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在世界设计史课程中的实践

2023-08-26余玥瑶

电脑迷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

余玥瑶

【摘  要】 信息技术与设计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发展需求。研究导向型教学主要是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为注重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以培养出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文章以世界设计史课程为例,阐述了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的实施背景以及具体课程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史论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研究导向型教学;“世界设计史”;学习模式

一、研究背景

世界设计史是全国普通高校设计学类学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的秋季,主要针对的是大一新生。其课程内容是从整体上认识现代设计史的发展脉络和客观规律,掌握各个历史时期著名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经典作品,了解现代设计领域的基本常识;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优秀作品,思考作品背后的思想、理念、技术和经济等社会要素,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促进设计艺术发展的因素和设计学科的发展规律。

该课程作为设计专业课程的一门纯理论性课程,多数学生会觉得它枯燥无趣,然而实际上学习了这门课后,学生会发现它是一门非常有意思且内容丰富的史论课。它既涵盖了政治要素(例如设计的发展与一战、二战有关,由此开展了现代设计运动与装饰艺术运动,在二战后出现了波普设计等),又富有一定的人文精神(例如二战后,受女权运动的影响,形成了消费主义的设计风格),还包括将艺术与科技进行结合的实用设计等内容。

教师以现代设计兴起的时代背景和促进因素为导入点,结合工业革命、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战后现代设计及后现代设计等重大历史事件,加以不同的艺术流派特征,如包豪斯设计派、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美国消费主义和波普艺术派等,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世界设计史的发展历程。相对于历史学、艺术史和文学史这样的纯史论课而言,世界设计史是一门比较年轻而有趣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必修课。它为高校后续开设的“设计美学”“中外工艺美术史”等史论课程进行了基础的铺垫,帮助学生搭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背景框架。

因此该课程开设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宽广的学科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对优秀设计的鉴赏与评价能力,树立探索、创新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的教学理念应用于世界设计史这门课的教学实践中,并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来阐述这一教学理念。

二、世界设计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世界设计史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课堂上教师的输出为主,将课程内容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代表作及设计风格等以时间轴为序,平铺直叙地进行讲解,学生则以课堂笔记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最终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类似纯理论型课程的教授方式,对学生而言,更像“填鸭式”的灌输方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学生对这类理论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二)教学形式单一

世界设计史这门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再辅以平时的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理解。该课程存在知识量大、涉及面广和知识积累深等特点,这导致单一地依靠“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无法让学生真正地吸收到所有的知识点,且部分重要的知识点讲述得不够深入,在课堂上,学生还是以“记笔记”为主。

具体而言,传统教学形式的单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是其主要的互动形式,这种互动实质上是一种单向的互动,多数学生是被点到作答,而并非积极、主动地自愿回答提问;二是教学活动以线下为主,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只是辅助课堂教学,而没有取得实际成效,教师很难有完整的时间解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有效吸收率其实不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研究导向型教学的内涵

研究导向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其实质是一个从“研究到学习到再研究到再学习”的循环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研究、探索为教学目标的模式,也是世界设计史这门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做到将问题导向同案例研究进行结合,将研究的本质融入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后续的设计类课程学习和具体设计项目的参与实践中,养成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以研究导向为目的的学习习惯,拥有终身学习的兴趣及能力。

因此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深刻的意义。一方面,其减少了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对学生的要求是具备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理论知识點,主动探究问题,寻找解决答案。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网络课程学习等途径解决问题,避免了“填鸭式”的被动教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先自行探究解决方式,无法解决的疑问,可以回到线下课堂进行反馈,教师针对问题给予辅导。学生可以配合小组团队协同制订解决方案,从而全方位地提高了自身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四、“世界设计史”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前面提到的研究导向型教学的内涵特点,并结合世界设计史这门课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宏观方面来看,设计学的学科建设,在基础理论方面,应包括设计理论、设计史和设计批评等三个方面,而世界设计史这门课不仅仅是在讲历史的发展,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和培养出能够将“理论、批评和历史带入设计专业核心问题讨论”中的设计学者。因此教师应结合研究导向型课程的教学理念及特征,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如网络课堂、慕课学习和作业案例点评等授课手段,加强学生的主导力,提高其学习动力和活动参与度。具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从“教学策略、课程规划、课程开展形式以及具体的课程和作业内容”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整体教学策略

研究导向型教学设计整体是围绕“变”与“不变”的主轴线进行,集“教、研、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其中“变”是指教学理念要变、教学方式要变、组织形式要变。对教师而言,需要转变教学思想,从“如何讲好知识点”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换成以学生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方式。相对应的考核方式也要发生改变,应把传统的史论试卷考试转变为阶段性图文分析作业的考查汇报。对学生而言,需要改变学习模式,即从“从简单听课模式”变为“自主探究、协同研究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结合作业命题要求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探究学习,不会因为课程课时的结束而终止对这门课的学习,将学习过程由“阶段性学习”转变为“可持续的学习”,甚至是“终生学习”。阶段性的课程设置,只是引入该课程相关研究性学习的开始,而不是终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应当更具有灵活性和延续性,这也是对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这一转变的有效探索。

