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岗融通、校企共育背景下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3-08-29胡飞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3期
关键词:融通口腔医学校企

胡飞琴

[摘           要]  企业在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积极的作用,要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将岗位技术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融入学校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中,培养企业“用得上”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基于此,首先对课岗融通、校企合作教学理念加以剖析,并深入揭示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教学保障七个方面进行校企合作的创新与改进,从“岗”到“课”,从“课”到“岗”,将“岗”和“课”完全融通,以实现校企合作模式下课岗融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而推动校企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共育,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课岗融通;校企合作;高职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3-0065-04

当前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日新月异发展的口腔行业,尤其数字化发展迅速带动口腔技术的发展后,口腔行业企业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紧缺的现象更加凸显。行业内很多技术人员仅经过简短培训而未经过正规专业训练,义齿制作质量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基于这一背景,如何实现口腔医学技术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新时期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与任务。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需要坚持岗课对接,以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从而为产业向高端升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一政策性引导,为高职院校课岗融通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以社会需求为核心,深度对接企业,使企业充分融入学生教育与管理,将岗位技术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融入学校教育中,本着“校企结合、面向就业、面向学生、面向能力”的理念,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岗融通实践教学体系。因此,笔者想通过本校的一些改革经验,结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课岗融通、校企合作中的实际困境,针对性提出基于课岗融通、校企共育的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以供他人参考,为我国课岗融通、校企共育的整体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一、课岗融通

(一)课岗融通含义

“课”是指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过程。“岗”是指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岗位工作内容、产品生产过程。学校人才的培养终极目标是为企业输送“用得上”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能顺利适应企业岗位工作性质并完成企业合格产品生产的人才。学校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需符合企业工作岗位对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与企业生产过程高度衔接。

(二)课岗融通意义

剖析校企合作共建口腔医疗技术专业课岗融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1)仿真性。实践教学中需模拟工作场景操作,因为实际工作过程中会有许多操作过程使学生面临较大的压力。因此,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这一行业领域,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运用转化,才能使学生在职场上取得更大的竞争力。(2)任务本位。一些学生学习困难并非智能所致,多体现在学习兴趣和态度上,以工作任务形式布置教学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工作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学习,能落实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3)把教、学、做结合起来。通过与企业密切研讨后,制定出一套能够体现“教是为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钻研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二、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意义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义齿生产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高效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互为补充,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发挥企业在生产技能、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校发挥人才培养中教学擅长与教育管理的经验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及学校各自优势,培养符合企业工作岗位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专业背景和行业需求、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学校文凭和专业资格、学校专业学习和职业终身学习等互相关联,提高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职业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同时,推动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将学校的科研成果进行有效转化,实现整个行业的技能提升与进步,从而形成学校与企业不断融合创新的良性循环。

(二)校企合作原则

1.双向性原则

企业生产一线优秀技术员进校参与课堂实训教学,带领学生走出去,到企业跟岗实践、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教师与技术员相互合作,密切教学和生产的联系,以确立校企合作模式,确立以人为本、技能先行的教育理念,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着力点,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2.关键性原则

在推行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应抓住关键环节,理清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在掌握关键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从关键点出发,制订一套有效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

3.公平性原则

在落实教学管理方式中,需要从对等的角度出发,厘清学校、企业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校企公平,严格遵守约定,让每位教师和技术员感受到公平,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公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持续性原则

时间在变、环境在变、企业在变、课程在变,只有紧跟时代发展和进步,根据国家教育规划,完善教学计划,纠正教学不足,并且匹配现实需求,才能及时培养出优质技能人才。

(三)校企合作优势

1.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引导学生完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学习,学生只有更多接触行业岗位,才能提前了解行业前景和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在口腔医学技术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可赋能教学,通过企业合作形式,学校和企业保持一定联系,企业在专业技术和教学资源方面能提供大力支持,由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专业技术指导,让学生尽早接触行业,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

2.学用合一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实现了“学”和“用”的合一,使“用”得到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學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模式逐渐成为我国高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校企合作模式一定程度上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能更好地内化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外化出来。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技能大赛,组织校内学生与企业技术工同台比赛。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在同台比赛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找到与优秀技术工之间的差距,进而有了努力前行的目标,不断激发学习内驱力。

