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元育人”模式下“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2023-08-29闵丽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3期
关键词:双师职业院校考核

闵丽平

[摘           要]  分析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研究“双师型”教师标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校企双向交流协作机制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双师”能力提升途径。

[关    键   词]  “双元育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3-0081-0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国家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是实现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

一、师资团队建设的主要问题

当前,一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双师型”作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数量和比例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在实践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认识标准不统一、培养过程不深入、实践素质不够高等问题。

(一)认识标准不统一

各个地方和学校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培养目标,依据本地的认定标准,制订本校的培养方案。各地“双师型”教师标准不一、差别明显。2022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公布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标准》),对各地职业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认定起到了指导性作用。目前,各地职业院校正在《基本标准》的指导下起草各自的认定标准。

(二)“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不深入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来源单一,绝大多数来自同行业高校,普遍的问题是学历水平高、实践能力弱。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如下现象。

1.时间短,难深入。大多数职业院校因为人员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无法组织教师长时间进行企业实践。

2.企业参观了解,无法参与生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进企业实践几乎都是以参观设备设施、了解作业流程为主,听取企业师傅的讲解和介绍,无法进行生产操作,没有真实的参与感,效果欠佳。

(三)“双师型”达标比例高,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以企业实践经历为主,学校在审核教师企业实践经历时,主要看教师企业实践的“时长”,而不关注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忽视“技能”等方面因素。

二、“雙师型”教师标准研究

师德师风是“双师型”教师的第一素质。高尚师德、优良师风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起到重要引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是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师工作的基本政治素质和职业修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行业精神和劳动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良好风范。

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是衡量“双师型”教师的核心能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考核,实际上是对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双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既要懂理论,又要懂技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开展实践操作;既能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又能对行业新技术、新技能、新设备开展研究。“双师”能力一方面要求把应用技术转化为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对岗位工作的实践操作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及转化的能力。

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是衡量“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是掌握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双师型”教师必须掌握产业发展技术前沿和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具备相关企业和职业岗位的工作经历,或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挂职锻炼、技术服务、合作公关,了解并掌握产业发展技术前沿和人才需求。只有这样,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才能结合实践经验,在理论教学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提前掌握岗位应知应会要求。在实践教学时,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操纵设备,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双师型”教师应该分层分类培养,考核也应该根据岗位、实践方式有不同时长要求。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建设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指出,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认定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基地,鼓励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学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一)建设“双师型”职教国培基地,提升教师理论教学水平

职教国培基地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国培”项目、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等高层次培训的重要力量。职教国培基地可以通过高端平台汇集各方力量,共享培训资源和顶级专家,提供各种高、精、尖的培训项目。

(二)建设“双师型”企业实践基地,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借助国家级“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平台,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根据不同专业,制订不同的企业实践基地培训模块。在培训模块设置上,教师既要掌握主流设备和技术操作方法,又要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和设备的操作及应用;既要了解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布局和结构,又要了解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和趋势。

(三)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双师型”教师个人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水平

按照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全国专业众多,且新增专业众多,很多专业因为行业繁荣兴旺而发展壮大,“双师型”教师培训和“双师型”团队建设需求巨大,国家级教师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会发挥更大作用。以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为引领,各个职业院校发挥行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元”培育培训“双师型”教师,优化“双师型”团队。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参与挂职锻炼、技术服务、合作研发,有助于熟悉岗位生产流程,提升操作能力、技术技能和科研水平,有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个人成长。

四、教师协作双向交流机制建设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指出,强化教师到行业企业深度实践,注重提升“双师”素养。推进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探索跨区域联合组织实施培训,推动东西部结对帮扶、区域间资源共享、经验交流。

(一)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站

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站,根据企业工作实际,设置符合教师特点的企业实践岗位,采取跟岗实习、顶岗实践、在企业兼职或任职、参与技术研发等形式,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开展企业实践提供平台。专业课教师在企业实践工作站,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行业企业数字化技术发展、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趋势,掌握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内容,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转化,结合实践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指出,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到校工作,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职业院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要在待遇认定、任教形式等方面灵活掌握,提高企业的参与热情,激发兼职教师的活力,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兼职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有针对性、实践性强、面向企业前沿技术、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实践能力强的优势。

(三)加快兼职教师的法律法规建设

职业院校在对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过程中,缺少对兼职教师管理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学校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提供方便。但缺乏对聘任和管理兼职教师的操作办法。从立法层面来说,亟须对兼职教师的定位、管理、运用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使兼职教师的聘用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或者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增加兼职教师的相关内容。

五、“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教育部等四部委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明确要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评聘的依据。

(一)“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所谓“导向性原则”就是考核评价指标应体现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考核,应该与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与“高水平”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和“提质培优”等项目相结合,与开展“三全育人”、“三教”改革相结合,与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相结合,与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相结合。

2.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性原则”就是考核评价标准系统化设计,整体、全面性考核教师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质量,既要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师德师风,又要考核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还要考察“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评价、成果成效。

3.动态性原则

所谓“动态性原则”就是建立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包括:(1)考核的动态评价。在教师取得“双师型”资格后,建立动态评价,不是一劳永逸,要制定一定的任务要求,未完成任务的进行预警,连续考核不合格的要取消称号。(2)评价指标内涵的动态调整。在“双师型”教师技术技能内容的考核中,要根据行业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调整“双师型”教师应掌握的技术技能的内涵,及时调整考核指标的内涵。

4.可操作性原则

所谓“可操作性原则”就是指确定的评价指标可操作,指标内涵科学、具体,易于采集,清晰明确。指标权重合理、计算方法科学,能够体现教师工作实际,能够通过评价指标,综合评估“双师型”教师的“双师”素质、工作成績和教学效果,起到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二)“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标准的指标及内涵

教育部等四部委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给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根据“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制定“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内容:师德师风、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专业建设能力、企业实践经历等。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参照《基本标准》,“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一级指标分别为师德师风、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专业建设能力、教学改革能力、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等。二级指标根据一级指标内涵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确定。

指标体系突出“双师型”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加强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突出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参与和实践,关注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教学经验要求。

六、结束语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也是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双元育人”背景下,校企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培育方式、考核考评体系,是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EB/OL].(2022-10-25)[2023-01-24].http://wap.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10/t202210 27_672715.html.

[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1-08-04)[2023-01-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108/t20210817_551814.html.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EB/OL].(2022-05-17)[2023-01-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5/t202205 23_629603.html.

[4]赵彦军.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9):159-161.

[5]曾赛阳,陆莎,艾巧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认定政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10):102-108.

[6]刘永林.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须双管齐下[N].光明日报,2018-02-12.

[7]杨大奎.“1+X”证书制度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21):155-156,178.

[8]陈敏.“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18(4):65-68.

[9]王秋陽.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问题与治理原则[J].管理科学研究,2010(4):25.

[10]唐巧.教师专业化发展视角下高职“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智库时代,2020(16):246-248.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双师职业院校考核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内部考核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