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科研事业单位的应用研究
2023-08-31赵金
赵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事业单位是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科研事业单位立足于战略发展规划,细化经营目标,规范经营方式,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手段,推动科研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助力我国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意义、问题和建议展开研讨,为有关科研事业单位提供参考。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2022年我国R&D经费支出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个百分比,占国内生产总值2.55个百分点。2022年我国的R&D经费已经超过世界上大部分创新型国家,排名已经跃升至第12名。
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加剧,我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越发重视,科研项目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科研单位管理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时提出了聚焦“四个面向”,其中一个就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重大政治任务,担负着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约束机制并不完善,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并未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预算意识淡薄、预算编制不准确、预算考核不到位等问题。粗放式的预算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科研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因此应该转变管理思路,用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加强对各项业务的管理。
(二)研究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科学的方式确定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全面预算流程,对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将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进行全面的反映。最终通过下达的预算指标,指导和控制企业的各项业务,并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
经查阅有关文献或者资料发现,全面预算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企业,而用于科研事业单位较少,因此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进行剖析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分析科研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可能存在的问题,能够更直观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科研事业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后续科研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时候,有关单位可以进行参考。
二、全面预算管理内涵及特征
(一)涵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单位对未来一段时间经营和财务状况的预测和规范,并且结合单位的战略目标,分解各项经营指标,合理分配单位资源,对业务进行合理化控制,通过预算的下达、编制、反馈、考评等手段,对单位的业务进行监督和管控。
(二)特征
1.全额性。是指预算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2.全程性。是指预算流程,涉及到预算的事前准备、事中执行以及事后的考评全流程。
3.全员性。是指预算人员,包括预算单位所有员工,无论是高管还是基层员工。
三、科研事业单位执行全面预算意义
科研事业单位一般是利用国家资金设立的、提供科学研究与服务的事业单位。随着科研事业单位快速发展,国家也陆续颁布各类规章制度,包括政府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而科研事业单位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也逐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流程。
(一)合理配置资源,保障经济效益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推动组织结构的完善,强化内部控制水平,更好地划分岗位职责,对单位的战略发展规划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对各项资源进行协调、控制,包括单位的人力资源、财务以及物品调配等方面,从而保障科研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强化收支平衡,提高资金效率
科研事业单位收入来源包括各项专项资金拨款、横向经费收入等。而科研事业单位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项目支出占比较大。科研事业单位通过对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全面掌握,能够更合理地安排支出,确保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平衡,通过预算的监督,确保资金流向安全,减少资金风险。
(三)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科学决策
科研事业单位在资金、政策、场景应用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能够更加便利地吸引人才,而科研事业单位业务的拓展也更具有优势。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以服务国家战略,落实科技强国战略为使命,国家在资金拨付等方面也有较大的支持力度,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应该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为单位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评价管理绩效,发现经营不足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更加重视绩效评价。通过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能够快速地分析预算指标完成情况,借助绩效评价,能够及时发现与经营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分析全面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如果发现是经营目标偏离发展战略,應该及时调整经营目标和策略,以确保发展战略的达成。科研管理者能够通过全面预算,了解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科研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针对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了解并且提出建议。
(五)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财务质量
全面预算管理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全流程管控,有利于了解单位全面、真实的情况,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也应该结合国家颁发的各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适当地减轻科研人员及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四、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现状
(一)预算认识不全面,缺乏参与度
