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创产品开发路径探究

2023-08-28万叶君

图书馆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创数字化数字

万叶君

(苏州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000)

1 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数字城市和数字生活已成为国家的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加强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和管理架构[1]。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推进线上线下服务同步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势在必行。

随着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量子信息、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时代已经到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智时代将人类社会引向智慧社会发展之路,文化事业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与使命。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新时代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挖掘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伸图书馆服务功能和触角。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在新一代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将传统文化资源以数字化多元形式呈现,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与全面发展。

2 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创产品开发的背景

2.1 政策背景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36号)出台。《通知》明确要求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依托馆藏文化资源,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2021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文旅资源发〔2021〕85号)再次明确要增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主体活力,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科技应用水平,坚持创新驱动,鼓励开发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领域的应用[3]。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通过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为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指明了方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2.2 技术背景

公共图书馆围绕资源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体系数字化、业态数字化,把智慧图书馆建设作为发展主要方向之一。打造数字资源的库群,打通数据应用的瓶颈,激活应用场景的开发,从新发展理念中汲取营养,为公众提供更精准、更智慧、更优质的数字化服务。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下,实现了海量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加工、分类重组和共享利用,为数字文创开发提供了高质量、多元化的资源支撑;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调研公共图书馆用户的兴趣喜好,分析用户的消费需求,梳理文创产品的市场数据,开发更为适配的产品,为数字文创开发提供了精准服务能力;依托虚拟现实、全息呈现、多语言交互等新型技术及设备,打造体验感更强的数字文创应用服务场景,使得公共图书数字文创产品更为鲜活立体多样。技术力量助推了数字文创产品开发在智慧图书馆大背景下稳步前行。

2.3 行业背景

为推动图书馆事业转型发展,国家图书馆提出“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思路。该体系将为5G、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生动的规模化场景,推动实现各级图书馆业务工作及服务活动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形成基于知识内容多元立体集成的国家级知识仓储,为公众提供线上线下虚实互动的沉浸式阅读学习体验,以高质量知识服务为国家创新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4]。随着“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构想经由文化和旅游部立项,我国进入了由中央统筹、全行业参与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新阶段。创新引领、数据赋能使公共图书馆形成了知识消费新模式,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加快数字化发展,多方位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加深传统文化时代烙印、彰显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推进文化资源保护研究成果全民共享。

3 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创产品的开发类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创意产品是“表达创意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性产品”[5]。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是将公共图书馆特色文化资源和服务价值全面梳理、有效挖掘、合理转化的一个过程,从而形成具有公共图书馆鲜明特征的文创产品体系,展示文化内涵、发挥教育功能、传播文化理念。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是指运用新一代技术将传统文化资源以数字化的多元形式呈现,从而给用户带来体验感更强、参与度更高的文化服务。

3.1 数字展示类文创产品

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围绕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的内在价值,将典籍“活化”利用,运用新兴媒介、虚拟技术、3D等对馆藏资源进行创新性开发,让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产品迸发出全新生命力。如,国家图书馆推出具有很强艺术鉴赏性的精美数字文创——“资治通鉴数字文创”“敦煌遗书数字文创”“般若自在心经主人杯数字文创”“万事胜意数字文创”“九歌香熏数字文创”,这5款数字藏品使用了区块链技术进行唯一标识,每个数字藏品都代表特定作品、艺术品和商品限量发行的单个数字复制品,记录着不可篡改的链上权利。天一阁博物院以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挖掘《明丰坊摹刻神龙本兰亭序》《古今图书集成》《平定回部得胜图》铜版画等馆藏古籍,打造全国首个藏书文化数字特展[6]。数字技术与文化IP的结合,不仅让继承、传播传统文化有了全新方式,也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收藏途径,数字方式珍藏了文化,进一步激发文创市场的创新活力。

