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技工院校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路径探究
2023-08-31蔡鲁峰
蔡鲁峰
摘 要:在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背景下,“专业思政”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对“课程思政”的深化与拓展。以专业核心素养为引领,构建烹饪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搭建课堂育人平台、实践育人平台、文化育人平台;扎实开展教师思政“强基工程”、思政素材“挖掘工程”、教学方法“改革工程”和教学效果“评价工程”,从而构建“1234”“专业思政”体系,实现技工院校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转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 技工院校 专业思政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技工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大思政背景下技工院校烹饪专业的‘专业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课题编号:JYKT202116)的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觀点,为大思政格局下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覆盖面不全、理论研究不深、实践水平不足等问题。“专业思政”体系建设是在尊重专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整合课程资源,统一规划、整体设计、科学实施,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是对课程思政的深化和更高水平的建设。
一、专业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人类适应时代需要及未来发展、能够解决诸多复杂问题的能力总和,是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与传统的教育目标不同之处在于,核心素养不是既定的、完成时态的表达,而是包括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集合,是一个多维度、多功能的概念,是学生在学习阶段逐步形成和掌握的、能够帮助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的能力或品格。专业核心素养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结合专业特性发展而来的,两者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专业核心素养培育与体系的构建要兼顾“个体发展”与“专业发展”的双重取向,同时是个人能力和专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催化剂。专业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培养工作的指挥棒,是该专业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基石,是学校立德树人建设的重要抓手。而在教育教学方面,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专业思政”
“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在更广泛的横面和更深层次的纵面的延伸,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应然之意。“专业思政”具有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专业学科独特性和体系性,在建设过程中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又注重价值认知的形成。专业思政的推进在目标取向上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同向同行的,即在提升个体能力的过程中实现个性的解放和发展。从专业建设的宏观层面来讲,“专业思政”是以专业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实施主体,利用专业育人特点和优势,围绕专业人才核心素养培育,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政治素养、专业素养、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等,从而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专业思政”是上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烹饪专业的“专业思政”体系构建
(一)构建一个核心,把握思政育人方向
烹饪专业各课程的知识体系内涵重在认识和理解烹饪的发展和内在规律,并由此形成追求卓越、诚实守信、服务奉献等核心价值观,在烹饪专业各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务必注意维护这些带有专业、学科特色的价值观。基于目标导向理论,也为了把握思政育人的方向性,围绕政治素养、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和个人修养四个方面建立模型。
首先,烹饪教育作为饮食文化教育的代表,要担起文化强国的重任。烹饪专业的学生具有对饮食文化理解上的价值融合优势,因此,该专业的核心素养培育要从文化认同逐渐过渡到文化自信,进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政治认同。
其次,烹饪教育作为技能服务型教育的代表,应当注意烹调技术的基础特征,着重于专业素养的培育。将工匠精神所包含的职业认同、专注、创新等品质有机融入专业教育过程,还应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深化饮食健康思想等内涵,以便服务于毕业生的终身发展。
再次,烹饪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内容之一,具有职业教育的一般特征,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岗位适应性是职业教育对接行业、岗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直接体现。因此,烹饪专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既要关注情境化,也要强化产教融合的实效性,将爱烹饪、会服务、讲卫生、能节约等精神融入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
最后,烹饪教育是培养服务型人才的教育。要深刻理解个人修养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餐饮行业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法治意识,而且要具备较好的道德修养、身心素质,以及对社会有益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等。
(二)优化两个标准,规范思政育人目标
一是参考国家职业标准、职业规范,在调研的基础上完善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做好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标准建立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和目标进行精准设计,并对毕业生核心素养生成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进行跟踪和评估,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动态调整和长效机制。
二是将专业核心素养嵌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各个环节,合理制定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内容。在目标要求上,需要对课程学习后应该养成的品格和掌握的关键能力进行明确规定,例如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事无巨细的安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在内容设计上要充分体现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理念,让教学任务与典型工作任务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对接。
(三)搭建三个平台,拓展思政育人渠道
一是课程思政课堂育人平台。立足“融”和“通”,寻找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结合点,了解学生的情感、意志、观念、能力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共情点”。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践行家国情怀、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是知行合一实践育人平台。实践是创造价值的教育过程,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传统技艺进社区”“校园美食节”等社会实践品牌活动,并将其作为第一与第二课堂融合的抓手、创新创业的孵化器以及学生就业、参与社会服务的推进器,让教育成为充满生命力的活水。
三是传承创新文化育人平台。烹饪专业的文化育人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如文化大讲坛、饮食文化青年说、授帽仪式、十八岁成人礼等活动,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
(四)實施四项工程,增强思政育人实效
一是教师思政“强基工程”。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师应始终将课程思政作为“德融课堂”工作的终极目标,在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助力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服务“大思政”育人格局。生活即教育,思政教育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教师要学会“讲故事”,通过身边故事的讲述去传达一种道德、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并将该故事延伸到专业教学。
二是思政素材“挖掘工程”。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结合课程特色,挖掘思政元素,形成新的与专业教育高度适应的思政元素融入方式,这样不仅能够缩短备课时间,也能避免课程设计的碎片化。整合碎片化的思政元素,如专业技能课中制作发丝牛百叶时的工匠精神、菜品装盘时的审美意识、操作结束后的卫生意识,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系统化的专业思政建设。
三是教学方法“改革工程”。可通过教学研讨、集体备课,从素材库中提取相关元素,确定某课程、项目、任务的“德融”教学设计及内容,针对不同素材,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在课前案例巧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思政元素;课中实践中有机融入节约意识、卫生意识、安全意识等;课后拓展中融入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
四是教学效果“评价工程”。“专业思政”教学成果大多是隐性的,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以开展系统有效的评价工作。评价体系既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也要关注发展性评价,从而推动“专业思政”的内生性改革。对专业学习态度的变化、专业各课程学习成绩的提升、教学过程的认可、实时热点的关注等的综合性考查,才能体现出“专业思政”教育体系实施评价的真正内涵和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务实性。
四、小结
“专业思政”作为课程、专业、思政的有机链接,是落实大思政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对课程思政的深化和再认知。在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及各环节有机融入本专业所蕴含的核心价值、所承载的思政育人功能,能够实现专业育人和育才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在“专业思政”构建过程中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推动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闫长斌,郭院成.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认识、策略与着力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10).
[2]曾雪琴,王利文,丁川,等.应用型本科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1(3).
[3]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1).
[4]李春旺,范宝祥,田沛哲.“专业思政”的内涵、体系构建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4).
(作者单位: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