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师课堂:构建教育集团教师发展共同体新样态

2023-08-30蒋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师发展

摘要:本文在解析双师课堂与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内在价值关联的基础上,从构建“2+1+1”模式集团众筹教研“生态圈”、协作共进的集团青蓝带教“协同圈”、“学-研-赛”相结合的集团“今日雁阵”“发展圈”三个方面阐述了利用双师课堂构建集团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双师课堂;教育集团;校本研修;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3)16-0098-03

集团化办学是江阴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笔者所在的江阴初级中学教育集团下辖江阴初级中学、江阴市礼延实验学校、江阴实验中学(以下称本部校区、礼延校区和城西校区),实行“名校带新校扶弱校”的集团一体化办学模式。近几年,学校本部校区和礼延校区师资队伍快速扩张,年轻教师队伍日趋壮大,而城西校区属于老校,教师年龄普遍偏高,各校区间师资队伍存在着分配偏差。为了缓解队伍结构偏差问题,集团采取了内部交流轮岗制度,但随即又带来新的问题—核心校优质师资被稀释。除此以外,文化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文化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团队的协同发展,构建集团教师发展共同体解决集团发展的瓶颈问题迫在眉睫。

双师课堂与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关系辨析与价值关联

1.双师课堂的内涵解析

“双师课堂”有两种不同维度的定义,从教学环境维度来讲,它是一套软硬件组合的“互联网+”智能教学平台,可以轻松将不同地域的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整合在一起,实现网络互动教学、远程教学与教研功能,满足城乡间、学校间跨地区信息沟通需求。从教学模式维度来讲,“双师课堂”是指由两位教师远程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常一位教师线上授课,另一位教师在教室内辅助管理,授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的讲授,辅助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学秩序维护、答疑、辅导。[1]双师课堂为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提供了一种可能。

2.两者的内在价值关联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实践活动,具有具身性、情境性、专业性等特点,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基于实践的土壤,而双师课堂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实践场景。另外,双师课堂除了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均衡发展等外显的价值外,其对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文化认同、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方面的内隐功能同样值得研究。

双师课堂能以教学问题为导向,打破时空界限,构建远距离、长输送、多互动的校本研修与管理机制,创新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方法,推进教育帮扶,推动课堂改革,为集团各校区提供“堂堂示范、时时沟通”的不脱岗不离岗“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场景。

江阴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在分析师资队伍现状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尝试以双师课堂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促进各校区间的协同作用,努力构建集团教师发展共同体。在名校“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各校区自身的“造血”能力,打造“人人有思想,个个有专长”的教师形象,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双师课堂构建集团教师发展共同体的途径

1.构建“2+1+1”模式集团众筹教研“生态圈”

“2+1+1”模式的集团教研活动,是指各教研组每月2次教研组活动、1次分备课组活动、1次理论学习。每月高频率的集中活动因校区地理位置分散带来了极大困难,而双师课堂不仅解决了区域来去不便的问题,更是带来了全员加入、全程参与式的跨时空教研,打造了共研、共享、共进的发展“生态圈”,基于雙师课堂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学研究的基本形式与新常态。

(1)主题化课例研究,让教研够学术

基于双师课堂的集团教研活动是有计划、有目标的主题化、序列化的课例研究活动,通过主题课例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达成基本共识。研究内容一是来自学校自上而下的教学研究主题,如学校三个维度的“合·成”课程建设、师生共建型“五步教学”范式等,二是来自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主题,三是来自学校各类课题进课堂的研究主题。

主题化课例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借助“教研众筹”打通课前集体备课—课中线上观课—课后网络研课,经历设计、实践、反思、改进的迭代优化过程,聚焦教学核心和关键问题,形成“群智聚合”的协同解决方案,以持续、有效地推动教师实现专业发展,进而推动集团内各校实现优质均衡发展。[2]主题课例研究式的集团双师教研,进一步发挥了“双师课堂”的效能,将集团内优良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课堂调控等进行“供血式”输送,适应性、创造性融合。

(2)循证式观课议课,让教研更专业

双师课堂教研活动除了主题化、序列化外,听评课也基于LICC课堂观察范式(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与课堂文化)开展,每次的双师课堂线上教研活动都是一次集团三校区集体备课基础上的现场观摩和检验,这样的循证式听评课使科研真正进入课堂。

