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战全运会阶段陕西省艺术体操成年集体项目训练与比赛的策略研究

2023-08-26屈桃段小敏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全运会运动员

屈桃 段小敏

(陕西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陕西西安 710065)

陕西省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自1984 年建队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获得了稳步的提升,借助2021 年全运会主场这一契机,获得集体全能第三名的成绩。通过对运动员日常训练和专家咨询,对竞赛规则、比赛成绩、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陕西省艺术体操成年集体队组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的训练策略。为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艺术体操项目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个人项目(圈、球、棒、带)包含4 项器械,运动员需要在1min15s~1min30s 间内完成身体难度、动力性旋转动作、器械动作和舞步组合,同时要具有身体表现力、动力性变化,体现身体和器械效果,合理使用场地;集体项目由5 名运动员组成,需要在2min15s~2min30s 时间内完成10个身体难度、协作、动力性旋转动作。此外,还需具备舞步组合、集体合作、队形等艺术性,成套中需要配合音乐节奏,具备统一性、连接性和身体造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艺术体操队第十四届全运会艺术体操成年集组为调查对象,共6 人,平均年龄19 岁,平均训练年限8年,运动等级为健将。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与乌克兰艺术体操协会主席德柳金娜、艺术体操国家级裁判员及陕西省艺术体操教练开展了相关的访谈。全面了解2017—2020 版规则修订的含义及意义,多方面、多角度听取专业人士的训练建议和意见。

1.2.2 文献检索法

该研究对艺术体操竞赛学、训练学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与科研人员的协同、身体素质训练、训练负荷把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切实提出科学训练的提升策略,解决备战全运会的辅助问题。

1.2.3 录像观察法

教练团队通过观看东京奥运会、世界锦标赛、欧洲锦标赛、亚洲锦标赛及全国年度比赛等比赛视频,紧扣规则,抓住规则的核心,做到细致分析、有效编排,解决备战全运会的核心问题。

2 竞技表现影响因素及制胜关键因素相关性分析

“竞技表现”这一概念重点强调参赛运动员表现出的竞技行为方式和过程[3],通过表1的分析判断提高成套编排分值,提高成套完成率可以有效提高比赛成绩,但要保证运动员较好地适应训练负荷,减少伤病风险,首先就要避免过度训练,这就与准确把握身体机能的监控、训练负荷、训练后的有效恢复、积极的心理调控等因素相关。

表1 陕西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成绩相关性分析

结合全运会前2019—2021 年锦标赛的比赛视频,对运动员制胜影响因素及训练策略(见图1)列出回归方程,计算各因素与比赛成绩的相关性,经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见表1),发现D3、D4难度完成与比赛成绩相关性较高。

图1 艺术体操运动员制胜影响因素及训练策略

由表1 可知,本届全运会备战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解决难度的编排分值及提高其完成稳定性。根据艺术体操项目规则,其中协作难度(D3、D4)无上限。由此判断运动员需在训练中进行数量的堆积,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在成套动作编排中以规则为准,紧扣项目特点及运动员个人特点。

3 十四运会备战训练综合对策

3.1 陕西艺术体操队十四运会目标成绩定位

对标全运会项目,将陕西艺术体操成年集体队组十四运会周期成绩进行列比。通过比赛检验发现,陕西艺术体操队存在编排上缺乏合理性、完成准确性差、身体难度规格不够等缺点。2021年备战全运会时制订了科学训练计划,目标为集体全能第三名。

3.2 训练对策

3.2.1 完善难度编排、提高稳定性

通过聘请外教,优化教练团队,对两项成套的细节进行了改编,更换三圈四棒音乐,增加了两项成套D3、D4的起评分与CR数量,将起评分增加至较高水平(见表2);同时调整队伍阵容,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和伤病情况,更换年轻运动员,整顿训练作风,保证训练效果。

表2 2019—2021年陕西艺术体操集体队难度提升一览表

3.2.2 提高成功率(1)改变训练模式

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最大化利用时间,增加训练时长。备战期间训练课安排8~10h,提高全运会决赛期间成功率目标。

(2)提高成功率

日常训练以比例训练为主,比例套训练占整个备战训练的70%,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模式。提高身体难度的准确性,提高器械难度的准确性,提高CR 连接的清晰度,确保完成效果得到裁判认可。

以成功率为基础,提高准确性才是拿分的关键。要求抛接器械无移动,减少扣分。其次是CR连接的清晰度,要求所编排的难度全部要被裁判认可。

(3)加强体能储备

Guidetti等人研究表明,艺术体操个人球(90s)有氧供能比例为49%[4],由于个人项目比集体项目动作密度更高,运动时间更多,判断运动员在进行成套训练时有氧供能比例占多数。一套动作必须具备连贯的动作流程,平衡姿势也必须与其他部位和器械动作相结合[5]。因此,专项成套训练应该是一种持续训练。对所有参赛运动员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全队VO2max平均值为53.4 mL/kg,无氧阈LT=88.8%。根据每名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设定每名运动员有氧运动区间,并制订耐力训练计划(见表3),在基本训练期至赛前训练期,制订为期5个月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案,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表3 运动员耐力训练计划

(4)科学监控促进训练效果

竞技状态指运动员在某一确定时刻表现出的专项运动能力,受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健康状况、运动损伤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4]。科学监测运动员的运动负荷、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营养膳食,有助于限制非功能性过度运动、损伤或疾病,并有助于运动员的长期发展[6-7]。为了掌握运动员竞技状态,需定期开展体重优化监控、血液生化监控;根据训练课时安排开展心率监控;根据训练阶段开展心理测评、睡眠监控等。

