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创新中获得新生
2023-08-26庞茂琨
庞茂琨
油画引入中国百余年来,从早期西画东渐的被动接受,到20世纪初期的主动汲取,从西画到中国油画,所呈现出的一方面是油画这一西方艺术典型语言形态在拥有5000年文明的中国大地上再次焕发出的蓬勃生命力;另一方面更彰显出了中国社会文化演变所赋予油画的社会本土性和民族文化性。一代代优秀的中国油画家们为世界油画的构成提供了中国样本,中国油画家们带着强烈的文化使命在欧洲500余年的油画语言系统中拣选出具象写实油画作为中国油画的主流。尽管与西方油画发展脉络大相径庭,但却迫切成为了我们文化启蒙的现实需要,由此也为油画在中国的身份转化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改革开放之后,中西方社会现实的再次交融与文化艺术的深度碰撞,又将中国油画推向了时代的浪尖,西方新艺术的语言震撼与中国当下急转变迁的多元现实,为油画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理念与形式语言,油画走向中国精神内在的深度自省与自我建构。可以说,通过写实的语言路径所打开的中国油画发展的全新维度,因中国现实应运而生,又在中国现实场域、社会景观和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发展创新,初步实现了油画中国本土化与民族化的内在转化。而这期间最为难能可贵的就是中国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所给予油画的时代风骨和中华意蕴。
中国美术的发展其实也一直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文化中成长和推进的。作为油画专业的艺术家,大家都经历了几十年的教学及创作实践。中西文化本来是不同的东西,但通过长期的实践,越来越发现其中许多相通之处。比如,我们在西方古典艺术里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之美、气韵之美,也看到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同样,我们也在西方现当代艺术中看到他们受中国写意精神、禅宗思想的影响。在这种相互碰撞、相互共鸣中,中国当今的艺术家已然成熟起来,在眼界、心性、品格上皆获得滋养和升华,在包容中感悟,在了悟中超越。这是今天大多数中国优秀艺术家的共同体悟和状态。
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一代都经历了完整的学院化成长。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古典原作来中国展出,油画家们开始近距离研究古典绘画。当时思想上是以回到绘画艺术本体为宗旨,同时,在创作理念上也确立了一个基本方向,即寻找生活中的典雅之美、静穆之美。所以无论是当时中国的少数民族题材还是都市人物题材,都赋予表现对象一种古典气质。也许,正是中国艺术家对西方古典的理解偏差,甚或中国人物形象及生活内容的特性,赋予了这种古典的另类气质。其实无论我们多么迷恋古典、认真研习技法,它只是一种表达的路径,而骨子里中国人内在精神和表现的生活内容、对象都是中国现代的,因而,最终呈现的思想肯定是当代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古典写实绘画风格的艺术家在中国开始成为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创作队伍。古典油画语言是西方经典的传统语言方式,它不仅具有和谐、唯美的品格,又有写实、叙事的功能,既能让普通的观众接受,也能考验创作者的功夫和表达能力,因为好的古典风格作品体现了创作者的全面素养,在技术难度同时也体现出创作者审美精神的高度。所以用古典写实的绘画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是最适合不过的,特别是针对一些经典的事件和重大主题的呈现,要求同时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永恒性,古典写实油画正好能发挥所长。中国的古典写实性油画创作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始终立足时代生活,不断变化的题材都在竭力捕捉最具社会现实性和代表性的一面,致力于古典油画语言与民族审美的结合,使中国油画在时代精神的表达中焕发新的光彩。大家努力通过形象塑造实现情感传递,在人物形象刻画中,既重视现场写生以保持人物的生动性,又力求超越表象所见,使人物形象在特定的语境中呈现出强烈的精神性,让观者通过具体形象体验特殊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心灵与精神共鸣。
另外一个很特别的体验就是这些年大家都画了不少主题创作。原本一直认为主题创作并非适合今天的人来做,因为前辈们已经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主题性绘画作品。但通过这几年创作、评审及组织师生画主题创作,深感这些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的新命题。其实主题创作也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和风格上接近老一代才叫主题创作,而应该是有自己特别的理解和创新,这种创作才具有意义,才能与今天的观众产生共鸣,尽管是以古典或写实的方法进行也应该具有当代性和自己的个性。
从文化理想,到思想情怀,再到语言本体,艺术绝非是单纯的图式翻新,每一种视觉样式都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表现出其哲学观念、情感体验、精神诉求和时代特征。近年来的主题创作,使大家进一步深刻体会到艺术与历史、现实、文化和社会的内在联系,远远大于艺术图像之间的表象呼应。油画的民族化探索,需要在时代生活中不断寻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今天生动的现实,促使我们融历史与天地之精华,在吸收消化后生发出新的能量。因此,知识与技能的累积还需在现实的磨砺和精神的碰撞中去获得开悟,也才能品尝到创新的滋味。
