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在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2023-08-29张波蒋晶丁勋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3期
关键词:城市轨道轨道交通校企

张波 蒋晶 丁勋勤

[摘           要]  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社会对轨道交通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岗位轨道列车驾驶、车辆检修,其专业性高、实践性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毕业即上岗的需求。采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打造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模式,对接岗位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路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教学实施和考核,有效整合校企资源,使双方充分共享人力、物力,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上岗周期,节约了企业成本,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3-0057-04

一、概述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为支持重庆作为交通强国首批试点城市的建设,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旨在推动成渝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根据规划,到2025年,共建成8条市域(郊)铁路,共计约478 km,初步形成重庆、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实现重庆、成都“双核”间1小时通达,“双核”与成渝地区区域中心、主要节点城市1.5小时通达,与主要相邻城市群核心城市约3小时通达。到2025年,重庆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达到1000+。到2035年,重庆主城都市区将建成“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的轨道交通体系,全面建成“轨道上的都市区”。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轨道交通产业链对轨道交通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对轨道交通相关岗位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岗位主要是轨道列车驾驶、车辆检修,这两个岗位的专业性高、实践性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養出来的学生与目前岗位需求存在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进入企业之后还需要大量的上岗培训,难以实现毕业即上岗的要求,无法满足目前轨道交通企业的用人需求。

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提出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校企全过程共同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现代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项目根据企业最新的岗位职责标准和用人需求,以学生的岗位技能、素养培养为核心,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在满足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的同时,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从而有效保证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教育与行业技术创新融合、与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的重要方向。针对目前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所遇到的问题,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有效选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开始工程建设再到正式运营通常持续几年甚至达10年时间,时间进度较为精确,因此可以对几年后正式运营的人员需求进行较为精确的预测,比较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提前几年,从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介入人才培养。本研究以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为例,对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的实践应用进行探索。

二、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一)人才培养现状

我院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2011年,与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的时间大概一致,10年时间里,本专业已为重庆轨道交通相关企业提供了几千名毕业生,也一直在根据企业的反馈不断地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与重庆轨道交通集团、重庆铁路集团等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开展了多期订单班的培养,但是始终难以达到毕业即上岗的需要。以订单班为例,更多的是把通过车辆驾驶、检修岗位面试的不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强化培训,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主要是起到复习、强化的作用,对非车辆专业的学生来说,订单班的培训可以让他们对以后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有初步认识,但还远远达不到直接上岗的程度。对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成都铁路局、重庆铁路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的调研发现,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

1.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还不够,参与热情较低,介入人才培养的时间较晚,使得人才质量与企业要求存在差异,学生进入企业后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专业培训后方能上岗。

2.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有的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企业现场需求脱节现象比较明显,无法满足轨道交通产业高端化、有较多新技术应用、多岗位联动控制运营状态下的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要求。

3.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目前所用的教材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知识体系为主的范式,理论与实践分离,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难以及时展现,教材体系难以发挥育人功能。

4.目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实操经验缺乏,专业技能和实操能力不强,轨道交通文化底蕴不深厚,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很多教师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少在轨道交通企业工作的经历,很难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

(二)解决对策

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培养城市轨道车辆驾驶、检修人才的有效途径,满足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毕业即上岗的需求,已成为轨道交通类院校人才培养研究的主要方向。目前高职院校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种是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而言,开展现代学徒制,能够更有效缓解目前人才市场供需矛盾,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首先,根据企业需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校企双方全程介入人才培养,使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求,提高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与就业质量。其次,可以有效节约人才培养成本。一方面,企业更早地深入介入学生培养,缩小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投入了人力、设备和资金支持,减少了学校的教学、实践成本。

因此,采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校企资源,使双方充分共享,节约了校企资源,缩短了上岗周期,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在交通强国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将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运用在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中,缩短上岗培训时间,找出一种可以复制推广的做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中的实施路径

(一)打造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平台

要想有序推进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需先建立专门的推进机构,从领导小组到具体的实施机构都要通过规章制度确定,并且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因为现代学徒制属于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因此需要建立以校企双方高层领导为主要成员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统筹与设计;同时要成立由二级学院副院长、企业主管组成的项目推进工作小组,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源;组建由企业专家、技师、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实施团队。开展校企全程介入的现代学徒制培养管理模式,企业全程介入、校企共同培养、明确双方职责。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岗位实习、过程性考核、阶段考核、验收考核、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开展系统的规范性管理。

(二)匹配企业用人规划,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根据未来几年将要新开线路的运营需求,提前三年对相关岗位和数量进行梳理,确定人员需求的数量,校企双方协商招生数量及生源要求,校企联合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校企联合制订专项招生招工方案。通过多种形式,校企联合开展招生宣传、录取工作,由于企业更早地介入了招生环节,可以从生源的阶段就对企业的准员工进行选择,保证了生源质量。学生通过高考被录取进行学徒制班后,学校、企业、学徒签订三方协议书,通过现代学徒制录取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学生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且通过学校、企业的双重考核后与企业签订聘用协议,这样可以将招生、学习和就业有效衔接起来,实现“招工”与“招生”的统一。