在监控中发现,陕西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血液生化特征为血清睾酮、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酸激酶随训练负荷变化不明显,血清皮质醇偏高、血红蛋白正常但偏低、血清铁蛋白较低。运动员训练会导致机体铁储备降低,铁从胃肠道、汗液、尿液排出量增加,大强度训练也会抑制食欲。而氧的运输能力、免疫力、能量代谢都与铁有关[8]。机体铁储备较低而血红蛋白正常时,提前补充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性贫血。运动员王**2个月内血清铁蛋白平均值4.87 ug/L(<15 ug/L为缺铁性贫血[9])、血红蛋白由120 g/L逐步下降至77 g/L,但其他指标均正常。询问后得知该运动员存在月经紊乱的情况,同时具备缺铁性贫血家庭因素。该运动员用优思悦建立人工月经周期,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2粒/次,1 次/日干预,2 个月后血红蛋白上升至107 g/L,血清铁蛋白上升至66.1 μg/L。其他的运动员给予硫酸亚铁0.3 g/次,2次/日,2个月后,血红蛋白均维持在140 g/L,血清铁蛋白上升至30 μg/L。

(5)改善睡眠,强化心理调控

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会面临许多心理问题和挑战,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负面体验,影响训练效益,产生心理疲劳[10]。在训练阶段对全队动员进行了神经类型检测,通过量表判断运动员神经工作强度、神经爆发力、神经恢复速度、稳定性、神经耐力和自信心评价。调查发现,训练中抽搐的运动员金**总体自信心低,状态自信心低,说明特定情境下表现出来的取胜信念低;特质自信心高,说明主观上稳定的能够取胜的信念强;自我效能水平低,说明个体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自信心低。

睡眠在运动表现中起着关键作用,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恢复和表现能力及整体健康[11]。随着赛期临近,个别运动员出现睡眠障碍,利用便携式睡眠记录分析系统对运动员进行睡眠监控,利用经颅磁刺激选择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施加1Hz,80% RMT,1 500次rTMS(持续10s间隔2s)进行睡眠干预。

4 比赛策略

4.1 赛前准备

4.1.1 稳定心理

教练员制订科学训练计划,课后及时总结。让运动员明白每天的训练目的、训练意义、训练方法和出现的问题,掌握赛前热身节奏,避免过度兴奋、提前兴奋,让运动员有安全感。

4.1.2 稳定状态

面对决赛赛场的高压环境,通过定期采集运动员生化数据,把控运动员状态,将全队血红蛋白调整至140 g/L以上,运动员保持最佳机能状态,才能发挥最佳的竞技状态。

4.1.3 注重恢复

在赛前训练阶段格外重视运动员训练后的拉伸、放松、积极性恢复和营养恢复工作。

4.2 模拟比赛

每两周安排一次模拟比赛,模拟比赛中可能出现多种状况,让运动员提前适应比赛气氛及比赛节奏,提高应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在模拟比赛中采集成套动作视频、心率数据、心率变异数据、血乳酸数据。增强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竞赛适应能力,提高比赛的稳定性,为全运会决赛期间程序化参赛奠定基础。

4.3 程序化参赛

明确比赛目标,分析赛前实力,明晰责任分工,并反复推演,按照程序化参赛实现能量节省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掌握制胜因素尤其重要。教练员对运动队目标、使命以及训练方法等要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掌握项目特点,科学地分析制胜因素,是提高运动队成绩的首要因素。

优化成套编排,注重个体能力,提高成功率。根据运动员的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在编排上体现难、美的同时,还要符合运动员的个人能力特点,才能提高有效起评分,在训练上要紧扣细节,提高有效训练的时间,从而提高成功率。

通过强化身体素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技术能力。新版规则的前提下,成套动作难、多是获胜的首要条件,要很好地完成编排难度,保证技术动作不变形,减少损伤发生,制定个性化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尤其重要。

注重训练与恢复并行。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机能才能更好地完成每日训练安排。科学合理地控降体重、定期进行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是保证有效训练的关键因素。

重视模拟比赛的同时,做好程序化参赛设计。模拟比赛能很好地刺激运动员,使其出现应激状态,从而增加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抗干扰能力、应变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重视模拟比赛也是增加赛场发挥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5.2 建议

后备人才注重基础训练。根据生长发育情况,抓住不同年龄阶段适宜发展的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基础,在少年阶段注重基本功训练及个性化难度的培养,促使每名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全面强化。

坚持科学训练理念,训练与恢复并行。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心理状态,注重训练与恢复的关系,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使日常训练变成有效训练,只有有效训练的积累,才能确保比赛的正常发挥。

赛前准备事宜:检查比赛器械、服装、备用器械;路途中注意杜绝服用或误服兴奋剂;赛前按出场顺序安排热身,合理制订赛前训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及场地;教练员要做好细致的比赛流程,把握每场比赛的节奏,做好赛前心理疏导,建立自信;及时课后小结,当天问题当天解决;每天课后要做放松、治疗、防止伤病。

比赛预案:遇到音乐故障问题时,需要运动员冷静处理,按规则要求完成成套动作;遇到器械断裂问题时,需要运动员果断使用备用器械完成成套动作;出现突然停电,在大会没有宣告退出场地时,应继续完成成套动作;上场前检查好运动员的护膝护具等。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全运会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优雅背后的艰辛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浅谈艺术体操的审美体现①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
中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