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思政课教学设计

2023-08-29赵健秀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观念思政核心

赵健秀

一、引言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对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颁布,国家提出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职业精神、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的要求。然而中职思政课程存在许多问题:中职生普遍不太重视思政课的学习,其政治理论素养令人担忧(侯雨欣、侯建东,2020);中职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难以适应当代中职生的需求;思政教学难以体现专业特色,在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存在不足;思政课原本立德树人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等。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中职思政课如何融入核心素养成为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观念的不断变化中,教师知识被视为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是教师行为的关键决定因素,从而指导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的活动(李·斯·舒尔曼、黄甫全、王娜,2014)。关于教师知识的研究,舒尔曼引入了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概念,来弥补教师知识“缺失的范式”(曾文婕,2014)。PCK作为一种特殊的内容知识形式,它超越了学科知识本身,进入了教学学科知识的维度。它是学科(content)知识和教育学(pedagogy)知识的特殊“结晶”,其关键成分是:关于学生对某一课目内容的学习困难或学习误解的知识,以及克服与转化这些困难或误解的教学策略知识;教学某一课目内容最有用的形式,如最有力的类比、例证、实例、解释和演示等。这一概念也为思政教学融入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从PCK理论框架出发,对一节具体的思政课教学进行设计,探讨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如何融入学科核心素养。

二、PCK理论框架

PCK提出后,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众多学者对其内涵、构成成分、表征方式、形成途径、影响因素及测评等方面都有研究。在舒尔曼关于PCK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对主题表征的知识,以及对特定的学习困难和迷思概念的理解)的基础上,学者们结合了各种属性或特征,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PCK模型,其中被引用最多的模型是马格努森等人的模型(Barendsen E ,Henze I:Relating Teacher PCK and Teacher Practice Us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马格努森在舒尔曼对PCK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特定主题教学的目标、学生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关于这个主题的教学策略、评估学生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四种PCK结构成分。由于其教学上的完整性和简单性,本文使用该模型指导中职思政课的教学设计。

三、PCK框架下的思政课教学设计——以“行业发展动向”为例

(一)教学设计背景

本文选取“行业发展动向”一节作为教学设计案例。该节属于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第二单元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中职特色。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行业发展为个人发展提供机会,个人发展促进行业发展。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融入行业发展之中,借行业发展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更顺利。二是关注行业发展动向。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关注行业发展:一是本行业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二是本行业产生的新职业、新岗位,三是本行业与相关行业之间的动态关系,四是国家、地方和外资对本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投资动向。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处于懵懂的状态。经过对学前专业学生进行前期问卷和相关作业调研发现,他们能够将专业对应的行业定位在学前行业,对行业的认知处于“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大,但是工资少,幼儿教师要多才多艺,有爱心”等方面,对行业的认识不多,不够广泛,更不深入。在了解行业的途径上,多数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来了解,但怎么搜索,搜索什么不太清楚。

此外,还需考虑本节课可融入哪些学科核心素养。中职思政新课标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与本节课紧密相关的核心素养主要为职业精神。对照新课标对职业精神的描述,本节课要融入的具体素养有:(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认识到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3)坚定通过职业发展实现人生出彩的信心,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二)本节课中的PCK结构成分分析

1.特定主题教学的目标

思政课既是德育课,又是政治课,有着明确的政治倾向。思政课堂的主要目的是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觀和价值观。具体到职业生涯规划学科来说,即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本节课中,教学要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视野,了解社会上的职业、行业发展情况,才能将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将职业精神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之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认识到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对选择职业的重要性;学习了解行业的内容和途径;(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就业信心;认识到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坚定通过职业发展实现人生出彩的信心;(3)运用目标:收集行业发展有关信息,并简单归纳;能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说明行业动向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2.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1)学生现有基础或观念: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由于分数低而进入职校的学生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差生”,学习习惯和方式都存在不少的问题,而且是纯女生班。大部分女生性格活跃,多才多艺,喜欢动手和尝试新事物。女生比较情绪化,缺乏理性思维。

(2)学生对行业的理解或误解:经过对学前专业学生进行前期问卷和相关作业调研发现:①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只有个别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较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比如有学生想成为幼儿舞蹈培训师),大多数学生除了幼师之外很难说出其他的职业目标,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少,对职业信息的关注度不够。②对行业发展的认知:大部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处于懵懂的状态。他们能够将专业对应的行业定位在学前行业,但对行业的认识不够广泛和深入,缺乏了解行业的途径。

(3)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一些不良价值观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职业选择,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不愿意参加劳动等,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希望从事又轻松、赚钱又多的职业。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内容。此外,每个学生对未来都有自己的看法,虽然并不清晰,但是总是呈现盲目乐观的状态。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如何实现梦想,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梦想付出行动,教会学生如何做才能实现梦想。

