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造就创新型人才

2023-08-27黄宇拓江苏张家港市世茂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雨滴陶行知生活

◇黄宇拓(江苏:张家港市世茂小学)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民教师,在真实的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落实呢?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我将分享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点策略。

一、“生活即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才算有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源自生活的需要,教育的方法联系生活的经验,教育的素材取自生活的事件,将教育贴近生活实际且紧跟时代步伐,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光的反射》一课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了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反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随之通过想办法让光成功通过弯管,学生自然会联想到潜艇上的潜望镜。观察潜望镜的模型,体验当潜艇潜到水下时,水兵通过潜望镜依旧可以观察到海面的情况。学生发现潜望镜就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进而思考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解决难题的,增强原理迁移的创新意识。

在《神奇的雨滴传感器》教学中,以创设生活中没能及时发现下雨导致衣服被淋湿的情境,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帮美芽妈妈第一时间知道下雨呢?”从而引入雨滴传感器。在认识雨滴传感器后,发现当雨滴传感器遇上LED灯就变成了雨滴感应LED 灯,也就是智能LED灯。那么很多同学就产生了一些大胆的想法。如:当雨滴传感器遇上伸缩雨棚就变成了智能伸缩雨棚,当雨滴传感器遇上伸缩衣架就变成智能伸缩衣架,当雨滴传感器遇上汽车天窗就变成了雨滴感应自动天窗,当雨滴传感器遇上雨刮器就变成了雨滴感应雨刮器,等等,产生实现自动化的创新意识。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被框在学校里、教室内、字符中,久而久之思维和灵感也就被束缚了。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展开教学。熟悉的场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做到学以致用。因此,面向生活、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才能让教育源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社会即学校”,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便也是教育的场所,面向社会、走进社会,以社会为依托,给学生创造丰富的教育资源、寻找优质的教育方法、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起学生创造性劳动的动力。

自2020 年起,令人紧张、焦虑、恐慌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而来,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扰乱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特殊时期,笔者带领学生积极行动,用不同的方式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一是化身小农人,进行植物栽培初体验。民以食为天,疫情下,宅在家里的我们面临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吃!除了外出采购,我们能不能自己生产一点蔬菜呢?哪些蔬菜更适合家庭栽培?以何种方式栽培?具体要怎么做?在栽培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此后才会倍感珍惜。二是争当防疫小卫士,传播防疫正能量。围绕“新型冠状病毒”,将相关科普知识利用绘画、手抄报、电脑小报等形式表现出来。三是观看科普视频,自制病毒模型。观看《病毒的致命威胁》科普视频,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知晓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对人类造成的致命威胁。观看《小口罩大学问》,了解口罩的功能以及自制方法。随后,通过自制病毒模型、自制口罩,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这场战役中坚定地成长。

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种教育方式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解放了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这种教育方式更受学生的欢迎,这对拓宽科学视野、增长科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三、“六大解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陶行知曾提出“六大解放”: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敢想、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敢做、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敢看、能看;四、解放他的嘴巴,使他敢说、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生活中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时间填满,让他有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在《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中,从小黄鸭入手,用去底的矿泉水瓶子结合小鸭展开探究活动“小鸭子在哪里?”。用矿泉水瓶罩住小黄鸭压入水中,小黄鸭会在瓶子的什么位置?学生带着猜测和疑问展开探究,在实际操作中初步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随后教师演示实验,“老师的小鸭子怎么一下上升了?”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空气跑掉了。那如何让小鸭子下降呢?你能做出一只“听话鸭”吗?学生各抒己见,有的想到利用打气筒给矿泉水瓶充气,有的发现利用打气筒鼓气的方法操作起来很困难……一番讨论后,决定用塑料袋套住矿泉水瓶瓶口,收集瓶子里原来的空气。捏住塑料袋,空气充入瓶中,小鸭子下降,松开塑料袋,空气回到塑料袋中,小鸭子上升。

人有好奇的天性,课堂上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保持追求真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用大脑去质疑,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用双手去检验,用双眼去洞察事物的本质,用嘴巴去论证。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经过独立思考去分析问题、寻找证据、发现真相、解决问题,不人云亦云,这便是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性思维的培养正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一环。

四、“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陶行知在《三代诗》中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认为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只有动手去尝试,亲身去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获,才会有创造性劳动成果。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指出以让学生有更多直接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在夏校长执教的《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这一课中,以《手脑相长歌》导入课堂,和学生探讨这节课该怎么上,引导孩子上课时要“动手做”“动脑想”。随后给学生提供了两组照片,一组是人造世界的人造物,一组是自然世界的自然物。夏校长对图片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人造物以游乐场呈现,那可是学生最喜欢的欢乐世界;自然物是学生最熟悉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成功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揭示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两个概念显得水到渠成。接着“用手”给10 种材料分类环节,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最后“用2 根柳条创造人造物”,通过制作活动,体会一个人造物的诞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创造中有了直接经验,不仅对自然物和人造物之间的关系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而且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实验探究就是一种很好的动手做的形式,它是科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教学就以实际生活为中心,在劳力上劳心,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得以调动,创新潜能得以发展,在“玩中学”“做中思”,做到手脑并用、手脑相长,实现认知与实践的统一,获得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最后应服务于生活。将理论联系实际,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激起学生的创造行为。

在《做一顶帽子》一课中,通过创设生活中使用帽子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帽子的样式和制作材料,思考不同帽子的功能和作用。深入认识帽子后,再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变身小小设计师,设计并制作创意小帽,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一课中,“重新使用”部分,出示三种家中常见的垃圾:包装绳、玻璃瓶、塑料袋,通过列举阐述它们的多种用途,渗透变废为宝的理念。随后结合STEAM 课程设计理念,出示常见的快递包装盒,做一个瓦楞纸书桌收纳盒;出示塑料瓶、玻璃瓶,做一个创意花瓶,通过设计制作的体验过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增强减少垃圾数量的意识,激起变废为宝的创造行为。

坚持开展多样的科学课外活动,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加以实践,激发创造行为,进一步实现“教学做合一”。

六、在“做”字上下功夫,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启示我们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这里的“做”包括教师的“做”和学生的“做”,前者是示范、是榜样,后者是学做、是模仿。实验前,教师应对实验进行详细的讲解,提出明确的要求,以身示范,规范操作。教师“教”“做”结合,学生才能“学”得透彻,“做”得明白。

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必须是长流水。这就要求教师接受终身教育,做到终身学习。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不停地进行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把握社会动态与时俱进,积累教育素材。持之以恒,这便是坚韧性之体现。正如陶行知所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示范,示范是学习的成果反馈,两者相互促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那么,作为一名学习型教师,需要潜心教研、勤于探索;需要树立科研意识,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科研能力,以研促教促专业发展。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学的过程不是机械式地灌输知识的过程,不是将学生培养成标准程序化设备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思”“习”“行”四者相结合的师生平等互动过程,是将学生培养成至真、至善、至美之人的过程。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强调“教学做合一”,重视授学生以渔,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一份努力。

猜你喜欢

雨滴陶行知生活
小雨滴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可爱的小雨滴
陶行知教育名录
小雨滴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小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