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平台的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初探

2023-08-30薛雨石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共享服务云平台数字化转型

摘要: 本文先介绍搭建云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再构建了高校云平台与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步骤,最后对内审部门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一起“上云”后,产生的新内审模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连通了高校整个经济活动的全局,实现了决策更加科学、政策更加精准、服务更加人性、监督更加立体的治理目标。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云平台;共享服务;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13(2023)-02-064-04

收稿日期:2022年05月22日

作者简介:

薛雨石(1986-),女,北京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

一、引言

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工作理念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新时代的必答题。高校资源丰富,受众面广,一所一般规模的高校就具有教职员工上千人,服务学生上万人,预算盘子数十亿元。其中,合作办学、独立学院与研究院、科研成果转化、校办产业、后勤管理、附属医院、附属中小学、建设项目、资产出租出借、招投标采购管理等,都是资金、资产、资源密集的高风险领域,业务活动也各具特色,具有“小社会、大基层”的特点。未实现数字化转型和财务共享服务之前,纸质单据堆积如山,各种数据都要靠人工和纸质作为媒介进行传递,财务工作中零星收费和零散报销用款繁杂,内部审计往往是财务审核的再复核,没有真正起到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提高效益的作用。数字化转型后,基础的财务工作模式都将会改变,纸质票据与货币支付被电子票据与电子支付所取代,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得到深度共享融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时性、安全性都有质的提升,内部审计也可以从守护价值实现创造价值。

二、搭建云平台的相关概念

(一)云计算技术与云平台

云计算是实现信息技术资源池化、提升性能、降低成本、简化管理的工具,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基于云平台整合的各类生产和市场资源,可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对接与协同创新,大幅降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已充分认识到云计算的价值,将其作为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首先,政府和企业通过“上云”更好地促进各类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大数据共享;其次,以云平台为基础,可以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与高效对接;再次,政府和企业可以借助云上的软件应用和数据服务,进一步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加速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平台的关键特征是标准、共享、服务、复用,其本质就是分工,让专门的资源发挥专门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在平台上固定下来,大大降低了组织数字化转型的成本,让不同的使用者共享可以反复使用的业务、功能、资源,从而实现资源集约化、响应敏捷化、服务标准化、效益规模化。

(二)大数据与数字化转型

政府和企业把“算力”放在“云”端,让数据和业务系统享受“云”化的处理和服务,为的是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上云”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把经营管理搬到网上,而是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监测,利用数据为组织赋能、创造价值,实现“用数、赋智”。“上云”后,信息孤岛被打破,这些来自产业链上下游、跨越产业边界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远远超出常规数据库工具的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这样的数据集称为大数据,需要云计算技术这一新型IT服务模式,重塑数据的储存、管理、计算和发现能力。根据2011年《科学》杂志,大数据具有四个特点:大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快速(Velocity)、真实性(Veracity)。万物互联并彼此影响,小数据时代的事物因果性已被大数据时代的事物相关性取代,我们不能仅有处理大数据的工具,更要有处理大数据的思维,驱动覆盖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

(三)共享服务

共享服务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福特公司率先实施的一种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将企业内各业务单元分散进行的重复活动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达到了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实现了企业长期竞争优势。21世纪“大智移云物”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崛起的今天,“共享服务”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内涵深化、外延拓展。“云”是信息技术资源的汇聚,将分散的资源进行归集并整合重组、构建合理的资源池是实现“云化”的第一步,进而实现资源的集中、动态管理、按需调配。以共享服务为理念,大数据为抓手,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驱动,数字化转型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已成为新时代政府和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三、构建高校云平台与实现数字化转型步骤

(一)优化与重塑业务流程

根据共享服务理念,流程整合与重塑不是将原有的流程进行简单连接,也不是将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员聚集在一处工作,而是要对学校所有流程进行细致分析,分解成子流程,在考虑不相容崗位分离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重复、冗余、无效劳动,将端到端的距离简化到最小,形成逻辑统一的整体。

(二)统一人工操作标准与系统数据口径

数字化转型不能一蹴而就,人机交互的工作模式还将长期存在,因此需要将原有分散处理的业务进行标准化,明确岗位操作细则的统一、数据口径的统一,确保任何人员的操作都是标准动作,任何系统的数据源头格式标准、传递无断点,确保数出一处。只有统一了标准,人工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统一,数据才能更好地归集、梳理、共享、应用。

(三)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与“条块分割”

搭建云平台的优势就在于将各部门已有的硬件、软件、数据资源搬上“云端”,对历史数据最大程度地予以保留。云平台可以统筹利用高校各业务部门已有的计算、存储、网络、信息、应用支撑等资源和条件,统一建设并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功能、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与“条块分割”,避免了信息系统重复建设,“上云”后各部门将不再需要单独自建、更新和升级技术环境,实现了数据和业务系统与承载的技术环境的分离,和跨部门、跨层级,甚至跨异地校区之间的信息共享。