3.产学研并行

在口腔医学技术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利用企业优势进行科研,引导企业高级技术员和校内教师合作,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开发科研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新技术开发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优秀人才。同时能够使企业在提供研究资金的前提下,创建良好的研究环境以取得更加宝贵的科研成果,从而为企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也能培养更多科研人才。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科研活动,为师生提供相应的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校企师生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获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对于企业和学校是互利共赢的,不仅正向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也促进学校的全面提升,还对本地区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深入行业前沿

校企合作让学生获得直接参与工作的机会,并且能够直接参与产业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和行业见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还要不断拓展丰富,而校企合作这一途径,能够使学生与行业前沿理论进行直接联系,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单纯的课堂教学相比,它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借助企业的力量,使学生了解到更多行业新技术,为他们今后走向岗位成为优秀技术员打下坚实基础。

(四)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认知度不足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很迫切,但是对共同培养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对人才培养中应发挥的作用认知不足,对培养方式认知不足,这就导致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处于被动状态。当学校将学生送入企业进行跟岗实践时,企业根据岗位容纳数量分配学生,而不是根据教学要求分配学生和分配实践时间,出现培养需求与实际培养不符的情况。同时,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不足,也将阻碍企业与学校的双向交流,不会主动向学校反馈行业标准的升级以及技能的创新,致使一些学校培养的学生标准与岗位标准存在一定的落差,让学生在进行跟岗实践的过程中,因为岗位专业知识的不足,而影响到实践的效果。

2.学校执行力不够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从考察、洽谈到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都非常认真,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落到实处。校内实践教学方面,吸引技术员进校开展教学,但是由于时间限制,技术员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参与教学,协议执行力度不大;跟岗实践方面,学生真正到企业的次数和时长因交通不便、组织不便等因素严重不足;科研方面,企业的高新技术开发需要科研能力较强的团队长期钻研,但学校没有足够政策支持教师长期到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教师有较多教学管理工作,精力明显不足。

3.校企目标不统一

学校和企业的目标不统一:学校通常把熟练运用各个环节的技巧和教学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企业把经营与发展放在第一位,没有将跟岗学生作为重要培养对象,跟岗流于形式,也通常将实习学生派往技术性较低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得到最大化实现。口腔医学技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学校希望企业参与教材编写等工作,而企业技术员没有精力参与耗时太久的教材编写等工作。

三、构建课岗融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一体两翼”课岗融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基础。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依赖学校单一主体制订,而是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联合专业对口企业,进行针对性教学目标的制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区域发展的要求,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能够推动学校就业率的提升。我校结合宁波区域经济发展和宁波义齿加工行业特点,组织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构建了“一体两翼”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一体”指以学生为主体,“两翼”指义齿制作技术和岗位职业能力,以义齿制作技术培养作为硬核技能培养,并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于义齿制作技术教学全过程。将岗位所需技术和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两翼”,即将“岗”和“课”完全融通,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二)构建“工序化”课岗融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实践教学目标、产品生产工序设计教学任务,从“岗”到“课”,循序渐进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以可摘局部义齿制作为例,其生产工序为:分析设计、耐火材料模型制作、金属支架熔模制作、包埋、铸造、金属支架喷砂、支架打磨抛光、支架试戴、排牙、基托蜡型制作、装盒、去蜡、树脂充填、热处理、开盒、基托打磨抛光、义齿试戴,根据生产工序,设计实践教学任务。完成每个工序所需技能要求不同,可分为三个等级,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耐火材料模型制作、包埋、铸造、金属支架喷砂、支架打磨抛光、装盒、去蜡、树脂充填、热处理、开盒、基托打磨抛光,这些工序对专业技能要求略低,属于基本技能;熔模制作、排牙、基托蜡型制作对专业技能要求略高;分析设计、支架试戴、义齿试戴对应用能力要求较高。每个义齿产品制作,包括嵌体制作、全冠制作、固定桥制作、全口义齿制作等,所有实训项目根据生产工序设计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做”,培养学生能顺利进入跟岗实践和顶岗实习,达到岗位所需技术和职业能力,即从“课”到“岗”,构建了“工序化”课岗融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三)创新实践教学“云”模式,融合“课”与“岗”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教学场所的束缚,为新时代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其中,“云”模式的创新成为校企合作教学的重要一环。首先,学校引入数字化实训设备和软件,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通过高仿真模拟,学生可在校完成仿真实训。其次,企业提供生产场所作为教学场景,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性,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云平台,创新实践教学“云”模式,开展现场实践教学远程直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高度对接,使“课”与“岗”完全融通。“课”即“岗”,“岗”即“课”,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能学到实际工作内容及其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并有很好的职业体验感。

