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价值和实施路径

2023-08-25吴捷培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6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综合实践活动内涵

吴捷培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应从立足于真实生活、着眼于跨学科综合、倡导“做中学”等方面有效理解课程内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完善学生的生活方式、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同,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科学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有效探寻课程实施路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内涵;价值;实施路径

为适应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我国课程改革中发展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我国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中指出,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它肯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科地位,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指明了方向。同时,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明确了实践活动在课程中的重要性。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学生生活世界,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实践,有利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那么,应该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什么样的价值?应如何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以游戏性质的活动课程呈现,随着班级授课制的推广,自十七世纪开始,综合实践活动在世界各国不断兴起并逐渐受到重视。《指导纲要》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进行了具体表述,课程定位更为明确具体。充分理解课程内涵,对课程的高效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立足于真实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在实践中回归于生活。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出的,虽然《指导纲要》中从不同学段、不同维度推荐了活动主题,但只是为开展课程提供活动示例,更强调的是“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课程内容并不固定,随着具体的生活情境有所变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其次,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搬进生活,在生活世界中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实践,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生活世界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关注学生的亲历、体验,学生在实践中对各学科知识产生进一步地深入理解,同时促进生活创造能力和主体性的发展。

(二)着眼于跨学科综合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综合”不是对各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它着眼于学生真实生活和经验的综合,在活动中理解各学科知识及其关联,综合运用多感官参与、小组合作等方式参与活动,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其中跨学科的“跨”:一是指跨越传统学科思维的限制,从生活视角出发,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新能力;二是指打破各学科知识壁垒,传统的分科课程学科之间壁垒分明,学科知识呈碎片化存在,学科之间需要对话才能更好地实现整体育人,综合实践活动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从各学科中学习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认知并进行问题解决。

(三)倡导“做中学”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强调学生对实际活动的亲历和体验,在参与活动和问题解决中学习。课程以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为学习方式,如运用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进行野外考察,走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深入工作岗位开展学农活动等,都需要学生动手做,学生在实践中亲力亲为,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和运用各学科知识,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丰富生活经验。此外,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使学生学到的大多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取向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一)完善学生的生活方式

教育影响着学生生活方式的选择,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为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程度,以机械接受、死记硬背为主的知识学习赋予学生的往往是“科学世界”和“书本生活”,使学生理性地看待生活,难以关照真实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实践开辟了广阔空间,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学生在实践中多感官参与、多能力投入,通过与社会、他人的合作交流综合掌握并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最终获得各种生活智慧,有利于学生完整发展。此外,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在社区中进行生存体验,为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二)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育与生活存在天然的联系,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又为社会和个人生活服务。然而当前的学校教育过度“课程化”,过于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实践经验的培养,使教育与生活世界割裂开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并感受真实的生活世界,获得对真实世界的整体认识。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学生围绕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场景、社会活动等真实情境,开展探究、体验等实践学习活动,获得对当下生活的即时感受,建立起學生学习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倡导学生融入生活,走进自然和社会开展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这一单一场所,使学生的实践场所延伸至完整的生活世界,教育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场域中。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有效达到学习目标。长期以来,重视知识获得的接受式学习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缺少进行知识探究的机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综合、体验、合作、实验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结论式学习转变为过程性学习,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对自然、社会生活开展研究,获得各种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转变学习方式,促进自身素质发展。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积极的价值体验,教师、家长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同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实施效果,要摒弃把综合实践活动简单看作“做活动”的观念,正确看待综合实践活动。

一方面,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才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重学科知识的接受式教学观念转向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究性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主动研读课程相关的标准、政策,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认真思考教育的生活意义,从心里真正认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还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期考核中,将综合实践活动放在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

另一方面,转变家长观念,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要做好宣传和展示工作,如通过校报和给家长的一封信等书面形式,向家长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目标和价值等,帮助家长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将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成果等以照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家长,让家长对课程有进一步的认识,直观地了解到孩子的进步。其次,学校可以开展“家长开放日”,安排家长随堂听课,让家长近距离了解和体验课程的内容和开展形式,与学生一起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感受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而理解和认同综合实践活动。

(二)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利于高效发挥教育功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资源,包括图书馆、计算机房、花园、操场、电脑软件、参考书等,为学生开展研究提供对象和场所,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和现有资源,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活动或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其次,要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从学生生活中发现活动主题,如社区场所、工厂、企业、种植基地、农场、历史建筑等,与社区、企业等开展合作,带领学生到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所中开展探究实践,如到工厂参与产品加工制造、到种植基地进行劳作等,拓宽学生活动场所,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多样化的社会问题研究,提高创新精神和发展创造能力。再次,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还需积极开发一些有助于实践活动开展的资源。如依据学校现状和要达成的教育目标,选择有助于学生开展研究的知识、图片、视频资料等,形成具有一定逻辑联系的活动资源包,还可以制作一定的卡片,帮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记录,也有利于课后的反思评价。最后,学校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如邀请专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知识培训,分享开展课程的经验,或为教师提供研修机会,有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课教师专业素养。

(三)科学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关系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效。首先,要加强课程实施的制度建设,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标准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写进课表,要有详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以确保课程有效实施;建立课程的管理和相关制度,如活动考核制度、社区联系制度等。其次,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放在和学科课程同等的地位,确保课程开齐开足,不能停开或者少开,重视教师的课前备课和专题研究,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走进自然,从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课程实施时也应深入生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局限于学校教室这一单一的活动场所的状况,带领学生走进家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课堂参与实践,参与实地调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观察、思考、创造、实践,并在过程中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使综合实踐活动课程有效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非只停留在课表或开展了活动的层面。

(四)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能够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开展,开展评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参与课程的情况,并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反思改进。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时,一是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多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一整个学期参与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更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的有形成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及表现,因此在评价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过程性表现,并将评价结果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参与课程。此外,在评价中还可以积极运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及时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真实情况,有效提升课程评价质量。二是要重视评价中的多主体参与,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亲历者,在课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因此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决定,应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或专家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表现是最清楚的,学生基于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判断,基于标准和监控过程中获得的内外部反馈进行学习的改进,以此实现自我调节学习,在评价过程中学习、进步。家长和专家参与评价,能够从参与者的角度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出与教师不同角度的看法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发展。

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指导纲要》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调整,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性质。与学科课程不同,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关注的是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在认识生活世界的同时开展真实研究,体现了生活世界和经验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未来的课程开展中,教育工作者要秉承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和理念,形成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认同,加大课程研究力度,开发校内校外资源以助力课程的有效实施,实现课程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郭元祥,舒丹.论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及其条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8(10):25-29.

[4]殷世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抑或学习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4):116-121.

[5]邱海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探究[J].黑河学刊,2023,265(01):88-93.

[6]李静.指向自我调节学习的学生自我评价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08):48-58.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综合实践活动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