(四)将业财融合和共享服务推广至全链条管理

业财融合和共享服务颠覆了传统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式,而几乎所有的基础业务数据和信息都要通过财务流程进行相应的财务处理:财政拨款和科研经费要经财务系统进行项目立项、经费下拨、预算管控、绩效考核;行政事业性收费与服务性收费要经过电子收费平台进行收取和归集;办公日常经费要通过网络报销系统申报、账务处理系统核算、银企互联系统转账支付;教职工和学生的人员变动情况会牵动工资发放、奖助学金发放、学宿费退费;高校没有产、供、销业务,但是依然可以用财务信息标记每一项低值易耗品、实验材料、大型仪器设备的资产变动情况;未来还将引入可以连接供应商、评审专家、采购方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堵塞全部链条漏洞与寻租空间。通过云平台,高校各项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都将实现一环扣一环的无缝连接,且所有财务、非财务数据的表达是统一的、标准的、规范的,涉及师生的互动是友好的、便利的。

四、基于云平台的内部审计新模式

各业务部门“上云”后,每个人都将成为数据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所有数据都出自同一数据源、同一数据库。基于云平台的内部审计,与审计对象在同一共享数据池中工作,这就要求审计重点要转向数据源头和平台系统的错误和舞弊,避免“起点错、跟着错、错到底”。

(一)审计对象的载体有新变化

传统审计对象一般围绕会计数据和纸质的账、证、表查找问题,“上云”后的任何一笔财务凭证所包含的经济要素都可以通过单据条形码进行追溯,纸质凭证也被电子档案、影像扫描所取代,预算实时管控、经费线上审批、业财数据自动对接、账务处理自动生成、银企互联自动支付,问题和舞弊已不会发生在表内和表间,而是发生在表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能仅局限于关注财务数据,还要将视角向业务领域延伸,要会用新技术对非结构化、异构化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利用相应的分析技术对大规模、多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不能仅关注本校的各项数据和指标,还要与同等规模的高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保证各项经济活动都能按预期的目标,合理、合法、有效地进行。

(二)审计实施时间实现即时性、实施范围实现全覆盖

“上云”后的所有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都是实时的、动态的,审计对象发生的任何一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差异都能从技术层面上保障了被实时、无死角预警。通过内审人员“在线”跟踪业务流程的全过程,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查找链条的薄弱环节、随时纠正偏差和整改问题,遍历业务链条上的全部控制点、风险点也可以轻松实现,审计实施时间由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审计、由静态审计转向动态审计;审计实施范围由单点离散审计转向多点联动审计、由单一项目监督转向同步开展多项目的立体式监督转变。依托云平台,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监督常态化和审计全覆盖两大难题将得以完美解决。

(三)审计重点从查错纠弊转向内控审计、绩效审计

“上云”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联动更加紧密,各信息系统之间已实现无缝对接,各类原始数据交叉融合更加深入,数据孤岛已彻底消除。由于人工传递数据已被数字化所取代,端到端流程已被云平台打通,传统财务都已实现扫描各原始单据条形码入账,传统审计模式下的账账比对、账实比对、表间数据勾稽关系比对已由云平台实时完成,一旦不符就会即时预警,除非数据源头出错,业务链条的逻辑定义出错,否则不会发生数据间的常规差异。看似无错可查、无弊可纠,实则是给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要开展内控审计,全面梳理业务链条上的每一个控制点、风险点,检查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管理流程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从而提升学校整体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治理效能,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是要开展绩效审计,通过关注影响收支项目和资源管理的绩效动因,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全面评价,能实现价值增值的业务活动多投入,可替代甚至无效的业务活动要尽快消除,找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促进资金、资产、资源的更合理配置。

(四)审计范围从数据审计扩展为数据审计和对信息系统的审计

审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是依托信息技术,用数据表达出来,“上云”后,对产生这些数据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已成为必然。信息系统审计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有效、正常运行的一般控制,能否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的设计,得以一贯执行。

2.保障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真实、完整、可靠的应用控制,能否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的设计,得以一贯执行。

3.数据的生成、传递和处理是按照人工赋予的规则运转的,其运行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规则的制定。通过定期检查系统权限设置和系统登录日志,可以保障初始赋值的准确性,避免人为篡改或未经合规授权越过信息系统而进行人工处理的行为发生。

4.借助信息系统专家工作,定期开展信息系统维护,避免数据丢失或源头出错,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有效。

(五)审计职能拓展到监督与咨询、服务并驾齐驱

云平台不但是治理工具,更是服务手段。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云推送功能,根据不同师生的用户需求,精准推送各类制度政策,主动引导师生在用足政策的同时避免踩到政策红线,让各项经济活动在产生的源头上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实现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治理目标。此外,还可以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推送一些廉政案例,让严肃的法规宣传和廉政教育更富有生命力,更具有传播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R].2019:56.

[2]黄璜.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能力、转型与现代化[J].电子政务, 2020(7):2-30.

[3]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Z].发改高技〔2020〕552号,2020年4月7日.

[4]陈虎. 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 2021(14):67-72.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building a cloud platform and realiz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n builds a university cloud platform and the steps to realiz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finally analyzes in detail the new internal audit model after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business department and finance department “go to the cloud” together, which connects the whole economic activities of the university and realizes the governance goals of more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more accurate policies, more humane services and more three-dimensional supervision.

Keywords:internal audit in universities; cloud platform; shared servic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責任编辑:侯净雯)

猜你喜欢

共享服务云平台数字化转型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浅析原始凭证电子化在电网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设计优化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淄博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及共享服务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企业云平台建设研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开放性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