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的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

2023-08-26沈洲

电脑迷 2023年4期
关键词:慢就业应届生心理健康

沈洲

【摘  要】 近几年,在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慢就业”并刻意保留自己应届生身份的人数逐年上升,这主要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竞争情况有关。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慢就业”并不一定是最优的选择,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可能会逐渐跟不上职场的趋势和发展,这种竞争劣势可能会延长求职时间。文章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毕业生过度保护自己应届生身份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职场、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关键词】 应届生;“慢就业”;心理健康

一、应届毕业生选择 “慢就业” 的现状

对于“慢就业”,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较为普遍的认识是,“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备考、支教、实践、居家,或进行行业考察、规划人生的现象。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其在职场中的发展受阻,影响应届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对于国家、社会而言,如果毕业生普遍选择“慢就业”,将会造成人才流失、社会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慢就业”也会降低学校的就业率、声誉和排名,这可能表明学校没有成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会被社会公众视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败。

毕业生不愿意积极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令许多毕业生感到自己的就业前景不明朗、不愿意冒险尝试就业,因此更加谨慎;一些毕业生没有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因此在就业的选择上更加犹豫;一些毕业生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期望的影响,被灌输了“只有体制内的工作才是好工作”的不正确观念,因此对工作更加挑剔;一些毕业生缺乏自信心和实践经验,不知道如何应对职场的挑战,因此在就业上更加保守。

二、 “慢就业” 给毕业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受损

当毕业生进入了“慢就业”的状态,可能会给其自信心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这些毕业生会因为没找到喜爱的工作而感到自己在就业方面的能力不足,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其次,长期低收入甚至无收入的状态,会让这些毕业生丧失与当下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将进一步降低就业竞争力;再次,与同龄人,尤其是同专业的同学相处时,他们会逐渐缺少共同语言,感到自己处于社会的边缘,缺乏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进而被打击了自尊心、进行自我否定;最后,消极的状态会导致毕业生对未来缺乏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影响其职业规划和发展。总体而言,“慢就业”状态会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造成持久的负面影响。因此毕业生应尝试摆脱过度保护应届生身份的心态,积极面对职场的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以建立自信心。

(二)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影响

当毕业生长期处于“慢就业”的状态时,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规划。具体而言,“慢就业”本身就是毕业生失去职业方向的结果之一,他们会感到迷茫和无助,认为自己不够优秀,陷入自我怀疑,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进而导致职业规划模糊不清、难以制订明确的职业目标。有部分毕业生因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为经济所迫,会选择不签署正式劳动合同的临时就业机会,这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脱钩,难以展现出他们的才能和能力,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很难快速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因此,为了应对“慢就业”带来的职业规划问题,毕业生需要积极面对现实的就业大环境,制订明确的职业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积极参加实习和工作,提高职业规划的效果。

(三)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选择“慢就业”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来自同学、朋友和家人等方面。首先,从同学的角度来看,“慢就业”会加大毕业生与同龄人之间的隔阂和距离感。在大学期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非常密切,而毕业后,“慢就业”人群与同学的共同话题会逐渐减少,使同学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其次,从朋友的角度来看,朋友之间的相处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的,“慢就业”毕业生可能会因为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而不愿参与社交活动,导致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减少;最后,从家人的角度来看,家长通常会期待子女能够早日独立,但子女在毕业之后,仍然要依靠家人的经济支持,这会令家人感到担忧和失望,并且可能会出现家庭矛盾和冲突。综上所述,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或者不积极就业,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毕业生应该积极地参与社交活动和工作,并与家人和朋友保持密切的交流。

