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27陈梅山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陈梅山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全面改良高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对历史课程所具有的意义展开更为良好的学习,提升历史素养,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文章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构建兩方面入手,阐述了高中历史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既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展开自主探索,促使学生充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便于学生的自身涵养得到充分强化,进一步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多项学科教育必备技能,学生在对历史知识展开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发展历程,促使学生意识到历史的必然性,促使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念逐步形成,促使高效的课堂逐步得到构建。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在对高中历史课堂展开构建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展开深入剖析,促使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逐步得到实现。教师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理论可以得知,学生在对历史知识展开学习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必备的品质,这便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核心素养的内涵在以下五个方面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一)唯物史观

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得以形成的必要保障,便是唯物史观。即一种能够揭示出人类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历史客观基础的一种方法论以及历史观念。学生对历史进行学习的过程,也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便是方法论以及历史观。教师对方法论以及历史观展开合理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更为全面地看待历史。教师应该注重传授给学生唯物史观的方法,并在其正确引导之下,促使学生对历史展开更为正确的认识,以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良好地应用唯物史观。

(二)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体现是通过时空观念展现出来的。即通过在特定的空间以及时间联系中,对事物展开分析的思维方式。历史事件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借助特定的时空条件得以形成,根据时空条件来合理地分析历史事物,能促使学生能够对其展开更为全面的认识。整个历史学科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便是时空观念,教师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展开更为良好的学习,其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教师带领学生对历史时间以及空间展开良好的划分,并引导学生对时空因素进行结合,促使历史事件逐步得到构建,从而通过不断变化的时空来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延续性、多样性、变化性、统一性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史料证实

促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便是史料证实,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取得的史料展开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对真实的史料展开合理的利用,从而重现整个历史。然而,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并不能够得到扭转,只能通过现有的史料对历史展开认识。在对史料进行收集的过程中,学生对历史的客观认识会逐步形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史料的重现渠道有清晰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掌握史料的正确用法,以便于真正做到去伪存真。

(四)历史解释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便是历史解释。即以史料为依托,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展开客观的评判。叙述历史不同于解释历史,而历史解释是否正确就是其区别所在。即便是对最为基本的历史事实进行陈述,也能够将叙述人的主观态度体现出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客观地描述历史,并对历史现象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因果展开深度剖析,以便于学生能够对历史的真相展开逐步探索,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形成,从而在面对历史事物时,能够更为全面地展开辩证。

(五)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便是家国情怀。即在对历史知识展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具备一定人文追求,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国家的高度归属感、认同感,带领学生对国家的过去展开全面的了解,并将更好的服务提供给未来,促使国家能够变得更为繁荣昌盛,这便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历史知识展开学习时,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全面地认识本国的国情,促使学生能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以便于学生的民族认同感逐步形成,确保学生能够对历史的多样性进行深入的掌握,促使学生的眼界逐步开阔,进一步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三观。历史中出现了众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出历史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的家国情怀逐步得到培养,以便于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构建

(一)还原历史真相,彰显唯物史观

在整个高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便是对历史真相进行还原,促使唯物史观得以彰显。对历史知识展开学习最为基础的便是还原历史真相,而在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便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原理: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三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过唯物史观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能够逐步地形成历史素养。在对高中历史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唯物史观展开培养,然而,唯物史观相关的知识点散落在各章节中,因此,教师就应该应用点线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内容展开设计,并使唯物史观在整个教学中得到渗透。“点”,即那些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即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有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都遵循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大多学生对历史并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历史知识感知力。基于此,在对高中历史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促使学生对历史展开深刻的感知,并对历史的真相进行还原,以便于唯物史观能够得到充分彰显。

例如在对“两次鸦片战争”这一部分内容展开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注重应用点线相结合的方式来对教学内容展开设计,将历史事件设置为两次鸦片战争,并将其在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轴上进行摆放,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其时代背景进行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展开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促使学生能够对两次鸦片战争给我国后续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以获得对两次鸦片战争更为全面的认识,以便于学生的唯物史观能够逐步形成。

(二)建构时空坐标,强化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即教师在特定的时间以及空间的联系中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事物的思维方式。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便是时空观念,学生对历史展开学习,主要是对过去时代的生活、政治、文化、经济展开了解,这些内容与现代社会相距甚远,导致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基于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注重对时空坐标进行构建,以便于学生的时空观念得以强化,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促使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展开更为高效的学习。历史事件都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基于此,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将具体的历史事件放入特定的时空中,并结合此时期的背景特征,这样才能够做到更为深入地分析历史事件。

例如在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时空坐标进行构建,从而将特定的事件与其发生的时间以及空间联系起来,同时让学生结合不同朝代的统治者采用的治国策略,来对各个朝代的统治阶层的治理特征展开分析。如此一来,结合这些内容来理解某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就会变得更为简单,同时,也能够使得本节课相关的时间轴得以构建,促使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顺利形成。

(三)展示多样史料,进行史料实证

在辩证分析所取得的史料的同时,结合史料来对真实的历史展开还原,这便是史料实证。史料实证在史料的运用、分类、辨析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促使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充分培养。历史是极为抽象的内容,过去所发生的事件被称之为历史,既看不清也摸不着。在历史教材中,描述的历史事件通常都会有相应的史料,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史料来对历史展开学习,尽可能提供丰富多样的史料,即文物、文学作品、书籍、画像等内容,为了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展开更为高效地学习,教师应该将更多的史料内容提供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分析这些史料,以便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得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充分得到增强,进一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这一部分内容展开教学时,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艰难困苦展开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够对那段艰苦岁月感同身受,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播放与此相关的纪录片,促使此内容能够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再配上相应的文字介绍,以便于学生能够对其展开更为深入的理解,进一步使得学生看待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锻炼。

(四)演绎历史逻辑,促成历史解释

历史的解释主要是以史料为依据,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历史事物,促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事物的评判方法。历史解释,首先就要求学生归纳整理那些史料并对其起源进行追溯,再对其因果展开探究,最后则是对史料展开分析,并对其影响进行总结。这样能够使得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避免不了对教学内容评价解析,这就能够带领学生接触不同的史料,促使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展开更为全面的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详细讲解整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及其原因,又要对整个历史事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进行解释,以便于学生能够逐步地提高历史解释素养。

例如在对“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部分内容展开具体的教学时,在对辛亥革命的过程展开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深入地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还应该引导学生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待辛亥革命,从而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对其展开评价,以便于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此历史事件。

(五)列举典型案例,培育家国情怀

探究以及学习历史中应该具备的人文追求,便是家国情怀,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强烈的民族認同感。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密切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历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便是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展开培养。

例如在对“两次鸦片战争”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对鸦片战争的危害展开讲解,促使学生能够对侵略者将鸦片输入中国,并对国人的身心进行摧残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鸦片对人身心的危害,并以此来对学生展开抵制毒品的教育,以便学生能够对当时所有救国志士的家国情怀有更为深刻地感受。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高中历史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展开培养,基于此,教师就应该注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对教学方法展开不断更新,促使历史课堂教学效果逐步得到提升,以便于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逐步得到培养,进一步使得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能够充分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蒋生福.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 高考,2021(34):109-110.

[2]潘仕进. 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 天津教育,2021(36):128-129.

[3]唐昌忠.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措施探讨[J]. 读写算,2021(33):127-128.

[4]兰中.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 高考,2021(32):47-48.

[5]董玉龙.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 家长,2021(32):108-109.

(责任编辑:罗  欣)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