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2023-08-29高婷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思政考核

高婷

全面系统地推进高校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对各专业学生实现培养目标,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达到相关综合素质要求具有积极支撑和保障作用,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将课程思政元素高质量地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提高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率,解决当前部分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也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一)课程目标中德育目标不够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进入新常态,普通高等教育也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择业观、就业观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在进行改良。全国开设此类课程的高校众多,通过课程教学,大体上来说,希望学生能够达到态度、知识和技能三方面的目标。态度层面: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树立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知识层次:大学生要对职业发展阶段的特征有基本的认知;对自身特点、职业特点和社会环境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就业情况和政策法规有所了解;对职业分类的相关知识要熟练掌握。技能层面:大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检索与分类技能、自我认知技能、生涯规划及决策技能、求职面试技能及其他各种通用技能,如:自我管理技能、人际相处及交往技能、沟通技能、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能等等。

综上不难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高校公共必修课程,课程目标重点在于能够促进和激发大学生规划和发展职业道路的自主意识,能够科学地、理性地、有序地规划自己未来事业的发展,在其学习成长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及职业管理能力。但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对现有课程目标进行剖析就会发现其德育目标不够凸显,只是在态度层面提到了需要将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整个课程目标更侧重强调大学生如何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就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却忽视了如何充分发挥本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二)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渗透相对缺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中,每个模块及章节均有相对应的目标设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以目标为核心,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传授学生就业技能。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与高校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教师大多是高校辅导员或者从事相关学生工作的教师。由于平时很多时间和精力都在处理学生工作,因此授课教师及其所在的团队相对其他专业课程团队来说,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对所授课程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并且,有些辅导员或者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并不是思想政治相关专业出身,再加上本课程的总体课时量有限,因此,要将本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授课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程目标,只能生搬硬套地将一些课程思政元素很机械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并且以理论灌输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很难让学生有切身感受,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根本达不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课程的考核评估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成果质量及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目前大多数高校是采用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估,一般要求学生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求职简历或者进行模拟面试等。通过这些方式考核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求职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是否了解等。但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对现在有考核方式进行剖析就会发现:这些考核方式无法准确地反映学生择业观、就业观等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树立情况。

(四)教学评价指标不够全面

目前部分高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如下:通过相近專业教师之间现场听课互评、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授课效果进行考核认定;定期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及有关部门,通过开展课程教学交流研讨会及示范课等形式,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考核;同时为规范和监督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督导室不定期进行听课活动,并给予打分和建议。这些评价方式着重关注教师是否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预定目标,是否能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潜能等评价指标,缺乏对于任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及课程思政理念推行效果的评价。

综上,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更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的价值引领这一层面有所缺乏,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科学的、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体系,势必需要探索和研究如何将思政内容更好地融入其中。

二、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

(一)凸显德育目标在课程目标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教学目标应着力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引领性;体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体现深厚的家国情怀、严谨的科学态度、开拓的创新精神等。在融入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应注意其内部的逻辑联系,不能生搬硬套。思政目标应与每个章节知识点教学目标相对应,理清知识与思政内容的脉络,梳理能力与思政目标的层次与逻辑,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让课堂真正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同时,也需要特别注意:“课程思政”的目的并不是要改变课程原本的属性,也不是要把课程转化为思政模式,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因此在融入的过程中,不能影响本课程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降低原有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二者的互相融合和促进。

因此,原有的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目标可以暂时保持不变,从态度层面进行融入。态度层面目标: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信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丰富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

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责任感、使命感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然后选择有效的、多元的教学方法作为辅助。如: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全面地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理论思维、问题的处理方法和价值判断,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以此来逐步实现对学生的核心价值引领,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其中蕴含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进行分析阐述,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以新时期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广东省的实践成果为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绩:历史性地解决了人口大省的绝对贫困问题,高质量地完成了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全省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有力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等等。通过这些具体鲜活的案例,可以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将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实现自身和职业岗位的合理匹配才是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标准。比如:大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基层就业——“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

同時,由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普遍对参与社会有着强烈的热情,特别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并且对相关问题都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探究和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内容来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针对相关话题在课堂上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自由讨论,积极地发言表达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并辩证地分析问题。不需要干巴巴的说教,讲到关键点,教师稍微点拨,学生自然会心领神会,不需再做过多的理论阐释。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摆脱“老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外部世界、了解中国,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找到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融入不是内容简单的叠加,而是要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课程教学的交叉点,使其二者科学有效地结合,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

第一课堂作为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第一课堂更多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改革过程中,可以尝试开拓第二课堂,以实践的形式配合第一课堂,充分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例如:高校可以和有资质、有意愿协同育人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走出课堂,真正地深入企业的生产、研究、管理的第一线,在工作和学习结合期间,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在职业岗位上均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及在就业过程中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平台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第三课堂”在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被逐渐推广和普及。“第三课堂”打破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壁垒,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教材等,内容更加丰富,获取方式更加自由,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爱搜索想要了解的知识。但目前大学生更多是从微信、微博或者新闻客户端获取信息,对于主流媒体的关注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以此了解目前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然后结合课程目标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活力,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以微知识竞赛、微视频、微漫画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展开。通过“迎合”学生的喜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效果。同时可以利用超星、中国大学慕课等网络学习平台,甄选相关的优质课程,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重点提高学生的价值分析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课程思政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另外,教师可以充分收集相关课程的素材,在网络平台开设官方账号,打造网络精品栏目。比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相关的资源共享栏目,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栏目,也可以直接链接到一些主流媒体,引导学生学习党的相关知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三)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课程考核作为一个验收环节,在整个教学中极其重要。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首先需要保留原有的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求职简历或者模拟面试等方式。因为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及岗位;是否能够正确撰写求职简历;是否能够自主应对面试;是否能够懂得就业权益保护等。但这种以知识点或者技能为中心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也无法考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将课程考核的方式从单纯对知识点或者技能的考核扩展到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价值观的考核,帮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地认识和解决实际的择业和就业问题。

比如:加大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过程性及实践性的考核,让企业对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也可以针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果进行考核。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其把握现实问题、关注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充实教学评价指标

现有的教学评价指标主要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进行评估,但如何能够更加全面和客观评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的育人效果,并将其反作用于课程建设,充实现有的教学评价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需要将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纳入评价指标。具体来说,包括教师是否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如何、教师实际推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成果如何等。

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培养作出决策。只有全面的教学评价指标才能让教师了解自己及学生的现状,不断对课程思政进行优化,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三、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是学生进入社会前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會,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充分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程教学的整个环节,有利于形成协同效应及育人合力。

参考文献:

[1]何春丽,陈欣.“课程思政”视域下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为例 [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10):85-90.

[2]舒虹.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22(10):85-87.

[3]李嘉.课程思政理念下通识教育与高职就业指导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3):107-109.

[4]汤春琳,何乐.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2,43(04):69-72.

[5]欧阳润,程祥国.高质量就业引领四课联动课程思政:理论互动、价值导向、实践进路 [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3(02):111-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路径探索”(课题编号:2021J035)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思政考核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内部考核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