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索
2023-08-26颜伟
颜伟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积淀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道德传承、文化思想及精神观念形态的综合体,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涉及民族音乐、民族戏剧、书法、国画、古诗词、节庆及民俗文化等。教师在农村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村学生;价值观
一直以来,农村教育和城镇教育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和信息闭塞,因此很多先进的教学方式无法被引入农村地区,导致农村教师长时间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往往把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教学重点。然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现代化教育教学重视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农村地区的教师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以缩小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教育差距,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农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为农村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并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受到其内涵和精神的熏陶,这个过程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过度重视考试成绩的现象,对初中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开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初中学生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未来进行弘扬,进而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教学中开展的有效性。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发展素质、知识和技能等,以及人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开发学生的智力作为基本教学目标。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和学会做人,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成长过程。而这一教学过程正是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也是落实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体现。教师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教育中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以积极、健康和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目标,这也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实践中的作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现状
(一)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当前,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没有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例如有一些农村初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评价学生的标准仅结合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这种评价下,降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虽然,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背景,初中教材中增添了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但是要想发挥这些教学资源的优势,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这些教学资源。然而,很多农村初中教师忽略了这一特点,最终影响了农村初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教學的要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教育中开展的方式单一
很多农村初中教师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单一,如在课堂上只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内容,忽略了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意义,这种教学现象将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不足,无法全面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往往会通过讲述理论知识的方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学生长时间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会失去学习的新鲜感,部分学生甚至还会出现厌学心理。这严重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初中教学中的开展,也就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这个过程不仅拓展了教学资源,还使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了更多的文化知识,能够在未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现代化教材中增添了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正好为教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增添了丰富的素材。
例如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是结合数学知识引入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则体现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因此两者有着相同的教学契机。由此初中数学教师在结合学生生活讲解数学知识时,可以有意识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剪纸艺术中的数学故事、皮影背后的几何知识等。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初中数学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渗透,促进了农村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学要求。
(二)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农村教师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参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纪念馆;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手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手工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个过程使整个班级具有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农村教育教学的形式,推动了农村教育的改革。再如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剪纸活动,让学生剪出不同的图形来学习几何知识,这样学生既可以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剪纸的魅力,又深入地了解了数学概念、数学知识,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三)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直观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想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授课。如农村教师可以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播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或者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和视频这种直观展示的方法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开展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展示一些地方节日活动,例如赛龙舟、舞狮等,这些活动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又是开展体育锻炼的体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提高了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并感受到了体育文化、体育魅力,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为学生未来体育锻炼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实现了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此外,互联网上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为农村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教学中的开展创设了有利条件。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农村初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对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朗诵古诗词活动,以及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这些都是创设教学情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教学中渗透的体现,促进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开展农村初中手工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创设出“皮影”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利用纸张制作皮影,然后开展皮影表现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创设出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手工制作的兴趣,促进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拓展教学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农村教师结合學生的实际生活,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感受生活,这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农村地区的民风淳朴,这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创设了有利条件。例如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节日进行文化渗透,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既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传统节日中的数学故事,如在中秋节,制作月饼时的材料比例、尺寸大小和用料的重量等,这些都是数学知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应用体现。教师在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可以讲解诸如上述的数学知识,以实现初中数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促进农村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六)做好教学总结和评价,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总结和评价能够及时地反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制订奠定基础,使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得到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索中,需要教师重视评价方式的改革。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授课,当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突出的效果,推动教育的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学要求,促进农村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结语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对缩小农村和城镇的教育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农村教师,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方式,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质量,使农村的初中学生可以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农村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俊友. 农村初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15(25):29.
[2] 王杰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1):124-125+198.
[3] 张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J]. 品位·经典,2021(15):50-51+172.
[4] 陈利荣.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面彰显中华文化意蕴[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09):159-162.
[5] 李文国. 整合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J]. 汉字文化,2021(08):163-164.
[6] 张峰. 农村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 天津教育,2020(25):104-105.
[7] 赵秀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 家长,2019(36):173-174.
[8] 姚振宗. 浅析农村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9(38):28.
[9] 李如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