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群背景下校企协同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探讨

2023-08-29黄仲华黄新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校企中职

黄仲华 黄新明

一、引言

(一)政策指引

2015年,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政策文件,旨在指引职业院校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集群等,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布局,建设符合社会需要、效益显著的专业群。在智能制造领域,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智能化发展,提高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在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开发、关键部件研发生产等核心领域的能力等内容,在《中国制造2025》《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范纲要》通知文件中重点进行了阐述。据此,国家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的重大改革与战略部署中,对高素质、复合型、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是很迫切的。这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要求和新挑战,同时也为学校完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机遇。

清远市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迫切需要智能制造技术各层级的技术技能人才。这都要求专业群发挥资源集聚效益,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和技术创新服务水平。我校作为清远市首家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粤北首家国家级中职改革示范校,学校建设的有区域特色高水平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群迎来新机遇,也是学校创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的使命要求。

(二)意义重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文件,都明确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重大意义。继续优化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探索专业群背景下校企合作开发虚拟仿真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我校职业教育理论水平的层次,也可为我校如何有效地培养高水平、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提供具体的对策建议,对促进我校本身和兄弟职业学校,以及促进合作企业用人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三)優势明显

虚拟仿真技术的持续优化,为中职教育特别是实操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情景化的平台学习环境,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空间得到拓宽,而随着《教育部关于国家级虚拟仿真实操中心建设通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等系列文件出台,虚拟仿真的实践教学将是发展的趋势,相关资源建设将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操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实现现实中实操条件不具备的教学功能目标,借助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相关技术,按原物比例打造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和对象,学生通过虚拟环境的实操能达到同等的学习效果。尤其在部分学习耗材成本高、安全隐患大、硬件设备不足的学习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我校作为粤北山区学校,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学校相比,存在着财政支持、相关资源的先天不足,充分利用虚拟仿真的优势,可以有效降低我们的经费投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资源差距,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状阐述

(一)我校校企合作历程

我校创办于1993年,原名为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更名为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是清远市教育局直属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占地面积208亩,清远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设于我校,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设有专业实训室112间,设备总值6800多万元,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教育与旅游商贸系,开设计算机应用等15个专业,在校生规模6200多人。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变迁,我校的校企合作主要经历了以下模式。

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即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是一种在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下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在企业的实践学习交替进行以实现学以致用目的的教育模式。

我校最早启用该模式可追溯到2006年,当时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作为粤北山区学校,生源大部分来自贫苦家庭,为有效缓解学生的读书费用问题(学生需要缴纳学费),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实习可以为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缓解经济压力。二是希望通过工学交替,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加以运用并解决问题,通过实践加以巩固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工作效果相辅相成。但该模式的不足之处也明显,它要求合作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一定层次,行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水平具有代表性,相关负责人对中职教育了解深入,认识深刻,具备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能力。这为我们寻找达标的合作企业带来较大的困难,选择的范围比较小。

2.“2+1”人才培养模式

“2+1”模式把中职三年分为两部分。前两年为在校接受教育部分,最后一年为在企业实践实习部分。在校期间主要是理论的知识储备和部分实训的基础掌握,在企业的一年主要以岗位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学习。“2+1”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合理分配,既能使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提高知识素养,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被很多中职学校使用。

我校从2008年开始使用该模式,在整个学校校企合作发展史中,是使用最长的合作模式。但其不足之处是,在对全校整个年级学生的实习安排上,学校可能难以联系到合适的企业以供大量学生在企业接受相应的教育。其次,专业实习对口问题也备受诟病。对口的技术岗位学生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非对口流水线岗位学生又诸多抱怨。因此,很多学校的“顶岗实习”模式中的“一年实习”流于形式。

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校企双方经过了解沟通,签订用人合同,然后在师资、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学生根据合同约定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学习,毕业后经考核通过直接到合同企业入职。该模式能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目的。在我校,数控、电子、汽修等工科类专业,因存在设备不足、毕业人数较多等情况,较长时间内采用了该模式。

4.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校企联合办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主要由企业制定,师资主要是企业派遣的技术骨干或经过企业严格训练考核通过后的本校教师。因此,联合办学模式能有效保证培养出的人才所学的知识为行业所需,能有效贴合市场需求,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我校与中国电信10000号经过多年的合作,目前已进入深度校企联合办校模式,形成了“联合招生、共同培养、精准就业、中高贯通”的特色育人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学校作为企业的“储备车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

(2)学校时刻关注合作企业的技术、岗位信息及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3)企业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先进的操作设备与有经验的指导教师,能主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4)学校为企业员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创造条件,增加企业员工的知识储备。

(二)我校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目前较多的虚拟仿真存在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

