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家长要“听”孩子的话

2023-08-27□谢

家长 2023年16期
关键词:算数多元智能识字

□谢 晶

幼儿正处于“秩序敏感期”,不仅自己遵规守矩,“正义感”初萌的他们,还会对家长进行监督,一旦发现“不端”行为,就会给予纠正。

贝贝刚上幼儿园不久,爸爸通过微信给幼儿园园长写信投诉,内容是:“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为了让他学知识的。可一个月过去了,孩子一个字没学会,却学会了管闲事。”爸爸抱怨说,家里的牙缸,大人和他的都要按顺序摆放,还要摆正,一旦顺序错了或摆得不正,贝贝就开始嚷嚷,真烦人;再比如,上公共厕所非要规规矩矩站在便池边上,不但自己站,还要求大人也必须规规矩矩地站,真无聊……“我同事的孩子在别的幼儿园,已经学会几十个字了,还学了拼音……你们幼儿园如果再不教孩子学点有用的东西,我们就准备给孩子转园了……”

幼儿园里应该学什么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与众多家长的接触和交流中,我发现贝贝爸爸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他看来,让孩子上幼儿园就是为了学知识——识字多、能算数。能教会孩子识字、算数的幼儿园就是好幼儿园,这实在是对幼儿教育的一种误解。

苏联物理学家卡皮查,获诺贝尔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有位记者提问:“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

时年84岁的卡皮查面对这样的提问,不假思索地回答:“在幼儿园里。”

这个回答令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和惊诧。那位记者继续追问:“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白发苍苍的卡皮查平静地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答应小朋友或别人的事要做到,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卡皮查说得很慢,语气诚恳,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在他看来,自己之所以能获得一些成就,都是因为幼儿时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这个教育,不是学到了多少具体知识,而是养成了好习惯,修成了好品格,学会了观察与思考。

诚然,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来说,识字、算数固然必须且重要,但凡事有先后,人的成长也不例外。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首要的是养习惯、修品格,这才是装载未来生活学习、事业发展的“大器”。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而非单一的,每个人都有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自我认知、自然认知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与遗传相关,更与后天的环境影响和开发相关。有些智能,比如属于空间智能的绘画,无论从多大年纪开始学,都可能有所建树,像国画大师齐白石,27岁才开始学画。而有些智能,比如音乐,一定要从小培养,年龄大了再学,便很难有长足发展。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多元智能在幼儿期发展较快,4 岁左右达到“峰值”,各种智能生成约达到“成熟”的1/2,以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16—21 岁后相对“成熟”。也就是说,幼儿4岁之前,是多元智能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不是一粒种子,而是一堆种子,蕴含着多元发展的无限可能,教育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的智能向多个方向延展,而不是以识字、算数作茧,束缚孩子多元智能的生成与发展。

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明确指出,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幼儿智能多元发展。同时,为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教育部还规定了小学“零起点”教学机制,出台了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作为家长,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眼中就不能仅盯住识字、算数这两颗小小的石子,要抬眼远望,让孩子走进多元智能这座金山,放手让孩子去“玩”,要知道,儿时会“玩”的孩子,将来更可能成大器。

“听”孩子的话,做好家长

人的嘴巴不仅是用来吃饭的,也是用来说话的。孩子们愿意将听到、看到、做过、想过的一切事情一古脑儿地告诉他人,这是孩子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将孩子的每一句话都听进耳朵里。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孩子讲述趣事。幼儿园放学回家,孩子都会很兴奋,喋喋不休地向家长“汇报”在幼儿园所经历的一切,大到自己唱歌受表扬,小到吃饭时勺子掉到了地上……真是鸡毛蒜皮,事无巨细。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说的这些无聊没意义,要么听而不闻,要么嫌烦制止。殊不知,家长如此做法,实际上是放弃了了解孩子的机会,疏远了与孩子心灵的距离。直到孩子长大,家长再想通过沟通了解孩子,才发现为时晚矣——孩子已经到了不愿意和家长交流的年纪。

孩子向家长“汇报”,一方面可锻炼他们的记忆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孩子也会从家长那里得到反馈——认同还是反对,赞赏还是批评,从而树立自己的是非观观念,逐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唠叨”是孩子自我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家长耐心倾听,就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会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亲近感、信任感。将心比心,反过来,家长“说话”时,他们也会听在耳、记在心。

家长要听从孩子的劝导,不断改正自己。2023年3月,浙江台州执勤交警夜间在路边查酒驾时,一个萌娃在车里大喊:“警察叔叔,爸爸喝酒了。”经检测,驾驶员也就是萌娃爸爸血液中酒精含量超标,属于醉酒后驾车。

有网友说,这萌娃真有正义感,是非分明,“大义灭亲”。实际上,不仅是这个萌娃,几乎所有幼儿都这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成长,首先要在头脑中建立起秩序概念,形成规则意识。2—4 岁的幼儿正处于“秩序敏感期”,不仅自己遵规守矩,“正义感”初萌的他们,还会对家长进行监督,一旦发现“不端”行为,就会给予纠正。

特别是走出家庭上了幼儿园后,孩子会发生质的飞跃。他们会学到新知识、新概念、新规则,形成新观念,养成新习惯,并学以致用将其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会像开头贝贝爸爸说的那样,要求家长、“规范”家长。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能以“大节不亏”为由而“小节不拘”,认为孩子是大惊小怪,嫌他们啰嗦,烦他们事多,而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感到高兴,应放下身段,“听”孩子的话,接受劝导,改正不良习惯,不断提升自己,做孩子的表率和榜样。只有如此,才能以最小的教育“成本”,换取最好的教育效果,让孩子向着家长希望的方向一路顺利前行。

猜你喜欢

算数多元智能识字
一屋三室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说话要算数
秋天不会算数
识字
识字儿歌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识字谜语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