“不变”指的是教学目标不变、教学任务不变、教学质量不变。教师贯彻落实“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在教学模式改变的前提下,能够达到一致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促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解决好教育领域“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二)整体课程规划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该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需要提前下载好线上学习软件App,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提前搭建好线上教学平台,如网络课程的导入、慕课资源的共享等。在授课过程阶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线上平台的学习和线下课堂的反馈。线上平台是学生通过教师提前搭建好的网络学习平台,将慕课课程结合超星学习通上的每章重难点的视频进行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完成知识点架构和理论部分的自学。学生将有疑问的部分做好记录,带到线下课堂进行反馈。在线下课堂阶段,教师主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反馈,围绕课程知识点设置的主轴线,教师在每章节均要设置思维导图总结和主题讨论,作业则按章节进行阶段划分及辅导。

(三)课程开展形式

基于世界设计史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课程的开展形式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模式。线上平台是指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如“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和“超星学习通”平台。其中慕课平台上选取了何人可的“设计的力量”资源,其内容是对课堂知识点的补充和延伸,内含大量丰富的设计案例,可供学生在课前预习。这对应着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提出的第一阶段——由学习到研究的过程。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搭建了完整的教学体系——针对每章的重难点,提供对应的视频观看、学生学习后的课后测评、线上讨论,并提供了后台数据统计,供教师参考。这个平台的学习,主要是供学生在课后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梳理,其对应了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提出的第二阶段——再学习到再研究的过程。

线下授课模式主要分为四个特色教学板块,分别是:主题讨论区、课堂交流区、思维导图展示区和研究导向型学习成果展示区。其中主题讨论区提倡“生生互动”,即教师划分学习小组,小组探讨并作答每堂课设置的知识点相关题目,且每节知识点均有一个对应的主题讨论,用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交流区提倡“师生互动”,主要是对主题讨论进行反馈与点评,以及对学生作业的辅导;在思维导图展示区,主要以学生学习教师梳理的每章的重点知识点框架做成的思维导图为主,学生可以对照思维导图补充搭建的逻辑框架,这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最后,在研究导向型学习成果展示区,学生可以反馈在网络平台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汇报每周的作业进度,并展示作业。

以上每个板块都对应了相关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形成自律自主的学习习惯,体现了由基础知识的积累过渡到具体问题的解决研究过程。这种授课模式的搭建,也围绕了高等教育六大变革方向中“构建内容多样、方式灵活的综合学习体系”这一指导思想而展开。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世界设计史”這门课按历史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主要分为三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相应的慕课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每周为两学时,前七周是学生完成平时的作业,即学生自定主轴线,手绘串联世界设计史中的大事件、经典作品等内容,需要完成6张A4手绘导图。每周的进度是学生在线上平台学习理论知识点,并完成一张手绘导图,在线下课堂进行作业反馈与接受教师的点评、辅导。最后一次课为随堂考核,内容是学生依据主题进行独立思考,完成论文提纲框架的整理与撰写,学生可以提取、整合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这为学生后续的科研论文发表奠定了基础。

对应课程内容及作业进度的安排上,教师制订了详细的课程纲要,包括每周手绘作业需要完成的进度,以及线上平台自主学习的进度打卡、提交节点等详细内容。

五、总结反思

整门课的教学流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从“学习到研究到再学习到再研究”的过程。研究导向型的教学模式也正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教学工作遵循了“团队建设→确认主题→落地完成→评估反馈→研究成果推进”的流程。

从教学内容来看,史论课程在阐述客观理论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战后重建时期工业设计体制的形成、美国战后消费主义设计的出现、波普设计独特艺术风格的呈现等知识点的学习,推动当代设计与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搭建理论融合实际设计案例的实践平台,为后续的设计实践类课程做好铺垫,使学生能够找到与个人兴趣相契合的学习模式。

从教学方式来看,世界设计史最核心的教学方式仍旧离不开——课堂的讨论与展示、课下的资料搜集与整理、阶段作业的成果检验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教学模式的依次推进,才构成了研究导向型课程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完整闭环。在今后的史论课程教学中,教学工作者们依旧需要继续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的提升,以及传统学习模式与框架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陈冰,常莹,张晓军,等. 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05):40-43.

[2] 张清玉. 会计学专业课程研究导向型教学应用实践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13-214.

[3] 梁海艳. 研究导向型教学改革与推广应用思考——基于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分析[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0,39(03):78-83.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体育课堂的探究
论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模式创新
智能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模式的影响及对策
“四维五段”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
互助式教学在英语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