同时,集团循证基础上的研讨也是一次学校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等的深度交流和沟通,它打破了传统的注重自上而下的教学规范传递的教研形式,促使教师在平等、开放、包容中进行理解、对话、碰撞、反思。

“2+1+1”模式下的双师课堂教研活动,创造了多元多助的教研生态,发挥了同伴互补互助的教育功能,推动集团“教研组”到集团“课程中心”的变革,促使组内每位教师向专业精深处发展。

2.构建协作共进的集团青蓝带教“协同圈”

为了充分发挥核心校优质师资的辐射带动作用,集团以“青蓝工程”为抓手,开展校区间师徒结对活动。传统的青蓝师徒结对,都是师傅对徒弟单向的“传帮带”,徒弟对师傅的价值回馈微乎其微[3],而双向实时高清互动的双师课堂打造了集团青蓝“做中学,学中做”精准帮扶的“协同圈”。

(1)同台带教,全程指导

基于双师课堂的集团青蓝带教,除了徒弟线上听师傅的课以外,还积极探索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青蓝带教模式的“双师教学”,即师傅主讲、徒弟主导,双主备课,同课同构,聚焦学生学的过程,求大同求小异,双主协同教学,开展“1+1”或“1+2”的校区联动、师徒同台教学活动。

“双师教学”实现了远程“手把手”的课堂浸润式实操指导,从课前的深度协同备课,到课中节奏的调控、预设与生成的把控、重难点的突破策略等,再到课后的反思与评价,共研共教,使新手教师从教学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与“合作者”,通过不断地“实地”观察、效仿、表现、内化和创新,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

(2)施己之长,技术反哺

“双师教学”能让新手教师在获得师傅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如“乌鸦反哺”般做出回报,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上进行“传帮带”,这种“技术反哺”能使中老年教师快速突破“计算机+PPT”的传统信息化课堂,“双师教学”成为中老年教师快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

3.构建“学-研-赛”相结合的集团“今日雁阵”“发展圈”

“今日雁阵”是笔者所在教育集团的梯度分层培养模式,以“名优教师”头雁领飞,骨干教师“展翅高飞”、新进教师“雏雁学飞”,最终达成全体教师“群雁齐飞”为培训目标,依托“双师课堂”,以“学”为出发点、“研”为着力点、“赛”为突破点,努力构建“学—研—赛”相结合的“今日雁阵”“发展圈”。

(1)以“学”为切入点,促进专业能力提升

“双师课堂”搭建了集团骨干教师“泮池讲坛”、青年教师“泮池论坛”等校际交流平台,使集团各校区的教师有机会相互学习、分享经验、交流学术思想。集团的市级名师工作室和校级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新课标研讨、经验分享、读书沙龙等活动。另外,各校区聘请的校外专家也可以通过双师课堂进行培训内容分享。共学共进,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以“研”为着力点,激发团队群体动能

围绕集团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开展各类研讨活动:一是“三课”活动,即名师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亮相课,通过学科组专业化的课堂循证观察,提升各梯队教师的观察能力、反思能力、科研能力;二是新课标下的新教学探索,构建“同课异构,同构多模,同模多法”的研究樣态。共研共建,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和研究力。

(3)以“赛”为突破点,打造德才双馨队伍

为了更好地搭建教师检阅成效、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集团每学年都会基于双师课堂开展“新进教师入职宣誓演讲比赛”“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比赛准备的过程中,校内群策群力、群体打磨,校际奋勇争先、相互借鉴,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共赛共长,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基于双师课堂的共研、共建、共享、共创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是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创新实践,开启了由“输血”转向“输血+造血”的集团师资培养新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的融合,打造了“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培训模式,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成为推动规模化提升集团教学质量的重要推手。

参考文献:

[1]王铁铮.“双减”视角下区域“双师课堂”应用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2022(01):39-41.

[2]金丽君.教育集团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行与思[J].中小学管理,2021(08):21-23.

[3]蒋维西,陈霞.“技术反哺”:老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的重要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6):30-33.

作者简介:蒋虹(1977—),女,汉族,本科,江苏江阴人,中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教师发展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最美“乡下人家”
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和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