(四)构建多元化课岗融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成效进行评价的方法,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评价教育质量。传统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理论知识为评价内容、期末考核为评价方法的评价体系,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构建多元化课岗融通评价体系,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习惯,以实现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多元化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通过学生、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行业专家等多元主体对同一作品进行评价,即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和行企业评价,分别占比10%、10%、40%和40%。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体现了“课”评价特点,企业兼职教师、行业专家评价体现了“岗”评价特点,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了课岗融通。通过对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内容评价,即知识评价、技能评价、职业素养评价,分别占比30%、50%和20%。知识评价、技能评价体现了“课”评价特点,技能评价、职业素养评价体现了“岗”评价特点,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了课岗融通。通过平时作业、全过程作品点评、期末考核等多阶段表现评价学生,即“过程性评价”,分别占比10%、40%和50%。平时作业、期末考核体现了“课”评价特点,全过程作品点评由企业兼职教师和行业专家参与点评,体现了“岗”评价特点,在评价方式上实现了课岗融通。

(五)组建课岗融通师资队伍

教育部提出各院校应重视“双师”师资引进与培养工作,增强专业化师资力量。学校和企业密切结合,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不仅可以促进优质专业技术人员发展,还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校企互聘专业骨干与教师实现共赢,以打造拥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体现“课”特点,企业兼职教师体现“岗”特点,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实现了课岗融通。自校企合作以来,企业行业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输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行业基地实践,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应支持素质过硬的行业内优秀高级技术人员参加教师岗前培训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跟岗实训、顶岗实训带教任务,并承担部分校内教学任务,这些举措对提升专任教师职业素养和企业兼职教师素养大有裨益,在师资方面达到了課岗融通。

(六)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课岗融通

口腔医学技术兼职教师以及行业专家按照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和高级修复工标准设置评价标准,以多元化考核评价为主要内容、以技能考核为核心、以企业全流程参与为手段。学校和企业联合举办口腔医学技术技能比赛,比赛评委均为行业专业人士,通过比赛不仅能考核学生的培养质量,还能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以赛促教。通过定期举办校企间教学质量研讨会,建立网上评学系统,并现场考察了解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考核情况、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评价,以真实的视角了解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否符合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动态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落实课岗融通。

(七)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课岗融通

根据实践教学目标,按照工序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学标准、实训教辅、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实践教学基地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实训环节,确保学生毕业后能满足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确保教学课岗融通。通过定期检查、考评、奖惩等手段,促进实践教学课岗融通,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科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产教学”一体化,确保教学课岗融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注重仿真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以行业中有影响力的企业为主,在生产中开展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开展模拟生产实训,确保教学课岗融通。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以毕业生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跟上行业发展,紧随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构建课岗融通实践教学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教学保障七个方面进行校企合作,将“岗”和“课”完全融通,使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培养企业岗位适应性强、职业核心能力强、企业“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伟宁.“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路径探索[J].山西青年,2022(21):24-26.

[2]韩雪,穆辉.互联网背景下口腔医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1):190-192.

[3]金学仁.校企合作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探索[J].课堂内外,2021(2):157.

[4]代维,唐艳萍.以创新教学探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26):50-54.

[5]李爽.浅谈我校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422-423.

[6]董伟.浅谈校企合作模式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健康(学术版),2016(10):290.

[7]丁存善,王荃,卢嘉静,等.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个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3):92-96.

[8]谢丽娜.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0):142-143.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融通口腔医学校企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