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 推进研究型审计出实效

2023-08-25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内部审计 2023年8期
关键词:收单农商商户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1月15日,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印发全国审计机关2021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审政研发〔2021〕6号)中提出,各级机关要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北京农商银行也将研究型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审计理念及方法进行探索,并将大数据分析贯穿其中,推动研究型审计实践的深入开展。2021年上半年,结合经营形势及发展需要,北京农商银行开展了特约商户收单业务专项审计,在防风险、促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了首都支付环境建设,加强了对小微、涉农企业及广大市民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现了首都国有金融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一、案例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同年9月,北京市部署了“三降一减一提升”专项行动(降杠杆、降“两金”、降成本、减亏损、提升质量效益),2021年初正式发布了《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活力与效率。作为一家国有金融机构,北京农商银行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坚决落实国企改革各项工作要求,启动了“提质增效、赋能升级、固本强基”三大工程,推进特色银行、精品银行、高质量银行建设。为此,北京农商银行审计部门围绕国企改革精神,聚焦各项业务成本压降及效能提升,对专项审计工作的内容及重点开展了研究。一是研究业务结构。北京农商银行审计部门从全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出发,分析了近五年来全行报表结构、利润构成,并通过与同业先进机构进行横向对比等方法,锁定“中间业务收入”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二是研究业务发展趋势。在北京农商银行众多中间业务收入产品中,审计人员进一步开展了相关业务指标的趋势分析,锁定特约商户收入指标,进一步确定审计研究对象。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传统线下特约商户收单业务出现萎缩现象。《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2019年,我国银行卡受理商户与2018年相比,减少了370万户,降幅達13.5%,市场规模总体缩减。同时,银行在特约商户相关系统维护、风险管理等方面,也均需要付出一定的运维成本。因此,传统线下收单业务能否守住其原有市场定位,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并维持相应的运营效能,值得重新评估,有必要对传统特约商户收单业务进行研究,分析产品服务状况、业务效能及风险情况,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

二、审计项目实施

本次特约商户收单业务审计将研究型审计的思路和方法贯穿始终,并以大数据分析为主要手段,突出“广、精、深”三字诀,将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充分结合,提升审计质效。

(一)“广”:广泛开展审前研究,确定审计重点

在审前准备阶段,审计组运用SWOT分析法(详见图1),从传统收单业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层面出发,通过查阅行业报告、统计年鉴、专业期刊等途径,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多角度开展审前研究。

一是行业政策研究。审计组重点对当前适用的2016年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进行了分析,摸清业务背景。该定价机制对发卡银行和清算机构分润实施政府指导价,对收单机构分润实施市场调节价,银行面临收单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缩的情况。以借记卡的联合收单业务为例,刷卡手续费一般为0.55%,其中发卡行和清算机构分润超过0.3%,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分润超过0.1%,而收单行手续费收入不足0.1%。

二是经营环境研究。审计组对银行卡业务发展趋势、本行业务发展方向,以及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发展的替代作用进行了研究,对传统收单业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趋势分析。通过查阅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等官方网站,审计组了解到,从电子支付业务的交易笔数来看,非银行支付机构是银行机构的3.97倍。而在个人移动支付领域,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比已超过90%,传统收单业务市场规模明显缩减。

三是业务及产品研究。一方面,分析本行传统收单业务类型、收入结构、变化趋势等情况,确定审计范围。另一方面,研究本行产品功能,与同业产品及相关替代产品对比,熟悉产品优缺点。根据上述审前研究,审计组确定了细化的审计方案。

(二)“精”:精准开展数据研究,客观评价质量效益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沿着“报表—业务—系统—数据”的研究思路,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及系统数据处理工具,创建审计模型,进行产品服务情况、业务风险及效能的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一是确立建模基础。审计组以财务报表为出发点,对传统收单业务手续费收入相关报表予以分析。同时,为取得商户、POS机具相关数据信息,审计人员将行内数据平台、收单业务系统、审计信息系统中POS商户终端信息表、商户表等数据基础表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开展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二是开展数据表间关系研究。在创建审计模型,开展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找到数据间的关联关系至关重要。为摸清数据表间关系,审计人员对不同系统中数据表的主要字段含义、各张表之间的关联字段进行逐一分析,找到商户名称、终端编号、商户编号、安装地址等关键字段,通过将不同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合并、关联等,形成包含商户、机构、交易金额等的完整业务信息链(详见图2),构建“年度动户率变动趋势”“机具交易异常变动”“单台机具日均交易变动趋势”等审计模型。

