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运营模式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发挥探究

2023-08-25王萌

中国内部审计 2023年8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立医院

王萌

[摘要]在公立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内部审计亟须转变思路、创新作为,使内部审计监督效益化、精细化、纵深化、功能化。本文分析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精细化运营模式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并给出在此模式下发挥好内部审计职能的建议,以期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精细化运营   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职能发挥

前公立医院收不抵支现象普遍,持续良性运

营面临挑战,亟须彻底扭转“重资源获取、轻资源配置”“重临床服务、轻运营管理”的倾向,提升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向强化内部管理要效益。为适应公立医院精细化运营的要求,内部审计亟须转变思路、创新作为,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提质增效的职能作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工作停留在日常财务收支审计方面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目前主要开展的是日常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对医院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经济活动、经济效益情况的审计评价分析不足,在促进医院治理环境改善,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发挥不足。

(二)在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方面作用发挥不大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目前更多是限于事后监督和检查,难以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连续性审计方面转变,无法将过程性、持续性审计融入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制约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发挥。

(三)审计效果有待提升

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力度需要加强。审计发现的类似问题反复出现,屡审屡犯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内部審计整改和追责问责机制,审计效果和作用打了折扣,限制了内部审计在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范风险等方面推动作用的发挥。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

现阶段,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手段相对滞后,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模式,多是通过事后翻阅账表、凭证完成审计任务,未建立系统的审计信息管理平台,无法利用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方法获取医院数据库各模块数据进行数据归集、数据分析、数据核对、疑点查询。

二、精细化运营模式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

(一)公立医院精细化运营模式

公立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模式是在满足患者就医需求的前提下,以经济效益更优化为主要管理目标,对收入、支出业务流程,通过预算、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实现医院内部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收入方面,设定经济运营管理指标,通过横向纵向数据对比,定期动态分析指标变动因素,掌握收入增减的因素。以绩效管理为手段,定期总结评价反馈,激励业务科室不断探索推进和发展专科特色、提高医疗水平,从而提升收入运营管理水平。支出方面,全面落实全过程成本核算,对物资采购、基建建设、药品耗材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采购、入库、领用、消耗等方面严格规范管理,确保每笔费用都分摊到各使用科室,能够正确汇总各科室真实发生的支出费用,实现科室收、支两大经济效益目标管理,有效控制成本,促进节约,杜绝浪费。以绩效评价视角分析经济运营的目标、执行、结果,向管理要效益。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功能定位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已超出以前的经济监督和查错纠弊。通过对医院运营管理的健全性、效益性的分析评价,及时发现医院运营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实现医院运营的主动性、预防性审查和监督,协助高层有效履行管理职能和风险防控,突出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持续推进医院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1.逐步向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转变。

医院内部审计建立多维度立体化审计防范体系,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转变;由单纯查错纠弊及财务审计向“多维度、纵深化”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转变。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基建建设、药品耗材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专项审计,客观反映和评价各项业务活动的实施情况,及时揭示医院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薄弱环节,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审计防范体系,实现对各项运营活动的监督和保护。

2.逐步加大审计发现问题督导整改力度。

在内部审计结果充分利用上下功夫,积极构建内部审计整改闭环管理体系。推动各项经济活动依法依规开展,规范内部管理,推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实施的闭环管理,促进内部审计结果有效运用。

三、精细化运营模式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建议

(一)建立审计分析指标体系,实现审计监督效益化

1.建立经济运营审计分析指标体系。

动态掌握科室收入、利润、成本、费用、资产变化情况,对一段时期内开展的经济运营举措进行评价反馈,从而验证计划和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见表1)。比如,对影响门诊量或床位使用率的因素是否有充分的调研并有积极的应对措施,成本费用控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等。通过分析和验证,查找不足和短板,持续改进。

通过表1中的指标可以看出,按性质将经济运营管理指标分为三类共16项。

第一类为经济运营情况指标,共2项,体现门诊、住院人次量。该指标是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服务功能最直接的体现。医疗服务功能全,治愈率、诊断准确率高,能满足患者不同的就医需求,门诊量和床位使用率就会增加。这是医院发展的硬指标,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此类指标的特点是受外部因素影响大,包括同行业竞争、患者付费能力、国家政策调控、所处地理位置等。指标的制定及结果分析应紧贴医院实际,以促进业务开展,提升诊疗技术水平。

提升指标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制订并实施提升专业技术学习创新能力的计划。与三级综合医院建立联系,提供学习进修机会,营造医疗技术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二是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种分析市场发展潜力,建立投入低、见效快、患者需求度高、同行业竞争少的特色小专科,扩大医疗服务领域,提升门诊量。三是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加强与上级医院多学科合作,促进在三级医院分流下来的门诊量流向本院。

第二类为经济运营成果指标,共10项,通过收支配比反映盈利能力以及成本费用的控制情况。此类指标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如药占比、耗占比等指标,通过内部控制,实行目标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二是通过对比分析反映盈利能力,支出、费用控制情况,优化收入结构,增收节支,提高利润率。三是此类指标是比率指标,能够有效避免各科室因环境位置、医疗技术力量、人员配备结构和素质能力、配置的设备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差异造成数据比对不合理的问题。

