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31周帅
周帅
摘 要:本文针对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党和国家传承保护与发展红色文化的要求,结合红色文创产业的发展需求,协同企业专家、文博专家共同探索构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引领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并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有效推广。
关键词:红色文化 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 课程思政 实践
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是技工院校工业设计专业高级工阶段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旨在通过一体化学习任务和课程思政教育来分别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然而,当前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着思政教育内容融合生硬、思政学习活动单一、思政评价方式固化等诸多问题。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学生树立先进的设计价值观念,笔者协同企业专家和文博专家共同探索构建了红色文化引领下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总结形成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和推广。
一、研究背景
(一)立德铸魂的育人要求
技工院校学子是技能人才的储备力量,也是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新生力量。其不仅需要具有精湛的技能,而且需具备相应的思政水平。因此,“德技兼备”成为技工院校矢志不渝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已成为立足专业技能培养、挖掘并融合思政元素、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作用。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人民性,是重要、先进且宝贵的文化资源。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中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在技工院校学子心中润物无声地根植红色基因、传递思想价值、树立技能报国理想,而且能够达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
(二)思政教育的探索需要
课程思政在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环节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为此,近年来各技工院校针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但依然存在着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本身、思政元素难以融入专业知识、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兴趣不足、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其原因在于专业技术课程的多样性、思政内容的零散性和思政融入的生硬性。对于课程思政而言,迫切需要基于专业大类寻找思政融入的最佳契合点,深入挖掘专业典型课程、学习任务的思政元素,并从学生视角出发探索并设计思政活动。
(三)红色文创的开发需要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创新发展,加大对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支持力度。依据《关于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通知》,全国共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处,其中京津冀地区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计35处。据了解,上述景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的需求,都期望能通过优秀的红色文创作品传递红色精神,达到文化育人的作用。因此,红色文创产业需要依托各级院校培养具有一定思政水平的文创设计技能人才。
(四)设计专业的切实需要
作品是设计师思想价值的体现。设计师的思政水平和德行操守关系到设计作品的好坏。好的设计往往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为人民传递真善美,而差的设计则会对人产生错误的引导甚至危害身心健康。技工院校作为新时代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是技工院校开展设计伦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实施路径
文创设计是最能体现文化属性的创意型产品设计,其涉及平面、产品、交互等多个设计领域。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技工院校工业设计专业高级工阶段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设计价值观念。因此,以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一)课程思政的切入
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主题项目式的一体化课程,分为“平面类文创设计”“产品类文创设计”“综合类文创设计”3个进阶式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包含2个主题式学习任务,每个主题式学习任务都按照“接受任务、创意设计、设计决策、设计实施、设计展示、设计评价”6个环节组织实施。主题式学习任务能很好地承载主题内容认知、主题情感表达、主题意识植入和主题内涵践行。因此,该课程具有一定的主题性、进阶性和连贯性。正是这3个特性,使得该课程可以实现思政主题的切入和思政内容的系统性融合,通过思政主题的“线”串联起学习任务的6个环节,并伴随着学生的学习与实训开展逐步形成“知、情、意、行”的思政体验,在提升学生设计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政影响。
(二)红色文化的引领
红色文化包含以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为表现的物质文化(如红色文物)和以谋求国家、民族、人民利益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为表现的非物質文化(如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因此,将红色文物、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分别设置为3个进阶式课程模块的设计任务主题,将红色文化内容与一体化技能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将学生的被动思政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思政探索,让学生在红色主题的学习任务引领下知峥嵘历史,明道路艰辛,学伟大精神,实现红色思政教育的循序渐进,并最终通过红色文创作品使思政学习的成果得以显现,强化学生思政学习的获得感。
(三)思政活动的融入
构建红色文化引领下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的关键,在于红色思政学习活动的有机融入和有效融入。为此,基于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特征,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红色思政学习活动的设计,并将其融于学习任务的各个环节。在接受任务环节,通过组织观看红色主题纪录片提升学生的红色主题认知;在创意设计环节,通过组织红色主题参观让学生收集设计元素;在设计实施环节,通过组织鉴赏红色文创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材质、色彩的搭配与应用;在设计展示环节,通过开展红色设计宣讲活动让学生展示红色文创的创意思路;在设计评价环节,通过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优秀的文艺作品和设计作品。
(四)展评机制的建立
定期组织红色主题文创设计展卖活动,将学生设计的红色文创作品以视频、海报、实物的形式进行综合展示和销售。邀请全校师生和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展卖活动,通过师生点赞、线上集赞和售卖数量等多个维度衡量学生设计作品的质量。此外,还邀请红色文博专家和红色文创企业专家分别从红色主题调研、红色元素取用与创意、红色设计文案和红色宣传展示等维度对学生的思政认知、思政共情、思政意识和思政实践进行评价,最终评选出“最佳设计表现奖”和“最具红色精神奖”,进行“孵化”上市。
三、实践效果
在红色文化引领下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自应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第一,学生的思政学习状态持续优化。据“畅课”学习平台数据显示,学生的课程思政活动参与率提升至85.7%;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提升25.6%;学生德育维度评价分数提升13.3%。第二,学生的红色文创作品质量明显提升。在课程思政的助力下,红色文创设计调研渠道得到扩充,红色素材应用精准度得到提高。学生先后为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北京乐石文物修复中心等单位开发红色文创作品15套(件),其中3套(件)作品被选用量产。第三,红色教育辐射范围持续扩大。红色主题文创设计展卖活动为学生搭建了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平台,将红色教育的范围从课堂迁移到校园,从专业扩大到全校。红色文创产品通过售卖的形式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在过去的3次红色主题文创设计展卖活动中,共计售出红色文创作品237件,学生参与度为75.8%。
四、小结
综上所述,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通过红色主题引领技能教学,课程、思政高度融合,在课程主题、思政活动、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与思政两张皮、学生思政学习兴趣不高以及课程思政评价方式固化等问题,打造了红色文创设计课程技能、思政“相促进、共提升”的课堂模式,有效践行了“德技兼育”技工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陈建生.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職业,2021(20).
[2]黄天勇.关于技工院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思考[J].职业,2021(20).
[3]彭贺明.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逻辑分析与理论框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3(14).
[4]金玲.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3).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