(三)对接岗位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路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组建由校企专家共同构成的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调研,细化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岗位知识、技能、素养需求,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进一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驾驶、检修、试验、调试、故障处理等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优化课程模块,强化企业师傅对学徒的引导与训练。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检修或驾驶岗位的技能要求,以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主线,以工学交替为教学组织形式,以“双导师”制度为实施条件,校企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形成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是在学校、企业之间交替进行。以三年学制计算,按“1+0.05+1+0.2+0.5+0.5”“基础学习、悉岗、知岗、试岗、顶岗、上岗”六阶段构造人才培养过程。学徒制第一阶段1年(大一),在校学习,教学任务以学院教师承担为主,企业导师为辅,学徒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训练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基本职业素养及基础行业知识,具备初步的职业能力;第二阶段(大一下暑假)利用暑假15天,学生到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岗位;第三阶段1年(大二),教学任务由城市轨道检修专业相关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企业选拔具备教学经验的优秀技术员工与相关专任教师共同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学徒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规范,形成工作技能,着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第四阶段0.2年(大二下暑假),安排學徒在企业相关岗位试岗,在师傅带领下进行项目演练,夯实专业技能;第五阶段0.5年(大三上),学徒正式参与项目工作,学期末进行岗位技能考评;第六阶段0.5年(大三下),安排学徒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任务主要由企业师傅负责,全面促进学徒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养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上岗做好准备。

(四)校企共同开发“能力”与“素养”双线并行的课程和实践体系

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对应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轨道车辆驾驶、检修、装配制造、调试等。现代学徒制需要结合具体岗位的需求开发专门的课程体系,以重庆地区为例,普通班级的学生在教学中需要掌握跨坐式单轨、B型地铁、As型地铁车辆的相关知识,同时需要学习驾驶、检修的技能。但是现代学徒制班级因为已经大致确定了未来的就业岗位,所以可以专注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其他不相关的通用性的知识可以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因此,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内容需要“行业通用性”与“区域特色性”双重兼顾,“能力”与“素养”双线并行,“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相结合。

由于专业对应的驾驶、检修岗位工作内容存在差异,对车辆知识、技能的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因此根据岗位面向开发模块化课程,根据实习的不同岗位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组合。在实践课程方面,引入城市轨道车辆驾驶和智能运维岗位作业标准,对接岗位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系统设计“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实践+岗位实习”的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水平。

(五)校企共同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

教学资源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现代学徒制度能否有效实施,学生在三年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交互由学校、企业进行主导,要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和充分的实践动手机会,离不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实训资源的开发。

在理论教学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场所既包括学校教室,又包括企业现场,因此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实训包括基础实训和专业实训,基础实训以学校为主,专业实训以企业现场为主,因此需要校企共同开发和岗位对接的在线理论教学资源和实训教学资源,将学校的实训设备和企业的生产现场有机衔接,实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

(六)校企共同规划培养适应现代学徒试点的师资团队

现代学徒制需要来自学校和企业的师资共同参与教学实施,学校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与现场可能存在脱节,企业专家专业水平高但是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设计水平不高,因此需要校企双方共建教师团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通过校企联合制定教师管理制度、兼职教师聘任办法,建立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教师团队。制订教师培养方案,建立教师业务档案,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建优秀教学团队,打造“双师型”教师。聘请来自企业的优秀工程师、一线优秀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建设,指派来自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担任现代学徒制师傅。建立灵活的校企双方人才流动机制,组织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相互参与横向联合技术研发、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从而提升教学团队成员的综合教学能力。

(七)构建“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考核体系

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无法实现现代学徒制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达到毕业即上岗的要求,因此,教学实施和考核中必须严格对接企业的岗位需要。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都应当是为了胜任岗位的工作需要而设置,因此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应当与现场的工作流程一一对应并且设置相应的考核点。具体的考核方式根据考核内容设计,原则上尽量少用试卷形式,让学生多画、多说、多做。根据现代学徒制“双重身份,双主体培养,双元育人,双元管理”的特点,在学校与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建立“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考核体系,明确包括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通过共同构建融行业企业标准和学校标准于一体的综合化评价标准,全面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

四、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已经实施多年,众多高职院校的众多专业都进行了各自的試点,由于所处行业、产业链的不同,所取得的成效也大相径庭。作为交通强国战略实施重要支撑专业之一的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具有自己的特色。通过打造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平台,实现了企业全过程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兼顾“行业通用性”与“区域特色性”,共同开发“能力”与“素养”双线并行的“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相结合课程体系,根据其对接的岗位(驾驶、检修)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不同,选择不同的模块化课程组合进行学习。通过建立“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考核体系,人才评价更满足企业需求。通过“人才共培”“师资共享”“学业共评”等手段,切实加强了产教融合深度,提升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对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常平平.“1+X”证书制度下会计人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6):77-81.

[2]赵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9):142-144.

[3]周妍.“双高计划”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完善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2(34):13-15.

[4]曹婷,王钰奇.“双主体,三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精准教学模式并以电子商务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2(24):95-97.

[5]戴联华.校企资源共享下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探索分析[J].人文之友,2020(1):78.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城市轨道轨道交通校企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万科,关于城市轨道的地产阳谋!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图册》正式出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正式出版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监测技术探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