全面预算管理流程需要全程跟踪,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科研人员“重业务、轻预算”的情况,科研人员主要目标集中在科研上,忽视了全面预算的重要性。有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直接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归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并没有参与到预算编制、管理、考核等过程,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此外,因科研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较低,甚至预算编制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致使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无法获得准确预算数据,使得预算数据“失真”。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合理性
科研事业单位因科研项目种类较多,各类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要求不尽相同,且科研项目研究本身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使得科研人员在编制科研项目预算的时候没有准确的依据,缺乏合理性。例如科学研究中进口设备容易受汇率影响,科研的成果也容易受质量要求、研究进度的影响。由于预算编制不科学,导致科研事业单位资金供需不匹配。另外一般科研事业单位采用以支定收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使得预算编制具有“行政性”,未能根据实际情况汇总预算。
(三)预算制度不完善,存在缺陷性
科研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一套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存在仍然以财务部门编制为主。科研事业单位未能按照全面预算管理机构要求,没有“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预算管理流程设定缺乏统一标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预估等存在随意性,缺乏约束。
(四)预算考核不规范,存在偏差
部分科研事业单位没有对预算执行的效果进行深入的管控。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全面预算实施的效果。因此会造成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出现频繁调整预算的情况,究其根本是没有落实考核机制,使得预算编制和执行形同虚设,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还有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设置的考核目标没有量化或者不具备考核意义,没有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而是脱离了单位实际,照搬固定的考核指标。财务部门也未能发挥预算监督的职能,单位未能将预算偏差率作为部门考核要素,且预算执行结果未能与执行人挂钩,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浮于表面。
(五)预算系统不先进
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ERP系统较为落后,没有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甚至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仅有财务核算系统,其余均为传统手工流程。采购、合同、入库、报销、盘点等均为手工处理,各科研项目信息散落在各处,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将信息资源集聚。预算编制没有通过系统,负责科研项目支出的人员无法及时准确掌握项目预算与实际之间偏差。
五、强化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业务是各类预算的起点,科研事业单位的主要活动是科研项目研究,而科研人员是科研项目的执行者。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全员参与,科研事业单位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科研人员参与全面预算重要性的宣传,使其树立正确的意识。科研事业单位可以设置预算小组,将涉及到的各个部门都包含在内,以预算专班的形式推动全面预算管控的全过程实施。此外根据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针对科研项目组可以安排科研助理,由科研助理负责与各个科研项目组成员沟通,并汇总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调整和执行,从而有效提高科研人员全面预算的参与度。
(二)增强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支出依赖于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实施“零基预算法”,在实际编制过程中,结合以前年度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财务和科研业务相结合,加深对科研项目的了解,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按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为每个科研项目配备专业的科研助理,在提供科研服务的同时也提供财务协助,包括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配备更加专业的科研管理人员,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质量。编制预算时,也要考虑到时效性,将长期预算目标和短期预算目标相结合,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三)修订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制度
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及流程的有关要求,科研事业单位也应该同步进行修订和完善各项制度,并且搭建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根据组织架构的设置配备素质能力强的人员,并对各人员的职责划分清晰,确保不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真正实现全员参与的情形。科研事业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应贯穿全流程,在制度完善后,更应该重视预算管理制度的培训,加大对全员预算理念的宣传。同时完善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将预算管理的目标、要求及考评等相关内容都进行明确,以制度促进行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
(四)增强全面预算管理实效性的考核
科研事业单位加强支出管理,确保每项资金创造更多的效益,严格按照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的支出标准进行费用列支,严禁私设小金库。另外根据科研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将各项考核指标的标准及内容进行细化,同时将预算考核指标分解到每个部门,可以进行月度考核、季度考核甚至年度考核。例如将预算执行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部门绩效,而部門绩效影响每名员工的年度绩效,最终实现“考与评”完美结合。此外也可以运用各种财务管理手段,将预算的目标与单位未来发展有机结合,合理分配预算指标。
(五)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
实施全面预算也可以通过搭建集成化的系统,将各项业务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有效减轻全面预算的工作量。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相结合,实现“业财融合”。科研事业单位可以采用集成化的ERP系统,将科研项目、资产、采购、预算、财务核算、人力资源等多个模块信息壁垒的打通,也可以通过建立OA系统,将各类模块和财务系统嫁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预算和实际资金支出的管控水平。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以及预算考核,全流程均可以内嵌在信息化平台之中,更加高效便捷地获取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信息。
结语:
科研事业单位应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手段,通过完善制度修订、加强绩效考核、搭建信息化平台等多个手段,更好地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发展。因此,科研事业单位需要结合相关的政策不断创新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