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述评

2023-08-29王立鼎吴锦涛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王立鼎 吴锦涛

摘  要: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二者关系、结合原因、实现路径等方面。二者关系从对立冲突到适应同化,最终趋向汇通融合。二者结合原因在于文化契合度高;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共同的发展需要。文章从概念阐释、研究视域、学术范式等角度予以考查,认为相关研究须进一步明晰基本概念,形成宏观系统准确的认识;要以胸怀天下的广阔视域架构新的理论研究;要立足现实,回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契合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8-006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学界一个热点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下文简称“两个结合”)。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下,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密切结合中国国情,还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愈加深入,释读路径日益多元,本研究也将就此展开具体论述。

一、准确阐释相关概念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关于指导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了奠定作用,是其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从具体内容来看,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等。张乃钟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贯穿其具体理论、构成其理论框架、经实践检验正确的基本观点[1]。梅荣政通过经典文本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于《共产党宣言》之中。此后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同方面和层次界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从辩证法角度、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阶级斗争角度、无产阶级专政角度、理论和实践统一角度等,此外坚持从历史和逻辑的发展中阐明其辩证的本性[2]。概言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开放包容的,是与时俱进的,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高度抽象,是内涵丰富、历久弥新的科学方法论。而“两个结合”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强调其具体内容,更加强调贯穿始终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个被并用的相近概念。这里需要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界对此有两种界说方式。第一是列举式,如钱逊认为传统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独立人格精神、爱国精神、崇高道德精神等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第二是定义式,如张继功、李反修、李森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对提高人民的思维能力、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切优秀精神成果的总和[4]。李宗桂认为其“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5]。概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相对立,是对凝聚中华民族共识、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对文化主体产生积极意义,具有鲜明社会历史性的思想文化。

二、深入认识二者关系

(一)对立互斥说

对立互斥说强调二者个性,忽视共性,认为二者对立,难以结合。该观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认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桎梏。例如20世纪20年代的梁启超、梁漱溟等人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矛盾且二者难以结合,新儒学代表杜维明也持这一观点。也有学者认为儒家文化代表“封建余毒”,两者相结合弊大于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应保持其“纯洁性”与“纯粹性”[6]。此类观点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作为特定历史时期思想交锋的产物,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深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道路上仍有重要历史意义。

(二)并存互补说

并存互补说在强调二者个性的同时承认共性的存在,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各掌一方、并行不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以指导中国经济的政治的宏观运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在人们的观念层面对社会个人起到规范教化作用。如郭沂在“现代社会基本价值体系二元化”的理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和儒家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主体价值在国家治理上可以二元并存[7]。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一定程度契合相通,为二者互补提供了可能。

(三)汇通融合说

汇通融合说强调二者共性,是学界普遍共识。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生机活力,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新貌,马克思主义还在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所保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对当代社会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其内在精神更是具有普遍性。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伟大思想成果,在指导中国社会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大作用。“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在实质意义是有着互融、互通性的。”[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从敌对冲突,到适应同化,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对两种文化交互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做了观点陈述,近年主流观点趋向汇通融合。

三、全面把握结合原因

(一)文化契合度高

两种文化较高契合度是二者结合的重要原因。张岱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似之处在于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历史观中的唯物论因素、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和大同的社会理想这七个方面。”[10]陈方刘认为,共产主义、物质统一性原理和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大同主义”“天下一气”存在相似之处;对立统一规律与“阴阳学说”、唯物史观与“理势合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通性[11]。田鹏颖也认为,两种思想体系在本质上具有相侔、相通、相融的内在契合性[12]。可见学界普遍认为内容的高契合度是二者结合的关键。

(二)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具有世界性和开放性的特质。这就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成为可能。如江传月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的世界性,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提供了契机。马克思主义超越了民族、地域和时代的限制,具有世界性。”[13]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结果创造条件。有学者从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寻找根据,例如在中国古代以儒为尊的传统社会中,外来的佛教如何本土化、中原文化对草原游牧民族的同化等,都体现了中国文化极具包容的特性,从而为二者结合创造了可能。

(三)共同的发展需要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面对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新形势下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指导,二者共同的发展需要促成结合之必然。石仲泉提出,在继承、创造优秀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这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于各民族国家具体实际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14]。二者共同发展的需要就规定了:脱离中华传统文化空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脱离马克思主义空谈传统文化转型是行不通的,二者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生机和活力,呈现出空洞的教条状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可见,二者相辅相成,在相互促进中实现结合。

