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老子的“玄之又玄”谈哲学基本问题

2023-08-31张福中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周易圆心老子

张福中

(呼和浩特海关,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玄之又玄”的问题,在远古河图洛书中已经出现,在《周易》中也有所阐述。《周易》“成性存存,道义之门”[1]575的“三才之道”[1]638阐述的三位一体哲学基本问题和与之相一致的三点论,远早于轴心时代的老子、毕达哥拉斯等先哲的三位一体形而上学思想。后人还在追问这个己经阐明的问题,只因没有破解周易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奥妙,或没有领会毕达哥拉斯三元思想的真谛。为探索文明之源,此文将以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形而上学思想为切入点纾解疑难。

一、玄之又玄和三位一体及三点论

(一)玄之又玄

《道德经》开篇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2老子的道,不是陷入不可知论的道,而是可知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形而上学之道。老子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2]131”老子又讲:“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2]29可为天地母,是众妙之门的本体世界。老子将山谷比做众妙之门,又把众妙之门比做玄牝之门。玄牝之门是以雌性生殖器为门,以雄和雌的生殖器为玄和牝,进行玄之又玄相交的地方。门心即玄和牝的交点是本体世界的天地根,子子孙孙从门中繁衍,谷与谷神是天地母与天地根相对应的门和门心,是“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2]70,是万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老子观世界尽在门中,门即圆是老子哲学的本体——天地母,门心即圆心是老子哲学的本原——天地根。圆心的圆心、圆心、玄、玄之又玄和圆的逻辑关系对应老子数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223。这是借数学语言认识递进演化的客观事物,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言明,“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3]35,在《自然辩证法》中也说,“数学是一种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学。”[4]192反思,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道,它以圆、圆心、圆心的圆心形成更深入的圆、玄、玄之又玄的三位一体,以至无穷的三位一体。老子讲:“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2]147谿即小溪,是谷的源头;式即式样如昼夜更替玄之又玄的变易,是本体世界运转的标准;谷即众妙之门如谿归宿的家乡,是囊括万有的本体世界。初始的谿;中间的式;终了的谷;谷又返朴归真回到谿。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讲:“开始是单纯者;中间是它的变易(二元、对立);统一(精神)是终了:终了是从开始的对方回到统一。”[5]234因此而形成同样的玄之又玄三位一体的圆,是老子哲学与毕达哥拉斯哲学的共相。这种返朴归真的圆之“朴”的完美,如庄子所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6]262。雌雄、白黑、荣辱为三对反的玄之又玄,雌雄代表生命存在,白黑代表自然存在,荣辱代表篇精神存在,组成自然、社会和人三位一体的世界。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说:“在真正的三位一体中,不仅有统一,而且有一致,即结束导致了富有内容的和现实的统一。”[7]356因为老子“玄之又玄”的形而上学不仅有本原的圆心与本体的圆的统一,且有特殊性玄与普遍性玄之又玄的一致,还有独立不改周行不殆的永恒与圆满,即结束导致了富有内容的、现实的统一,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形而上学是真正的三位一体。

(二)三位一体

关于意识和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被认为是无须怀疑的哲学基本问题,其实不然。在客观世界的本体圆中,每个人可抽象为具有特殊性的意识和物质一条玄的两点论问题。当两条或多条玄相交成玄之又玄时,生命产生、延续,思想交锋、传承。而个体的一条玄问题只具有特殊性不具有普遍性,称不上哲学基本问题。

柏拉图说:“假如在美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美的东西,那么这些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就只能是因为它们分有了美本身。对于所有其他的东西来说也是这样。”[9]176对于三位一体来说,意识与物质只是三位一体本身的分有,而设问意识与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做非此即彼的选项,禁锢了思维。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说,“用一些尽可能短的数字来说明”、“研究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10]16。他的方法己深入到“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它们,就该把它们假定为线的关系的程度”[1017,但思维仅在“我思故我在”[10]27二元论的玄内徘徊,没有进一步突破。

冯友兰先生讲:“哲学必讲到超乎形象者,然后才能符合‘玄之又玄’的标准。”[11]73探讨玄之又玄需着眼于超乎形象者,“过去产生的第一个装饰物,十字,有着一个性欲的起源”,“是第一个艺术性的行为。一根水平横线,一个躺卧的妇女,一根垂直的竖线,一个进入她身体的男子”[12]137。两性交融,浸透伏羲与女娲、亚当与夏娃的远古文化,映现玄而又玄的内涵。周易讲:“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1]596其中蕴含远古文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标志着中华形而上学的开端,这正是周易数说的:“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1]648的思想之源。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三样东西:爱者、被爱者、爱”[8]254。人与人因爱者与被爱者相交产生生命而延续爱,又因思想交锋、传承而推动文明进步。以意识和物质为玄的人肉体相交并以冲血盈气达到阳举阴抱时,正是爱的延续成为“和”,和则圆满,圆满即和的理念的成性,圆满的圆满即成性存存。以圆到圆心为一条玄,圆心到圆心的圆心为另一条玄,成性存存的圆、圆心、圆心的圆心又是深入的三位一体玄之又玄。所以,“一点、两点和三点三位一体、有序变化、循环运转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13],与之相一致的“一点论、两点论和三点论结合统一有序变化是哲学基本的方法论认识论”[13]。

