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共育视角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

2023-08-25齐蕾

幸福家庭 2023年9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德育工作

齐蕾

小学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德育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学生知识匮乏,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不足,如果教师不对他们进行思想和行为的引导、督促,他们很容易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产生错误的思想、做出错误的行为,进而给其学习、生活和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在小学阶段积极开展德育,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树立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通常由教师开展德育活动,忽视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德育不只是教师的义务,也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家庭与学校加强合作,才能切实做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优良的品德,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围绕小学德育教学,分析基于家校共育视角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创设良好的家校德育培养环境,推动德育工作实施

(一)更新家校双方的德育理念

德育是启发学生觉悟、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途径,学校与家庭共同开展德育工作,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能使学生思想开阔、行为得体,还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态。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部分学生习惯将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学校德育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学校应通过家校共育的模式,让教师与家长一起,言传身教,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自主劳动意识、感恩意识等优良品质创造条件。

教师不仅要有教育学生的能力,还要有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与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向家长传递德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家长进行德育的积极性。同样,学校也要发挥自己的引导力量,多向社会宣传家庭对孩子德育培养的重要性和家校共同开展德育的积极作用,循序渐进地提高全社会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为家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认知和行为奠定基础。另外,学校也可以开展家校沟通活动,让家长与教师进行有关德育的研讨,使家长与教师交流、融合想法,增强德育合作的效果。

(二)积极对家长开展德育培训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每一位教师开展德育的形式也不同,这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德育的质量。而家长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因此,要提高家长的德育认知和能力,引导家长和教师一起,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先系统性地讲述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成长特点、德育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家长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等,以拉近家长与学生的距离。学校也可以邀请国内优秀专家和学者,为家长开展优质德育演讲,使家长在优良的德育氛围里,明白自身作为父母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学校还可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德育活动,如“如何让孩子更懂礼?”“孩子调皮怎么办?”等,通过具体的德育活动,提高家长的德育培养能力。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家长展示生活中不同的德育事件,引导家长展开思考和讨论,以提高家长对德育的认知和认可度。同时,教师可组织家长阐述自己对德育的见解,或分享自己的德育方法,以营造良好的德育交流氛围,促进家長德育知识的有效迁移。除了在学校开展德育交流活动,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视频或网络语音,在网络上对家长开展德育讲座,避免家长来回奔波,使工作繁忙的家长有更多可以安排的时间。另外,对一些时间较为紧迫的家长,教师可以进行晚间家访或是饭后约谈,先了解家长对德育的认知情况,再逐步引导家长做好学生的德育模范,共同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德育引导。

二、多样化开展家校德育共育活动,提升德育教学实效

家校德育共育期间,教师和家长应注重对学生德育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样的教育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渗透氛围,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家校共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优良的品德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要想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就不能忽视家长和教师的把关作用。在学校,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引导学生朗诵《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本,这些文本中蕴含着的德育知识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能使学生深入了解“人之初,性本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品德,从而践行尊重教师、孝顺父母、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等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与家长达成合作,让家长随时随地观察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为学生提供践行优良品德的机会,如:在家中做饭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择菜、盛饭;吃饭、看电视时,纠正孩子的不良坐姿;家中来客人时,引导孩子向客人问好、递茶;等等。在学校,教师可以周为单位,借助自习时间为学生播放具有德育意义的影片,让学生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坚持不懈等优良品质,使其明白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如给父母讲述一段抗战时期的故事、向父母了解先祖事迹等。为保证家校共同实施德育的效果,教师要设计各种活动,并定期与家长交流教育成果与感想。

(二)借助家校共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

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他们容易受到身边人或事物的影响,产生不正确的思想,形成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此,教师与家长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正确取舍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和人生选择,在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指引下,明白人生成长的意义,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德育要立足于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将抽象的德育认知转变成具象行为,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德育知识、分辨德育行为和消化德育理念。比如,学校可以举办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方阵走等团体活动,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深化学生之间的情谊,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忆苦思甜”“感恩父母”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当前幸福生活的不易和父母为家操持的辛劳。这些德育活动能够启发学生努力生活,使其产生报答父母的感恩之意和面对挫折不妥协、不退缩的进取之心。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庆时期、运动会开展期间、升旗时,带领学生庄严宣誓,让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自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

在家中,家长要为学生做榜样,如尊敬老人,照顾幼小,崇敬革命先辈,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等等。同时,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询问孩子有没有好好听课,教材中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对于难题有没有及时与教师沟通等,以鞭策学生在学习期间认真听讲,在学习后及时反思。在生活方面,家长要将主动权留给学生,如学生喜欢动手类游戏,家长可以提供机会,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某件事有自己的想法时,家长要予以鼓励和认可。家长也要依据孩子的情况,引导他们树立学习、生活和人生目标,使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实现自身德育品质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做好家校共育监督工作,避免德育行为流于形式

德育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使家校德育共育落到实处,在进行德育共育时,学校应对具体的德育工作进行监督,最大化地发挥家校德育价值,有效发展学生的德育品质。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学校德育教师可以组建德育督察团队,对家校共育的情况、进度和成效进行监督,以提高整体德育质量。同时,这个团队也可以加入学生家长,以实现家长和学校的相互监督,进一步强化家长的德育意识,提高家长实施德育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学校可以联合家长共同构建一套德育监督機制,拟定详细的督察计划,记录每一次的监督流程和结果,并于当月末召开团队会议,对德育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在团队会议中,要给予每位教师和家长同等回答问题、反馈问题的机会,共同寻找德育存在的问题,探索需要改变的方向,明白自身在德育认知和教育上的不足,从而做出相应调整。

为增强德育监督效果,监督团队还可再分为校内团队和家庭团队,其中校内团队主要对校内德育工作进行监督,家庭团队主要对家庭德育工作进行监督。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位家长和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不论哪个团队都要让成员畅所欲言,以促进家校德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结语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教师教学,还要重视家长的介入。只有家庭与学校协同共进,德育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才会对应获得发展。因此,学校要合理构建教师与家长联合教育的模式,加强双方沟通和交流的力度,促进其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与融合,一步步落实德育共育要求,培养学生德育品质,推动小学德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德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