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企业实践考核评价的探究
2023-08-31刘长昆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国家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需求和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发展实际,分析了现有的一体化教师企业实践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建立一体化教师企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的意义,重点阐述了一体化教师企业实践考核评价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列举具体案例科学评价实施效果。
关键词:一体化教师 企业实踐 考核评价
课 题: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教育评价改革研究项目“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教学评价融入企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2ZJY519)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技工教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深化技工院校改革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推动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培育中国特色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众所周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技工院校这个孕育池,而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师担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要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企业实践是一个重要举措。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在教师企业实践的过程中科学有效地评价教师的实践质量,使企业评价与教学评价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企业、学校三方的发展。
一、现有的一体化教师企业实践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企业实践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够重视
许多教师认识不到去企业实践的重大意义,有部分教师因职称评定文件的硬性要求参加企业实践。广西技工院校教师系列高、中、初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明确规定了每年到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时间,因此他们仅仅把这当成一项任务在执行,并未真正认识到企业实践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带来的帮助。尤其是一些无职称压力的中老年教师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这主要是年轻教师的任务,导致他们在接收新知识、新技术方面无法进步,不能适应专业群转型的需求。
(二)教师企业实践流于形式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企业实践的一般流程是由教师提出个人申请,填写好拟实践企业的名称、岗位、天数及主要学习内容,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到达企业开展实践,实践结束后提交教师企业实践记录表及实践总结。这一过程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流于形式,也没有专门的部门对教师后续工作和学习进行追踪,没有形成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进度条。
(三)教师企业实践定位不清晰,没有做到因人制宜
教师企业实践采取“一刀切”的粗放管理模式,只按照专业划分,没有针对不同专业技术水平及能力安排对应的岗位。按照技工院校教师系列分级,初级职称的教师大多数是刚从本科院校毕业1~2年的学生或者在企业工作2~3年的学徒,对企业的了解不多,因此企业实践应以了解为主,掌握一些简单的技能,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讲述给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已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进行简单的技术革新,并把企业管理文化与教学有机结合;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可担任某些项目的技术顾问,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调整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向。
二、科学建立一体化教师企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的意义
第一,补充完善教师企业实践期间企业对其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的评价内容。
第二,补充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回校后,对学校专业教学、专业发展、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的评价内容。
第三,形成一套科学的融入企业评价的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三、一体化教师企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
学校遵循合理性、有效性、导向性等原则,结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目标,依据具有代表性的广西技工院校,如广西工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等,以及学校现在正在实施的教师考核评价方式,收集具体的评价内容,最终确定了具有一定参考性的教师企业实践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程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紧密结合生产一线最前沿技术,符合企业用工需求及岗位标准,将企业生产项目转化成典型工作任务,并在教学中得以实施。熟练利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形式以及案例分析、项目教学、仿真模拟等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课时分配科学合理,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评价方法:通过公开示范课,学校教师、企业专家督导听课,通过学生评教等进行评价。
(二)教学效果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学校和企业直接参与教学评价,将三标融合的评分表作为课堂质量的监测系统,实现课程的全员参与、全过程以及全方位育人。每个任务的评价得分,侧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素养培育的情况;根据数据分析,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项目综合评分成绩,实现教学效果的可评和可控。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听课率及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评教及教师企业评价、学生考取相应技能证书情况、实习企业用工评价、家长满意度等进行评价。
(三)专业技能水平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水平符合企业岗位需求,能够按照典型工作任务模式开展教学,熟练掌握相关实训设备的使用,具备一名一体化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评价方法:通过一体化教学效果、参加专业技能比赛、考取技能证书等进行评价。
(四)实践教学指导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包括:校内担任一体化教学任务,校外担任实训实习指导任务,与企业共同管理实习学生等。
评价方法:通过校内实训考核及校外实习测评进行评价。