第三类为经济运营趋势指标,共4项。此类指标的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数据环比、同比分析以及同行业对比,反映利润增长趋势。二是从医疗服务增长率以及占有比例趋势增长的分析,体现科室盈利能力的优化。通过设备投入产出分析,反映科室资产利润率的发展变化趋势。

2.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运营指标全面反映医院经营管理能力水平,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经济效益审计是对一定时期运营结果的分析评价,通过审计指标分析评价,来探寻实现效益增长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掌握收入、成本、资产的变化规律,建立成本控制目标,明确医院及各业务科室营运的最佳行动方向,为医院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引导临床、医技医辅科室加强运营管理,强化成本控制,多措并举开源节流,实现优质、低耗、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推进科室成本核算,实现审计监督精细化

1.科室成本核算现状。

从目前来看,医院的成本控制、支出管理主要由财审部门完成,财审部门也只是对支出报销手续的规范性和审批流程进行审核和审计,尤其关注问题多风险大的办公用品采购、设备维修、后勤维修、耗材器材购置等支出是否存在超支、浪费现象且是否有系統化的有效措施,然而采购科室、临床业务科室并不在意成本支出的多少。因此,应推进科室成本核算,将成本费用管理目标与科室奖惩挂钩,使临床业务科室对每一笔支出都精打细算,从而全员能动,开展节能降耗,缓解医院运营压力。

2.开展成本核算审计。

作为成本目标管理的重要职能,对成本目标的制定、执行和评价管理体系发挥督导作用,贯穿于整个成本控制过程。

一是加强成本计划监督。年初对成本目标的制定进行历史数据对比,审计监督指标的制定应符合医院发展策略。以月度、季度、年度为单位对成本管理目标的执行进行过程监督,并进行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二是加强关键点监督。对科室发生的直接费用,如药品使用、办公用品及耗材采购、设备维修、后勤采购等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督导,执行采购计划、验收、领用清单制度。验收单详细填写采购物品全称,注明商标、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等级、数量、价格、金额等内容。领用清单由使用科室填写,负责人签字,一式三份,作为成本费用归集和分摊的基础资料。

三是加强全流程监督。成本发生使用科室和采购科室是成本控制的执行方,是成本核算基础管理的薄弱环节,往往存在“问题多、风险大”的情况。重点审计成本支出流程及报销手续,对各项物资采购、验收、领用及费用分摊管理制度进行审计监督。对不符合报销手续的,比如,报销费用存入个人账户未使用公务卡结算、计划验收清单内容填写不全、未按规定附税控系统费用明细、物资采购未按规定流程等影响成本归集和分摊的,明确责任科室,提出审计建议,督导责任科室问题整改,对未整改到位的开展专项跟踪督导。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或线索,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核查落实。促进成本核算规范化、数据化、精细化,推进科室成本核算顺利进行。

(三)推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实现审计监督纵深化

1.医院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医院日常零星维修工程具有工程量小、日常发生次数较多、较为分散的特点。在年中或年末提交工程结算书时,内审部门一般聘请工程咨询第三方进行结算审计。从结果来看,发现施工合同、施工签证单签订不规范,隐秘工程、重复工程等问题复杂,存在内部控制疏漏,监管不到位现象。

2.开展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监督按照问题线索实施纵深化审计督导,不再局限于工程竣工后对工程决算资料进行审计,而是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全方位、及时地进行全过程审计。一是从工程项目设立招标阶段,聘请第三方机构制定招标控制价,招标择优选择设计施工单位,在保证项目使用功能前提下,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二是施工阶段,第三方机构紧跟施工现场,做好工程施工记录,关注工程量计算是否正确,重点审计隐蔽签证和重复签证。三是内审部门选择有信用、有资质、专业程度高的两到三家工程咨询机构进行跟踪检查监督,防范利益乱象,提高监督质量。

(四)推进审计结果运用,实现审计监督功能化

1.健全审计整改监督机制。

对于审计发现问题,建章立制,持续督导整改。形成整改问责长效管理机制,联合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协同督促整改机制,形成审计整改合力,促进整改落实。

2.实行审计整改闭环管理。

完善审计问题整改流程:一是建立问题清单,分清问题类型,明确责任科室,制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限。二是实施问题认领销号制度,对问题清单认领一项,整改一项。责任科室符合整改要求的,标记“问题整改完成”;整改不到位的,退回整改。三是对持续整改不到位的,深入分析原因,建立专项跟踪督导,确保整改到位。

3.建立审计整改问责机制。

及时汇总整理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建立问题整改档案,按月度、季度、年度汇报和公布问题整改动态变化,将责任科室审计整改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对整改不力、效果不到位的责任科室或责任人,实行问责,促进审计成果充分利用。

(作者单位: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邮政编码:255000,电子邮箱:2659643233@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咏梅.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构建医院运营管理新体系[J].中国总会计师, 2022(11):162-164

[2]于俊红,李萍,解雨辰,于吟秋,张蓓,方林凤,宋融蓉,谢峰.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探索和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 2022(8):85-88+93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促使公立医院达到三个转变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