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美育的中职思政育人模式探析
2023-08-29董文佳
董文佳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近年“普职协调发展”成为全国两会的热点,职业教育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以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等任务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家长、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共同期待。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美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实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中职教育虽处于职业教育的初级阶段,但该阶段学生却处于思想发展、价值取向、人格树立和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進入了新的成长阶段,情感丰富多变,呈半幼稚半成熟的不稳定状态。音乐美育具有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作用,有助于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音乐美育教育,推进学科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美育育人功能。
一、中职音乐美育现状
中职课程体系有别于高中,是按照不同的专业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更接近于大学专科教育的育人模式。根据在肇庆市及周边城市中职学校进行的走访调研可知,各中职学校情况大体相当,除音乐、幼儿保育、社会文化艺术等相关专业开设有音乐课程外,其余专业没有独立开设音乐课程。因此,对于大部分中职生而言,他们接受音乐美育的途径,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专业课程
开设有声乐、钢琴、合唱、乐理、儿歌弹唱等课程的专业,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美育浸润和音乐素养提升的过程。
(二)公共艺术音乐课程
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了此课程,以音乐欣赏课为主,培养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校园文艺活动
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歌唱比赛、才艺大赛等,此类活动形式丰富、受众面广,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四)艺术社团活动
吉他协会、合唱团、舞蹈队、器乐协会等,学校为社团配备指导教师,提供场地和设备等,拓宽学生学习交流平台。
(五)校园广播推送
中职学校一般设有广播站,并且根据日程及时段安排不同的广播节目,播放各类型的音乐作品。
(六)观看手机媒体
中职学校一般都允许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通过手机观看视频、收听音乐是中职生课余生活最常见的放松方式。
二、音乐美育在中职思政育人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音乐是时间、空间和声音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音乐美育是培养审美的教育,其功能是让人在音乐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从而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同时,其独特的浸润式优势使之能与其他学科深入融合,提升育人实效。
以音乐美育作为思政育人的载体,根据其生动、直观的艺术特征,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作品中,能让学生觉得单调、抽象的思政理论通过潜移默化的音乐载体转化为活泼、生动的教育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到以德树人、以美育人的目标。
以推广“学习雷锋精神,践行奉献意识”活动为例,每年春季开学,各中职学校就启动宣传“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师生学习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树立崇高理想、秉持心系人民情怀、践行社会责任的品格。学校可以在国旗下的讲话(全校性的学习动员)、主题思政课(主题班会)上充分运用音乐美育的方式,让严肃而略为单一的思政育人环境变得更生动、直观,如在表彰或者授旗仪式上使用《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作为背景音乐,在主题思政课上设立学唱《雷锋,我们的战友》《向雷锋同志学习》等歌颂雷锋精神的歌曲接龙环节,合理地运用音乐美育与思政元素结合的手段。“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向雷锋同志学习世世代代志不移”。朗朗上口的歌词,激昂坚定的旋律,会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心灵,铭记“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三、音乐美育融入思政育人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音乐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意识
音乐美育所涵盖的审美功能具有引领思想的重要价值,让学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引导。充分运用音乐美育与思政相结合的模式提升育人实效,这就要求学校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使教师主动成为“课程思政”的引领者,深挖思政教育资源,不断加强音乐教师的思政意识,不断提升非音乐学科教师的美育素养,明确“课程思政”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修身、立德、铸魂、正风,做学生成长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老师”是每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要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作为合格教师的评判标准,主动地优化教学设计,灵活地在教材选用、备课、课堂讲授、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融入思政元素,确保正确的课程育人导向。
(二)关注音乐美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面临学业、生活、就业和升学等压力,处于青春期的情感和思想呈不稳定、高敏感状态,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初步形成,但心理调适能力还较弱,各种因素交织形成了内心冲突,容易引发失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中职学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专业指导、丰富形式等方面缺陷。
音乐美育在校园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难发现,当代中职生喜欢在走路、坐车、吃饭、看书时使用无线耳机收听音乐,无论是音乐相关专业还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听音乐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习惯。实践证明,通过播放相对舒缓或者歌词内容励志的音乐来辅助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会非常突出。老师可有针对性地为心理辅导对象推送音乐播放清单,充分发挥音乐美育对学生心理的舒缓和调节的功能,使学生积压的情绪及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和疏导,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生活乐趣和个人价值的存在,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多维度构建音乐美育融合思政的育人环境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音乐美育是在感受音乐美这一过程中,产生情感享受和精神滋润,并将此满足感与愉悦感升华的育人方式,其本质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中职学校音乐美育融合思政的建设必须始终围绕学生这一主体進行,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全过程。通过合理使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赋予励志启示与时代精神,树立公民道德与法制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争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课程教学方面