三、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心理学理论解释

(一)自我认同理论

自我认同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个体如何构建和维护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当一个人拥有一个积极的自我认同概念时,他们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和自豪感。在当前就业形势处于异常激烈的环境下,大学生常常会表现得无所适从,他们还要面对父母的期望、社会的认可和同龄人的压力等,由此对自身的前途过于担心,产生了焦虑、迷茫的心理。他们可能认为,应届生的身份能够帮助他们获得社会上的关注和支持,因此他们会更愿意保留这个身份。然而,过度保留应届生身份,也可能使个体缺乏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还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交能力。因此,毕业生需要认识到过度保留应届生身份的不良影响,并努力、积极地参加实习和工作,建立清晰的职业规划、树立自我认同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职业挑战和社会压力,并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人们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是推动他们进行各种行为的重要因素。不少应届生认为,保持其应届生的身份,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如果在毕业后进入职场,必定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而保持“慢就业”状态,他们会感到更加安全和稳定。同时,一些应届生担心若自己沒有很好地适应职场的环境,将会影响自我价值感。因此这些人群保持应届生的身份,会感觉自己还是学生,从而更容易维持自己的自尊心。总之,应届生不想失去应届生身份的原因,主要涉及其安全感的需求以及自我价值感的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应届生过度保护自己的身份,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

(三)社会认知理论

心理学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认知和处理信息时,会受到自身的经验、态度和信念等因素的影响。从认知保守性这个角度出发,毕业生会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和自信心,对未知的职场环境感到不安和不确定,从而产生了认知保守性。他们会认为,“慢就业”可以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适应职场环境,从而减少了不确定性和风险。这种认知保守性,会导致毕业生过度保护自己的应届生身份,不愿意积极就业。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出发,毕业生也受到了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影响。在毕业后,毕业生需要适应新的身份和角色,而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调整,因此“慢就业”可以帮助这些人群保持对社会角色的适应。

综上所述,毕业生不想失去应届生身份的原因与认知保守性、社会认同有关。为了更好地适应职场的环境,毕业生需要逐渐放弃应届生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实习和工作。

四、解决过度保护应届生身份的心理学策略

(一)辅导员应对 “慢就业” 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供者,在解决大学毕业生“慢就业”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对这一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帮助、支持。

首先,高校辅导员应该认识到,“慢就业”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不是单一原因所致,而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全局性思维,关注影响“慢就业”现象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结构变化、社会就业政策、教育培训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观念等,便于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

其次,高校辅导员需要了解“慢就业”现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慢就业”现象会给大学生带来焦虑、失落和自卑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生活和人际交往。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最后,高校辅导员需要认识到自己在“慢就业”现象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辅导员应该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关注他们的就业情况,及时地提供相关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该积极向学校和社会反映学生的就业情况,为改善就业环境和优化就业政策提供有力的建议和支持。

总之,高校辅导员对“慢就业”现象的认识应该是全面的,既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又为改善就业环境和优化就业政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有机结合

“慢就业”过程往往会给毕业生带来沮丧、焦虑和失落等负面情绪,甚至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妥善缓解“慢就业”的问题,不可能由学校某个部门独立完成,必须携手同心。学校应该将心理咨询服务、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服务进行有机的结合,以缓解学生的“慢就业”情况。

心理咨询服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识别出“慢就业”带来的心理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理解其需求和困难,并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服务,帮助学生恢复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应对“慢就业”带来的压力和挫折。

学校应该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制订职业规划和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掌握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了解各行业的需求和机会,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可以通过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辅导和服务,以及及时、全面的就业信息和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和机会,广泛地和校友企业、社会其他企业建立联系;可以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讲解相关的知识,并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心理咨询服务、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支持帮助是解决大学生“慢就业”问题的关键,学校应该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三)注重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校协同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肩负起教育责任,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加强家校的充分沟通非常必要。

首先,家校联系可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业问题是很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但是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感到沮丧、焦虑,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因此家长和学校可以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学生缓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增强其自信心和勇气,从而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其次,家校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成功率。家长和学校可以共同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培训课程,提升其职业素养和技能,从而提高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和机会,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提高其就业成功率。

最后,家校联系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共赢。家长和学校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他们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家校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总之,加强家校联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以及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培养和发展机会,是解决大学生“慢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金玲. 精准帮扶思路下大学生“慢就业”心理探析及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01):283-285.

[2] 尹曉娇,冀丹娜.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 现代盐化工,2017,44(03):95-96.

[3] 辛翔.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203.

猜你喜欢

慢就业应届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解析校招,读懂毕业生
神数据
2017年应届生就业:硕士生起薪比本科生高1600元
数据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