(五)技能大赛指导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包括:通过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对应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尤其是在新领域、新技能比赛中占据领先地位,把握大赛主要技能考核内容。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进行评价。
(六)课程开发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围绕新技术、新标准和企业岗位最新要求,动态调整课程目标,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并以线上或线下资源的形式呈现。
评价方法:通过参加区(校)级课程改革活动、申报精品课程等进行评价。
(七)课题、论文、技术改造及专利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包括:与企业联合横向申报课题级别和数量、论文级别和数量,与企业联合横向申报专利级别和数量,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企业或学校设备进行改造。
评价方法:通过申报区(校)课题,发表论文、各类专利,实训教学开展效果等进行评价。
四、一体化教师企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效果
近年来,学校通过制定并严格实施科学的教师企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在企业实践与学校工作过程中进行量化考核,取得一定的效果,现以学校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师为例分析总结。
(一)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前沿,培养目标动态调整
汽车专业作为学校首批一体化试点专业,通过安排一体化教师到企业调研实践,并结合调研实践结果,修订了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等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其中的课程体系做了较大的调整,最终目的是将企业前沿技术提炼成一体化教学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在一体化教学中实施,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例如在汽车维修专业中的一体化课程“汽车底盘简单故障检修”中,新增了3个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向的内容。
1.线控底盘制动故障检修一体化任务
主要学习内容有:制动踏板、踏板行程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检查与更换,制动控制器ECU故障灯检测、传感器5V电源检测、控制总成检测、12V传感器供电检测等。
2.线控底盘转向故障检修一体化任务
主要学习内容有:转矩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检查与更换,传动机构位移传感器检查与更换,转矩反馈电机检查与调整等。
3.线控底盘驱动故障检修一体化任务
主要学习内容有:牵引电机检测、传感器检查与更换、VCU供电检测等。
(二)教学效果日益凸显,家长、企业双满意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线上线下结合,目标达成度高
学校一体化课程实施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将课程的前、中、后有效连接,实现学习的连续性。采用丰富多样的线上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如线上发布学习任务和相关微课视频,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线下通过党团引领社团(例如汽车专业的汽车兴趣小组)开展实践锻炼,强化了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学习参与度达到98%以上,学生课前课后认知实践能力和任务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2.采用“三方三标”评价方式,分层差异指导,结果可评可控
学校一体化课程采用“三方参与、三标融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进行评价。学生、学校和企业直接参与课程评价,通过三标融合的评分表作为课堂质量的监测系统,实现课程的全员参与、全过程以及全方位育人。根据每个任务的评价数据,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素养的培育情况,根据数据分析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项目综合评分成绩,实现教学效果的可评和可控。
3.思政渗透课堂,融入职业素养,培养六大意识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开展“课程思政+职业素养”培养。将爱党爱国、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科技强国和智慧社会建设等思政主题交融渗透至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在教学中融入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育人故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服务、质量、创新、智能、安全、合作六大意识,提升学生的国家自豪感、职业自信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大幅提升,技能大赛硕果累累
学校通过安排一体化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大幅提升。近两年来,汽车专业师生在各类大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如刘长昆、黄楚峰老师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赛項中获全国第十名、在第二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大赛中获三等奖,王士铖老师在全国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中获铜牌等;李国志同学在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汽车维修工赛项中获金牌、在第一届广西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中获银牌等。
(四)教师队伍教科研能力节节攀升,各类成果百花齐放
学校与企业积极合作探索,通过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深入交流、对现存实训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得到共同成长。例如,学校汽车专业教师黄楚峰以《“精英式”技能大赛与“大众化技能人才培养”同向同行、有效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名称,申报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获评一等奖。其余教师均在各类教科研论文、技术专利上有所斩获。
五、小结
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校企合作的背景下,科学构建一体化教师企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提升了一体化教师企业实践的效果。随着技工院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一体化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教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显而易见,这为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满足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翀.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效果评价指标分析[J].中国市场,2016(10).
[2]钟桂英,詹晓东,蔺智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
[3]董璐.中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模式的效能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2).
[4]祁娜.技工院校如何理解“五个一体化”工作任务[J].职业,2022(10).
(作者单位: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