3.2 智能交互类文创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图书馆开启了走向智能和智慧的演进发展之路。人脸识别、光学定位、虹膜识别等智能体感技术,能够帮助3D体感摄影机对人体语言、动作口令等进行识别[7]。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智能体感交互技术推出交互类文创产品。如苏州第二图书馆体感AR体验区,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多个预设虚拟场景有机叠加在真实世界之中,体验者站在真实世界里和虚拟场景进行拍照合影,运用体感识别与影像捕捉技术,与梦幻场景进行亲密接触,形成用户与虚拟场景融为一体的数字化图片,扫描生成的二维码可传输至用户手机端,形成一份智能交互类的文创产品。

3.3 沉浸体验类文创产品

依托公共图书馆开展的主题展览、讲座、分享会、阅读推广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可视化,加载语音识别等AI技术并通过交互感应操作提升体验深度,激发用户探索知识的兴趣,提高对事物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苏州图书馆曾推出“诗词歌赋”AI阅读新技术,让“读诗成曲”不是梦想。用户不需要拥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只需要把优美的诗词朗诵出来,一首通过自己声音演唱的歌曲就此诞生。诗词传唱与AI技术的深入结合,让用户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在欣赏经典的同时,能平等地参与到经典传唱行列,反向输出自己对于经典文化的“再造更新”[8]。重庆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线文创中心微店,开展“泥字凝神——活字印刷VR体验”活动[9]。传统文化融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但提高了用户参与度,增强了公共图书馆与读者的黏性,还将阅读方式延伸扩展,阅读推广效果更为显著。培育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新体验,使传统文化活起来。

3.4 益智教育类文创产品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虚拟文创成为文创发展的新方向。数字文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呈现与展示,依托文化内核传达一定的精神文化内涵,包括VR展示、AR体验、体感交互、App、动画、视频等形式[10]。与实体文创不同,虚拟类文创不受时空限制,技术要求更高、体验感更佳、互动性更强、传播范围更广。国家图书馆开发的“翰墨书香”智能书法文具盒,是一款借助阿里巴巴软件将中国传统文房四宝集萃其中,可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即时观看相关书法教学视频的数字文创产品。上海图书馆推出的“缥缃流彩”线装笔记本体验套装,用户可以通过该馆古籍修复专家演示的线装书装订示范视频,按个人喜好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线装本。益智教育类数字文创提升了用户对文化的认知水平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发挥了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和知识教育功能。

4 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创产品开发的困境

公共图书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文创产品开发也越来越得到关注与重视。但相较于其他行业,公共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开发刚刚起步,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研发体系尚不成熟,仍面临艰巨的挑战。

4.1 产品资源类型单一

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依托馆藏海量文献,但各公共图书馆馆藏存在很大的重复性,除古籍善本、地方志、家谱等历史文献具有一定的地方馆藏特色外,现当代出版物特别是畅销书和热门图书几乎没有独一无二的馆藏。因此作为数字文创产品开发的资源,馆藏图书的非唯一性必然造成各公共图书馆所开发文创产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普遍性,很容易产生雷同与重复开发现象[11]。差异化不明显,导致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创产品单一雷同,品质参差不齐,无法激发公众的购买热情。姜璐[7]等认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创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经常会跟风式研发同类文创,对自身地方特色、品牌活动馆藏等内容挖掘不深。这样不仅面临着业内同行的挑战,还要经受来自互联网企业数字文创开发的竞争。赵宇波[12]对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优化建议中提到公共图书馆藏品具有单一性,文创元素相对单一,缺少馆藏文化元素与热点的跨界融合。

4.2 信息技术更迭速度过快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数据、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突破。广泛和快速的数字化程度要求图书馆智慧化领域不断扩展、智慧化程度不断提升、智慧化内容不断升级。技术的更新迭代要求图书馆快速跟上演进的步伐,对图书馆的技术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文创产品的研发也更具挑战性。靳国艳[13]基于知识图谱对我国图书馆文创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数字文创应用研究中将随着技术革新而不断发展,应注重文化与技术的融合,引入数字人文、数据融合、元宇宙等新兴研究元素,运用“互联网+”在文化领域的热点态势,推动图书馆数字文创技术开发进程。

