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评课的“四度”
2016-01-29张彭彭
张彭彭
[摘 要]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在教研活动中,除展示上课教师的素质外,对听课教师也有明确要求,不仅要会听、会评,还要抓好评课的“度”,即评课的态度、角度、高度和深度。
[关键词]教研活动 评课 态度 角度 高度 深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35
每学期学校都要进行几次有规模的教研活动,而每次的教研活动都不可避免地要去评课。对于平常的评课,有的教师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敷衍了事”的态度;有的教师出于情面和各种利益的考虑,每次都是“课未完,评已定”;还有的教师提前在网上下载了有关评课方面的客套话,饶有深度地说着大家听不懂的话语……笔者前不久参加了徐州市泉山区少华街小学举行的“课堂教学堂堂清”教研活动,听后对于评课颇有感触,下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评课的态度
授课场合不同,教研目的不同,教师层次不同,需要评课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评课者不应抱着自己比授课教师更高明的态度走进课堂,而是建设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但是在评课之前必须先以一个谦虚的态度去倾听、去思考。如少华街小学举行的此次教研活动,请来了联谊学校同年级组的教师及区教研室的数学教研员,共8位教师。这8位评课教师均来自一线,本着互相学习的态度,在评课前已经详细地了解了授课者的教学设计,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疑义。听课时,每位评课教师为了能够全面了解课堂情况,分别选择利于自己观察的角度,在不影响教师及学生的情况下认真倾听教学的每个环节。值得学习的是,这8位教师都很有经验,在数学教学方面均有一定的成绩,但每位教师还是那么诚恳,抱着学习与交流的态度倾听别人的教学。评课时,每位教师都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既有自己的风格,又有自己的特色。
二、评课的角度
评课中,这8位教师能够从自己感兴趣的关注面出发,站在自己、学生及授课教师的角度进行评析。如一位评课教师根据执教教师设计教案时把知识目标分为两个方面、能力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及学生操作、合作、练习等情况,就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又如,在创造分数这个环节上,有的学生折出了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这两个分数比较难折,教师适当调整进度,追问这两个学生是怎样折的,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另一位评课教师就这个教学环节,从课堂生成资源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还有的评课教师从教学方法、困惑如何解决、环节间的过渡、创设情境、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让执教者受益匪浅。
三、评课的高度
唯有站得高,才能把握数学课堂的本质,才能真正看清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对课堂教学给出有价值的判断及建议。评课中,8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授课者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分数的概念,而执教者过分强调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难度,且拔高了教学目标。所以,评课教师提出授课教师要用完整、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的建议,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叙述概念。又如,在“眼力大比拼”练习中,授课者为了突出练习的多样性,把书上的图形稍做改动,即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三份,问学生:“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吗?”虽然这样的改动学生也能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但执教者忽略了并不是所有的不平均分的图形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因此,评课教师提出应该把问题更具体化,且图形的设计要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再如,认识生活中的分数的环节,执教者把这一环节放在认识二分之一之后。评课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认为此时学生只接触了二分之一这一个分数,所以应把这一环节放在认识四分之一后,这样学生的认识才会更完全。评课教师既提出了建议,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评课让执教教师对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进而从一个新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做出相应的改进。
四、评课的深度
笼统的评价语削弱了评课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因此,在本次评课中,我们很少听到“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教学语言清晰得体”等评价,而是听到“不是平均分的图形不一定不能用分数表示,像等边三角形,沿中位平均分,中间得到的图形就是四分之一,所以练习的设计要为后续教学做准备”“拓展题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1里面有几个1 / 6,几个1 / 3”等评价,既展现了评课教师的功底,对授课者、听课者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收获。
总之,评课是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形式,其多样性、及时性、互动性和针对性都是其他教研方式难以替代的。因此,我们应该从评课的态度、角度、高度、深度出发,使评课更加科学合理。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