3.关于主题的教学策略

思政课程的教学目的更多的是价值观的教育,教学策略也多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因此思政课的教学策略多为情境、案例、视频、活动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则以参观、调查、探究、体验、小组合作、人物访谈、角色扮演、辩论、竞赛等为主。案例教学和活动教学是中职思政课常用的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使用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掌握行业调查方法的活动策略。

(1)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的策略。在导入部分设计了“今日新行业”这一环节,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倪萍和董卿在《声临其境》节目中为《麦兜》动画片配音),引出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自媒体行业。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对应的行业不是只有幼儿园、教育培训,还有更多,只要与儿童相关的行业都可以成为未来的就业方向。

(2)掌握行业调查方法的策略。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行业调查方法,将调查行业的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也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调查确立了所要调查的对象(确立了四个行业:幼儿园、幼儿教育培训、幼儿营养和幼儿玩具业),调查目标和问题清单(调查行业的发展背景、行业的工作领域和典型企业、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或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在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时,还要描述调查的过程和方式。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汇报任务、评价任务这一过程,对如何调查行业更加清晰。

(3)引导学生树立自信的策略。案例中引入自媒体行业,不仅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也告诉他们,在网络化的新时代,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专业学习自信心。

通过学生汇报环节,增强了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行动执行能力,也能提升学生自信。语言表达是幼师的一项技能,能清晰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需要更多的练习。看到自己做出的成果获得认可,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4)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的策略。在教学总结环节,使用教师寄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只要自己有本事,有技能,就能成功。各行各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我们必须善于抓住机遇。机遇一方面需要我们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另一方面需要我们通过努力去创造。这不仅需要我们有坚实的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我们在看到机遇的时候,拿出拼搏精神和勇气。”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给学生前进的勇气。

4.评估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调查汇报作品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运用三个方面。此外,还在课堂结束时,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形式有自评和他评,以增加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核心素养融入中职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考

(一)PCK理论框架引导核心素养的融入

从以上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本节课主要融入了职业精神这一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坚信通过劳动实现人生出彩的信心;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等。这些核心素养分别融入了PCK的四种结构成分中,但是在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两者上更加方便、有效。

1.融入教学目标

由于核心素养的表述与教学目标最为接近,所以也最容易融入目标中。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基础上,这节课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融入了“认识到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坚定通过职业发展实现人生出彩的信心”这一核心素养。

2.融入教学策略

在PCK的教学策略这一成分中,并没有使用惯常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描述方法,而是采用目标形式的描述。不仅有思想引导和观念树立的策略,而且有行动和操作方法的策略。这种描述方法使得教学策略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更加密切。

3.融入学生理解和评估学生理解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明确学生对行业的基本认识,判断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如果学生的理解与核心素养有偏差,就需要重点解决。本节课的授课对象对职业和行业的基本认识并不清晰,在劳动观念上存在偏差,因此在教学结束后评估学生的理解上给予了重点关注。

(二)核心素养下思政教学的分层目标

中职思政课的核心素养意味着学生在学完思政学科后应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每一个核心素养的描述都必然包括观念、方法、能力和行为等内容。当核心素养融入思政教学目标之后,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必然出现分层的现象。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其教学目标至少分为四层,见图1,第一层是拓展视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认识自我;第二层是观念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成才观;第三层是掌握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己和社会的方法;第四层是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现在的教学基本能达到第一层和第二层目标,想要达到第三层和第四层的目标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三)情感态度和观念目标的达成是重中之重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发现,核心素养最容易融入的是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和观念目标。实际上,核心素养也正是针对当前中职生存在较多的观念和价值观问题而产生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視认知目标和运用目标的达成,而忽视其情感态度和观念目标的实现。教学是一项具有情感性的实践活动,情感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背景,其本身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的认知活动依赖于大量的情境性活动和来自教师的情感支持。因此,在思政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切入点,不断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过程,构建学习环境,完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评价,最终促进该目标的有效达成。

五、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PCK理论为框架,探讨了核心素养如何融入思政教学设计中,提出思政教学目标分层和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的重要性。PCK的核心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PCK不能从书本上学到,不能从别人的口中得到,只能从实践中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地理解学生,理解具体的教学情境,才能真正地生成PCK,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教师PCK的生成一样,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具有情境性的特点,需要教师本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不断地尝试设计、实施和反思。未来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应该侧重于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的达成。教师需要更多地了解关于情感、态度和观念的知识,在达成这一目标时,除了考虑课堂教学外,还应考虑实践教学,课内最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方式应该是案例、说理等,课外应为情绪渲染、活动体验等。

[本文系2020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PCK框架下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ZZJD20202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观念思政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维生素的新观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健康观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