(三)三点论

哲学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其意义在于为认识世界提供方法论。无论本体如何改变,围绕本心的三位一体哲学基本问题永恒不变;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的方法论永恒不变;回答“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分别对应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三点论逻辑关系永恒不变。

本体圆是关于本体一点论的问题,体现逻辑同一律;玄是关于二位一体两点论的问题,体现逻辑矛盾律;玄之又玄是关于三位一体三点论的问题,体现逻辑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三位一体的统一一致,是矛盾共存的逻辑体系。范畴里包含:关于自然、人、意识、物质、有、无等本体一点论的问题;关于有无、真假、善恶、美丑、因果、矛盾、乾坤等本体玄的两点论问题;关于天、地与人,圣父、圣子与圣灵,梵天、毗湿奴与湿婆以及儒、佛与道等玄之又玄哲学基本问题与相一致的三点论问题。

运用与玄之又玄标准相一致的三点论研究本体圆的问题,就是用“数学是一种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学”的方法,在圆上抽取三点高度概括圆的共相;通过研究同出于圆心而异名于玄的有序变化、动态平衡、否定之否定的变易规律,逼近准确完整的看问题方式;以按客观规律办事为准则,用至简而系统的方法论解决问题,以期达成圆满的目的。因三点是决定圆的充分必要条件,缺一点非系统不充分,多一点非至简没必要。无论是一体多少位的多点论,最终都必然围绕圆心、去伪存真、化繁为简统一于三点论的体系中。

二、东西方形而上学、三位一体及三点论

(一)以中华经典为代表的东方形而上学聚焦三位一体及三点论

周易有言:“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1]648日月、柔刚、仁义反映天、地和人三位一体的变化规律,构成玄之又玄的圆圈。周易讲:“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1]571阴阳之玄在同心圆中转动变成玄之又玄是继之者;继之者形成自身完整的圆是普遍的善者即成之者;成之者突破自身限制追求更圆满的自已,实现到另一个圆圈的推移是圆满的成性存存。所以,继之者、成之者、成性存存者是更深入的圆、圆心、圆心的圆心玄之又玄的三位一体。周易阐述运动周期性、变化合理性、规律可知性的本质,是宇宙万物普遍遵循一个体系的天、地、人的三位一体之道,是哲学基本问题及与之相一致的三点论的哲学系统。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131,其人与地、地与天、天与人三条玄遵循玄之又玄的方法原则,构成人、地、天的形而上学之道,恰周易的“三才之道”。曾子在《大学》开篇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4]24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如同老子“孔德之容,惟道是从”[2]109,在止于至善与周易“易简之善配至德”[1]574相对应,亚里士多德也说:“万物同归于终极而复于本善”[15]45。曾子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4]250先是阐述天下、国、家与身、心、意的本与末的关系;而后又阐述意、心、身与家、国、天下的始与终的关系。本与末连线是一条玄,始与终连线又是一条玄,玄之又玄就是格物致知的方法,因此形成和的理念的圆圈,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中庸之道并非简单的折中主义,而是三位一体形而上学之道。从圆的定义中可以追溯“中”的概念,墨子表述为:“圜,一中同长也”[16]382。圜即圆;中,即圆心,而圆心的圆心是中庸的大本之意。子思在《中庸》里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14]289可见,子思视天下为本体圆;中,即圆心是本原;大本即圆心的圆心,是太一的道;和,即形成三位一体的圆,就是围绕圆心达到圆满;致中和,即圆心与圆的相统一;天地位焉亦周易中“天地定位”[1]648,即时间的玄与空间的玄相交的方位;万物育焉,即万物遵循规律而生成。在致中和过程中,与圆相交的三角形的玄的中线相交于圆心。圆、圆心、圆心的圆心三位一体的统一,即太一的道,是关于一的真理。同样,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也是关于一的真理,内圣修的是圆、圆心到圆心的圆心三位一体和的理念的太一的道,外王即王者为圆满的一。正如冯友兰先生讲:“关于‘一’底真理,就是内圣外王之道”[11]10。墨子提出的逻辑“三表法”,也与三点论相仿:“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17]7而后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8]62。周易等经典一脉相承的道是一的一即太一,是本体、本原、本原的本原相统一的哲学基本问题。可谓,伏羲八卦论三才,形而上者道太一;成性存存存本根,道义之门明明德。依道而行行天下,内圣外王致中和;玄之又玄三点论,众妙之门同心圆。