油画传入中国开始就有了民族化的问题,几代油画家都在努力探索,其中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由于思想意识及客观条件的局限,往往将油画民族化的体验与实践简单化,常常是对一些中国传统形式符号的简单重叠与嫁接。但对于什么是更深入的、内在的民族化,并非真正弄清楚。也许随着国家的强大、民族的自信,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抑或化解,成為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中国油画民族化仍是一个长远的理想目标。
中国乃至世界,今天仍然有相当数量对油画的迷恋者,那是因为油画本身材质的魅力,比如笔触、肌理、油层、色层产生的美感加之前辈大师惊人绝世的技艺,使油画的经典永远屹立在丰碑之上,激励着后人通过学习尝试,去拓展与再创造。虽然很艰难,但仍知难而前行,这种执着与真诚如同信念一样,也许会感动上苍,在传承与创新上能获得某种奇迹的出现。
另外,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一代的审美趋向正在发生着一些改变,近年来一些新媒体艺术的展览上观展者年轻人很多,他们是真正的热衷者。我们刚提到的油画材质的美,在他们眼里可能恰恰是他们鄙夷的“油腻感”,我们这代人欣赏和追求的体积感、空间感、层次感、肌理感等对他们来说并没兴奋之处。如果让他们喜欢绘画,他们更喜欢平面性的、抽象绘画、卡通绘画,从收藏界的兴趣转向也能证明这一点。
不过在中国,油画仍然是各美术院校热门的专业,每年报考的数量仍居高不下,历届全国美展上不乏众多的踊跃者。但从近几年的各类油画展、院校油画毕业展上看,油画的活力在日渐下降,相比之下同是传统专业的雕塑却呈现出生机。因为雕塑在吸纳新媒体新材料上比较容易,如与一些机械互动感应装置的结合,或者向装置化发展,而油画更多的是在画布上制造平面上的虚拟空间、图像、构成等,这些都受限于传统的模式之内。
今天的中国由于学画的人基数大,仍然有大量从事油画创作的喜欢油画的年轻人和专业学生,他们多以写实的方式在创作,同样也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参加着各类国展及专业性展览。从技术层面上看,有相当规模的人具有了较强的写实能力以及驾驭画面的能力,在制作技法风格语言上皆能达到成熟的标准。但总体而言存在明显的模式化倾向,从创作方法上看,多数是以图像作为简易的素材途径,通过照片进行创作,既缺乏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也缺乏对形色的提练过程。从技术层面上看,缺少对油画材质的程序性体验,多以照相写实填充方式进行绘制。另外题材类型化、套路化严重,以对成功者的模仿为自己的创作准则和方向,而没有独立的生活感悟以及独立的实验和独立的发现,更没有对新时代的创新意识,这样的作品显然是不能打动人的,也是没有新意和独创性的。
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必然带来表现手法、表现方式的多元化。现代主义以来,反叛传统成为艺术发展的主要命题,从形式语言到观念创新,再到材料、媒介的创新,带来人们欣赏和审美的改变。传统的语言方式和媒介的生存空间受到挑战。油画这种传统的画种,特别是以写实为目的的架上油画,更是被挑战的对象。在国际上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广泛应用和影响,装置、影像、摄影早已成为当代艺术的普遍创作形式,而进入网络数字时代,特别是近年来的智能科技迅猛发展,新媒体艺术更以全面爆发的态势铺天盖地而来,对架上绘画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AI智能在短时期内完成了人们无法想象的快速进步,引起很多行业的恐慌。一些图像生成软件迅速升级,可以完成你提出的任何要求,而生成图像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又逼迫我们不得不思考绘画会不会死亡的问题。本来手工绘画在强大的历史经典和高峰之下,已很难超越和原创出新高,现在人工智能软件的自我学习,短期内呈几何倍数的升级,绘画真的到了面临思考如何生存的地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智能科技深度植入我们生活时,特别是最近AI技术惊人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手工绘画应该怎样应对?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但我总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之中,任何历史的经典和我们正经历的生活都是我们可贵的资源和财富。无论社会现实怎么变化,它都是艺术创作的生活来源、观念来源,另一方面,即使是传统而陈旧的内容,也可以在新的语境中通过新的方式呈现,包括古典绘画语言可以在重置与转换中获得新生。
绘画如若是手工性的,那它必然是围绕独立的方法而进行的,这里谈到的方法即指在对形体、物象的表现中的时间性、程序性和效果呈现进行设定和掌握的具体法则。在艺术的体验中,过分强调绘画方法会削弱艺术中其他重要的因素,诸如情感、观念等,但完全不谈方法就无异于否定了绘画的基本意义,或者无法将绘画这一行为上升为语言意义上的精神表述。另一方面,方法仅仅是一种途径,最终是为了传达观念与情感,因而,成熟的方法不应是让大家仅仅停留于你的方法自身而无法感受作品的思想与总体情绪,而是通过方法的暗示或导向达至最终的目的。所以,特殊的方法体现特殊的情感与观念,特殊的情感与观念又呈现于特殊的手工体验之中。
长期磨练并体味于绘画意趣的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感受,那就是绘画中的形与痕会真实呈现出作画者特定的性格与品位,这就是我們能在任何时代背景和艺术思潮限制下的历代大师中明显区别出他们不同秉性和个性倾向的缘故,这种差异感是很有趣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它让我们在共同面对一般视觉经验时,发现和创造形与象、势与境,提供给人们想象与臆造的空间。同时,这些痕与迹是最真诚的,包括了作为人的情感体验、精神体验、哲学体验以及人的独立意识,这些是AI智能无法代替的。
因此,只要我们赓续中外优秀传统,用真诚之心拥抱未来全新的生活,以手工性发现和挖掘新的题材、新的形式,寻找新的精神体验,架上油画就会焕发出新的生命。■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