三是多维度模型结果分析。审计模型运行结果并不是审计的结束,而是审计分析的开始。审计组根据模型结果,从交易量、交易金额、人工成本、维护成本等角度,对机具异常交易情况、单台机具的投入产出比等进行分析。同时,审计组还对机具所处区域进行了分类,研究不同区域POS机具的服务供给及效益情况(详见图3)。通过上述研究,审计组发现:在收单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部分商户POS机具无法收回、特约商户编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服务及效能方面,存在部分区域商户收单业务效能较低、相关产品面临动户较少、市场占比较低的情形。

(三)“深”:深入开展问题研究,推进审计成果运用

审计期间,审计组不仅着眼于研究问题,同时也致力于研究解决方案,发挥咨询服务作用。

一是深挖问题根源。审计组充分利用分类归纳的方法对问题表象进行深入分析,就机具动户率低、效能较低等问题,从客户行业类型、区域位置等角度进行归纳整理,查找相关规律及特征。同时,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从体制机制层面思考问题。从个别商户管理问题,上升到产品设计、考核制度及管理流程层面,找到业务部门市场细分、考核指标设置、商户准入退出机制等方面的根源问题。

二是寻求解决方案。对照问题产生的根源,审计组再次运用SWOT分析法,从内外部两方面因素出发,分析传统收单业务的优缺点,以及其面临的机会、威胁,围绕产品功能、发展趋势、市场细分等方面,提出“强化收单业务风险管理”“优化业务考核管理”“对收单业务进行分层管理”“逐步清退低效能商户”“研究相关业务调整、退出机制”等审计建议。在审计报告沟通阶段,审计组带着对具体问题的深度思考及解决方案,与专项审计涉及部门召开多轮结果沟通会,达成了共识。

三是研究整改推进。为做好审计整改的“后半篇文章”,北京农商银行持续完善审计发现问题综合整改机制,建立审计问题整改台账,充分运用审计系统,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对整改情况进行定期验收。同时,建立整改沟通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对难点问题、未整改完毕问题逐项细化整改措施,按季度汇总全行整改情况,形成整改分析报告,并通报高级管理层,协助推动跨部门问题的整改措施落实,实现“同题共答”。同时,推动将被审计单位的部门考核与审计问题整改情况挂钩,增加审计问题整改的约束力。

三、审计成效

通过对特约商户收单业务专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北京农商银行进一步强化了业务风险管理,调整了低效能业务。同时,根据相关审计建议,推进了产品创新,进一步加大了相关市场拓展力度。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优化了金融支付环境,推动了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为首都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成效如下。

(一)服务首都经济,彰显国企担当

北京农商银行在推进审计整改的过程中,立足服务首都经济发展,着眼自身“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在调整特约商户收单业务结构的同时,落实对商户的减费让利,履行国有金融企业的职责与担当。一是推进冬奥支付环境建设。北京农商银行是唯一一家网点覆盖北京市全部182个乡镇的金融机构,在延庆区拥有营业网点25个,利用网点及人员优势,推进冬奥商圈建设,拓展奥运核心区收单商户300余户。同时,推进外卡受理工作,2021年新增冬奥商圈外卡受理商户1800余户,累计达到5000余户,有力支撑了北京市冬奥会金融服务。二是强化普惠金融服务。不断加大普惠型商户维护及服务力度,以“支农、助农、富农”为目标,组织开展“凤凰乡村游”“线上秒杀”等活动,通过多方式、多渠道解决农民合作社销售难题。做好养老助残服务,累计发放养老助残卡530余万张,配合民政部门将物美、超市发等商户纳入受理政府失能护理补贴范围,并为重点商户提供专属对接服务。截至2022年末,完成失能护理补贴交易笔数超过1500万笔、金额超14亿元。三是落实减费让利政策。结合新冠疫情形势,落实中央“六稳”“六保”政策,积极助力稳企业、保就业。制定收单业务降低手续费工作方案,为近2万户商户降低手续费费率,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为企业解难纾困。