四、系统梳理结合理路

(一)从外在形式到内部意蕴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从早期的“形”合转向“神”合,逐步趋向于“形神俱合”“体用归一”。易言之,是实现了从外在形式到内部意蕴的双重递进结合。

张岱年在回答中国新文化体用问题时提出“综合创新说”。黎康认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概念、思维、价值三个层面通过“借言赋意”“耦合再造”和“溯本开新”的方式所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15]。张明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出发,提出传统文化所起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单纯提供形式上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经验性‘质料”[16]。可见,二者的结合不仅要重视外在形式的结合,更要重视内部意蕴的融合。正确方法是做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神俱合”。

(二)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实现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之要素,有观点认为可通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实现二者结合。

有学者从推进传统文化转型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观点出发探究二者相结合的实现路径。沈湘平阐释“相结合”中蕴含着“激活”的含义,换言之,就是要使中华五千年文明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17]。陈方刘在探析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过程中指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首先要立足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保持文化的民族性,更加强调民族文化的主体性[18]。可见,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当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也逐渐发展起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二者呈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状态。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实现结合

在实践领域,秦博、王虹、徐实提出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结合起来的方法,首先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辨析,抽离出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内容;其次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对其进行科学诠释;最后以文化产品作为形象化的传播内容[19]。岳雪侠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的建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融入中国法治建设,构筑德法兼备法治体系;融入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融入外交政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20]。

有学者从新时代文化建设角度阐释二者的结合。有学者指出,坚持以实践为导向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其最终目的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服务于新时代党的奋斗实践,实质上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燕连福、林中伟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中宝贵的德育资源[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立足点,把马克思主义从西方社会塑造的现代化框架中抽离出来,立足实践,服务实践,回归中国社会,才能实现二者的结合。

五、述评和展望

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了视角多样、内容丰富的研究,为继续研究该问题提供了重要借鉴,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样值得关注和重视。首先,在基本概念阐释上,要区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与精华,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其时代精神,阐释其真意所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问题,必须明晰基本概念,形成系统准确的认识。其次,在研究视域上,要胸怀天下。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两者结合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而言意义几何?二者结合的成功经验对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提供经验几何?两者百年结合历久弥新,开拓新境,对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几何?这些问题需要以胸怀天下的广阔视域架构新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再次,在学术范式上,不同学科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时采用多元研究范式。部分研究将其归结为纯粹的理论问题,是学术层面的自话自说,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相关问题的研究应从政治制度、文化发展等方面入手。需要指出的是:不论何种研究范式的运用都应避免“执一隅而失全貌”,不管是学术性的理论探讨还是政治层面的解读都必须立足现实,回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

最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时代新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面临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迫切要求,二者的进一步有机结合是必然趋势,要在梳理学术动态的基础上不断发觉新问题、研究真问题、探索新动向。

参考文献:

[1] 张乃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界定、厘清及其意义[J]. 理论导刊,2006(06):40-42.

[2] 梅荣政.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五个马克思主义文本有关论述的研究[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4):36-43.

[3] 钱逊.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点想法[J]. 学术月刊,1996(05):21-24.

[4] 张继功,李反修,李森.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论[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8.

[5] 李宗桂.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 学术研究,2013(11):35-39.

[6] 贾红莲. 马克思主义與儒学关系研究的现状[J]. 求是学刊,2003(04):17-22.

[7] 郭沂. 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体价值相辅相成——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再思考[J]. 哲学动态,2007(03):3-13.

[8] 陶相根,郑继江. 契合与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2):25-28.

[9] 曾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融通[J]. 理论与改革,2013(01):129-131.

[10] 张岱年.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背景[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03):1-3.

[11] 陈方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2.

[12] 田鹏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理探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1):1-8.

[13] 江传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J]. 理论探索,2007(02):28-29+38.

[14] 石仲泉. 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04):5-11.

[15] 黎康.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J]. 江西社会科学,2005(05):49-55.

[16] 张明. 重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 理论与改革,2016(03):13-19.

[17] 沈湘平.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05):9-18+156.

[18] 陈方刘. 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意义[J]. 思想理论教育,2016(09):37-42.

[19] 秦博,王虹,徐实.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融合[J]. 红旗文稿,2018(06):22-24.

[20] 岳雪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结合[J]. 文化学刊,2015(01):212-216.

[21] 燕连福,林中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程、经验和未来展望[J]. 教学与研究,2022(02):5-17.

(荐稿人:李云,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形态及其相关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
浅谈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