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民族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实践探索
——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为例

2023-08-26吴地经建坤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广西育人

吴地 经建坤

(1.广西警察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8;2.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南宁 530012)

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传承发展我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提升各族群众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广西民族体育精神具有综合的体育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该文通过广西民族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实践探索,加强广西民族体育精神特有的文化感染力,提高学科价值,开发更为完善的民族体育课程资源,从而增强学生民族体育意识、养成课内外锻炼习惯,潜移默化地继承、发展和弘扬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精神。

1 广西民族体育精神概述

以中华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广西精神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总结归纳出广西体育精神的内涵。

表1 中华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广西精神内涵概述

根据中华体育的文化属性及体育属性,结合广西民族体育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传统型与时代性、传承性与交融性,概括总结出广西民族体育精神:忠诚爱国、团结奉献、尚礼恋土、独立务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体育文化根植于各少数民族地区,受地理地貌、气候条件、文化环境等影响,富有浓郁的壮乡民俗文化,形成了开放性与兼容性、独立性与务实性、商业性与民俗性并存的特质[8]。

2 广西民族体育精神融入普修课程的设计思路

2.1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理论部分):了解广西特色民族体育的起源、发展动态、传播及民族节日节庆活动,以及广西特色民族体育项目的特点、内容、分类、社会价值及未来趋势,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讲述蕴藏的民族体育精神。

过程目标:通过项目体验,观看民族体育活动视频,进一步提升内心的民族价值观,对广西民族体育的竞技项目和表演项目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情感目标:亲身参与当地民族节庆活动,感受民族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体育的兴趣,保障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达成。

实践目标:以课堂体验为主,了解全国民族运动会和广西民族运动会主要的竞赛项目,熟悉民族体育项目基本技术、战术、比赛方法、竞赛规则,以及表演项目的编排,初步具备临场组织比赛和承担裁判任务的能力。

2.2 课程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为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体验和互动教学特点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民族体育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一个或多个民族所独有的,在人民大众中广泛传承的,具有修身养性、健身技击、休闲养生、竞技表演、观赏游艺、趣味惊险、民俗音乐歌舞交融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该课程传授呈现广西区域性民族体育文化,结合高校办学条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校教学的角度,选择部分广西特色民族体育项目进入课堂,融入“忠诚爱国、团结奉献、尚礼恋土、独立务实”的课程思政元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传承民族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程共32学时、2个学分,时间安排为一整个学年,分上下学期。主要项目:抛绣球、板鞋竞速、抢花炮、珍珠球、打陀螺、高脚马、毽球、竹竿舞、舞龙舞狮等。

2.3 课程内容——以板鞋竞技为例

在内容上,紧紧围绕“忠诚爱国、团结奉献、尚礼恋土、独立务实”的课程思政元素,凝练板鞋竞技的集体性特点,嵌入古代训练教学场景,将抗倭故事融入思政育人(见表2)。

表2 板鞋竞技普修课教学内容设计及思政元素

在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精神中起到主导作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储备大量关于民族体育精神的素材,不同民族体育项目的思政目标也有所区别。通过与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融合,归类整理,联合备课,制作出广西民族体育精神的案例库,达到对课程思政的最大化开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档案库要映射广西民族体育精神的忠诚爱国、团结奉献、尚礼恋土、独立务实的内涵,具体思路可围绕自治区体育局创建国家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区项目,对广西十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训练基地、广西十大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广西十大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县(市、区)、广西十大民族体育特色之乡、广西十大红色体育旅游线路和广西十大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馆(见表3、表4)进行走访研究,获取该项目在历史发展中的渊源、标志性事件及民族民间节庆活动,包括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节庆、广西民族体育传承人、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基地、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学校[9]。

表3 广西十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基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县

表4 广西十大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馆

课堂教学实践是融入广西民族体育精神的最重要的执行过程,在教学课堂具体实施环节中,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把广西民族体育精神合理安排、自然融入教学过程,避免生搬硬套,简单机械的框架内容叠加,通过民族体育理论讲解,嵌入感性认知,按照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行为—引导3个维度,对广西民族体育精神进行培养和塑造。

2.4 课程方法手段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走进当地体育纪念馆,查阅地方志,走访当地民族体育传承人,体验当地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对特色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撰写收获并整合资源汇总;课外借助新媒体平台开通广西民族精神宣传专栏,展示红色体育故事,扩大课程思政影响力;在学校建造红色体育长廊,开展民族体育文化节、唱山歌比赛,组织观看民族体育运动会,深化学生对广西民族体育精神内涵的深刻认知。

3 广西民族体育精神融入普修课程的多元评价机制

3.1 学生成长评价

高校民族体育普修课程的思政化评价与力量型、表现难美型、格斗对抗型的竞技性项群项目不同,从基础理论到教学实践都蕴含着广西本土化元素,思政评价元素中会更加突出“忠诚爱国、团结奉献、尚礼恋土、独立务实”的教育主题,因此,依据项目特点、难易程度、学生运动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滞后性,在民族体育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见表5),不以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表现力、动作理解力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同时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人格特征和自我发展意识等能力进行思政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10]。

表5 广西民族体育精神融入普修课程的3种教学评价类型的应用

3.2 教师能力与师风师德评价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与教师的育人能力和育人自觉性密切相关,教师能力与师风师德评价要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11-12]。一方面,育人能力评价,重点考察体育教师教学大纲与教案的撰写、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编排是否具体地融入教学课堂与教学评价的各个实施环节,评定记录主要采用多指标评价方式,通过传统的“多学科教师督导检查、教师自我评价、同项目类群教师互评、多年级学生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育人自觉性评价,考察体育教师师风师德,关键在于是否从思想、行动上根本转变,强调教授技能专业,忽略思政育人的旧教法,强化教师民族体育精神课程思政化的责任意识,各教研室定期开展单元教学听课、说课、现场观摩教学、课程思政主题基本功评优赛事及教学培训等活动,增强体育教师民族体育精神思政知识的储备,打造一流教学团队进行田野调查,充分收集第一手民族体育材料,总结创新广西民族体育精神内涵,利用自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完善和丰富民族体育种类。

4 结语

该研究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渗透背景下,将广西本土的民族精神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是对广西高校开展本民族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探讨,通过总结归纳广西民族体育精神中“忠诚爱国、团结奉献、尚礼恋土、独立务实”的特质,努力践行体育课程教学中独特的育人优势和特色,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增添路径,有效推进和落实广西本土化民族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广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