(二)强化风险管理,规范业务发展

针对审计发现的部分商户POS机具无法收回、特约商户编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北京农商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强化收单业务的风险管理。一是严格商户准入管理。业务部门出台相关制度文件,严把商户准入关,要求分支行定期梳理商户情况及交易数据,严控风险商户入网。二是强化系统硬控制。根据人民银行关于支付受理终端的相关业务管理规定,推进收单业务系统功能改造,加强商户终端生命周期管理及网络支付接口管理。持续优化收单业务风险监测模型,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工作要求,建立与中国银联和中国支付行业协会的联防联控机制,通过风险信息共享、协查等方式,及时有效控制潜在风险事件。

(三)推动产品升级,推进数字化转型

根据本次审计提出的“研究相关业务调整、退出机制”及相关建议,业务部门对收单业务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思考,明确了该业务在全行战略发展中的定位,确定了进一步丰富线上渠道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支付场景。升级改版微信银行,深入推进手机银行建设,拓展“凤凰智付”等线上支付应用场景。2022年,北京农商银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同比增长8%,快捷支付签约户数同比增长83%。另一方面,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在支付体系不断完善、产品功能日益丰富的基础上,北京农商银行持续提升数字化运营水平,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建立并完善客户行为分析系统,对客户进行360°画像,并据此开展针对性营销活动,有效提升客户体验和粘性。

(四)调整业务结构,加强效能管理

针对审计发现的低产出、低效能POS商户较多的问题,北京农商银行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结构、提升效能。一是调整业务发展策略。确定特约商户精品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策略,优化商户管理模式,建立特约商户后评价机制及动态化管理机制,加强商户的“新陈代谢”。经过一段时间的优化调整,北京农商银行商户整体活跃度明显提升,专项审计当年,收单业务总交易笔数、交易金额同比分别提升20%、7.8%。二是开展低效能业务清理工作。由业务部门牵头,评估单台机具综合效益,划定盈亏标准,建立无交易、低效能商户及机具的定期清理机制,对交易量小于一定笔数的商户及机具开展清理,专项审计当年清理自收单商户千余户。三是强化科技赋能。结合全行科技系统改造,推行“商户管控自动化”“进件系统移动化”“巡检培训电子化”管理,推进提升商户管理系统化水平,实现从“人”管业务向“系统”管业务的转型,有效减轻巡检运维成本,提升业务效能。

四、工作启示

本次审计是北京农商银行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咨询服务功能,推进研究型审计深入开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总结提炼如下。

(一)以研究型审计助力政策落实

促进本单位贯彻落实重大政策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内部审计的新使命。北京农商银行将推动政策落实作为内部审计的首要任务,以落实国家重大政策为出发点,着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研究监管政策、市场环境、业务发展,确定审计项目及审计重点检查内容,助力组织更好地将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二)以大数据分析赋能审计研究

研究型审计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本次审计充分运用了数据研究的方法,根据银行业务特点,从报表、业务、系统、数据四个方面出发,开展大数据分析,并充分利用审计模型等工具,对全量数据进行筛选和检验,在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同时,准确做出分析判断,提升了审计研究的专业性。

(三)以多视角思维促进多重产出

本次审计将视角进行了多维拓展,在审计目标方面,不仅关注业务风险,也关注对产品服务及业务效能的分析,统筹了发展与安全。在审计过程中,立足监管视角、行业视角、合规视角,充分运用SWOT分析等理论指导实践,客观分析收单业务的发展现状,深入研判收单业务发展趋势,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在整改推进阶段,从客户服务、业务管理、风险管理等角度出发,提出专业审计建议,通过审计整改,实现了防風险、调结构、提效能、优服务等多重产出。

(执笔人:梅黎   邢丽莉   罗玲玲   崔楠   张倩)

猜你喜欢

收单农商商户
浅议“收单商圈”营销
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
江苏赣榆农商行 上线商户回访管理系统
“543”工作法构建党建共同体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互联网上再造一个青岛农商银行
5>60,青岛农商银行发展的真命题
浅谈当前银行卡收单行业中“二清”风险及防范对策
商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价模型
大数据时代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决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