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败了孩子阅读的胃口

2023-08-27薛振华

家长 2023年16期
关键词:哈姆雷特贝贝语文课

□薛振华

家长用自己的“哈姆雷特”去考孩子,只能是好心办坏事,将个人内心自觉自愿的阅读变成外在强迫,降解了阅读的快乐,扼杀了读书的兴趣,坏了读书的胃口,耗尽了读书的动力,将孩子推出了读书的车道。

贝贝是一个爱读书的男孩,三年级前就读了几百本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西游记》《嫦娥探月立体书》《刘兴诗爷爷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小说、天文、地理,无论什么书,贝贝都爱不释手。可最近一段时间,贝贝却不愿读书了,除非是老师布置的读书作业,其他书一概敬而远之……

贝贝的妈妈为此焦虑不已,贝贝为什么变了呢?

我找贝贝谈话,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读书了?贝贝说,不是他不喜欢读书,而是不喜欢在家里读书。

“那是为什么呢?”我不禁有些纳闷。

“老师,您不知道,在家里读书,妈妈总是不停考我,比如读《宝葫芦的秘密》,她问王葆得到宝葫芦前小铁桶里装的是什么?得到宝葫芦后第一个愿望又是什么?每次读得正高兴时,妈妈就跑过来考我,回答不上来她就说我没用心读。读一本书比学一篇语文课文都难,怎么读得下去呢?”

哦,原来是这样!

“考考你”败了孩子阅读的胃口

小孩子喜欢听故事,识字后愿意读故事。

“书是面包。”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喜欢读书的原因。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孩子读书的兴趣渐淡,不爱读书了,这其中有他们眼界开阔了、活动范围广了、好玩事情变多了等因素,但更多与大人指导不当有关。

“读了这本书,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好词佳句?笔记写了没有?读后感写了没有?”家长以为这样可以提高孩子读书的效能。岂不知,这种“考考你”式的读书指导,最容易扼杀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读书一定有收获,就像吃面包有营养一样,但与吃面包不同的是,读书不仅收获知识,而且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享受也是一个人喜好读书的重要原因。

正像“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读书的收获与享受也是因人而异的。家长用自己的“哈姆雷特”去考孩子,只能是好心办坏事,将个人内心自觉自愿的阅读变成外在强迫,降解了阅读的快乐,扼杀了读书的兴趣,坏了读书的胃口,耗尽了读书的动力,将孩子推出了读书的车道。

测查课外阅读不明智

学生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是指语文课本学习,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内阅读的知识,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也都必须掌握。为了测查学生掌握情况,就需要考试,其目的是为了查缺补漏,对学生欠缺知识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因此,字词句段篇章,事无巨细,无一遗漏,都要考。

课外阅读从阅读书目到阅读结果,只有指导性要求,没有“硬性指标”。课本之外,学生读得书越多,读书类型越广,获取知识就越多,收益就越大。这个时候再用考试的方法去测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就不恰当、不明智了。

首先,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要求不一样。小学语文课本每册篇数不过30 篇,页数在120 页左右。这些内容要学一学期——4 个多月;而一本课外书,少则100页,多则几百页,如果像语文课文一样,读完后事无巨细地进行考试,还要求学生一考就会,不要说一学期,就是一学年也难读好一本书。而且课外阅读也失去了意义,想让孩子多读书就成了奢望。

其次,课外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不同,关注点也不同。读书的目的在于获取知识,而同一本书中,知识点会有很多很多,但它们不像课本里的知识点那样,要求读者都必须掌握。每个读者根据个人喜好,可以自由取舍。这就像人们逛同一个超市,有的人买苹果,有的人买橘子,有的人买香焦,有的人买的却是西红柿,兴趣不同,关注点不同,收获也就不同。用考试的方法去检测孩子的阅读效果,实在是拙劣之极,不但不能促进他们阅读,反而会挫伤他们阅读的兴致。

再次,将考试作为检测课外阅读的手段,会带偏阅读的方向。曾有媒体报道,某学校对学生阅读《西游记》情况进行考查,有道题目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发生在哪座山上?”应该说,这个题目有点水平。因为读过《西游记》的人不少,但这个问题张口就答的却不多。因为作者吴承恩没有按“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的套路出牌——开头没有交代这座山是什么山,而是在后来白骨精与唐僧对话时透露出来的,“此山是蛇回兽怕的白虎岭”,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只关注故事的发展,对话中“随意”出现的山名,往往就忽略过去了。

实话实说,在三打白骨精这则故事中,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不影响人们对主旨的理解。但现在这么一问,阅读时就要细心,就要仔细,为了寻找问题答案,就要一遍又一遍反复阅读,这会对孩子的阅读产生误导,让他们从感悟书中道理的高层次阅读,转移到对书中无关紧要细节的捕捉、知识点记忆的浅层次阅读上来,成为一个“肉体书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考试作为考查课外阅读成效的手段是不科学、不恰当的。

“读出”,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

莫泊桑的小说《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写到,作家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每到星期天就到福楼拜家中聚会,“他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这些作家们的聚会,是在与朋友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获取知识”,而在于“心有所得”。虽然人们都在读《哈姆雷特》,但每个人心中勾画的“哈姆雷特”并不相同。读书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读出”——把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告诉志同道合之人,在“共同语言”的交流中,让读书的快感扩散到身体的每个细胞,甚至为“捍卫”自己观点,双方展开激烈“对战”,直到打得“头破血流”,全身才酣畅淋漓,快乐至极!

这给我们家长的启示是,指导孩子读书不是居高临下地考他们,而是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一起互动探讨——对文章事件、人物、主旨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长的观点或与孩子相同,或与孩子相左,但无论是否相同,家长都不要强行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与孩子进行探讨。

“阅读重在读,贵在思,悦在诉。”“读出”,让孩子享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起读书的兴趣,生发出“想读”“愿读”的欲望,从心底爱上读书,学会读书。

猜你喜欢

哈姆雷特贝贝语文课
表演哈姆雷特的经历
对表演《哈姆雷特》的不同看法
可怕的语文课
哈姆雷特延宕问题再思考
王wánɡ冕miǎn学xué画huà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贝贝失踪了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冬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