1.只有虚拟,没有实物体验,训练效果不佳

实训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中的场景没有对应的实物设备可供参照,仅仅通过仿真训练,学生很难理解设备在真实物理世界的应用。

2 .实训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功能单一

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中的任务已经固定、单一,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布置仿真训练的任务,不能实现因材施教。

3.实训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开发脱离真实设备,训练效果不佳

沒有考虑实际设备中存在的误差,导致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训练考核仍难以快速适应真实的工业设备调试等任务。

4.实训仿真不能很好地还原真实设备的工作过程

当前仿真平台只能按照设备正确的运行方式设计虚实仿真实训过程,不能体现出设备真实的工作过程,比如学生想通过程序优化来改善设备运行的效率,这个在现有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中难以实现。

5.虚拟仿真资源的使用对硬件配置要求高,硬件配置较低会导致使用不畅,卡顿情况时有发生。

(三)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现状

通过资料查询,在高职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整合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真知灼见。汪健指出,专业群教学资源应具备共享性、拓展性、情境性三大特点,应建设动态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胡明通认为,充分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也是构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关键点;张喆发现,相近专业间类似资源重复建设,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建议以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为抓手,努力建设富媒体动态资源图。但对于中职学校而言,该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众多学校都处于摸索探究状态,面对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的重任,尽快研究开发适合中职学校专业群发展需要的课程教学资源,成为当前亟待开发的主题。

我校2021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面对此重任,我们举全校之力在四年内要完成非常多的既定目标。特别在专业群课程资源领域,要突破之前专业与专业不互通不跨科等壁垒,构建适合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配套课程教学资源,如何打造这些资源,如何利用更多的企业力量参与其中,发挥双赢的效果,是我们要攻克的重大难题。

三、原因剖析

(一)课程教学资源“新瓶装旧酒”

学校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壮大,在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示范校建设等系列“创”“建”“评”的活动中,都离不开教学资源的配套建设工作。然而,在这过程中建设起来的教学资源,缺乏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标准,主要评价方还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主体,显得有点“运动员和裁判员兼任”了,基于此,有部分的课程教学资源在各阶段的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复建设、改头换脸又呈送上报,典型的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实际上课程资源内核还是最开始的那批资源,这在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历程中,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的人才培养要求。

(二)虚拟仿真建设困境与使用不畅

我们学校地处粤北山区,师资力量与财政投入相对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虚拟仿真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本校老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行动手通过flash等软件进行比较粗糙的制作;二是发挥企业或专业公司的作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公司专职人员负责制作。这对于我校来说,都存在困难。首先,虚拟仿真的制作对技术和时间投入都要求非常高。过硬的技术、熟悉学生的学习模式、大量的时间投入,是完成一个合格虚拟仿真项目的必备条件。而我们的专业老师们日常工作已是满负荷地开展,额外抽取时间去钻研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显得困难重重。而对于购买服务,本来财政已然捉襟见肘,更多更基本刚需的领域都无法完成“雪中送炭”,这购买服务制作虚拟仿真项目就成了“锦上添花”的事,只能偶尔,无法常态化供应。

建成后的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更新的问题。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变化也很快,大部分的虚拟仿真项目都是固化的模式,能升级不断更新的很少,这就导致辛辛苦苦建成的虚拟仿真项目,能使用的周期越来越短。其次,主流的虚拟仿真越来越大,对配套的硬件设备要求越来越高,配置较低的运行起来会很卡顿甚至无法正常运行。学校大部分机房电脑都是多年前的,性能配置只能勉强支撑常规软件的使用,要重新投入一笔资金改造升级电脑配置,显然也是存在很大的资金困难。

(三)专业群教学课程资源的框架构建困难

专业群教学资源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不再是一直以来各专业独立发展的模式,而是基于某个核心专业,围绕该专业配套若干骨干专业,打造专业群适用的课程教学资源,跨专业、跨学科、师资力量的变更,如何定义专业群的平台基础课、核心课、公选课,都是我们必须首先梳理清楚的框架,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培方案打造配套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

(四)校企合作持续性不保障

我校目前最成功的就是中国电信10000号的模式,其它的都是曾经的辉煌,合作持续性得不到保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企业合作意愿程度不足

在历年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主动找学校讨论合作事宜的较少,一般是企业缺少工作人员时才会想起到学校招聘,缺乏合作热情,被动邀约的更多。

2.合作缺乏深入,模式单一

在我校的合作常见方式中,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到学校间歇性开讲座是企业常用的也是成本最小化的合作方式。而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为学校提供最新设备仪器,设置创业基地等方式,因综合成本因素,较少被采纳。浅层次单一的合作模式一方面使得学校无法感知企业的合作诚意而关系不牢固,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无法得到专业训练,相关的岗位能力缺乏,更难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双方合作意愿进一步受到打击,进而校企合作进入恶性循环。