4.3 专业人才队伍支撑不足

数字文创产品的研发要以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为前提,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当前,文创开发市场缺乏高端人才,导致研发团队缺乏精通数字技术、挖掘文化资源、了解客户群体需求、把握前沿时尚的专业性人才,专业队伍支撑明显不足。韩萍[14]在对图书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障碍及路径研究中发现人才瓶颈制约了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目前图书馆文创研发岗位薪酬较低,无法吸引优秀人才。马乔[15]认为人才资源是开发文创产品的基础,文创产品研发人才的匮乏是当今图书馆面临的障碍。

5 公共图书馆开发数字文创产品的突破点

5.1 建设数字时代的内容赛道

深度挖掘数字文创来源,通过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加工、分类重组和共享利用,让数据资源价值不断被激活释放,让品牌效应更好地发挥。

5.1.1 提炼自身文化价值

要深度挖掘、精准提炼公共图书馆自身蕴含的文化价值。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将图书馆古代典籍元素、近现代典藏特色、地方文献资源、服务品牌元素、主题形象等加工凝炼成蕴含增值内容的数字文创产品,用新技术活化资源,提升读者体验,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使其文化价值得以升华。依托图书馆自身馆藏,实现技术加持下文创产品品质的跳跃式提升。

5.1.2 拓展衍生文化内涵

公共图书馆可将创意取材范围扩大,跳脱图书馆的范畴,依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通过加工,活化资源精华,挖掘地方特色民俗、特色建筑、特色服饰,将本地文化附着于文创产品之上;挖掘本地历史及当下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围绕人物及与之相关的作品故事,研发关联度较高的数字文创产品,宣传当地传统文化;与出版社或作家联系,围绕作品以及知名作家本身授权IP开展数字文创开发等。

5.1.3 挖掘用户热点需求

精准定位,寻求资源与用户心理、社会热点的耦合点和共通性,关注用户的潜在需求,明确数字文创的开发方向。借助数字化技术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分析消费需求,根据用户习惯对文创研发矩阵进行科学布局。将需求与产品巧妙结合,开发出让文化活起来的数字文创产品;将文化元素与流量密码高度融合,不断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用户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

5.2 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公共图书馆应紧扣时代脉搏,将各种不同渠道产生的海量数据作为取之不尽的数据资源,以用户需求为本,以数据资源为基,以技术融合为翼,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对馆藏资源数据及用户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关联分析、深度挖掘,揭示出隐藏在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促进数据资源的快速传播、再生与增值[16]。在新兴技术快速更迭与智慧知识服务需求不断拓展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不断跟进技术迭代,不仅凭借自身的力量,更要在图书馆行业内外借势借力,开展深度合作。采用“馆际合作”“馆企合作”或“联盟合作”的方式,借助外力来共同突破,集中力量解决技术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共同迎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从而真正把图书馆从信息时代引入数据驱动的“数智时代”。

5.3 打造专业的人才队伍

为解决文创产品开发人才短缺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应建立健全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激活文创团队潜力,为专业人才队伍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招聘或引进精通图书馆资源,能有效运用新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具有艺术设计才能的相关人才;针对馆内现有工作人员,可与互联网机构、知识信息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利用企业技术知识优势开展馆员智慧化培训,如举办新技术应用培训,加强数字文创相关培训。或选派相关人员至创意产业园、艺术院校、互联网公司等进行学习锻炼,强化创新思维。通过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打造优秀的数字文创队伍,组建一支具备信息技术、创意思维、设计研发等多方面素养的高端人才队伍。山东省图书馆采用“图书馆+文创营”形式,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文创开发企业或设计类高校+企业需求三者有机结合[17]。通过专家团队推荐筛选与社会面团队招募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专业人才匮乏问题,为创新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方式、拓展合作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6 公共图书馆开发数字文创产品的未来发展

