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个体经验与民族历史文化的共振
2023-08-26范勃
范勃
传统意义上由材料属性定义的油画概念如今已经被打破了,今天的油画艺术展大都已将丙烯和其他平面化的综合媒材作品纳入进来。因此,随之而来失效的问题包括油画语言的纯化等。在西方,作为材料属性的油画从以坦培拉为基底的多层罩色画法到纯粹油画媒材的混合技法,及至印象派的直接绘画,100多年前基本就终结了传统意义上的油画。现当代艺术潮流和运动为今天的架上绘画提供了另一番的知识图景,包括观念的维度、材料的实验性等。
今天中国油画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绘画。西方绘画近百年的探索几乎已经穷尽形式层面的创新,中国油画是否还能在绘画性所关涉的形式层面推陈出新,如果不在形式层面,又将怎样在精神意蕴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
中国油画近百年的发展中,一直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潮纠缠往复:一方面是向西方学习所谓正宗的油画语言和技巧;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文化传统的作用,又希望创作出具有民族特点的油画语言。当然,在学习西方哪一个流派的选择上,也产生了分歧,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烙印,这种学习也始终不断与中国艺术发展相结合,近百年来,很多经典的作品无不体现了这种学习的特点。总体而言,西方绘画作为中国油画发展的一个参照系始終存在,并且在很长的时期内,由于交流的阻隔,对于西方油画的经典,都是通过图像的方式获得认知,由于图像和原作之间的差距,对于西方的经典往往存在误读,这种误读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油画的发展,另一方面催生了学习油画技巧正统的思想。今天,随着国内艺术家眼界的开阔,对于西方经典作品可以用更平和的心态来观照了,原来感觉很神秘的油画技巧也逐渐祛魅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原创性的图式和开放的语言创造,真正困难的不是技巧的传承,而是原创性的突破,这将逐渐成为艺术界的共识,这背后是中国艺术理论的建构,中国艺术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有赖于艺术院校和社会各界艺术团体破圈交流、资源共享,打造中国艺术发展的平台。
一方面,当下的西方绘画在艺术的层面作为西方当代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艺术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已经不是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大量的作为商业的绘画已经远离了艺术的范围,这从西方的美术学院的教学就可以看出端倪。写实绘画能力训练已经不是学院艺术教育的基础,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去相关的工作室进行选修。思想的动力取代技巧成为艺术创作的首要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不断地有年轻的西方艺术家以绘画的方式亮相,并且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在国际拍卖市场取得很大的成功,可以看到,资本还是很青睐绘画的形式。市场成功运作的后面是美术史研究的背书,是一整套艺术评价标准的建构,这是为艺术品定价的基准。近年来,中国市场也成为国际艺术资本倾力推销的地方,这一方面促进了国际艺术交流,但另一方面需要警惕的是,这实际上挤压了国内艺术家的生存空间,这也使中国油画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国际间交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展览进入中国,西方美术史上的经典名作也开始来华展出,这确实证明了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发展,越来越成为受西方重视的新兴市场。随着交流的直接与深入,中国绘画界迫切需要建构和完善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形态的理论,中国的当代艺术实践开展的时间和深度还远远不够,社会的极速发展变迁又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出现更加优秀的本土当代艺术。
中国今天的绘画发展必然依托于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基于对国家形象的建构和国家叙事展开,现实主义题材美术创作在新时代蓬勃发展,作为一种古老的绘画方式,叙事性绘画重获生机。当然,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并不必然地与写实风格绘画划等号,表现性的风格或是材料的综合都可以成为现实主义的方式,叙事的方式也是可以多样化的,可以吸收其他艺术种类创造的成果,不断开拓新的叙事方式。国家形象的建构是这个时代赋予绘画的重要社会使命和发展的空间。叙事性绘画未来的发展必然与学院教育相结合,年轻人对当下生活的感受力是最强的,但在最有感受力的时候往往缺乏有效表达的能力和途径,这是学院教育需要解决的痛点。广州美术学院正在做的叙事性绘画本科实验班,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进行的教学改革。
今天中国油画在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的实践中,开始卸掉包袱,油画语言问题可能不再成为某种困扰,油画只是众多艺术表达媒介中的一种,在众多具有留学背景的青年艺术家身上,与世界同步的艺术表达已经实现,在这一点上,中国油画创作可能不再具有问题的特殊性,而是变成当代艺术创作的普遍性问题,比如思想的维度、观念性的表达和实践的方法等等。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绘画传统的国度,我们还是具有比较强力的心理优势将油画这种外来的画种进行本土化的吸收。中国油画固然已成为中国人表达自己精神状态的特有艺术手段,但这并不能成为自我满足的原因,中国油画依然要尝试寻找国际共通的评判标准,不能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为什么莫奈、梵高可以超越文化属性成为国际共同承认的艺术大师,中国未来是否能产生国际影响力的绘画大师,带领中国文化有效对外传播输出。
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兴未艾,从传统的继承到当代的发展,不同的艺术家群体有着多元的思考方式和发展路径,但都离不开对于中国自身文化传统的审视,这种审视必然包含着一种批判的精神。艺术家的个体经验需要被重视和挖掘,在笼统的风格泛化的讨论中,真正有价值的是个体艺术家对于历史文化、时代境遇的独特体验,这也包括站在本土文化的立场,观照西方文明的经验。个体经验与民族历史文化的共振是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媒介的不断创新,也促进了绘画的改变,打破材料的限制、交叉融合是发展的趋势,不断寻找新的视觉呈现是绘画发展的内在需求。绘画从19世纪开始逐渐与美学分道扬镳,而越来越接近哲学的思考,但绘画的视觉化特征还是有别于哲学的观念,观念的表达需要转化为适当的视觉形象呈现出来。绘画如何呈现视觉之外的诸感觉的联通也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绘画在今天的时代,有着多重的使命和担当,既可以有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性,也可以有为社会而艺术的介入性,只有多元的发展路径才能促进中国油画的繁荣发展。■
(作者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