3.合作机制不完善

学校与企业在对待学生实习、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开展时,要求不统一,标准并没有规范,较多企业并没有专职的职能部门负责对接学校学生相关业务,一并在常规企业招工的工作范畴内,但学生与社会工作人员的相关技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使得校企合作中出现诸多问题,如处理问题效率低下,预见性差,经验不足,缺乏规范指引。

4.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在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中获悉,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择业具有群体跟随性、冲动性、摇摆不定等诸多不确定因素,职业素养也较为缺乏,不正确的就业态度降低了企业吸纳合作学校人才的意愿,进一步使校企合作举步维艰。

四、解决思路

(一)政策解读,改变思维

充分研读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广泛的宣传、解读,让全体教职工彻底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只有从思想上大家统一了认知,系列工作的开展、改革才能有原始的动机推力。

(二)教学资源的共同开发与协调评价,缺一不可

鉴于教学资源使用对象的扩展性,由专业向专业群的延伸,再直接套用原本的教学资源已不符合当今的人才培养要求。社会对人才岗位能力的要求综合性愈发提升,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也同步提高,配套的教学资源,必须联合企业骨干技术人员,校企双方在理论教学、实践实训、虚拟仿真方面以及产品的产出,进行全方面探讨,才能使得开发的教学资源适应实际的要求。在使用效果评价方面,要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引入企业用工标准要求参与考核,不能学校兼任“运动员和裁判员”,掌握程度、培养效果应该由实际用人方作出最关键的评价估量,并不断迭代升级,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在平时的实践中探索与改进,不仅要考量实践本身的仿真特性,允许不同考核方法的差异性,还要充分展现企业的影响力。通过校企双方导师共同评价,有效地得出更加综合立体科學合理的学生技能掌握考核结果。使用方面,以熟练使用移动设备的师生为用户基础。目前,人们所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变得愈发强大,中职生更热衷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他们已经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这为教育教学的模式选择提供了新方向。虚拟仿真资源的开发,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协调降低虚拟仿真资源的使用对硬件配置的高度依赖,开发出移动设备、一般硬件设备通用的相关虚拟仿真项目,才能最大化的提高使用率,达成目标中的教学效果。

(三)寻找校企合作的深度链接点

构建校企双方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鉴于此前合作企业的短暂性和浅表性,在前期的充分调研、深入了解后,意向双方应根据各自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育人、用人、实训、产品等校企双方共同涉及的领域展开坦诚的意见交换,达成互赢互利的共识,实现协同育人过程中优势互补与发展,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共赢制度基础后,再谋划具体的工作开展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可持续性。

具体而言,首先构建虚拟仿真资源的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双方共同遴选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核心人员,老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企业骨干定期参加学校的理论课程教学,互相在此过程中取长补短,合作双方都能知己知彼,在共同建设、使用、管理教学资源过程中才能有效沟通;其次,对虚拟仿真资源的更新与共享,应得到保障。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学习知识的不断迭代更新,要加强研发力量,注重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持续投入人才、经费,保证虚拟仿真资源的同步更新。拓宽仿真资源的使用领域,在企业生产和研发人员岗前培训,师生专业技能提升,兄弟学校推广使用等众多领域发挥效能,实现平台资源的公众效益及共享目标,更多的使用及反馈,进一步促进校企双方的持续投入,发挥更大效能。

(四)思政元素加持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与就业办负责人、各班主任、毕业生等对象的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缺乏对职业的规划、对职业素养的敬畏、对人际交往的浅薄、对就业态度的不端。究其原因,源于信息化时代的冲击。各种网红、各种自媒体,瞬息万变的信息扑面而来,学生整体充斥在一个较为浮躁的年代,抗压能力弱,容易迷失自我,随众心理突出。

鉴于此,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端正学生的职业认知。通过工匠楷模的宣讲,学校优秀毕业生的模范效应,要求学生以“自强不息,路在脚下”的校训鞭策自我,以大国工匠精神激励自我,教师把思政元素融入日常的教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的孕育学生成长。其次,我们要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综合职业素养,包括抗压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入职企业岗位后必备的职业素质,具体可通过校内教学模拟锻炼、企业导师团建活动开展等多种形式实现。再者,清晰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认清自身能力水平,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制定阶梯式成长计划,坚定自我信念,通过引入企业导师讲学,帮助学生清晰努力方向,明确阶段发展目标,激发学生持续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专项课题,课题编号 ZJX F2022294。]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校企中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校企合作五反思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