先从选教材入手,选择具备弘扬正确价值观、倡导人文关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励志、审美、人文教育、隐性思政教育等功能的教材。要加强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了解旋律、音色、力度、速度、音响、曲式等音乐基本知识,提高中职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把停留在形式上的音乐审美提升到思想感悟的高度。
2.校园建设方面
创造更多的音乐美育环境氛围,建设校园广播站,使校园广播形成“沉浸式”的音乐美育氛围,成为思想引领重要阵地。如,当广播站播放民族器乐音乐作品《花好月圆》时,学生通过音色能够听辩出这是二胡、琵琶、古筝、扬琴的合奏,能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在播放京剧作品《梨花颂》时,学生也能够脱口而出:“这是我们的国粹——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体艺馆、艺术广场等表演实践平台,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音乐美育实践,展示和提升个人表演能力。
3.校园活动方面
校园活动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延伸,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定期举办文艺演出活动,如元旦晚会、五四晚会、国庆晚会等,既为表演的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也为观赏的学生搭建浸润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美育素质,促进学生品德和素养的提升。开展音乐社团活动,如吉他协会、合唱团、舞蹈队等,并聘请优秀的音乐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以“教者有心,学者得益”的方式渗透思政元素。合唱是音乐表现形式中参与面广、感染力强,最利于融入思政元素的一种表演形式,既能让学生感受音乐美感、合作力量,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理念,塑造良好的思想品格。如,在五四晚会时合唱歌曲《领航》,在演唱中设计表演环节,当演唱到高潮段落歌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领航中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让全体学生起立挥舞小国旗并共同合唱,使学生都沉浸式地参与到演出当中,而不仅仅是坐在椅子上的听众。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使学生脑海里浮现出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灿若星辰的伟人先驱,感觉到厚重的历史感与沉甸甸的使命感,震撼人心的力量喷薄而出,激发思想同频共振。
4.网络推送方面
中职学生都会关注本校微信公众号和抖音视频号,学校可借助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网络音乐美育内容的推送,以达到传播思政元素“浸润细无声”的效果。学校可定期在平台推送红色歌曲和民族音乐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从而增加了音乐美育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功能,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四、学校开展音乐美育融合思政育人的努力方向
培养出品德高尚、专业拔尖、身心健康的现代技能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育人目标。把音乐美育与思政教育巧妙融合,就是要以美启德、以德育美,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和审美教育工作。目前,学校开展的音乐美育融合思政育人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的问题亟需得到重视和解决。
(一)设立音乐美育融合思政育人的协同工作组
部分学校开展音乐美育融合思政育人教学模式的意识不强,有的学校虽有开展,但仅有部分音乐教师在自己的授课领域开展,音乐美育缺乏整体性和主导性。其主要的原因是统筹开展这一项工作的管理部门不明确,既不属于教务科、学生科的行政职能,也难以直接划分在思政组或者音乐组的工作范畴。因此必须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大思政”理念整合协同工作组,绘就大思政育人“同心圆”。
(二)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共同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但是,在教师岗位晋升、职称评定的评审条件中,在各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中,都缺乏学科融合课程思政的责任评价指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完全依靠自觉性,缺少约束力。因此,亟需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三)选用音乐美育的载体需要与时俱进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其审美经验更多地受到当代流行文化的影响,教师应使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发挥音乐启智润德的作用。例如,在开展美育融合思政育人的教学中,使用《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优秀传统作品作为音乐载体的收效并不理想。中职生年龄虽与高中生相当,但是文化背景与高中生有较大的差异,他们更加喜欢流行的、现代的音乐文化。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音乐美育融合思政育人的教学时,应该选用流行的、社会热度高的音乐作品。如汪峰的《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心爱的母亲,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李玉刚的《万疆》,“红日生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周深的《有我》,“要怎么形容明天像我一样,承风骨亦有锋芒有梦则刚,去何方去最高的想象,前往皓月星辰初心不忘。”这些歌曲类型虽然属于流行音乐,但是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励志充满正能量,弘扬爱国精神、传递青春力量,真挚又感人,更容易引起中职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潜移默化地以美启德、以德育美。
结语
在中职学校开展音乐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要不断深入美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水平,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上多下功夫,积累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案例。教师要发挥音乐美育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独特作用,成为音乐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引领者和实施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唱响新时代主旋律、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引导中职学生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理想信念、艺术素养、专业技能和创造思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强师工程”项目“新时代以中职学生社团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YQJK282)。]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