(二)以古希腊经典和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哲学聚焦三位一体及三点论

纵观西哲史,当泰勒斯思考万物的本原之时,预示着西方形而上学萌芽。他研究了圆与直角三角形的关系,并“向埃及人学习过几何学,在一个圆里面画出了直角三角形”,另外一些人则把这个发明归之于毕达哥拉斯[9]2。这是发现点、三角形和圆存在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最早记载。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毕达哥拉斯曾经对于数加以哲学的思考,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根本原则。”[19]230这是一种误解,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三元决定的”[5]233。其“三元思想”,才称得上万物的根本原则。黑格尔虽然认识到“如何理解这种较多于数的东西是什么”[19]231才是问题关键,但他却止步于此。他谈及毕达哥拉斯的三元思想时说:“三元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得非常确定,凡是圆满的,或具有实在性的,都是在三元中:开始,中间和终了。开始是单纯者;中间是它的变易(二元、对立);统一(精神)是终了:终了是从开始的对方回到统一。”[5]234开始—中间—终了形成了包括圆满和实在性在内的本体圆,恰众妙之门;而从单纯者开始到中间为特殊性一条玄,中间到终了为特殊性另一条玄,二元对立的玄玄相交成普遍性的三元一体的“玄之又玄”。

亚氏称“第一哲学”[15]135的“普遍性的”“最基本的事物”[15]48的问题,是三位一体哲学基本问题及与之相一致的三点论。亚氏讲:“美德的原理看成是一种中庸之道;这样一来,美德就成为两个极端的中项”[5]360。亚氏又说:“研究一切本体的哲学家也得研究综合论法〈三段论法〉。”[15]71“一个三段论式具有三项,而这三项就构成三段论式的总和。”[5]378三项即玄之又玄,总和即众妙之门,与三位一体、三点论相契合。

通览《逻辑学》和《小逻辑》,书中虽没有明确三位一体是哲学基本问题,但通篇都是三点论。黑格尔自言:“开端的规定性,是一般直接的和抽象的东西,他的这种片面性,由于前进而失去了;开端将成为有中介的东西,于是科学向前进运动的路线,便因此而形成一个圆圈。”[7]56-57

(三)佛教、基督教共同指向的哲学基本问题

在东方,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前,婆罗门教居统治地位,其宗教有三大主神,分别是创造之神梵天、维护宇宙之神毗湿奴和毁灭之神湿婆,它们是一体三位的神。公元一世纪左右至七世纪属大乘佛教阶段,释教获得了广泛流传,“‘乘’,乘载,也有‘道路’的意思”[20]13,同老子的道。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家、儒家等思想融合、形成新体系。如明代高僧真可、智旭,都是佛学大师。真可认为儒、佛、道三教是“门墙虽异本相同”[20]46。智旭认为“自心”即”本心”,是儒、释、道三教共同的根本。佛理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如同“吾心是宇宙,宇宙是吾心”,心是圆心之根,性是成性的圆之本,即达到圆、圆心、圆心的圆心三位一体相统一的道的境界。

在西方,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是圣父、圣子和圣灵位格中的圣子,也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基督亦有道路之意,奥古斯丁讲:“基督既是‘道路’,又是道路最终要抵达的‘家乡’”[8]xviii。家乡如汇集谿的谷,是本体世界的圆,道路同老子的道,是与圆一致的圆心及圆心的圆心,正是基督教三位一体的上帝即被追问的哲学的本原。奥古斯丁讲:“基督的律法,也即爱”[8]9,“在我们的追求好(善)的活动中,存在着‘爱者——被爱者——爱’这么一个‘三位一体’”[8]xii。爱者对应圣父,被爱者即圣子,爱即圣灵。爱者与被爱者分别是具有特殊性意识和物质两对反的玄,玄之又玄变为具有普遍性爱的圆圈。当圣子是爱的本体圆时,圣父是圆心;当圣子是圆心时,圣父则是圆心的圆心即神心。本体随圆、圆心及神心的改变而改变,但无论怎样,圣父与圣子的关系和爱永恒不变。