6.1 由科技助力向虚实交融的场景化模式转变

2021年底,元宇宙在学界业界引发了强烈反响。不可否认,元宇宙等新概念和新技术应用将为公共图书馆带来新的服务增长点。对内将加快馆藏的数字化改造与数据化传播能力建设进程,推动虚实之间实现无缝衔接,优化泛在服务能力;对外将推动行业内部乃至跨行业的数字资源整合、融通与开放合作,参与制定通用的资源、空间与服务规则与标准,构建互联互通、高效有序的公共图书馆泛在服务体系[18]。探索元宇宙中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创产品研发销售路径,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形成一个更好的融通互动过程。由当下的社交电商、直播带货、视频号、社交平台等方式进行线上销售向逼真高效的虚拟服务应用场景转变,结合市场与场景需求,实现买家在虚拟智慧公共图书馆中了解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展出等各个环节,在此场景中选购、试用、评价文创产品,通过点击按钮就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交付,这种高逼真、跨时空的新型数字化文化消费场景给用户带来了新的体验,从而产生破圈效应。

6.2 由知识产权保护向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升级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驱动和普及,数字文创开发呈几何倍数增长。数字文创资源是以数字的形式在网络空间中存在传播,如被侵权的话很难认定侵权主体,往往侵权范围大,责任难以界定。提高公众数字版权意识,妥善处理知识产权及各种矛盾,促进图书馆数字文创资源版权问题的有效解决也成为当务之急。公共图书馆应重视自身版权制度建设,积极引入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以一定的算法实现对数字内容的保护,推进知识产权大数据应用,提供全链条全过程信息服务。具体的应用包括对eBook、视频、音频、图片、安全文档等数字内容的保护[19]。公共图书馆可利用数字水印、区块链等技术将标识信息加载至数字资源中,只有嵌入者才能对这些标识信息进行修改,而使用者无法识别,这样就在不影响数字资源使用的前提下保障了数字资源的安全性。区块链以其防篡改、去中心化、分布式、公开透明等技术优势,被不少学者认为是数字版权管理较为完美的解决方案[20]。

6.3 由成份单一的消费群体向线上全域受众转变

文旅融合促使新时代出现了许多人文地标性公共图书馆、网红图书馆、特色图书馆,这些新型图书馆慢慢开始吸引外地游客观光游览。游客在馆内通过完成阅读、参观、交流、研学等过程,用旅游的方式体验图书馆,用图书馆的资源充实旅游。公共图书馆的文创产品消费群体也由原先本地工作学习的市民读者不断扩充。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文创消费群体进一步突破,由单纯线下到馆读者游客转向线上全域群体,数字化文化消费场景的出现,摆脱了时空限制,用户只需通过互联网均可成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创产品的消费者。

6.4 由文创品牌向数字文创大品牌转变

文化品牌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不再局限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跨界融合已成为新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数字文创产品品牌的树立和推广要巧妙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数字技术或各种网红流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21]。公共图书馆应将数字化的创新思路融入文化品牌建设,打造标识度高、影响力强、传播性广的自有品牌。利用数字品牌把用户聚集成为一个共同体,热爱阅读、热爱文化成为他们共有的标签。通过使文创产品的内涵故事与用户产生共鸣,展现出统一的文化价值。一方面,借助既有的文旅品牌,将现有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品牌建设的动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另一方面,依托新技术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数字化方式呈现,高质量打造富有地域特质、彰显本地文化、融入经典元素和标志符号的数字文化品牌,建设文化高地,发挥品牌效应,打造富有时代气息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创大品牌。

7 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联系公众最紧密、服务公众最直接、对接公众最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之一,开发文创产品是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和实现阅读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数智时代,公共图书馆要抢抓发展新机遇,加速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依托数字技术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领域的创新性应用,集成文化大数据体系,搭建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新技术成为推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猜你喜欢

文创数字化数字
陶溪川文创街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