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水平在至少4个星期内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认定为完全缓解;患者肿瘤最长直径之和缩小范围在30%以上,且这种情况至少维持时间为4个星期认定为部分缓解;患者肿瘤最长直径之和缩小范围不足30%或者是增长范围控制在20%以下为稳定;患者肿瘤最长直径之和增长范围在20%以上或者是有新病灶出现认定为进展[4]。②手术与恢复指标: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时间、胸液引流量、住院时间。③并发症发生率:感染、肺不张、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④术后随访情况:术后1年与3年生存率、术后1年与3年复发率、术后1年与3年远处转移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统计学软件SPSS21.0作为本研究相关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工具,计数数据以%表示与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和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数据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
观察组32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完全缓解的患者有10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有12例,稳定的患者有8例,进展的患者有2例,计算后可知疾病控制率为93.8%;对照组32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完全缓解的患者有7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有9例,稳定的患者有7例,进展的患者有9例,计算后可知疾病控制率为71.9%,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相对较高,两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2.694;P=0.033)。
2.2 两组患者手术与恢复指标评价
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与恢复指标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胸腔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术中出血量与胸液引流量均相对较少,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与恢复指标(n=32,±s)
表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与恢复指标(n=32,±s)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胸腔引流时间(d)胸腔引流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115.46±6.29 188.65±8.74 4.08±0.56 4.12±0.40 456.38±12.42 12.52±0.46对照组138.54±8.52 452.26±9.87 6.28±0.72 7.26±0.49 938.95±15.67 15.68±0.57 t 4.303 2.447 2.131 3.182 2.776 2.101 P 0.043 0.032 0.037 0.040 0.031 0.04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观察组32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肺不张、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等相关并发症,计算后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32 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出现感染、肺不张、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等相关并发症,计算后可知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8%,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4;P=0.037)。
2.4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评价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年与3年生存率、术后1年与3年复发率、术后1年与3年远处转移率后可知,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术后随访情况(n=32,n/%)
3.讨论
食管癌在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是相对较为严重的一种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均有着一定的影响与干扰[5]。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其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手术,以往所运用的大多数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其可以完整切除病变食管并有效清除相关区域的淋巴结,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复发情况的出现。但是开胸操作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需要承受较为巨大的围手术期风险,且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往往并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微创治疗技术逐渐走进了临床,在诊疗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食管癌患者更好地治疗与恢复,对符合微创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用微创方式来代替传统开胸治疗。胸腔镜属于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其被誉为上个世界胸外科界的一项重大突破,属于胸部微创外科的代表性手术方式。而德国卡尔史托斯STORZ 30˚腹腔镜26003BA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对现代电视摄像技术与高科技手术器械装备进行了有效的应用,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其需要在3~4个长度在1.5cm的手术切口下进行,将胸腔镜器械置入到患者的胸腔之中等于将医生的眼睛伸入到患者的胸腔内,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实现病变情况的合理显现,使得手术操作更加流畅,在确定手术切除范围以及保证手术安全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6]。但是,不得不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来说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技术难度更大,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手术医生的技术、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手术医生需要严格接受胸腔镜手术培训,以便其掌握手术的流程、技巧,更好处理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意外情况,保证手术的顺利、高效完成。总的来说胸腔镜微创手术属于现代化、高清晰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可以在较小的手术切口下完成胸腔内比较复杂的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不适感均较轻微,对患者身体功能的影响较小,其虽然本质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同,但是却改变了传统开胸手术的入路、分离步骤以及结扎、缝合方式和术中观察方式,是目前临床上更为理想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案。实施食管癌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胸腔镜微创手术所获得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不仅仅缩小的手术切口,同时也减少了对于胸壁、心肺功能等造成的影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促进了患者的更好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时间、胸液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差别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恢复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与胸腔液引流量、并发症发生均相对较少,获得了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术后1年、3年生存率、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等情况上基本一致,说明了实施食管癌患者治疗中胸腔镜微创手术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
综上所述,在实施食管癌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均属于临床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虽然两种手术方式术后1年、3年生存率、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等情况基本一致,但是胸腔镜微创手术可以缩短患者治疗、恢复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液量以及并发症的出现,获得了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说明胸腔镜微创手术属于食管癌患者的理想手术方式,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胸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