三、东西方形而上学在逻辑起点的统一

(一)东西方形而上学的逻辑起点

三位一体哲学基本问题是东西方形而上学的逻辑起点。谈起点,必然谈及被誉为“神学界之王”的托马斯·阿奎那。他讲:“哲学是由事实到上帝;而神学则是由上帝到事实”[21]208,事实即数说的往者是本体圆的天地母所包含的万物,上帝即来者是圆心及神心为天地根,与周易逆数的本与根同一。来者到往者为一条玄,往者回到来者为另一条玄;同样事实到上帝为一条玄,上帝到事实为另一条玄。本质上,哲学研究是由圆所包含的万物到圆心及神心,神学则是从神心到圆心再到圆,圆与圆心及神心是天地母与天地根的统一。

阿奎那说:“我们知识中既有感觉的一面,也有概念的一面,既有特殊的一面,也有普遍的一面。”[21]209感觉的一面指圆所包含的形而下的客观事物,概念的一面指圆心及神心的形而上的神,是普遍性圆与特殊性圆心及神心的和的理念的统一。他的宇宙论目的论中,不动的推动者是上帝的圆心及圆心的圆心以至神心的神心,受动者是圆所包含的宇宙万物;圆心指上帝的必然性存在,圆心的圆心是神心的成性存存,而圆是囊括万物的每个偶然性存在的集合;第一动力因是圆心的圆心,果是圆所囊括宇宙演化的万物;优越等级最完满的目的是圆,从圆心的圆心到圆心再到本体圆所包含万物的递进演化反映宇宙充满有序性目的。通过致动者与受动者、因与果、必然性与偶然性等诸对反同出于圆心而异名于玄的玄之又玄的变易,证明玄之又玄即三位一体。

阿奎那学说的神与周易的“德圆而神”[1]592、老子“上德若谷”[2]219而不死的“谷神”[2]29及亚氏讲的“神是一个至善而永生的实是”[15]276的神同一。亚氏讲:“生命与无尽延续以至于永恒的时空悉属于神”[15]276,可见“神的实际就是一个永恒的人”[15]48,是“致动者使它们成‘一’”[15]286。亚氏的致动者与周易的“来者”、老子“反者道之动”[2]215的反者同阿奎那的致动者同是神心。神心使属于神的生命和时空成为一。神心是一的一,恰太一的道,正是东西方形而上学的逻辑起点。

(二)哲学体系统一一致的根本原则

“三位一体”是哲学体系得以统一的根本原则。亚氏讲:“宇宙由若干套同心圆球组成”[15]280,还存在“可感觉的日月以外(以及其他天体)别有日月”[15]48的其他天体。宏观世界、中观世界、微观世界存在若干套玄之又玄亦成性存存的三位一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民咸用之谓之神”[1]592“百姓日用而不知”[1]571的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每一部分是对若干套三位一体同心圆圈和的理念的反映,依据三位一体哲学的根本原则而建筑其观念体系。黑格尔说:“哲学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哲学全体,一个自身完整的圆圈。但哲学的理念在每一部分里只表达出一个特殊的规定性或因素。每个单一的圆圈,因它自身也是整体,就要打破它的特殊因素所给它的限制,从而建立一个较大的圆圈。因此全体便有如许多圆圈所构成的大圆圈。这里面,每一个圆圈都是一个必然的环节,这些特殊因素的体系构成了整个理念,理念也同样表现在每一个别环节中。”[19]55-56每个环节即点是和的理念的圆、圆心、圆心的圆心,汇聚成三位一体的共同、但有差异的统一。

以和为贵的理念是中国哲学的显著特征,是三位一体哲学基本问题的形而上学之道。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4]160,这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所在。二者是特殊性的意识和物质两对反的玄,玄玄相推诸君子与小人变为玄之又玄,成为汇聚美丑、善恶、真假的整全体系,是“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的和之道[1]569。“和之道”正如亚氏所讲“理性〈神心〉就只能致想于神圣的自身,而思想就成为思想于思想的一种思想”[15]282中的理性,是思想的圆、思想自身的圆心、思想于思想的神心统一的一种思想,就是“存在之为存在者必一”[15]17的成性存存的太一的道。圆和圆心是一,成性存存的圆心的圆心还是一。最后,“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1]617,所有一切都归纳到中华经典一脉相承的道,构成至简而庞大的哲学系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经典著作的探究阐释,三位一体形而上学是哲学基本问题,与之相一致的三点论是哲学基本的方法论。追本溯源,周易等中华经典一脉相承的道,不仅是本体、本原、本原的本原统一一致的三位一体哲学基本问题,而且是构建统一一致哲学体系的根本原则。综上,本文得出这样的结论:东西方形而上学在三位一体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上具有统一的本源。

猜你喜欢

周易圆心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以圆周上一点为圆心作圆的图的性质及应用
甜甜的“蝴蝶茧”
《周易》与《孙子兵法》
智者老子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
参考答案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