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23-08-29江晓宇盛皛
江晓宇 盛皛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之一,作为马克思思想的代表理论之一,作为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工作方针,作为重要治国政策之一,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分析国内众多学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术报告,了解并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教育意义。文章概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含义,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策略,并且以多种现代化教育途径展开讲述。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论;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8-0082-04
中华民族在不断奋进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人民的心聚集在一起,呈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且在许多重要的国家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下的民族主要工作任务,所有民族工作都要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奋斗方向,体现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全新的高度,因此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理解,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全面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制之一,社会经济实力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文化方面的实力也不再会被其他国家忽视[1]。新时代背景下国民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大学生数量较以前正逐步增加,但这并不代表着中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方,在面对变化无常的国际形势与全球化经济形势,中华民族各民族人民需要更加团结、积极向上,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发展,才能保证不会受到国际各种变化的影响,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中华民族各族人民迅速团结在一起,表现出了高度的民族凝聚力[2]。以时间为序,2014年至2021年,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樹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且以五个认同详细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工作的作用,是对党加强中央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推进。由此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国家非常重视民族工作,不断提高民族工作的质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建设民族经济文化,不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工作,利用多种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和价值,积极建设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作和和谐社会[3]。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含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单指一个民族或者几个民族的结合,而是通过我国长时间发展进程,众多民族之间通过交流来往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传递形成的共同体。它代表了各民族的精神、创作能力以及各项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我国历史中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具体内容的界定在近代亦有所表述,其中提出中华民族内容的代表人物有梁启超和毛泽东。梁启超指出,中华民族并非只是一个民族,是由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民族的集合体;毛泽东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中国现在大多数人民为汉族,但是还有少部分人民为其他民族,如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等几十个民族,因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混合而成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文化历史的民族。此次提出的内容是近代史上较为全面的介绍,不仅详细说明了中国各民族的民族占有比例,还指出了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界定问题,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受到我国社会各界学者的重视,各界学者通过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内容与专业性质,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不断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但是各个学者知识的专业性质与领域存在较大区别,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阐述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实质是一致的[4]。如郝亚明在论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当中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多元的生命,又是一体的生命,总结来说就是具有多元一体特征的生命。再如哈正利在论述当中说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民族记录历史、叙述历史的共同体,不仅建立在经济上,还建立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上,通过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政治内容以及社会等层面,分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文字上或臆想中的共同体,是真实存在的共同体[5]。在此基础上,青觉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中国悠久历史文化沉淀而成的,具有共善生活为价值导向、具备共同复兴关怀的中国国民聚合实体。这一观点不仅系统地讲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特征,还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含义较为详细的讲述,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字面上理解,是由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意识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内容体现出中华民族意识与共同体的对等,其中包括情感和态度,以及相关意识层面的认知。尽管大多数学者的观念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到目前都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定义,但是在要义上还是保持高度一致。如蔡旺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精神体现,表现出我国坚持不懈的发展精神,这一观点的主要重点是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价值层面分析[6]。白屯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体现出来我国的发展,还表明了该共同体存在的必要性,以及该意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来说有着正、反两种作用,是该共同体的政治、宗教、道德等多种意识形态的总结与概括。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人民的价值规范和意愿维护的凝聚型心态,这一观念表明了铸牢意识的对象,还强调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形成与条件[7]。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五个认同入手,加强对五个认同的实施与执行,使全国人民共同筑造中华民族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对于教育而言,则需要利用一些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向受教育者准确传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含义,不断加深共同体的认知,从而达到深化受教育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促进中华民族各民族间的团结与友善。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策略
教育对人各项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意识尚未成型的中小学生来说,教育的意义价值尤为重要,不仅帮助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意识,还帮助中小学生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观念,从而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意识[8]。教育在实际作用中的体现为改变人的行为举止、改变人的思维方式等,以下将从五个不同的教育形式,讲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策略:
(一)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教育方式,其作用主要通过画面呈现方式向受教育者传达教育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以采用此种教育方法,接下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以视频、声音、文字、图片等多种媒介形式,通过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平台等多种媒体途径,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介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过程,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以及相关学界的理论知识,让观看宣传内容的人民群众在生动形象的音画共动当中,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容,从而建立基础的意识管理,并且在观看和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意识教育的各个步骤,如意识的“认识-学习-了解-深入-明白”的过程。除此之外,宣传教育在实际进行当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是宣传内容的确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要强调该内容在我国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往来过程;其次是宣传的形式,针对目前社会当中各种各样的媒体平台,在进行意识教育时,需要有方向地选择宣传的媒体形式,并且针对不同媒体形式制定有效的宣传方案,利用各大媒体的宣传与推广机制,强化意识教育内容,采用多元化媒体宣传形式增加内容的观赏性,进一步向受教育有效传达相关内容。最后是宣传教育的氛围,相较于前两者,宣传教育的氛围建立在它们的基础之上,并且想要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开展,逐步建立才有可能实现,不仅要有效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还要保证受教育者能够在思想意识上有所改变,能够自发深入研究该思想内容,促进媒体宣传教育氛围的形成,提高宣传教育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基层社区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社区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社区在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社区作为基层行政单位,社区教育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能够代表国家开展各项政策的教育工作。首先社区教育在内容上要重视国家各项政策的宣传和讲解,如民族发展历史、中国革命史、传统文化历史等,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政治内容有效的传达到社区人群当中;其次是在教育形式上,社区教育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要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充分体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含义,例如:社区图书馆阅读、社区娱乐场所演讲、社区活动开展等等,不仅能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人民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不断融入在社区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当中。随处可见的社区教育汇聚在一起,将会形成一股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力量,还能在无形当中完善我国社会建设。
(三)干部教育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很重视干部的教育,尤其是意识方面的教育,民族干部的教育是党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是主要的民族教育工作。而干部教育主要体现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干部,使国家提出的各项政治工作得到有效实施。所以干部教育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当中体现出重要的承接作用。干部作为治理国家的中坚力量,应当具备一定的思想意识,并且对国家提出的各项政治思想能够充分了解,在不断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相关政治思想的作用和价值,积极配合开展各项政治措施。因此,在干部教育当中,干部需要系统化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议学习,深入学习、认真领悟 ,在学习和领悟过程中把握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现代社会中的政治作用和社会价值,从而充分体现出干部教育这一教育途径的意义与价值。广大的干部群体还要通过努力学习与自我反思,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路径与方法,进而才能不断加强民族工作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强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与科学性,实现定期培训和稽核讨论的教育目标。
(四)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还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场所,学校教育对我国的各项发展与建设来说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校教育应当深入各个阶段中,首先是幼儿学校教育,幼儿学校教育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在于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建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念,从而为之后的小学阶段教育打下坚实的意识基础;其次是小、初的学校教育,小、初学校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当中发挥的作用在于逐步深入讲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通过历史事件让学生不断强化民族意识,在认清、认全我国众多民族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各民族的文化内容,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与民族文化内涵;最后是高中和大学学校教育,相较于初中和小于学校教育,高中和大学的学校教育,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加深入和详细,高中生和大学生由于自我思想和意识成熟,对于各项思想理论意识都有很强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并且能够自主开展学习过程。针对这两种学校的学校教育,主要目的是让高中生和大学生能够在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作用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其具备的意义与内涵,进而在众多学术研究资料中,建立专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建立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基础上,是新时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网络教育成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途径。在网络教育中,首先要了解网络教育的优劣势,合理利用网络教育的特点,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教育课程,实现课程形式的多元化;其次是科学规避网络风险,网络教育是把双刃剑,通过利用网络教育的优点,可以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综合水平与质量,在面对网络教育缺点时,需要开展有效的监管,保证网络教育的秩序与健康,避免负面消息的快速传播,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展开研究,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教育意义,能够促进人民群众对民族相关思想的建立与优化。应结合多位学者的相关学术资料,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与民族思想,利用现代化科技与信息技术,逐步完成意识教育的现代化建设,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社区工作的认真负责、干部的贯彻落实,学生的逐步学习、网络技术的有效利用等,形成多样化的教育途径,能够最大限度地达成教育效果,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刘河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2):174-177.
[2] 王春茂. 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的理论意蕴与实践理路[J].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06):38-40.
[3] 韩吉木斯.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涵义及意义”专题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2(12):79-83.
[4] 杨金香,程东亚. 社会实践理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构想[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 50(01):50-56.
[5] 青觉,徐欣顺. 新时代多民族国家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J]. 民族研究,2021(01):15-29.
[6] 欧庭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困境及实践路径[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3):33-40.
[7] 孔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问题与实践路径[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01):49-51+55.
[8] 焦立涛.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逻辑遵循与实施路径[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學版),2022,50(03):80-87.
(荐稿人:周斌,廊坊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