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四维五角六步”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08-29汪武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3期
关键词:行车轨道交通育人

汪武芽

[摘           要]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专业性强、社会影响大,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高,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培养德智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显得非常重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和交通运输行业技能竞赛要求,探索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四维五角六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具有推广价值。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城市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3-0097-04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也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并提炼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育人元素,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合作精神,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多专业多工种配合工作、围繞安全行车这一中心而组成的有序联动、时效性极强的庞杂系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及乘客需求的变化,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培养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视角:德智技并修,增强发展能力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期望显著提高。人才不仅是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技术工”,还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社会人”。大学阶段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也是其“四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课程思政充分利用专业特点和各类社会资源,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学习业务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四观”,有助于提升政治素养和职业认同感,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扩大个人发展空间。

(二)学校视角:立德树人,提高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也是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面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上,职业院校既要体现培养学生掌握相关岗位职业技能的特色和优势,更要体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开设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也在不断增加,人才培养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国家加大对行业的宏观调控,必然带来人才需求的高规格化,专精人才、跨学科人才更受企业欢迎,从而要求职业院校从单一型人才培养向多领域或跨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转型,从单纯育才向育才育人转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师视角:角色转变,推动教学改革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增强对时事政治的敏锐性,基于岗位技能标准,提炼隐含的思政元素,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以模块化或项目式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深化教学反思,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四)企业视角:多专多能,提升综合素养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复杂,专业集成度和自动化水平高,关系民众出行安全,需要大量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作为支撑。随着行业人性化、多元化及品质化的发展,乘客服务需求的不断升级,加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要求员工除掌握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外,还需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安全意识、规则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执行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新形势、新知识、新技术及岗位职责的变化,必然要求员工多专多能,德才兼备,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五)政府视角:示范引领,发挥“窗口”效应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发挥着先行者的作用,也是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一张闪亮名片。在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指标中,公共服务是否文明规范,投诉机制是否便捷有效等是考察内容之一。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也明确要求运营单位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作为展示城市形象和体现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的“窗口”,车站一线工作人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运营企业,甚至是当地政府的形象,其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为乘客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二、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四维五角六步”模式的探索

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有其自身特点,很难给出一个固定模式,如何建设,也无规律可循。依据调研结果,依托校企合作资源,基于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和交通运输行业技能竞赛要求,在借鉴已有经验基础上,我们探索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四维五角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具有推广价值。

(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四个维度

在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是重要一环。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操作性技术技能,其课程要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特点,因此,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以从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四个维度进行。知识维度是指教师根据专业课特点,基于项目、学习情境等,在满足序化逻辑合理性的条件下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从中提炼出蕴含的思政元素。技能维度是指教师紧扣岗位技能标准,有针对性地挖掘技能点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工具维度是指教师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设备的日常管理、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方面优化。方法维度则从完成某一工作任务的操作流程、实施步骤等方面去挖掘。

(二)课程思政元素解析的五个角度

发掘专业课程隐含的育人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步。面对较杂散的“思政元素矿”,为达到精准育人的效果,需对其精筛细选,淬炼提取,分角度解析,具体可从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爱国情怀、法治思维和哲学思想五个方面展开。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实际上是坚守职业信仰,克服浮躁心理,锤炼锲而不舍、脚踏实地的劳动价值观。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教育,职业院校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应有之义,要引导学生树立“高技能高回报、低技能寸步难行”的学习理念。通过介绍我国高铁“走出去”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面对日益品质化需求的乘客、技术不断升级的设备和日趋标准化管理的事务,从业人员必须有法治思维、规则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按规程开展工作。此外,还可以从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等哲学角度来解析。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六个步骤

课程思政是一项教育教学活动,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三全育人”的系统性特征,课程思政建设需分步骤有序推进。具体来说:一是设置课程思政总目标,目标是方向,起到“掌舵”作用。因此,需根据专业特色,结合职业岗位技能素质要求,合理确定课程思政建设总目标。二是发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提炼概括思政元素,将课程知識技能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分类解析,以提升育人的效果。四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需要教师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开展模块化教学。五是课堂教学实施,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能提炼相关思政教育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六是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围绕学生中心建标准,多元评价、多角度评价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相统一。

三、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适应站务员、值班员等岗位技能素质要求的必修课程,主要介绍行车基础设备、行车闭塞法、车站行车作业、车辆基地行车作业等。课程一般设置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且正处于认识世界、形成认知的关键节点,此时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设置课程思政总目标

结合专业特点,依据课程标准,我们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思政总目标确定为: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和美丽城市愿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引导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职业信仰,激发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厚植“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职业素养,助推交通强国建设;确立“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职业底线,坚定行业操守,提升综合素养,成为“有道、有信、有志、有德”的优秀交通职业人。

(二)教学内容设计

在分析课程性质、职业资格标准和技能竞赛要求等基础上,我们基于站务员、值班员分岗位模拟一日行车作业的理念,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其划分为两大部分、四个模块(见图1),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行车组织基本原理和行车安全管理两个模块,实践技能部分包括行车岗位实务和不同情景下的行车组织两个模块。

在设计教学内容体系时,充分尊重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确定了11个项目、19项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在此基础上,教师梳理出相关工作任务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采取多样化的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见文末表2)。

(三)课堂教学实施

课程思政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需采取比较潜隐,而不是强行植入的形式渗透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不同工作任务特点,通过激发教师、学生等课堂要素活力,打造“活力课堂”,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的同时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达到德智技并修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评价

学生是课程思政直接的感受者与获益者,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立足学生,围绕学生中心建立标准,凸显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采取发展性评价、多元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指标聚焦于学生成长与发展,学校教师、企业教师、学生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重在对学生探究知识过程与努力过程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学校层面顶层设计、建章立制,出台激励措施,实现协同育人;在专业层面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师层面加快培养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提升专业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在学生层面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16-25.

[2]王翠芳.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析[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5):68-70.

[3]张璐,张龙.课程思政成效如何评价[N].中国教育报,2021-06-03(8).

[4]朱俊,陈金国,姚敏,等.中职活力课堂:内涵意蕴、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0):15-20.

[5]刘浩,张小普,叶景胜,等.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3(19):5-8.

[6]朱琳.金课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3(18):57-60.

[7]吴旭文.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17):129-132.

猜你喜欢

行车轨道交通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夜间行车技巧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
从技术上如何保障隧道行车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